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阅读教学 教学设计
任务设计 反思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7A-
0090-02
随着新课程的发展和新课改的深入,英语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字词教学已无法适应现今的阅读教学。阅读是一种技能,这种技能包括语言技能和理解技能,它是构成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进行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反思。以下是笔者对阅读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反思。
一、阅读中的词汇教学
部分教师习惯在导入环节进行全方位的单词“清障”,甚至花半节课时间解决单词障碍。更有甚者,为了不耽误“正课”时间,利用早读时间按照词汇表中的顺序逐个讲授单词的读音、意义及相关的构词法知识,并脱离文本来讲解所有用法。教师认为由于每个单元的词汇太多,集中处理可以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帮助学生顺利阅读。殊不知,从教学实效来看,这样做一方面耗时过多,且脱离语境的词汇教学注重“死记硬背”,效果差;另一方面并不能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如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的能力和在一定语境下运用词汇的能力),其结果就是学生花了大量的时间,学到的仅是词汇本身而已。这样做,最终导致学生在日后的自我学习中,尤其是考试中一看到生词较多的阅读材料就害怕,影响了阅读的继续。
反思:就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在阅读前最好不要集中处理生词,尤其是生词的应用,最多也就是处理一下读音问题即可,最重要的是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结合课文话题、背景知识和语境,甚至是插图等开展生词教学。以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Unit 5 Section B中的阅读Beauty in Common Things为例,本阅读中涉及的生词有:form,clay,celebration,bal-loon,paper cutting,scissors,lively,fairy,historical,heat,polish,complete,etc.在本文Pre-reading环节,笔者通过一段关于Clay Art的简短视频作为引入话题,结合课文图片,穿插师问生答环节,同步带出与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相关联的词汇,唤起学生的已有知识与认知,促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T:What’s the video about?
Ss:It’s about a Chinese traditional art form,Chinese clay art.
T:Are the clay pieces lively?
Ss:Yeah,they look very real.
T:Do you know any other form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rt?
Ss:Kites,paper cutting,sky lanterns...
T:Do you know how to make them?...
然后重点强调上面画线词汇,帮助学生排除部分障碍,为正式阅读做准备。此外,这样设置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并让学生产生了继续阅读的欲望。在While-reading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上下文猜测词义;也可以暂时忽略,在学生初步掌握文章大意后,再让学生详读文章,针对不懂的短语、句子提问,然后进行总结与归纳。在Post-reading环节,在学生熟悉文章脉络及重点词句后,通过Free talk的形式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三种艺术的相关情况。这不仅是对所学文章的巩固,也是读后的语言输出过程,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二、阅读中的任务设置
有些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中的任务时过于简单,大部分的任务设计仅仅是处理文本浅层信息,使学生基本无需思考就能从文中直接找到答案。但任务完成后,学生对课文内容仍模糊不清,甚至是一无所知。
下面是一位年轻教师在一次阅读公开课中所设置的一个任务环节,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Unit 6 Section B中的阅读材料Do You Know When Basketball Was Invented?
Task:read the passage carefully and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right words(见转页表一).
反思:在此任务设置中,教师只要求学生在每个空白处填入恰当的单词,学生不用对整篇文章进行理解,就能找到相应的答案。这个活动仅属于识记层次的阅读,对培养学生的深层次思维毫无意义,因而教学效果不佳。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有注意分层阅读、注重阅读过程中的层次性,才会利用层次性的问题,使不同学生都能从中获得成就感和新知识。
阅读理解问题的设置可分为六个层次:1从材料中找到现成答案的问题。2需要解读文本和重组信息的问题。3需要推理材料中隐含意义的问题。4需要评价和判断作者态度的问题。5需要个人回应材料的问题。6需要关注作者如何用语言表达意义的问题(Nuttall,2002)。在具体教学中,对于学习成绩较差或一般的学生,设计前三四类问题让他们回答即可;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则可设计后几类的问题,以锻炼学生对材料的推理能力,提高他们的理解、分析及归纳能力。因此,我们可以将上面的任务设置稍作改动为以下形式:
Task 1:Skimming.
Skim the passage and try to get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gh.
Task 2:Careful reading.
Read the passage carefully and fill in the chart(见表二). 通过任务设置的改动,可引导学生概括段落主要意思、填写表格、归纳全文大意等,使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思考,并通过分析、归纳来提高思维能力。
三、阅读中的整体篇章结构把握
有些教师过分关注课文细节,整节课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材料,所设置的问题基本都是关于阅读材料中细节的具体信息题和推理题,较少涉及文章的篇章结构、文体类型、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或中心而发展,以及学生较难辨别的“fact or opin-ion”等问题。以八年级下册Unit 1 Section B中的阅读He Lost His Arm But Is Still Climbing为例,以下是阅读后面2d中所设置的问题:Where did the accident hap-pen on April 26,2003?Why couldn’t he move?How did he free himself?What did he do after the accident?What does“be-tween a rock and a hard place”mean?
