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危机还在持续?

来源 :经济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zhz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欧债危机越演越烈,需要重新思考金融危机爆发并且演化为主权债务危机的内生性根源。此次金融危机中,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危机发生的制度性根源。这一矛盾外化为“相对过剩”。经济机制层面,新自由主义影响下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放大了市场经济固有的缺陷,为危机的爆发积累了机制性原因。微观市场层面,缺乏金融监管、不当的房地产和货币政策则是诱发危机的直接原因。高赤字和高负债的背景下,一些国内经济和社会矛盾突出的国家发生主权债务危机是金融危机深化的必然结果。处理好自由市场经济和规制市场经济、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以及地方债务问题是此次金融和债务危机给我国的最大启示。
  关键词:金融危机;债务危机;资本主义;内生性根源
  中图分类号:F8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2)08-0005-05
  一、引言
  如果从2006年春季“次债危机”在美国显现端倪算起,金融危机距今已经快七年了。七年来金融危机经历了显现——集中爆发——持续影响等过程后,并没有消除。反而,金融危机演化成了“债务危机”。如今,“债务危机”在一些国家,尤其是欧洲国家却越演越烈。除了挪威、希腊等国家最早发生主权债务危机外,目前,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也卷入了欧债危机。债务危机似乎只有恶化的趋势,而没有好转的征兆。面对残酷的现实,不仅要追问此次金融危机为什么持续这么长的时间,影响面这么广,深度这么深,同时能够引发主权债务危机?这次深度的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对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有什么启示?这是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
  二、金融危机的内生性根源
  金融危机的原因,国内外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论述(白暴力、梁泳梅,2008;吴晓求,2008;刘迎秋,2009;Taylor,2008;Phillip Arestis、 Elias Karakitsos,2009)。虽然这些论述具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为此,本文将从基本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和微观市场的运行和操作这三个层面来剖析此次金融危机发生的内生性根源。
  (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矛盾
  此次由美国次债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其深层次的根源仍然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资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认为资本家对超额利润的追求决定了资本家会不断的扩张生产规模,另一方面由于工人仅仅获得维持基本生活所需的工资,其有限的支付能力与资本家无限扩张的生产之间的矛盾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最根本原因。马克思曾经说过:“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有限的消费,资本主义产生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
  理论上来说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才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但是,当代资本主义的生产的相对过剩的矛盾出现新的变化:
  1.生产相对过剩的表现形式由“有效需求不足”转向“有效需求过度”。资本主义生产的相对过剩是生产的无限制扩张和有限的支付能力之间的矛盾。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解决生产过剩的方法已经不是过去那种简单的“把牛奶倒掉”的浪费做法了,而是创新金融制度和金融工具来扩展全社会(包括政府、社会和私人)的支付能力。具体涉及到私人信用的扩张、政府债务规模的扩大和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等方面。首先,私人信用的过度扩张。具体来讲就是私人信用工具的创新,即通过“按揭”等金融创新产品来鼓励全社会的超前消费,帮助人们用未来的钱实现现在的梦想。在这样的制度下,虽然可以扩张全社会的消费规模,部分解决生产过剩的问题,但是人们却变成了一个个“负翁”。当受到利率等外部因素冲击时,没有实际支付能力的“负翁”很容易发生支付困难,变成“倒下去的负翁”,即个人的破产。其次,政府信用的过度扩张。为了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除了创新金融工具,释放全社会的“未来需求”外,资本主义国家还通过大规模借债来扩大公共支出。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金融危机后,欧洲等一些主权国家采用借债的方式筹集资金来刺激本国经济,由于其国家债务负担超过了未来的偿付能力,结果诱发了债务危机。再次,社会福利水平的过度扩张。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一些欧洲国家,为了缓和阶级矛盾,不断的提高全社会的福利水平。当一个国家的福利制度被政治人物用来讨好选民时,就会变成一项刚性的制度。在国家税收增长幅度不大或下调的情况下,伴随逐渐上升的福利支出的必然是政府的财政赤字。其实,过度福利化的代价是社会信用和政府信用的过度扩张。希腊等发生债务危机国家的情况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总之,为了解决生产过剩问题,资本主义社会在私人信用、国家信用和社会信用方面进行大规模的扩张,结果是“负翁”、“负国”和“负社会”的出现。当受到外部冲击时,尤其是全社会的支付链条中断后,发生金融和债务危机也就是在所难免的了。
