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条生命线,他画在一个终点上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haos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3月,大明送来六本书。书名《阎锡山其人》,作者刘存善。大明是刘存善先生的长子。按照父亲生前嘱咐,他让我把书转交原副省长白清才、原省人大副主任李玉明和李蓼源各一本,转赠省档案馆两本,还有一本是送给我的。其时,老刘过世已经两月。这本封笔之作,该是老人离休后出的第六本书吧。虽然书中前言、后记都没有来得及写,但它留给人们的却是无言的感动。
  刘存善先生离休,在1986年。当时,为办理离休手续,他让代为查阅1949年山西公学招收学员档案。第二天,我就把登有公学第三部第二期考试录用名单的《山西日报》复印件送到他家。
  “好,好!”老刘一边点头,一边放下手中的笔,把报纸铺展开来。随即,指着报上500多人名说:“你看!我是第一名。”毫不掩饰,表现出一种自信。这种自信,在他的著述中,在他生命价值的实现中,演绎得可敬可佩。
  离休后的老刘,不像好些人那样,贡献社会的生命承载大体了结,只留下自然形态的生命存在,饴儿弄孙之余,关心的多是保健长寿。老刘的“退休生活”,反倒是其事业的高峰,几部著作基本都是离休后完成的。
  离休那年,老刘与省政协文史办原主任田际康先生合著《山西商人的生财之道》。1988年11月,在省政协原副秘书长兼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主任李蓼源先生主持下,与翟品三、徐崇寿、武尚仁等完成了《阎锡山日记》的标点注释。1991年又出版著作《山西辛亥革命史》。1994年出版《阎锡山的经济谋略与诀窍》,与全国政协等单位同人合作完成《晋绥抗战》。在2004年的年头、年尾,即出版其代表作《阎锡山传》和《辛亥革命与山西》,为民国山西最重要的人物、最重要的事件留下历史著述。
  阎锡山,是民国时期执政时间最长的地方实力派,一个很有特点的历史人物。如果说,一部民国山西政权史是以阎锡山为主导的;为阎锡山做传,反映其历史真实,便是研究民国山西历史的重要课题。在完成《晋绥抗战》后,先生已近70高龄。他不允自己稍作停息,即为心中酝酿已久的大任务拟制提纲。在那张斑斑驳驳的三斗桌上,开始铺纸撰写《阎锡山传》。寒暑易节,历三载而脱稿。全书576万字,附有170余幅历史图片,是老刘著作中部头最大、颇受赞誉的上乘之作。
  在刘著《阎锡山传》出版之前,已有团结出版社、群众出版社、黑龙江教育出版社等多种版本的阎传,但“无出其右者”。先生笔下的《阎锡山传》,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复杂而真实的阎锡山。他参加同盟会,与温寿泉、黄国梁等领导、组织辛亥太原起义;致力于山西省政建设,发展经济实业;抗战初期抵御日军进攻,与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在历史进程中起过推动作用。但阎锡山镇压人民革命,剿共、防共、反共;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对日妥协;解放战争时期死硬对抗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甚至与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策划实施日军“残留”等,有其历史反动性。阎氏搞政治、经济“门罗主义”,致力于经营“特殊性的山西”;其军阀混战中的谋略,拥蒋(蒋介石)反蒋、联唐(唐生智)倒唐,挟冯(冯玉祥)自重又联冯中原鏖兵;其一整套思想理论,“中”的哲学,“存在即是真理、需要即是合法”的理念等,在书中都有记述和反映。
  李蓼源先生评价该书“纲目清晰,叙述条理,文章有据。其中征引大量史料尤为可贵。可谓目前各地出版之《阎传》中一部佼佼之作。”
  身任阎锡山秘书多年、现居台北市的原馥庭先生致函老刘:“《阎锡山传》廻环拜诵,感念万千。知人难,论史尤难。先生极费心劳,长期考究,持论平正,著作丰富,钦佩至深。辛亥革命,晋绥抗战,长官传记,在台之山西长者、且能写作者五六十人,无一能如此者。数十年来,两岸山西人写近代史,有其所知不多者,有思考不深者,有敷衍环境者。能如先生之求真务实者,实为罕见。”
