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东亚、东南亚和拉美国家率先采取了金融自由化政策,其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远高于其它发展中国家,使经济一度实现了高速增长。但是,这些国家在实现经济起飞的同时,频频遭遇各种金融危机,而这些危机的发生与迅速推进的资本市场开放密切相关。本文旨在尝试对外开放金融服务产业对于主权国家,特别是体制尚待完善的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进行成本和收益分析。
关键词: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市场;成本和收益分析;金融危机
中图分类号:TH69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3-0149-02
二战后,世界主要国家的国民经济进入了一段持续稳定的增长期,整个国际服务业伴随着各国经济国际化进程的加速而呈现出突飞猛进发展的态势。作为金融服务主要业务的银行、证券和保险业随着世界经贸的发展而异常活跃。20世纪90年代,在各国普遍对金融市场加强监管的大背景下,金融服务经营者不断寻找能够突破法律制约的创新手段。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国际金融产业发生了深刻的巨大变化:首先,国际金融资本流动加快,证券等虚拟资本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其次,电子化、信息化引起了金融服务的品种不断增加,期货、期权、基金等各种金融衍生产品以迅猛趋势不断发展壮大;再者,银行业兼并层出不穷,特别是1995年以来,日本三菱银行、东京银行等的合并,美国一系列的银行兼并案,都对金融服务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另外,发展中国家也积极的推动金融改革,力图打破国家垄断金融服务的局面,在实现银行业自由化的同时,逐步开放保险、证券等资本市场。
就实践来看,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东亚、东南亚和拉美国家率先采取了金融自由化政策。作为世界新兴市场,受益于开放政策,这些国家国内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远高于非洲等其它发展中国家,它们的经济一度实现了快速增长。但是,这些国家在实现经济起飞的同时,也频频遭到各种金融危机得袭扰,而这些危机的发生与迅速推进的资本市场开放密切相关。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对外开放金融服务产业对于主权国家,特别是体制尚待完善的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的成本和收益分析,成为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
一、关于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市场开放收益的分析
金融服务贸易的概念最早在1986年开始的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中提出,并在1993年底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中的《金融服务附录》作了具体解释。它指:“缔约方金融服务供应商向一个金融实体提供的任何服务”,范围涉及:保险及与保险有关的服务、所有的银行业区以及其它金融服务。
不少学者主张,实现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收益。
Glaessner和Oks(1994),Levine(1996)认为,金融服务贸易的开放可以促进国内金融体系运行质量和整个经济效率的提高。首先,金融服务市场的开放将提高国内企业进入外国资本市场的机会,保证国内企业获得较高的投资水平。其次,金融服务市场的开放可以强化国内金融基础,完善监管体制,降低系统风险。第三,可以大大改善国内金融业的服务质量,提高其竞争力。外部金融机构的进入将会产生巨大的溢出效应和正的外部性,形成外部规模经济,降低本国金融服务价格,提高金融创新能力,促进技术转移和人才培育。第四,金融监管制度的完善与金融服务质量的改善将会提高整个社会的信用基础。
在Glaessens和Gleassner(1998)看来,金融服务贸易的开放可以改善股票市场的流动性。限制金融服务开放,其成本巨大,会扭曲金融服务成本,阻碍金融机构发展,增加金融体系的脆弱性;而无论一国金融体系发展程度和资本账户开放度如何,金融服务的开放将改善其金融体系的质量,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增加国家金融服务的广度,从而有利于国家建立更为稳健和高质量的金融体系。
中国著名学者叶欣和冯宗宪运用Logist经济计量模型对50个国家(其中包括30个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1988-1997年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外资银行进入数量的增加将显著减少银行危机的发生;在外资银行条件符合的情况下,市场结构并不是影响体系稳定的关键性因素。上述结论支持了外资银行通过潜在能力进入的竞争压力提高东道国银行市场的可竞争程度、而不仅仅是改变市场结构来增强银行体系稳定性的观点。
二、关于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市场开放的成本分析
一些学者认为对外开放金融服务贸易会危及一国金融体系的稳定,产生一定成本,成为经济危机的诱因。