  如果说生产的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社会发生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那么支付链条断裂,即信用危机就是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马克思在分析货币的职能时就发现了危机可能潜藏在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过程中。因为如果整个社会的支付链条断裂,全社会的危机就可能出现。此次美国的金融危机的前期征兆是次债危机,而次债危机发生的原因就是质次的“按揭住房”贷款人发生了支付困难,导致了与此相关的支付链条的中断,进而影响到了整个社会的经济和社会层面。在当代西方社会,通过金融工具的创新,整个社会的支付链条在不断的拉长。如果其中的一个环节发生了支付困难就会影响到全局。从这个角度来讲,西方社会发生信用危机的可能性更大了。不过,在整个支付链条中,一些再保险手段的应用可能会掩盖和延缓危机的发生。
  2.相对过剩问题由“实体经济”转向“虚拟经济”。在旧工业化时代,西方社会的相对过剩问题往往出现在“生产领域”,即“实体经济领域”。在当代,西方社会的相对过剩开始逐渐转向了“非生产领域”,即“虚拟经济领域”。虚拟经济是相对于实体经济而言的,它是经济虚拟化和金融化的产物,是以资本化定价为特征的一套价格体系。虚拟经济本来是为生产和消费服务的,即为生产和消费融通资金和分散风险的。但是,随着信息技术和金融技术等的发展,虚拟经济越来越独立于实体经济,逐渐成为了一个独立运作的系统。本来是为了解决“剩余资金”的配置问题以及“有效需求不足”问题的虚拟经济逐渐演变为了投机者们攫取高额利润的博弈场所。   在虚拟经济领域,相对过剩表现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剩余资金”的过剩。一些资金流出利润率相对较低的实体经济领域,进入虚拟经济领域,如股市、债券和房地产市场“兴风作浪”,推高资产和房地产等价格,采用“低进高出”的策略攫取高额利润。这种“剩余资金”的过剩不是真正的过剩,而是实体经济的部分领域的利润率下降后,追求超额利润的资金撤出实体经济进入了虚拟经济领域寻找高额利润机会的“相对过剩”。这样的“厚此(虚拟经济)薄彼(实体经济)”的自选择行为必然会导致实体经济的“空心化”和虚拟经济的过度繁荣。如本次金融危机后,暴露出来的一些欧洲国家,如冰岛的虚拟经济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大半,当危机来临后,它们就成了最先倒下的“烈士”。另一方面是“消费信用的过度膨胀”。为了解决生产剩余和消费不足的问题,西方社会通过金融工具创新来扩张消费者的“信用”。通过按揭贷款等方式帮助消费者用“未来”的钱实现“今天”的消费目标。消费信用的扩张应该是有限度的,即以消费者的未来偿还能力为基础。但是,为了追求超额利润,银行等经济部门不顾消费者的信用状况,把一些信用水平较差的消费者拉入了信用扩张的序列,贷款给他们买房等,然后又把这次基础性债券“包装”后甩给其他机构,这就为整个社会发生危机埋下了潜在的“种子”。
  (二)自由市场经济机制的严重缺陷
  市场机制应该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市场机制也有“失灵”的时候。比如,市场无法有效解决外部性、公共品的供给和过度竞争等问题。为了解决市场的失灵问题,就需要政府的干预。这是凯恩斯革命给我们的启示。其实,早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就提到了“无形之手”——市场机制的作用,也提到了“有形之手”——政府干预的必要性。但是,在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上,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这两种力量在经济领域的作用并不是并驾齐驱的,而是呈现了“此消彼长”的竞争性状况。1929年以前,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要信奉自由市场经济,当大萧条发生后,信奉自由市场经济的经济学家们对治理大萧条一筹莫展。而主张国家干预,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凯恩斯登上了主流经济学的“上座”。此后,凯恩斯主义在西方社会经济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凯恩斯主义也被学者称为管制的资本主义。大卫.科茨(2008)把管制的资本主义的特征概括为政府对经济和金融的管制、就业优先战略、社会福利政策的推广、企业和工会的合作关系、企业间适度的竞争关系、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的管制。他认为这一时期(1945—1973),资本主义社会几乎没有一次大的金融危机,也没有一家大的金融机构破产。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经济滞胀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开始势微,以弗里德曼为首的新自由主义学派开始掌握了话语权。新自由主义者非常迷信市场的力量,主张彻底的“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和全球化”。在经济实践方面,美国的里根总统实施的“里根新政”和英国的撒切尔夫人实行的“私有化”改革就是典型实例。按照大卫·科茨(2008)的概括,新自由主义式子的资本主义经济的特征表现为主张放松管制、相信自由市场的力量、追求低通货膨胀而不是降低就业率、减少社会福利、削弱工会的力量、自由和残酷的竞争取代适度竞争、商品和生产资料等的跨国自由流动等。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实施,其后果之一就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和21世纪初期,资本主义世界都发生了金融危机或者是经济危机。由此可以看出,以主张彻底的“自由化、市场化、私有化和全球化”的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是把市场本身的缺陷放大了,而又将这些缺陷放置在“自由”的摇篮里,反对政府的干预或者管制。当自由市场的缺陷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部分或者是整个经济系统爆发危机的可能性就增加了。
