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谦:我热爱一切与文化相关的事

来源 :财富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q360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比收藏家,人们熟知姚谦更多的是因为他的歌词,我也不例外。但在与他经过一番深谈之后,我才发现真正有智慧的人,其爱好与才能,往往都是相通的。正如爱因斯坦拉得一手小提琴,达·芬奇也是一名科学巨匠一样,姚谦的涉猎十分广泛,他对于绘画和文字始终保持着初见时的那份热情。
  当文化艺术逐渐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人自然也会变得越来越平和沉静。虽然因为行程的原因,我没有机会与姚谦面对面地交谈,但从字里行间中却依旧能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深深打动。我想,人们常说的“文如其人”,应该就是这样吧。
  “艺术的收藏提升了我的阅读能力”
  《财富堂》:您对艺术品有什么阶段性的门类爱好?
  姚谦:这和我的阅读有关。我在大学时就开始读美术史了,那时候对巴黎画派,印象画派都很感兴趣,但是年轻时买不起,后来经济基础好了才开始购买。对美术史的喜爱也让我对20世纪初的华人艺术家的经历很好奇,那时候他们大多在日本、法国留学,虽受西方画派的影响,但又能从中找到自己的风格,所以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收集他们的作品,即便是市场不熟悉的艺术家,我也会买。从2002年起我开始了北京、台湾的双城生活,这让我对当代艺术有了深刻的了解。特别是大陆的当代艺术,受英国、德国的影响比较大,这应该和早年的旅日艺术家学习印象派绘画有一定的关系。所以我现在对当代艺术会有比较多的关注,收集的作品也主要是为了支持那些人品和创作能力都很强的艺术家。
  《财富堂》:令您起意拍下一幅画的因素会有哪些?
  姚谦:对待每一件有意向收藏的作品,我都会先查资料,做一些初步的判断;随后再对照自己的收藏体系是否需要这幅画,是否能买得起;最后我会考虑寻找一个合适的位置来安放它。如果这些条件都能满足,我就会尽量去争取拍得这件作品。
  《财富堂》:平均每天大概会花多少时间在阅读和了解与艺术品相关的资讯?
  姚谦:平均2-4个小时不等。但坦白说这几年我的阅读速度变慢了,一来是因为视力大不如前,二来是现在很多书籍都能在电脑上看,所以书本的阅读相对减少了很多。而且最近我对电影方面的书籍很感兴趣,所以注意力也就分散了。我的阅读分类里,有三分之一都是与美术有关。如果正值拍卖季时期,我就会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这些书籍上,因为需要查资料,做大量的研究。我是少数几个会在拿到图录后,把文字都看完的人,所以拍卖行都比较怕我,因为我会看得很仔细,还会找资料对照,指正其中的错误。
  不随波逐流,找寻自己的收藏方向
  《财富堂》:是否还清晰记得首次拍到一幅画的情形?
  姚谦:我不是有钱人,每一件作品都是经过深思熟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所以我都记得。第一张收藏的作品是台湾艺术家、生物学家刘奇伟先生的《斑马》。
  《财富堂》:您收藏艺术的途径有哪些?
  姚谦:我一般都是先从画廊开始,在一手市场以合理价格选到好作品的机会比较多。真正热爱艺术的人不会只用投资的角度去评估艺术,通过质量好的画廊,去选择支持坚持创作的优秀艺术家,会成就一个很好的市场局面。而如果是画廊买不到的东西,我就会通过二手市场来买,比如拍卖行,在那里会让我有机会收藏到原本买不起的作品。还有就是博览会,不过我并不是很喜欢在那里买画,那里经常聚集了很多人,就像一个party,一个卖场,这会让我怀疑自己的头脑是否还是清醒的,因此我去那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快速了解美术现状,认识新的艺术家和画廊,从而更好地理清自己的收藏体系。
  《财富堂》:每年的春秋大拍都会去各地参加么?一般选择哪几家去?
  姚谦:应该会选择苏富比和佳士得的拍卖会。我不划分地域,除了常去的香港以外,伦敦、纽约、巴黎,甚至在米兰的苏富比我都拍过作品。我还因为阅读东南亚美术史,而关注那些国家的艺术品,我应该是第一个参加新加坡苏富比、佳士得拍卖会的台湾人,甚至是第一个收藏印尼、越南绘画的华人。
  《财富堂》:是否也很喜欢西方艺术家的作品,觉得他们的画与目前国内当代艺术创作风格与内容有什么不同么?
