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高考强调考核能力,高三历史的复习方法也应由偏重传授知识转向强化能力培养。如果不注重观念的更新和教法的改进,就既不能适应高考改革的需要,也跟不上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发展步伐。因此在高考历史复习中,要帮助学生构筑知识体系,重视思维训练,提高他们学科能力水平。我认为在复习教学中,应该做到以下几个“化”:
一、 知识结构化
所谓知识结构,就是知识的相互联系。美国著名教育家、结构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杰罗姆·布鲁姆说,“不论我们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教学与其说是学生理解掌握学科的基本事实和技巧,不如说是教授和学习结构”;“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圆满的结构把它联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遗忘的知识。”历史教學中帮助学生构筑知识结构,就是要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变成主干分明,脉络清晰的有条理的知识网络。
二、 内容线索化
历史知识的时空性很强,线索化就是要根据列出的线索,打破时空界限,打破教材原有体系,按同一类型、同一性质、同一方面,分门别类,重新梳理,从而形成关于某个历史问题的完整表象。
内容线索化可分为以下两类:
1. 从线索的范围大小来看,有粗线索和细线索之分。粗线索的范围比较广,比如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分成形成发展、民族融合、经济繁荣、继续发展、衰落五条线索。把中国近现代史分成中国人民的屈辱史、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中国人民的探索史三条线索。细线索范围较小,甚至可以直接由知识点串组成线。比如中国近代史中,“国内阶级矛盾是如何向民族矛盾转化的”这条线索,可纵串下列知识点:南昌、秋收、广州起义—→三次反“围剿”—→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八一宣言》—→瓦窑堡会议—→“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
2.从线索的内容联系来看,有纵向线索和横向线索之分。线索化首先要加强知识的纵向联系,使知识更系统、更具条理和科学。纵向线索容易削弱知识的横向联系,因此,还要进行知识的横向联系。如中国的抗日战争分为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这可理解为抗日战争历史的纵向联系;抗日战争历史横向关系是日本侵华、正面战场抗战、敌后战场抗战、国共关系。这样通过纵横串联,就可以理清知识网络,建立知识点的坐标体系,使学生形成一个“竖成线、横成片”的立体知识网,便于把知识学活。
三、 理论系统化
《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历史教学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按照年代顺序,具体讲述历史,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的分析和结论,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因此,在高考复习过程中,必须有意识地、系统地逐步对教材中蕴涵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作深入浅出的介绍,并强化训练。高考复习局限在形象思维的处理上是不够的。这正如斯宾塞所说,“教课应该从具体开始而以抽象结束。”这种“抽象”体现在历史教学中,就是历史理论思维。
四、 训练模拟化
它包含以下三层意思:其一,训练形式的模拟化。指试卷的长度、题型、分值要跟高考大体保持一致,试题要具有示范性。使学生熟悉高考的形式,形成先入为主的感性认识;其二,能力要求的模拟化。试题的难度及对能力的要求要相当于或略高于高考试题。设计模拟试题,要从不同的角度,使用不同的题型;其三,讲评的模拟化。讲练结合,精讲精练,是高考历史复习的良性循环。讲评的模拟化,要求教师钻研高考答案,尤其是主观性试题的答案;对审题及题目的构思、行文等要教给学生规律性的方法和技巧,并结合学生复习和考试中暴露的带有普遍性问
题,引导学生深刻剖析错误的根源,同时进一步点拨思路,讲评方法,要把讲评看做是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五、 答题浓缩化
构筑体系、理清线索的目的是要把知识要点反映在答题上,它要求有较强的概括能力。这方面高考参考答案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要帮助学生做到“答题要点化,要点序列化,序列文章化”。“要点化”就是要求答案精练、细密,做到文字、史实、观点正确。“序列化”要求做到层次清楚,条理分明,分点叙述,有条不紊。“文章化”是要求句子通顺,不出现错别字,尽量使用历史语言。
(唐山市丰南区第一中学)
一、 知识结构化
所谓知识结构,就是知识的相互联系。美国著名教育家、结构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杰罗姆·布鲁姆说,“不论我们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教学与其说是学生理解掌握学科的基本事实和技巧,不如说是教授和学习结构”;“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圆满的结构把它联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遗忘的知识。”历史教學中帮助学生构筑知识结构,就是要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变成主干分明,脉络清晰的有条理的知识网络。
二、 内容线索化
历史知识的时空性很强,线索化就是要根据列出的线索,打破时空界限,打破教材原有体系,按同一类型、同一性质、同一方面,分门别类,重新梳理,从而形成关于某个历史问题的完整表象。
内容线索化可分为以下两类:
1. 从线索的范围大小来看,有粗线索和细线索之分。粗线索的范围比较广,比如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分成形成发展、民族融合、经济繁荣、继续发展、衰落五条线索。把中国近现代史分成中国人民的屈辱史、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中国人民的探索史三条线索。细线索范围较小,甚至可以直接由知识点串组成线。比如中国近代史中,“国内阶级矛盾是如何向民族矛盾转化的”这条线索,可纵串下列知识点:南昌、秋收、广州起义—→三次反“围剿”—→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八一宣言》—→瓦窑堡会议—→“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
2.从线索的内容联系来看,有纵向线索和横向线索之分。线索化首先要加强知识的纵向联系,使知识更系统、更具条理和科学。纵向线索容易削弱知识的横向联系,因此,还要进行知识的横向联系。如中国的抗日战争分为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这可理解为抗日战争历史的纵向联系;抗日战争历史横向关系是日本侵华、正面战场抗战、敌后战场抗战、国共关系。这样通过纵横串联,就可以理清知识网络,建立知识点的坐标体系,使学生形成一个“竖成线、横成片”的立体知识网,便于把知识学活。
三、 理论系统化
《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历史教学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按照年代顺序,具体讲述历史,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的分析和结论,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因此,在高考复习过程中,必须有意识地、系统地逐步对教材中蕴涵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作深入浅出的介绍,并强化训练。高考复习局限在形象思维的处理上是不够的。这正如斯宾塞所说,“教课应该从具体开始而以抽象结束。”这种“抽象”体现在历史教学中,就是历史理论思维。
四、 训练模拟化
它包含以下三层意思:其一,训练形式的模拟化。指试卷的长度、题型、分值要跟高考大体保持一致,试题要具有示范性。使学生熟悉高考的形式,形成先入为主的感性认识;其二,能力要求的模拟化。试题的难度及对能力的要求要相当于或略高于高考试题。设计模拟试题,要从不同的角度,使用不同的题型;其三,讲评的模拟化。讲练结合,精讲精练,是高考历史复习的良性循环。讲评的模拟化,要求教师钻研高考答案,尤其是主观性试题的答案;对审题及题目的构思、行文等要教给学生规律性的方法和技巧,并结合学生复习和考试中暴露的带有普遍性问
题,引导学生深刻剖析错误的根源,同时进一步点拨思路,讲评方法,要把讲评看做是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五、 答题浓缩化
构筑体系、理清线索的目的是要把知识要点反映在答题上,它要求有较强的概括能力。这方面高考参考答案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要帮助学生做到“答题要点化,要点序列化,序列文章化”。“要点化”就是要求答案精练、细密,做到文字、史实、观点正确。“序列化”要求做到层次清楚,条理分明,分点叙述,有条不紊。“文章化”是要求句子通顺,不出现错别字,尽量使用历史语言。
(唐山市丰南区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