反思:以上问题的设置基本上都是关于阅读材料细节的具体信息处理,很难使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理解,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多加思考,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能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问题,从而使学生能通过问题明确阅读目的,快速获取文章大意,理清篇章结构。比如,针对上例阅读材料,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How is the passage orga-nized?How does the writer develop the story?What’s kind of writing is it?What’s the writer’s purpose?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writer’s opinion or fact?...这些问题的设计旨在促进和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拓展内涵,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培养和提高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当然,教师要想提高设计阅读理解问题的能力,还需要在仔细研读文本的基础上,不断地提升有关阅读教学方法的理论水平,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反思和总结教学经验,才能最终提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另外,教师还要注意通过精读和泛读等技巧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我们可以通过归纳动词,显示事件的全部过程;通过时间线索,使相关材料得到归纳;通过人物言行的分析,归纳其个性;通过前因后果,来抓住事件的中心等,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整体文章的把握,并学会阅读,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
四、阅读后的语言输出
有些教师在post-reading部分,尤其在上公开课时,为求活动形式新颖而另辟拓展性话题,调动课堂气氛。教师的愿望是好的,然而现实情况是:学生说出的内容与所学内容无太大关系甚至无关,对所学文章的巩固无太大帮助,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还有些教师虽然设计了“retell the text”这个环节,想巩固所学内容,并引导学生读后输出,无奈采取的依然是传统的字词教学方法,之后也不会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输出。这样学生在面对阅读材料尤其是面对很长的阅读材料时,就只会背诵文章中的句子。这样的语言输出是失败的。
反思: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只有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出多种教学任务,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文章,才能有效地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我们可以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通过图片、表格、概括大意、Mind map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提取阅读内容的主要精髓,促进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进行有效储存与回忆,激活、训练和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概括、发散和创新能力。
如何进行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需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教学的研究工作中,同时灵活运用相关的教学策略,创设丰富的情境来帮助学生衔接新旧知识。教师只有认真设计好每一个课堂教学活动,把“做中学,学中做”的任务型教学理念转化为自发的教学行动和行为,并在教学过程不断反思,才能使英语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责编 黎雪娟)
任务设计 反思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7A-
0090-02
随着新课程的发展和新课改的深入,英语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字词教学已无法适应现今的阅读教学。阅读是一种技能,这种技能包括语言技能和理解技能,它是构成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进行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反思。以下是笔者对阅读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反思。
一、阅读中的词汇教学
部分教师习惯在导入环节进行全方位的单词“清障”,甚至花半节课时间解决单词障碍。更有甚者,为了不耽误“正课”时间,利用早读时间按照词汇表中的顺序逐个讲授单词的读音、意义及相关的构词法知识,并脱离文本来讲解所有用法。教师认为由于每个单元的词汇太多,集中处理可以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帮助学生顺利阅读。殊不知,从教学实效来看,这样做一方面耗时过多,且脱离语境的词汇教学注重“死记硬背”,效果差;另一方面并不能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如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的能力和在一定语境下运用词汇的能力),其结果就是学生花了大量的时间,学到的仅是词汇本身而已。这样做,最终导致学生在日后的自我学习中,尤其是考试中一看到生词较多的阅读材料就害怕,影响了阅读的继续。
反思:就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在阅读前最好不要集中处理生词,尤其是生词的应用,最多也就是处理一下读音问题即可,最重要的是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结合课文话题、背景知识和语境,甚至是插图等开展生词教学。以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Unit 5 Section B中的阅读Beauty in Common Things为例,本阅读中涉及的生词有:form,clay,celebration,bal-loon,paper cutting,scissors,lively,fairy,historical,heat,polish,complete,etc.在本文Pre-reading环节,笔者通过一段关于Clay Art的简短视频作为引入话题,结合课文图片,穿插师问生答环节,同步带出与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相关联的词汇,唤起学生的已有知识与认知,促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T:What’s the video about?
Ss:It’s about a Chinese traditional art form,Chinese clay art.
T:Are the clay pieces lively?
Ss:Yeah,they look very real.
T:Do you know any other form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rt?
Ss:Kites,paper cutting,sky lanterns...
T:Do you know how to make them?...
