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各地掀起了感恩教育热潮,但当前教育下的感恩教育现状不容乐观。笔者通过对本校教师、学生、家长的调查,进一步了解感恩教育的现状,分析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并付诸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恩生活。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学。在研究中,学校以“你对当前感恩教学的看法”为调研主题,对本校各个学段的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及个人访谈,了解学生尊老孝亲现状、在家中的感恩行为表现及学生的想法。经调查,结果不容乐观,培养学生的感恩价值观,真正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激发学生的自我要求,迫在眉睫。
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学生都是家中的“小公主”“小少爷”,尤其是隔代教育,广大家长都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溺爱有加,本来学生应该做的事情都由长辈替做。虽然2016年全面放开了二孩政策,然而孩子在家中的地位却丝毫没有动摇,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大多数学生养成了娇气、叛逆等坏习惯,缺失感恩意识。俗话说:“教书育人。”育人是教育的首要任务,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来,各地掀起了感恩教育热潮,学校通过白板等多媒体教育设备,连接教育资源平台,定期利用班会课时间观看感恩教育的正能量视频,通过观看感恩视频,传播正能量,强化学生的感恩教育意识。
感恩教育的有效策略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创造的教育也是行动的教育,有行动才有知识,有知识才有创造,有创造才有热烈的兴趣。”感恩教育不应仅局限在思想上,更重要的是要付出行动,实践出真知,在感恩实践中强化学生的感恩教育。
挖掘内涵,制定感恩目标
挖掘感恩内涵,结合学校特点制定每个学段感恩教育目标,如:一二年级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就是最好的感恩;三四年级感恩身边的亲人;五六年级感恩他人、社会、大自然。目标呈阶梯螺旋式上升,构成较为完善的体系。
诵读经典,纳入学校感恩课程
古诗词、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诵读它,可以修身养性,增加智慧,开启成功之门;诵读它,可以让人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人生。教育专家认为,“道德”“情操”“品性”“气质”等人文素养,很难教成,靠的是“陶冶”“熏习”“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培养出来。古诗词、国学经典的诵读,在培养学生感恩情怀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把经典诵读纳入学校感恩课程。可以搜集古今中外有关感恩的诗、词及美文,纳入校本课程,通过每周两次的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们熟读成诵,培养感恩意识;以班级活动课为依托,由班主任组织各班级的学生交流每周感恩行动的内容,适时开展评价,及时反馈学生们在感恩实践中的情况,并做出必要的指导。
布置教室,创建“心灵阳光坊”
在学校范围内选择一个教室,命名为“心灵阳光坊”,装饰风格阳光向上,以感恩为主。同时,通过实践行动,让学生们在内心深处学会感恩,真正懷揣一颗感恩的心对待学习、生活等,成为一个懂得感恩、有阳光心灵的好少年,同时,让“心灵阳光坊”成为学生们成长的一个平台。“心灵阳光坊”的建立和使用,让学生在内心深处认识、学会感恩。学生在“心灵阳光坊”中欣赏感恩视频,并通过感恩视频让学生进行探讨沟通,强化了学生的感恩意识。此外,我们还围绕“心中有他人,尊老孝亲,我能行”少先队主题系列活动,在“心灵阳光坊”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少先队主题队会活动,遵循了德育生活化,让学生从感恩身边人开始,从身边事做起。由远及近,由浅入深,深入引导学生学会感恩他人,感恩社会,感恩关心自己、帮助自己的人。
创建“感恩档案”
有计划就要落实,感恩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学校为每个学生创建“感恩档案”,每天小结自己一天的收获,真正让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反思感恩行动,并进行记录。在这动态的记录中,能够培养学生的感恩行为,观察学生的动态变化。
结合节点,开展主题活动
感恩教育比其他课程更需要实践的验证,需要学生们从实践中去体会,去领悟。因此,班主任要重视感恩活动的开展。在研究过程中,学校结合节点,围绕“心中有他人,尊老孝亲,我能行”少先队主题系列活动,开展与感恩相关的主题活动。比如,在劳动节开展“我是小小劳动者”主题活动,引导学生体验不同职业的辛苦和不易,感受劳动带来的乐趣,让他们发自内心地去向不同职业的群体表达感谢;在母亲节开展“妈妈您辛苦了”活动,给妈妈洗洗脚、揉揉肩、捶捶背;在国庆节开展“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在重阳节开展“关爱老人,与爱同行”,开展“六个一”道德实践活动等一系列活动,引导他们更好地感恩。