首先,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扩大了外国资本流入,对许多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国内资本市场不发达,银行机构通常是主导性金融中介。从境外大量流入国内的外国资本,不论其最初采取何种形式,其中大部分资本最终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进入银行体系,使银行体系的可贷资金大规模增加。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会贷款给利润较低的企业或信用等级较差的借款人,导致信贷资产质量的下降,可能产生信用风险。并且,贷款的迅速扩张往往会集中在少数行业和部门,一旦这些行业发生周期性逆转,就有可能产生大量的呆帐、坏帐等不良贷款,从而引发银行系统危机。
第二,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使大量外资金融机构加入国内金融市场的激烈竞争,从而形成金融业过度竞争的局面。而金融业的过度竞争,会迫使银行一方面提高存款利率,降低贷款利率,会增加银行业的经营成本,降低银行利润率;另一方面,银行传统业务的激烈竞争和利润低微,都会使很多金融机构为追求较高利润而放弃稳健的经营原则,大规模发展高风险业务,从而不断增大了银行运行的风险。此外,在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情况下,企业融资渠道迅速扩张,许多经营业绩好、信誉高的大企业、大公司转向国际金融市场直接融资,使银行只好转向利润较低、风险较大的中小企业,从而使银行资产质量下降,风险增大。
第三,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加剧了全球金融体系的脆弱性。金融服务贸易的自由化消除了各国金融市场的阻隔,加剧了国际银行业之间的竞争,激烈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银行业传统业务的经营能力和赢利水平。为了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和新的利润增长方式,增加盈利水平,并且在激烈的国际金融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和赢得绝对性优势,各国银行特别是一些国际大银行都加快了金融创新举措,不断推出新型的金融商品和新型的金融工具。虽然金融创新可以促进国际金融市场整体效率的提高,但会加剧国际金融市场投机,导致整个国际金融市场风险提升,增加国际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第四,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促生了经济泡沫。美国经济学家乔纳森•特南鲍姆在《世界经济与金融秩序的全面大危机:金融艾滋病》一文中指出,庞大的金融体系建立在不断缩小的实物交易的基础之上,这种“倒金字塔式”的国际金融体系是岌岌可危却绝对不可能长久的,因为金融体系的信誉和稳定性是建立在货币资本可以转换为物质商品的信念的基础之上的,一旦这种信念动摇了,整个金融体系就会土崩瓦解。充满金融气泡的“倒金字塔”体制,和其他投机气泡一样,要避免破灭的厄运,就要不断地膨胀,而这些虚拟的金融价值寄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倒金字塔最底层的物质生产和财富。在庞大的债务压力和“倒金字塔”上层虚拟资本的不断侵蚀下,物质经济的发展己陷入停滞和萎缩状态。为了维护债务结构和金融气泡的生存,对物质基础的掠夺将变得更加残酷和肆无忌惮。当世界物质经济被敲诈、消耗殆尽,再也无法维持整个金融体系时,“倒金字塔”体系的崩溃就不可避免了。由于这种金融体系是依“杠杆原理”建立起来的,其瓦解的力量也会借助于杠杆的力量,产生一系列连锁反映或毁于一旦。
最后,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强化了金融风险的传导机制。在各国金融市场联系不断加深和国际资本流动日益自由化的情况下,跨国资本流动的迅速增加,信息传播速度的提高和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以及金融恐慌等,都会不断加大金融局部失衡的传递效应,任何一个局部市场的金融失衡,都极容易接触传染和迅速传播和扩散。
有一种对开放成本的研究认为,金融产业具有特殊性,不可以套用货物贸易理论,过度的开放会危害国家的安全。从理论渊源上看,认为贸易自由化会损害一个国家,特别是经济落后国家幼稚产业的发展,从而在贸易自由化进程中,必须对本国的幼稚产业进行保护的理论历史悠久、影响广泛,几乎成为所有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这一理论的主要观点是:自由贸易理论并不是普遍适用的,贸易自由化也不是对针对所有国家都有利。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许多产业还刚刚起步,处于新生和稚嫩的阶段,如同新生婴儿一般,缺乏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而同类产业在发达国家己是兵强马壮,财力雄厚,如果实行自由贸易,在自由竞争的环境下,必然被发达国家打垮和扼杀而永远没有成长的可能和希望。因此,政府应对这些产业在初期的成长阶段进行一定时期的保护,等其成熟并具有国际竞争能力以后,再取消保护。
由于金融产业的特殊性,其资源、信息、市场的操纵权和控制权是一国经济安全最重要的内容。对一些国家而言,特别是那些经济和金融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金融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和金融市场的开放将使本国的金融产业和金融市场置身于十分激烈的国际竞争市场之中。面对发达国家及其跨国银行的激烈竞争和掠夺,其操纵权和控制权极有可能旁落发达国家及跨国银行之手,且会导致经济和金融的附庸化和殖民地化,将会严重冲击该国的经济和金融安全。