  姚谦:我有许多喜欢的西方艺术家,比如柴姆·苏丁,他是巴黎画派的代表人物。我收藏了一张他的作品,非常当代和表现主义,是很本能的绘画,这点我很喜欢。还有很多人我叫不上名字,我还是会比较偏重绘画本身,而不仅是针对那些有名的艺术家的作品。我觉得西方当代艺术的表达更有独创性,能创造出自己的语言;对事物也有自己独特的视角,会让我觉得眼前一亮。当然国内的状况也在变得越来越好,这两年我很喜欢艺术家王光乐的作品,他有自己的观点,能够不受外界的影响,而且创作也是有根据的,能够建立一套自己的体系。
  《财富堂》:能聊聊您最喜欢的三位艺术家吗?
  姚谦:真不能告诉你我最喜欢的艺术家是谁。但是我曾经想过,如果我有足够多的钱,我会去买柴姆·苏丁,马克·夏加尔,阿梅代奥·莫迪里阿尼的作品,目前我只拥有苏丁的一幅画。我还特别喜欢一个犹太艺术家,他是以色列人,上世纪50、60年代的时候和赵无极等早期的抽象派艺术家一起在法国,不过后来又回到了具象画派,他的绘画在很多细节上都蕴含着诗意。我特别喜欢他,但他很冷门,我不能告诉你他的名字。
  (不过在我们的再三追问下,姚谦还是说出了三位艺术家的名字)目前应该是王光乐,犹太艺术家和柴姆·苏丁吧!不过我心目中最喜欢的前三名总是经常在变的,所以也说不准的啦。
  “文化艺术是一个很有力量的平台!”
  《财富堂》:每当细细欣赏一幅画时,脑海中是否会涌现出某段相关的音乐呢?
  姚谦:在看艺术品的时候,脑海中可能会浮现出一些文字和声音的描述,有时也会带有一些旋律,但这都是很随性的,要看当下的心境。前段时间我还去中国美术馆参观了洪宁的个展,他的好几幅作品都能让我联想到音乐,我从几年前就开始收藏他的作品,他这次的展览也非常棒。
  《财富堂》:在音乐圈里,是否有同好者可以交流艺术品与收藏?
  姚谦:音乐圈好像没有太多的交流。娱乐圈会有一些,比如蔡康永,但其实我们很少会聚在一起交流心得。以前年轻的时候,我总是会嘲笑他收藏的艺术品都偏怪异,恐怖,很难看懂。不过最近几年,我发现他越来越支持年轻艺术家,并开始关注当代艺术品,我觉得这特别好。
  《财富堂》:开始关注和收藏艺术品之后,生活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姚谦:现在很难说有什么改变了,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刚开始的时候收藏让我在阅读上有一些改变,关于美术史的阅读更加深刻,我会去找一些冷门的,理论性较强的书籍来阅读。另外一点的影响体现在我的音乐工作上,我曾经试过将当代艺术品引入专辑的包装上,也取得了比较好的反响。
  《财富堂》:是否因为有些艺术品给予您不少写作歌词的灵感呢?某些画面、气氛或联想,使得您突然写出跳脱当下的作品来?
  姚谦:艺术品比较少,文字和电影的影响会更容易一些。我在阅读时并不是外界所认为的那样感性,我会看许多蕴涵理性逻辑、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书籍,这点在美术的相关阅读上是比较凸显的。
  《财富堂》:阅读您的书,发现您经常会将不同行业的人做类比,这是您的一个习惯吗?
  姚谦:我经常会把文字和音乐,美术和音乐进行对照,这算是我的个人乐趣吧。比如我最近正好在看某个人的作品,就会让我产生一些联想。我从小就觉得音乐,美术,文字的功能是胜过语言的,它们更容易向外界表达出内心的感受和情感。
  《财富堂》:在娱乐行业里头,人们如果彼此赠送礼物,会是艺术品,还是奢侈品?
  姚谦:更多的人会偏重于送奢侈品或是一些精工细物。我送艺术品的前提是,对方和我有相似的阅读喜好,对艺术品背后所表达的情感能够感同身受。比如我就曾经送给刘若英一幅唐海文的水彩画。
  《财富堂》: 作为热爱艺术又很感性的一员,对于年华流逝您是如何感怀的?
