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国家贫困地区,开展“电商扶贫”,打通当地农产品“产销”渠道,已成为陇南市“精准扶贫”的重点措施。近年来,金融行业在电商扶贫的过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助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藉此,笔者走访了陇南市商务局电商办、金融机构及部分电商企业,深入了解制约电商发展的因素,从而提出构建电商行业数据库、建立统一的信用评价体系、推动金融机构产品创新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电子商务 金融支持 扶贫
一、陇南市电商发展现状
受全球电子商务全面发展的影响,借“精准扶贫”的有力东风,陇南市电商行业迅速发展起来。2014年市委、市政府将“实现电子商务集中突破”列为全市重要战略,出台了《陇南市电子商务扶贫实施方案》及《关于推进电子商务实现集中突破的意见》,每年筹集300万至500万作为电子商务专项资金,各县区也每年安排50万至1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电子商务发展。截止2016年6月末,陇南市全市创建电商行业协会327个,加盟电商平台28个,开办网店8674余家,实现农产品网线销售收入34.25亿元。探索出的“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社会参与、协会运作、微媒助力”五位一体的“陇南模式”,荣获“2015中国消除贫困创新奖”,陇南市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首个电商扶贫试点市。
二、金融支持电商扶贫的效果
1.金融机构创建品牌电商平台,加强电商平台建设。在“互联网+”的历史潮流下,在电子商务全面发展的大环境中,金融机构也积极开始了电商模式的创新和开拓。截止2016年6月末,陇南市正式运行的金融机构自创的电子商务平台共有5个,分别为工商银行的“融e购”、农业银行的“四融平台”、建设银行的“善融商务”、兰州银行的“三维商城”及信用社的“万颗商城”。平台共入住企业249家,累计交易3.92万笔。交易金融达到23.2亿元。
2.打造电商信贷产品,增加扶贫力度。为更方便、更高效地为电商行业提供信贷支持,金融机构结合自身业务特点,专门打造了一系列的信贷产品。如农业银行利用自身农村便民服务点广而多、能够深入农村地区的特点,依托服务点安装了“四融平台”自助机,通过“融资”功能,在线为电商提供信贷服务;甘肃银行推出“电商易贷”产品,从供应链、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个层面入手,无抵押、无担保,为电商企业或个体户提供快捷灵活的信贷服务。
三、金融支持电商扶贫的困境
1.电商自身融资实力不强。 据调查,截止2015年末,陇南市成立电子商务企业517家,而个体户多达8157,占到总数的94%以上,且发展的市场主要存在于农村地区,大规模的企业比较少,形成供应链企业更是凤毛麟角。因此,一方面电商主体自身发展规模小,品牌培育不够,影响力小,缺乏固定的销售渠道,营业额及销售量上不去,融资额度有限;另一方面,电商主体的知识水平整体偏低,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匮乏,很多线上融资业务不会充分利用,导致融资渠道严重受限。
2.未建立电商行业数据库,缺乏融资依据。调查中,商业银行一致反映,由于电商行业没有统一规范的数据库,在银行进行贷前审核过程中,很多电商只是借助平台开立网店进行经营销售,很多线下的数据无法验证,在获得其准确真实的销售量、销售利润及企业的信用程度方面难度较大,融资依据缺乏。同时,电商市场基本存在于农村地区,分布比较散、广,而且交通困难。因此,在因为没有统一的数据库,给银行的贷前调查带来很大的压力,增加了很多贷款审查成本,降低了金融支持的积极性。
3.缺乏完整的电商信用评价体系,增大融资风险。经调查,陇南市电子商务仍然处于规模发展的阶段,处于全面建设的初级阶段。因此,监管和规范方面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在影响金融支持方面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未建立完整的电商信用评价体系。电商平台的运行,线上销售的产品质量、电商主体的信用度以及客户满意度等等这一系列的数据没有得到很好的统计和展开评价。因此,面对信用信息掌握不充分的电商行业,无疑降低了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提供信贷的信心,加打了信贷压力和风险。