另外,金融服务贸易的自由化会削弱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金融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加快了各国金融市场和资本账户开放的步伐,而在资本账户开放的情况下,一国将面临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稳定两者之间的明显冲突,要想维持汇率的稳定,就必须放弃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独立性。著名经济学家罗伯特•蒙代尔和J•马库斯•弗莱明于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的“蒙代尔三角”理论曾经证实了这一点。该理论的观点是,一国政府最多只能实现完全的资本流动、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固定汇率制度这三项中的两项,即在完全的资本自由流动的情况下,一个国家要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就只能放弃汇率的稳定和固定汇率制度,选择浮动汇率制度;要维护汇率的稳定和固定汇率制度,就只能放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如果既要维护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独立性,又要保持汇率的稳定和维护固定汇率制度,就只能放弃资本的自由流动,对流动资本实行严格的管制。这可以用图4-9的模型来表示。
蒙代尔
三角
金融服务贸易的自由化会降低各国中央银行对金融市场的宏观调控和干预能力。金融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和各国金融市场的开放、资本管制的放松,使得虚拟经济日益的膨胀,远远超过了世界各国政府的宏观经济和金融调控能力。一旦金融危机爆发,一个国家的政府在急于寻求外来援助的情况下,将不得不对援助所附带的政治条件做出妥协,会极大损害政府的金融决策权威。同时,金融服务贸易的自由化会增强货币政策的“溢出和溢入效应”,降低国内货币政策的效率,甚至偏离原来的政策目标。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参考文献:
[1]世界银行报告小组:金融与增长——动荡条件下的政策选择[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8.
[2]程定华:金融国际化的利益与风险[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黄金老:金融自由化与金融脆弱性[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9.
[4]陈江生:国际金融危机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8.
[5][英]约翰•伊特韦尔,[美]艾斯•泰勒:全球金融风险监管[M].成家军,郑薇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7.
关键词: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市场;成本和收益分析;金融危机
中图分类号:TH69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3-0149-02
二战后,世界主要国家的国民经济进入了一段持续稳定的增长期,整个国际服务业伴随着各国经济国际化进程的加速而呈现出突飞猛进发展的态势。作为金融服务主要业务的银行、证券和保险业随着世界经贸的发展而异常活跃。20世纪90年代,在各国普遍对金融市场加强监管的大背景下,金融服务经营者不断寻找能够突破法律制约的创新手段。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国际金融产业发生了深刻的巨大变化:首先,国际金融资本流动加快,证券等虚拟资本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其次,电子化、信息化引起了金融服务的品种不断增加,期货、期权、基金等各种金融衍生产品以迅猛趋势不断发展壮大;再者,银行业兼并层出不穷,特别是1995年以来,日本三菱银行、东京银行等的合并,美国一系列的银行兼并案,都对金融服务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另外,发展中国家也积极的推动金融改革,力图打破国家垄断金融服务的局面,在实现银行业自由化的同时,逐步开放保险、证券等资本市场。
就实践来看,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东亚、东南亚和拉美国家率先采取了金融自由化政策。作为世界新兴市场,受益于开放政策,这些国家国内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远高于非洲等其它发展中国家,它们的经济一度实现了快速增长。但是,这些国家在实现经济起飞的同时,也频频遭到各种金融危机得袭扰,而这些危机的发生与迅速推进的资本市场开放密切相关。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对外开放金融服务产业对于主权国家,特别是体制尚待完善的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的成本和收益分析,成为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
一、关于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市场开放收益的分析