  山西人民出版社原编审郭平凡,称刘著《阎传》为“研究阎锡山及近代山西发展史不可多得的作品”。抗战时期任第二战区军政干部,现为西安市政府参事的温震东先生评论,《阎传》“较之前有多种版本,可谓无出其右者。”
  “泱泱大国风,三晋中原雄”。《辛亥革命与山西》是刘存善先生另一部代表作。此书以写实笔法,纂录辛亥太原起义成功、民国山西肇始之重大社会变革。从辛亥革命前的山西,山西同盟会的革命活动,写到辛亥革命中山西高标义帜,志士仁人扶危定倾。历史人物、历史过程、历史贡献尽在一览。
  书中记述,山西地处清政府肘腋之间,继湖南、江西、陕西之后起义成功,但“比湘鄂陕对清政府的打击要严重的多”。且在武昌前线最困难的时刻,组织“燕晋联军”,扼制京汉铁路,致“清南征狼顾惕息”。1912年4月,孙中山先生亲临山西视察,在评价辛亥山西起义时讲到“去岁武昌起义,不半载竟告成功。此实山西之力……使非山西起义,断绝南北交通,天下事未可知也。”
  《辛亥革命与山西》在书后附录《孙中山对辛亥山西起义的评价》等珍贵文献,撰录130余人的《山西辛亥人物简介》。此书是先生在前著《山西辛亥革命史》文本上增补修订而成。2004年作为薛军副省长主编的《中国与山西》丛书之一出版。对山西历史文化的研究传播,有重要价值。
  在长篇著作问世的同时,老刘还以对家乡的拳拳之情,于80岁高龄撰写了《吉县旧话》。2007年,又吸收反馈意见,增加《谚语集萃》一章重新印行。在《吉县旧话》再版《前言》中,他情意深切地写道:“《吉县旧话》作为《吉县志》的通俗、辅助读物,比较具体地介绍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风土人情,以期有助于后人了解吉县、热爱吉县。忆旧是为图新,区区寸心,如此而已。……吉县西关82岁老叟刘存善于2007年2月谨记。”
  那是两年前的一个星期天,老刘打电话让我去他家。时先生患病已经四年。厨房里,二儿子亚明正在炒菜。老刘半躺在床上,地下摞着一些书刊资料,有阎锡山传记,有成套的文史刊物,还有民国山西史其他书籍。
  见我进屋,老刘坐起身来指指脚底:“这些东西,你拿去吧!”
  我的心沉甸甸的,不忍心拒绝老人,又觉得担不起他的重托。自己在省档案馆搞编研,虽然出了十来本书,内容却不在这方面。但是,老刘一本本一件件积累庋存的书刊资料,确实非常珍贵。
  想了想,我对先生说:“您的这份信任,我非常感谢,可惜我的研究方向没在这块。这样吧!我请档案馆负责征集工作的同志来,您把它们捐赠给档案馆,行吗?”
  老刘好像有点失望。不过,多年编刊著书的他,知道这些东西进了档案馆,应该就是最好的归宿。
  几天后,我领着档案馆征集处王彩变处长来到老刘家,大捆小包,把百余件书刊资料拿到档案馆。为了感谢刘存善先生对档案事业的支持,王彩变处长把荣誉证和奖金恭恭敬敬送给了他。
  后来,老刘也还不时地让我给他复印一些图片、资料。天气暖和的时候在院里碰上,老刘总是说起孙中山、赵戴文、徐永昌,说起辛亥山西起义史实如何如何,雁门关战役歼敌人数多少多少……每次说起来,话都那么长。他心里还装着很多积累要记述,要表达。我也总是站在他的旁边,耐心听他渠水般汩汩流淌的絮叨,是出于对长者的尊敬,更是一种对生命的感动。
  2007年10月,老刘又把《阎锡山年谱》、《阎伯川先生感想录》、《阎锡山早年回忆录》等书刊资料60余卷册赠送档案馆,没有再多留什么。
  3个月后,先生走了。回眸自己一本本编辑的《山西文史资料》,撰写汇集的4册《山西近代史文论集》,特别是离休后完成的六本著作,走的安详,从容。人,有两条生命线:一条是自然生命线,一条是事业生命线,刘存善先生把两条生命线画在了同一终点上。 (责编 张静涵)
其他文献
在格陵兰西海岸维加岛附近海域,有个叫哈撒韦尔的大漩涡,它吞噬了不少过往船只和渔民的生命,被称为“死亡漩涡”、“恶灵之眼”。然而,2008年8月8日,36岁的弗洛伦,一位格陵兰海洋考古学家,却在这一令人恐怖的大漩涡中奇迹般地生还!     恶灵之眼的威力    弗洛伦在海洋考古和探险方面颇有知名度,先后发现数十处重要的海底城市遗迹,主持打捞沉船上百艘,被他打捞上来的金银财宝和颇具历史研究价值的文物给
期刊
1941年冬天,雪花在成都东郊菱角堰飘荡着,王光祈的葬礼在默默地进行。周太玄、郭沫若和李劼人是王光祈的同班,且相善相知,引为知己。30年前,他们一起在成都东郊菱角堰周太玄家聚会,仿“桃园结义”,相约死后同葬于此地。今天,李劼人将逝者安葬在了自己菱角堰的老屋附近——这样便可以长伴着他了。  王光祈,曾经有过梦幻般的理想与青春。王光祈是一个遗腹子,出身书香门第的罗氏为了将儿子拉扯大,白天纺麻织布、砍柴