营造氛围,进行舞台剧的表演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生活是一个大舞台,为了强化学生的感恩意识,学校定期在“心灵阳光坊”中开展小型的感恩舞台剧表演,营造深厚的感恩氛围,围绕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的内容和实践选择剧本,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与感恩相关的舞台剧。学生们在参与的过程中,感恩意识会得以强化。教师可以真正根据节日(比如劳动节、母亲节、重阳节)等设计相关活动,开展类似主题活动,强化学生的感恩教育。
家校配合,养成感恩习惯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这样的问题:有些孩子在生活中得到家长的点滴帮助或得到东西,会主动向家长道谢,家长却觉得难为情,劝孩子以后遇到类似情况不用道谢;学校布置孩子回家养成勤于做家务的习惯,有的家长却担心孩子做家务影响学习,或者不舍得让孩子做家务而阻止孩子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有的家长自身素质有限,向孩子灌输负能量……鉴于此,学校可以通过微信群、公众号等形式建立家校配合,定期发布一些经典的感恩文章、视频等资料,营造感恩氛围,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感恩教育观念,让家长真正配合感恩教育。如:通过开展“感恩行动二十一天”,让学生每天回家做一样家务,并且连续做满二十一天,这样长久性的行为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感恩习惯。
树立标兵,创建感恩特色班级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表扬、鼓励,特别是学生,即使没有物质上的奖励,仅精神上的鼓励也能有效促进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学校结合感恩活动,创建感恩特色班级,每个月评选出班级的“感恩之星”,每学期评选出百名“感恩之星”,若干个“感恩班级”,并将这些正能量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展现在学校的“心灵阳光坊”中,以此树立良好的模范作用,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真正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感恩。当然,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要及时进行规范矫正,将不良的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
结语
“知行合一,生活育人。”感恩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永怀感恩之心,才能从各个方面获得更大的情感回报。感恩教育是一个时间紧、任务重、漫长的教育过程,必须经常深入到孩子及家长之中,在感恩实践中探讨出行之有效的感恩教育方法。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学。在研究中,学校以“你对当前感恩教学的看法”为调研主题,对本校各个学段的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及个人访谈,了解学生尊老孝亲现状、在家中的感恩行为表现及学生的想法。经调查,结果不容乐观,培养学生的感恩价值观,真正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激发学生的自我要求,迫在眉睫。
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学生都是家中的“小公主”“小少爷”,尤其是隔代教育,广大家长都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溺爱有加,本来学生应该做的事情都由长辈替做。虽然2016年全面放开了二孩政策,然而孩子在家中的地位却丝毫没有动摇,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大多数学生养成了娇气、叛逆等坏习惯,缺失感恩意识。俗话说:“教书育人。”育人是教育的首要任务,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来,各地掀起了感恩教育热潮,学校通过白板等多媒体教育设备,连接教育资源平台,定期利用班会课时间观看感恩教育的正能量视频,通过观看感恩视频,传播正能量,强化学生的感恩教育意识。
感恩教育的有效策略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创造的教育也是行动的教育,有行动才有知识,有知识才有创造,有创造才有热烈的兴趣。”感恩教育不应仅局限在思想上,更重要的是要付出行动,实践出真知,在感恩实践中强化学生的感恩教育。
挖掘内涵,制定感恩目标
挖掘感恩内涵,结合学校特点制定每个学段感恩教育目标,如:一二年级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就是最好的感恩;三四年级感恩身边的亲人;五六年级感恩他人、社会、大自然。目标呈阶梯螺旋式上升,构成较为完善的体系。
诵读经典,纳入学校感恩课程