金融服务贸易的概念最早在1986年开始的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中提出,并在1993年底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中的《金融服务附录》作了具体解释。它指:“缔约方金融服务供应商向一个金融实体提供的任何服务”,范围涉及:保险及与保险有关的服务、所有的银行业区以及其它金融服务。
不少学者主张,实现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收益。
Glaessner和Oks(1994),Levine(1996)认为,金融服务贸易的开放可以促进国内金融体系运行质量和整个经济效率的提高。首先,金融服务市场的开放将提高国内企业进入外国资本市场的机会,保证国内企业获得较高的投资水平。其次,金融服务市场的开放可以强化国内金融基础,完善监管体制,降低系统风险。第三,可以大大改善国内金融业的服务质量,提高其竞争力。外部金融机构的进入将会产生巨大的溢出效应和正的外部性,形成外部规模经济,降低本国金融服务价格,提高金融创新能力,促进技术转移和人才培育。第四,金融监管制度的完善与金融服务质量的改善将会提高整个社会的信用基础。
在Glaessens和Gleassner(1998)看来,金融服务贸易的开放可以改善股票市场的流动性。限制金融服务开放,其成本巨大,会扭曲金融服务成本,阻碍金融机构发展,增加金融体系的脆弱性;而无论一国金融体系发展程度和资本账户开放度如何,金融服务的开放将改善其金融体系的质量,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增加国家金融服务的广度,从而有利于国家建立更为稳健和高质量的金融体系。
中国著名学者叶欣和冯宗宪运用Logist经济计量模型对50个国家(其中包括30个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1988-1997年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外资银行进入数量的增加将显著减少银行危机的发生;在外资银行条件符合的情况下,市场结构并不是影响体系稳定的关键性因素。上述结论支持了外资银行通过潜在能力进入的竞争压力提高东道国银行市场的可竞争程度、而不仅仅是改变市场结构来增强银行体系稳定性的观点。
二、关于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市场开放的成本分析
一些学者认为对外开放金融服务贸易会危及一国金融体系的稳定,产生一定成本,成为经济危机的诱因。
首先,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扩大了外国资本流入,对许多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国内资本市场不发达,银行机构通常是主导性金融中介。从境外大量流入国内的外国资本,不论其最初采取何种形式,其中大部分资本最终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进入银行体系,使银行体系的可贷资金大规模增加。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会贷款给利润较低的企业或信用等级较差的借款人,导致信贷资产质量的下降,可能产生信用风险。并且,贷款的迅速扩张往往会集中在少数行业和部门,一旦这些行业发生周期性逆转,就有可能产生大量的呆帐、坏帐等不良贷款,从而引发银行系统危机。
第二,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使大量外资金融机构加入国内金融市场的激烈竞争,从而形成金融业过度竞争的局面。而金融业的过度竞争,会迫使银行一方面提高存款利率,降低贷款利率,会增加银行业的经营成本,降低银行利润率;另一方面,银行传统业务的激烈竞争和利润低微,都会使很多金融机构为追求较高利润而放弃稳健的经营原则,大规模发展高风险业务,从而不断增大了银行运行的风险。此外,在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情况下,企业融资渠道迅速扩张,许多经营业绩好、信誉高的大企业、大公司转向国际金融市场直接融资,使银行只好转向利润较低、风险较大的中小企业,从而使银行资产质量下降,风险增大。
第三,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加剧了全球金融体系的脆弱性。金融服务贸易的自由化消除了各国金融市场的阻隔,加剧了国际银行业之间的竞争,激烈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银行业传统业务的经营能力和赢利水平。为了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和新的利润增长方式,增加盈利水平,并且在激烈的国际金融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和赢得绝对性优势,各国银行特别是一些国际大银行都加快了金融创新举措,不断推出新型的金融商品和新型的金融工具。虽然金融创新可以促进国际金融市场整体效率的提高,但会加剧国际金融市场投机,导致整个国际金融市场风险提升,增加国际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第四,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促生了经济泡沫。美国经济学家乔纳森•特南鲍姆在《世界经济与金融秩序的全面大危机:金融艾滋病》一文中指出,庞大的金融体系建立在不断缩小的实物交易的基础之上,这种“倒金字塔式”的国际金融体系是岌岌可危却绝对不可能长久的,因为金融体系的信誉和稳定性是建立在货币资本可以转换为物质商品的信念的基础之上的,一旦这种信念动摇了,整个金融体系就会土崩瓦解。充满金融气泡的“倒金字塔”体制,和其他投机气泡一样,要避免破灭的厄运,就要不断地膨胀,而这些虚拟的金融价值寄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倒金字塔最底层的物质生产和财富。在庞大的债务压力和“倒金字塔”上层虚拟资本的不断侵蚀下,物质经济的发展己陷入停滞和萎缩状态。为了维护债务结构和金融气泡的生存,对物质基础的掠夺将变得更加残酷和肆无忌惮。当世界物质经济被敲诈、消耗殆尽,再也无法维持整个金融体系时,“倒金字塔”体系的崩溃就不可避免了。由于这种金融体系是依“杠杆原理”建立起来的,其瓦解的力量也会借助于杠杆的力量,产生一系列连锁反映或毁于一旦。