期刊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我国北方大陆业已解放。位于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的渤海海峡的山东长山列岛,是出入渤海的唯一海上通道,也是拱卫京津的门户,仍被国民党在我国长江以北的一股残余部队所盘踞。他们依仗海洋天险、海防要冲,封锁我海上运输线,对从港澳经海上来北平参加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的民主人士造成巨大威胁。  1949年7月,为解放山东全境,拔掉这颗位于海上交通要道上的毒牙,并为我军日后渡海作战积累经验,
期刊
本文作者是一位耶稣会的传教士,曾在秘鲁和墨西哥传教。  阿兹台克人并不用他们自己的人来向所崇拜的偶像献祭,而是用俘虏,他们进行战争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祭祀抓俘虏。作战时,他们尽可能不杀死对手,而将其生擒……  祭祀的地方用一圈篱笆围着,篱笆顶端戳着许多骷髅,这些骷髅是过去那些充当祭品的人的。祭祀仪式开始前,篱笆旁站满了卫士。一位祭司走了过来,他穿着又短又宽大的白色法衣,下摆上缀满了流苏。他走进篱笆
期刊
1988年,美国权威杂志《福布斯》曾报道,在全世界拥有10亿美元以上资产的富豪中,王永庆以40亿美元居第16位!王永庆从不名一文的农家子弟到亿万富豪,从不识“塑料”二字的外行到赫赫有名的塑料博士、“世界塑胶大王”,他的奋斗历程传遍了全世界。      成功经营米店,小试身手    王永庆1917年1月18日生于台北县新店,原籍福建省安溪县。安溪县是个有名的穷地方,到了王永庆的曾祖父那一代,日子实在
期刊
徐寿山,字德复,号雨霖。生于1877年(清光绪三年),祖籍奉天省辽源县郑家屯(今吉林省双辽县)。他的父亲是当地著名兽医,徐寿山承袭祖传衣钵,遐迩闻名。后被请到奉天(沈阳)大南门张氏帅府,先替张作霖的军队医马,后来又转而为人医病,特别专为张氏帅府里的内眷们治病,一时人称张府“御医”。     一、妙手回春医百马    奉系军阀张作霖曾在北洋毅军马队供职,后又在辽西八角台一带啸聚山林。1901年被招安
期刊
2008年10月23日,“中国农村合作医疗之父”、人称“农民厅长”的覃祥官在鄂西长阳土家山寨因病去世,享年75岁。本文揭示了当年毛主席亲笔批示合作医疗的内幕,再现了21年前的省委副书记纳谏改乡名的情景,讲述了一双草鞋背后鲜为人知的动情故事,展现了“厅长夫人”终身务农的贤惠善良,披露了主人公晚年的生活情况及内心世界。  再过一天就是覃祥官75岁大寿,但他终究没等到第二天就匆匆地走了。  42年前,鄂
期刊
辜鸿铭是上世纪20年代北京大学教授,在新文化运动人才济济的北大堪称“另类”。  辜鸿铭祖籍福建同安,生在马来西亚,7岁起到英国和德国留学14年,获英国文学博士学位,精通英语、德语、法语、拉丁语和希腊语。常人想来,拥有这样履历的海归教授当是短发西装,一口洋话,一脑袋民主与科学的“假洋鬼子”才对,可辜鸿铭头上一撮黄头发编了一条小辫子,冬天穿枣红宁绸的大袖方马褂,戴瓜皮小帽,这副打扮在辛亥革命10年后的
期刊
偶然读到一则《朝鲜首次承认缺粮100万吨》的报道,突然地打开了我尘封45年之久的记忆之门,拾回了一个个琐碎的片断……     一    人所熟知的上世纪60年代突发的“三年困难”时期,正是我在忻定二中读初中的时光。当时全国物资匮乏,尤其粮食奇缺,城镇居民一律按低标准供应。国家很关怀在校的青少年成长,以人头日供给成品粮一斤一两。这在那时是足以让人眼馋的了。为了缓解由饥饿引发的矛盾,校方根据学生的年龄
期刊
牌坊,是形状象牌楼的建筑物,旧时用来宣扬封建礼教、具有忠孝节义的人物。封建社会乃至民国,官府都曾规定:凡是一辈子坚守贞节的女子(含寡妇),可向县府申请,经审定批准后可立牌坊,并记入地方志书,流芳百世。  道光十五年,溇中有个如花似玉的女子名叫严秀,23岁就死了丈夫,想立牌坊求个美名,可是做寡妇的滋味又实在难受,日子过得十分煎熬。严秀有一个干娘宋太太,给严秀出主义说:“我说秀妹子,你真是个傻姑娘,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