四、金融支持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意见
1.构建电商行业数据库,降低融资成本。由政府支持,在市级层面建立诸如全市电商信息协会之类的信息管理机构,负责电商数据的采集、录入,建立电商信息档案。同时,加强与食品、药品质量监督机构的合作,充实完善电商信息,建立完整、全面的电商行业数据库。为融资、监管、发展研究提供有力数据保障和依据,降低金融机构融资的成本,促进电商行业健康、规范发展。
2.建立统一的信用评价体系,提高融资效率。调查显示,目前陇南市电商发展中信用评价基本上依靠于电商平台的内部评价机制,没有统一的行业评价标准和机制,给金融机构融资带来审核困难。同时,对于电商企业来说,缺乏官方的、标准的考核认可,如此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行业的不良竞争现象发生,会严重影响电商的长久发展。因此,依托于电商行业数据库,加强商务局、人民银行及其他监管单位的沟通联系,制定电商信用评价指标,构建统一的信用评价体,对促进电商的良性竞争,持续发展及争取金融支持都是非常必要的。
3.加大培训力度,提升电商自身融资实力。一方面,加强对产业转型的培训。目前,陇南市电商主体以经营零售土特产的农民个体户为主,产品的包装、品牌打造、商标注册、企业文化等方面的管理及经营知识普遍欠缺,在产品的推广和销售方面几乎没有什么竞争力。因此,政府要加大对产业转型的培训,重点打造电商龙头企业,树立特色品牌,注册合法商标,建立企业供应链,增强电商融资实力。另一方面,加强对电商主体互聯网操作、网络营销等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的培训,打开市场,扩大营业成果,增强信贷融资的资本和实力。
4.继续推动金融机构产品创新,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在现有的良好基础之上,推动金融机构依托各自的电商平台,结合信贷业务特点,加大电商信贷产品的创新力度。如,农业银行可以依托便民服务点可以深入农村村一级的网点脉络优势,结合农户小额贷款,创立针对电商个体户的新产品,助推电商个体户发展;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国有大型银行,可以借助总行完善的电商平台,通过线上协议,线下交易的模式,灵活打造一些适合电商、物流企业的信贷产品,助推电商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电子商务 金融支持 扶贫
一、陇南市电商发展现状
受全球电子商务全面发展的影响,借“精准扶贫”的有力东风,陇南市电商行业迅速发展起来。2014年市委、市政府将“实现电子商务集中突破”列为全市重要战略,出台了《陇南市电子商务扶贫实施方案》及《关于推进电子商务实现集中突破的意见》,每年筹集300万至500万作为电子商务专项资金,各县区也每年安排50万至1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电子商务发展。截止2016年6月末,陇南市全市创建电商行业协会327个,加盟电商平台28个,开办网店8674余家,实现农产品网线销售收入34.25亿元。探索出的“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社会参与、协会运作、微媒助力”五位一体的“陇南模式”,荣获“2015中国消除贫困创新奖”,陇南市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首个电商扶贫试点市。
二、金融支持电商扶贫的效果
1.金融机构创建品牌电商平台,加强电商平台建设。在“互联网+”的历史潮流下,在电子商务全面发展的大环境中,金融机构也积极开始了电商模式的创新和开拓。截止2016年6月末,陇南市正式运行的金融机构自创的电子商务平台共有5个,分别为工商银行的“融e购”、农业银行的“四融平台”、建设银行的“善融商务”、兰州银行的“三维商城”及信用社的“万颗商城”。平台共入住企业249家,累计交易3.92万笔。交易金融达到23.2亿元。
2.打造电商信贷产品,增加扶贫力度。为更方便、更高效地为电商行业提供信贷支持,金融机构结合自身业务特点,专门打造了一系列的信贷产品。如农业银行利用自身农村便民服务点广而多、能够深入农村地区的特点,依托服务点安装了“四融平台”自助机,通过“融资”功能,在线为电商提供信贷服务;甘肃银行推出“电商易贷”产品,从供应链、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个层面入手,无抵押、无担保,为电商企业或个体户提供快捷灵活的信贷服务。