古诗词、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诵读它,可以修身养性,增加智慧,开启成功之门;诵读它,可以让人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人生。教育专家认为,“道德”“情操”“品性”“气质”等人文素养,很难教成,靠的是“陶冶”“熏习”“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培养出来。古诗词、国学经典的诵读,在培养学生感恩情怀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把经典诵读纳入学校感恩课程。可以搜集古今中外有关感恩的诗、词及美文,纳入校本课程,通过每周两次的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们熟读成诵,培养感恩意识;以班级活动课为依托,由班主任组织各班级的学生交流每周感恩行动的内容,适时开展评价,及时反馈学生们在感恩实践中的情况,并做出必要的指导。
布置教室,创建“心灵阳光坊”
在学校范围内选择一个教室,命名为“心灵阳光坊”,装饰风格阳光向上,以感恩为主。同时,通过实践行动,让学生们在内心深处学会感恩,真正懷揣一颗感恩的心对待学习、生活等,成为一个懂得感恩、有阳光心灵的好少年,同时,让“心灵阳光坊”成为学生们成长的一个平台。“心灵阳光坊”的建立和使用,让学生在内心深处认识、学会感恩。学生在“心灵阳光坊”中欣赏感恩视频,并通过感恩视频让学生进行探讨沟通,强化了学生的感恩意识。此外,我们还围绕“心中有他人,尊老孝亲,我能行”少先队主题系列活动,在“心灵阳光坊”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少先队主题队会活动,遵循了德育生活化,让学生从感恩身边人开始,从身边事做起。由远及近,由浅入深,深入引导学生学会感恩他人,感恩社会,感恩关心自己、帮助自己的人。
创建“感恩档案”
有计划就要落实,感恩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学校为每个学生创建“感恩档案”,每天小结自己一天的收获,真正让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反思感恩行动,并进行记录。在这动态的记录中,能够培养学生的感恩行为,观察学生的动态变化。
结合节点,开展主题活动
感恩教育比其他课程更需要实践的验证,需要学生们从实践中去体会,去领悟。因此,班主任要重视感恩活动的开展。在研究过程中,学校结合节点,围绕“心中有他人,尊老孝亲,我能行”少先队主题系列活动,开展与感恩相关的主题活动。比如,在劳动节开展“我是小小劳动者”主题活动,引导学生体验不同职业的辛苦和不易,感受劳动带来的乐趣,让他们发自内心地去向不同职业的群体表达感谢;在母亲节开展“妈妈您辛苦了”活动,给妈妈洗洗脚、揉揉肩、捶捶背;在国庆节开展“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在重阳节开展“关爱老人,与爱同行”,开展“六个一”道德实践活动等一系列活动,引导他们更好地感恩。
营造氛围,进行舞台剧的表演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生活是一个大舞台,为了强化学生的感恩意识,学校定期在“心灵阳光坊”中开展小型的感恩舞台剧表演,营造深厚的感恩氛围,围绕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的内容和实践选择剧本,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与感恩相关的舞台剧。学生们在参与的过程中,感恩意识会得以强化。教师可以真正根据节日(比如劳动节、母亲节、重阳节)等设计相关活动,开展类似主题活动,强化学生的感恩教育。
家校配合,养成感恩习惯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这样的问题:有些孩子在生活中得到家长的点滴帮助或得到东西,会主动向家长道谢,家长却觉得难为情,劝孩子以后遇到类似情况不用道谢;学校布置孩子回家养成勤于做家务的习惯,有的家长却担心孩子做家务影响学习,或者不舍得让孩子做家务而阻止孩子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有的家长自身素质有限,向孩子灌输负能量……鉴于此,学校可以通过微信群、公众号等形式建立家校配合,定期发布一些经典的感恩文章、视频等资料,营造感恩氛围,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感恩教育观念,让家长真正配合感恩教育。如:通过开展“感恩行动二十一天”,让学生每天回家做一样家务,并且连续做满二十一天,这样长久性的行为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感恩习惯。
树立标兵,创建感恩特色班级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表扬、鼓励,特别是学生,即使没有物质上的奖励,仅精神上的鼓励也能有效促进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学校结合感恩活动,创建感恩特色班级,每个月评选出班级的“感恩之星”,每学期评选出百名“感恩之星”,若干个“感恩班级”,并将这些正能量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展现在学校的“心灵阳光坊”中,以此树立良好的模范作用,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真正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感恩。当然,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要及时进行规范矫正,将不良的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
结语
“知行合一,生活育人。”感恩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永怀感恩之心,才能从各个方面获得更大的情感回报。感恩教育是一个时间紧、任务重、漫长的教育过程,必须经常深入到孩子及家长之中,在感恩实践中探讨出行之有效的感恩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