最后,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强化了金融风险的传导机制。在各国金融市场联系不断加深和国际资本流动日益自由化的情况下,跨国资本流动的迅速增加,信息传播速度的提高和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以及金融恐慌等,都会不断加大金融局部失衡的传递效应,任何一个局部市场的金融失衡,都极容易接触传染和迅速传播和扩散。
有一种对开放成本的研究认为,金融产业具有特殊性,不可以套用货物贸易理论,过度的开放会危害国家的安全。从理论渊源上看,认为贸易自由化会损害一个国家,特别是经济落后国家幼稚产业的发展,从而在贸易自由化进程中,必须对本国的幼稚产业进行保护的理论历史悠久、影响广泛,几乎成为所有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这一理论的主要观点是:自由贸易理论并不是普遍适用的,贸易自由化也不是对针对所有国家都有利。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许多产业还刚刚起步,处于新生和稚嫩的阶段,如同新生婴儿一般,缺乏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而同类产业在发达国家己是兵强马壮,财力雄厚,如果实行自由贸易,在自由竞争的环境下,必然被发达国家打垮和扼杀而永远没有成长的可能和希望。因此,政府应对这些产业在初期的成长阶段进行一定时期的保护,等其成熟并具有国际竞争能力以后,再取消保护。
由于金融产业的特殊性,其资源、信息、市场的操纵权和控制权是一国经济安全最重要的内容。对一些国家而言,特别是那些经济和金融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金融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和金融市场的开放将使本国的金融产业和金融市场置身于十分激烈的国际竞争市场之中。面对发达国家及其跨国银行的激烈竞争和掠夺,其操纵权和控制权极有可能旁落发达国家及跨国银行之手,且会导致经济和金融的附庸化和殖民地化,将会严重冲击该国的经济和金融安全。
另外,金融服务贸易的自由化会削弱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金融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加快了各国金融市场和资本账户开放的步伐,而在资本账户开放的情况下,一国将面临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稳定两者之间的明显冲突,要想维持汇率的稳定,就必须放弃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独立性。著名经济学家罗伯特•蒙代尔和J•马库斯•弗莱明于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的“蒙代尔三角”理论曾经证实了这一点。该理论的观点是,一国政府最多只能实现完全的资本流动、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固定汇率制度这三项中的两项,即在完全的资本自由流动的情况下,一个国家要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就只能放弃汇率的稳定和固定汇率制度,选择浮动汇率制度;要维护汇率的稳定和固定汇率制度,就只能放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如果既要维护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独立性,又要保持汇率的稳定和维护固定汇率制度,就只能放弃资本的自由流动,对流动资本实行严格的管制。这可以用图4-9的模型来表示。
蒙代尔
三角
金融服务贸易的自由化会降低各国中央银行对金融市场的宏观调控和干预能力。金融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和各国金融市场的开放、资本管制的放松,使得虚拟经济日益的膨胀,远远超过了世界各国政府的宏观经济和金融调控能力。一旦金融危机爆发,一个国家的政府在急于寻求外来援助的情况下,将不得不对援助所附带的政治条件做出妥协,会极大损害政府的金融决策权威。同时,金融服务贸易的自由化会增强货币政策的“溢出和溢入效应”,降低国内货币政策的效率,甚至偏离原来的政策目标。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参考文献:
[1]世界银行报告小组:金融与增长——动荡条件下的政策选择[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8.
[2]程定华:金融国际化的利益与风险[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黄金老:金融自由化与金融脆弱性[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9.
[4]陈江生:国际金融危机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8.
[5][英]约翰•伊特韦尔,[美]艾斯•泰勒:全球金融风险监管[M].成家军,郑薇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