  姚谦:我觉得不管是否喜欢艺术,每个人对于年华逝去都会有一些感想。但我觉得文学、电影、美术、音乐等艺术作品就像是一个入口,一种记录,能让人在重温时再次接近于当时的那种感动,很神奇也很有力量。
其他文献
最近在拍场上看到一幅越南画家梅忠恕(1906—1980)的画作,一见钟情。这幅半世纪前的作品,端端正正地画了八位小孩子围坐在一起学习书法的场景。中间是正在练字的,两边有拖纸和卷纸的,后边有磨墨和拿笔的,还有两位端看的和一位走神儿的。八个孩童神态各异,但是都透着一种认真的可爱。他们正是像海绵一样吸收知识的阶段,对练习毛笔字自然是充满好奇与向往。这幅清朗雅致的画,如柔软的电流,直达观者明净的童心。而这
期刊
自上世纪80年代始,巴塞尔这座位于瑞士、法国和德国交界的边塞小城,便以“巴塞尔国际艺术博览会”的高品质、多样性以及国际化迅速享誉全球。时至今日,瑞士、迈阿密、香港这三个巴塞尔艺博会的举办地已分别囊括了欧洲、美洲、亚太地区大部分的尖端画廊和当代艺术作品。  就是这样一个世界顶级的艺博会,以主打推广“亚洲视野”的旗号,在香港连续举办四届之后,却仍然鲜见作为亚洲艺术重要代表——“当代水墨”的出席,对于中
期刊
欣赏张健君的作品,就好像在看一部流动的电影,它并非是简单的图案,那一个个圆形、一条条流线都仿佛在诉说着什么。看似平静的画面之下暗流涌动,他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融入其中,将生命的本质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  他把自己的创作主题概括为“出世”与“入世”两个方面,但探讨的却始终是“从无至有,再至无”的过程。不过厉害之处却在于,在他的描绘下,“消失”似乎也变得不再伤感,而成为了一件人们无法避免,继而能够坦然面
期刊
今年2月,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Philadelphia Museum of Art)为了宣传新展览“国际波普艺术”(International Pop),在Facebook上发布了比利时艺术家Evelyne Axell的作品《冰淇淋》当作广告。但这似乎并未得到Facebook的认可,他们不仅没有认为这幅画是波普艺术的经典作品,更以“裸露过多肌肤”、“引人遐想”等为由从网上移除了图像。  不同于部分
期刊
设计共和十年了。  2004年,郭锡恩和胡如珊夫妇共同创立了如恩设计研究室(Neri & Hu Design and Research Office,即NHDRO),一个多元化、国际化的设计工作室;两年后,他们共同创立了另一个品牌设计共和(Design Republic),一家以设计为主导的家居零售店。  如今,他们在业界已是不可忽视的设计师。2006年,郭锡恩被美国《I.D.》杂志评选为年度最值
期刊
澳大利亚置业升级个人资产配置的安全途径  澳大利亚房产市场30余年保持8%-10%的稳健增长,7-8年房价翻一番,是全世界少数几个拥有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国家,稳定的调控政策和规范的管理模式使各地房地产价格在全球金融危机(GFC)的几年仍保持稳定。凭借着完善的房地产法律和管理体系,澳大利亚房地产市场被评为世界第一类“高度透明”的房地产市场,是财富人士全球资产配置的利器。  根据澳大利亚权威房地产研究机
期刊
说了那么多,你也许会觉得这些纷繁多样的跨界合作颇有新意,忍不住就会多看几眼,但同时又会发现商业的加入往往让艺术变得不那么纯粹。其实,在艺术家与品牌合作的过程中,艺术家创作的自由度往往会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创作底线在何处,能否完全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是否会受到商业的限制和束缚,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本刊为此特别采访了几位资深艺术界人士,听听他们是如何看待“品牌砸钱把艺术搞成它们的宣传项目”一事。  
期刊
聊起艺术收藏,许多人倍感困惑和遥远。那是富人游戏啊,我行吗?有这实力吗?  其实,收藏并非富人的专利,人人都可以收藏,收藏是趣味,是态度,更是动力,一旦你喜欢上了收藏,很可能渐渐发觉,自己身体里的潜能超乎预估,生活也与过去大不一样了。  姚谦的故事,就给了我这样的启迪。  姚谦是谁?这样告诉你吧,每一首流行歌的背后站着一位“词人”,若许多首流行歌背后站着同一个词人,这人便堪称“词神”。姚谦就是这样
期刊
一场轰趴、两大明星,数个亮点,引爆“公园1903”。汪涵、杨宗纬以爱之名,带领参与者寻找快乐的激情,释放开心的能量。近日由太德励拓(中国)公关传播集团旗下T ED太立德仁昆明公司承办的爱情大轰趴在公园1903凯旋门广场精彩上演。汪涵、杨宗纬空降昆明公园1903,与春城人民一起度过愉快的周末时光。  娱乐与文化,公园里的大轰趴  16年的昆明商业地产在经历了规模化和同质化的“侵入”后,已经慢慢蜕变,
期刊
3月,即使香港仍然阴雨绵绵,也浇不熄各地艺术爱好者对这座城市的向往。如果你刚好是中国的艺术从业者,随手刷一刷朋友圈,大概可以发现,平时散布在上海、北京、广州等不同城市的同行都汇集于此。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大概是亚洲(尤其是中国大陆地区)一年一度的大拜拜,不管作品有没有参展,所有艺术从业者都要赶来这个城市。不管是看作品、看人,还是被看,如果没有在朋友圈登上两张照片好像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混艺术圈的。巴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