三、金融支持电商扶贫的困境
1.电商自身融资实力不强。 据调查,截止2015年末,陇南市成立电子商务企业517家,而个体户多达8157,占到总数的94%以上,且发展的市场主要存在于农村地区,大规模的企业比较少,形成供应链企业更是凤毛麟角。因此,一方面电商主体自身发展规模小,品牌培育不够,影响力小,缺乏固定的销售渠道,营业额及销售量上不去,融资额度有限;另一方面,电商主体的知识水平整体偏低,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匮乏,很多线上融资业务不会充分利用,导致融资渠道严重受限。
2.未建立电商行业数据库,缺乏融资依据。调查中,商业银行一致反映,由于电商行业没有统一规范的数据库,在银行进行贷前审核过程中,很多电商只是借助平台开立网店进行经营销售,很多线下的数据无法验证,在获得其准确真实的销售量、销售利润及企业的信用程度方面难度较大,融资依据缺乏。同时,电商市场基本存在于农村地区,分布比较散、广,而且交通困难。因此,在因为没有统一的数据库,给银行的贷前调查带来很大的压力,增加了很多贷款审查成本,降低了金融支持的积极性。
3.缺乏完整的电商信用评价体系,增大融资风险。经调查,陇南市电子商务仍然处于规模发展的阶段,处于全面建设的初级阶段。因此,监管和规范方面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在影响金融支持方面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未建立完整的电商信用评价体系。电商平台的运行,线上销售的产品质量、电商主体的信用度以及客户满意度等等这一系列的数据没有得到很好的统计和展开评价。因此,面对信用信息掌握不充分的电商行业,无疑降低了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提供信贷的信心,加打了信贷压力和风险。
四、金融支持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意见
1.构建电商行业数据库,降低融资成本。由政府支持,在市级层面建立诸如全市电商信息协会之类的信息管理机构,负责电商数据的采集、录入,建立电商信息档案。同时,加强与食品、药品质量监督机构的合作,充实完善电商信息,建立完整、全面的电商行业数据库。为融资、监管、发展研究提供有力数据保障和依据,降低金融机构融资的成本,促进电商行业健康、规范发展。
2.建立统一的信用评价体系,提高融资效率。调查显示,目前陇南市电商发展中信用评价基本上依靠于电商平台的内部评价机制,没有统一的行业评价标准和机制,给金融机构融资带来审核困难。同时,对于电商企业来说,缺乏官方的、标准的考核认可,如此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行业的不良竞争现象发生,会严重影响电商的长久发展。因此,依托于电商行业数据库,加强商务局、人民银行及其他监管单位的沟通联系,制定电商信用评价指标,构建统一的信用评价体,对促进电商的良性竞争,持续发展及争取金融支持都是非常必要的。
3.加大培训力度,提升电商自身融资实力。一方面,加强对产业转型的培训。目前,陇南市电商主体以经营零售土特产的农民个体户为主,产品的包装、品牌打造、商标注册、企业文化等方面的管理及经营知识普遍欠缺,在产品的推广和销售方面几乎没有什么竞争力。因此,政府要加大对产业转型的培训,重点打造电商龙头企业,树立特色品牌,注册合法商标,建立企业供应链,增强电商融资实力。另一方面,加强对电商主体互聯网操作、网络营销等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的培训,打开市场,扩大营业成果,增强信贷融资的资本和实力。
4.继续推动金融机构产品创新,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在现有的良好基础之上,推动金融机构依托各自的电商平台,结合信贷业务特点,加大电商信贷产品的创新力度。如,农业银行可以依托便民服务点可以深入农村村一级的网点脉络优势,结合农户小额贷款,创立针对电商个体户的新产品,助推电商个体户发展;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国有大型银行,可以借助总行完善的电商平台,通过线上协议,线下交易的模式,灵活打造一些适合电商、物流企业的信贷产品,助推电商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