然后重点强调上面画线词汇,帮助学生排除部分障碍,为正式阅读做准备。此外,这样设置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并让学生产生了继续阅读的欲望。在While-reading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上下文猜测词义;也可以暂时忽略,在学生初步掌握文章大意后,再让学生详读文章,针对不懂的短语、句子提问,然后进行总结与归纳。在Post-reading环节,在学生熟悉文章脉络及重点词句后,通过Free talk的形式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三种艺术的相关情况。这不仅是对所学文章的巩固,也是读后的语言输出过程,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二、阅读中的任务设置
有些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中的任务时过于简单,大部分的任务设计仅仅是处理文本浅层信息,使学生基本无需思考就能从文中直接找到答案。但任务完成后,学生对课文内容仍模糊不清,甚至是一无所知。
下面是一位年轻教师在一次阅读公开课中所设置的一个任务环节,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Unit 6 Section B中的阅读材料Do You Know When Basketball Was Invented?
Task:read the passage carefully and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right words(见转页表一).
反思:在此任务设置中,教师只要求学生在每个空白处填入恰当的单词,学生不用对整篇文章进行理解,就能找到相应的答案。这个活动仅属于识记层次的阅读,对培养学生的深层次思维毫无意义,因而教学效果不佳。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有注意分层阅读、注重阅读过程中的层次性,才会利用层次性的问题,使不同学生都能从中获得成就感和新知识。
阅读理解问题的设置可分为六个层次:1从材料中找到现成答案的问题。2需要解读文本和重组信息的问题。3需要推理材料中隐含意义的问题。4需要评价和判断作者态度的问题。5需要个人回应材料的问题。6需要关注作者如何用语言表达意义的问题(Nuttall,2002)。在具体教学中,对于学习成绩较差或一般的学生,设计前三四类问题让他们回答即可;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则可设计后几类的问题,以锻炼学生对材料的推理能力,提高他们的理解、分析及归纳能力。因此,我们可以将上面的任务设置稍作改动为以下形式:
Task 1:Skimming.
Skim the passage and try to get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gh.
Task 2:Careful reading.
Read the passage carefully and fill in the chart(见表二). 通过任务设置的改动,可引导学生概括段落主要意思、填写表格、归纳全文大意等,使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思考,并通过分析、归纳来提高思维能力。
三、阅读中的整体篇章结构把握
有些教师过分关注课文细节,整节课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材料,所设置的问题基本都是关于阅读材料中细节的具体信息题和推理题,较少涉及文章的篇章结构、文体类型、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或中心而发展,以及学生较难辨别的“fact or opin-ion”等问题。以八年级下册Unit 1 Section B中的阅读He Lost His Arm But Is Still Climbing为例,以下是阅读后面2d中所设置的问题:Where did the accident hap-pen on April 26,2003?Why couldn’t he move?How did he free himself?What did he do after the accident?What does“be-tween a rock and a hard place”mean?
反思:以上问题的设置基本上都是关于阅读材料细节的具体信息处理,很难使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理解,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多加思考,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能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问题,从而使学生能通过问题明确阅读目的,快速获取文章大意,理清篇章结构。比如,针对上例阅读材料,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How is the passage orga-nized?How does the writer develop the story?What’s kind of writing is it?What’s the writer’s purpose?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writer’s opinion or fact?...这些问题的设计旨在促进和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拓展内涵,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培养和提高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当然,教师要想提高设计阅读理解问题的能力,还需要在仔细研读文本的基础上,不断地提升有关阅读教学方法的理论水平,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反思和总结教学经验,才能最终提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另外,教师还要注意通过精读和泛读等技巧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我们可以通过归纳动词,显示事件的全部过程;通过时间线索,使相关材料得到归纳;通过人物言行的分析,归纳其个性;通过前因后果,来抓住事件的中心等,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整体文章的把握,并学会阅读,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
四、阅读后的语言输出
有些教师在post-reading部分,尤其在上公开课时,为求活动形式新颖而另辟拓展性话题,调动课堂气氛。教师的愿望是好的,然而现实情况是:学生说出的内容与所学内容无太大关系甚至无关,对所学文章的巩固无太大帮助,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还有些教师虽然设计了“retell the text”这个环节,想巩固所学内容,并引导学生读后输出,无奈采取的依然是传统的字词教学方法,之后也不会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输出。这样学生在面对阅读材料尤其是面对很长的阅读材料时,就只会背诵文章中的句子。这样的语言输出是失败的。
反思: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只有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出多种教学任务,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文章,才能有效地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我们可以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通过图片、表格、概括大意、Mind map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提取阅读内容的主要精髓,促进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进行有效储存与回忆,激活、训练和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概括、发散和创新能力。
如何进行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需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教学的研究工作中,同时灵活运用相关的教学策略,创设丰富的情境来帮助学生衔接新旧知识。教师只有认真设计好每一个课堂教学活动,把“做中学,学中做”的任务型教学理念转化为自发的教学行动和行为,并在教学过程不断反思,才能使英语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责编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