  (三)微观市场运行和操作层面的失误
  除了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机制的原因外,微观市场运行和操作层面的失误也是导致本次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微观市场运行和操作层面的失误主要表现为:(1)经济的过度自由化和金融监管的放松。1980—198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两个涉及金融监管的法案,解除了1945—1973年建立起来的对金融业严格监管的限制。2000年,美国国会又通过了《商品期货现代化法案》放松了对期货、信用违约互换等的监管。这一系列“去监管化”法案的出台,逐步放开了金融机构进行产品创新和追求超额利润的限制。为了追逐超额利润,金融机构将金融交易工具和过程复杂化,用“金融创新”来攫取高额利润。这种“创新——高利润——再创新——更高利润”的金融发展模式在没有严格监管的情况下,往往会变成“铤而走险”的危险游戏。如果整个系统的抗风险能力不足,一旦其中的某个支付环节中断,就会演变为金融危机。(2)不当的房地产和货币政策。有学者将金融危机的根源归结为美联储不当的房地产和货币政策,认为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扭曲了资产价格,过低的实际利率刺激了消费者的贷款上升和家庭储蓄快速下降(M.Wolf,2009)。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9.11以后,美联储为了防止国内经济下滑,开始实施低利率政策。低利率政策与美国政府的住房计划催生了房地产的繁荣。2006年,美联储又调高了利率。Taylor & Speaker(2008)认为美联储的货币超发和利率的不稳定变化偏离了Taylor规则,这最终导致了美国的房地产泡沫的膨胀和破裂,最终诱发了“次债危机”。
  美国金融危机的内生性根源是什么?本文认为经济制度中内置的基本矛盾,即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其发生经济危机的根本性制度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的基本矛盾的外在表现就是生产的“相对过剩”。在当代西方社会,“相对过剩”出现新的形式:即由“有效需求不足”转向“有效需求过度”、由实体经济转向虚拟经济。自由市场经济制度本身的缺陷是金融危机发生的经济机制性原因。因为自由市场经济放大了市场经济固有的一些缺陷和失灵的地方。经济和金融的过度自由化必然导致市场不稳定。微观市场中的操作失误则是诱发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缺失的金融监管、不当的房地产和货币政策使得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内的缺陷暴露了出来,最终诱发了金融危机。   三、为什么金融危机会演化为主权债务危机
  美国次债危机发生后,通过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等途径,危机的影响扩散到了世界各地。受此金融危机影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增长放缓、失业率上升、对外贸易额下降。更值得关注的是一些欧洲国家,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爆发了国家主权债务危机。
  为什么此次金融危机会演变为主权债务危机?其实历次金融危机后出现主权国家债务危机的概率是很大的。如依据标准普尔的数据,1975—2002年主权国家发生债务危机或债务违约的事件约75起。主权国家债务危机往往是和金融危机“相伴相生”的。针对本次欧债危机,有学者指出欧元区本身的缺陷是本次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发挥的根源,即欧元区统一的货币政策有缺陷、财政政策不能协调一致、区域内的政治矛盾和区域内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本次欧元区发生主权债务危机的根本性原因(刘元春、蔡彤娟,2010)。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认为欧债危机是政治问题。其实,欧债危机不仅仅是以上所说的欧元区域内的政治、经济、财政和货币政策问题,也是区域内一些国家的社会高福利政策导致的财政赤字过高的必然结果。近些年来,福利学派在欧洲等国的影响较大。一些国家纷纷建立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制度。适当的福利制度是好的,但是如果一个国家的福利支出主要依靠借债来实现的话,其实这种福利制度是不合理的。因为它是拿未来纳税人的钱为现在的人买单,那么下一代的福利如何保证?也许福利支出实现代际间的平衡是应该的。
  此次金融危机后,各个国家相继实施了刺激性的财政政策来应对金融危机。之前,一些欧洲国家为了发展本国的社会福利事业等已经累计了巨额的财政赤字。为了应对此次危机,这些国家又不得不以发债等方式筹集资金来刺激经济。由于受到以下三个因素的综合作用:(1)市场信心的反转。受金融危机影响,人们开始“节流”,对经济增长和市场失去了信心。信心的反转反映在资本市场就是股票等虚拟资产价格的下跌,反映在消费市场就是销售规模的下降。(2)经济增长预期下调,短期的衰退迹象明显。一方面,债务投资者不看好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对一些国家发行的新债务缺乏购买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旧债到期后,由于受未来预期的影响,“债务展期”的要求可能被拒绝,会出现债权国的“挤兑”,使得有债务负担的国家“雪上加霜”,处境愈加困难。(3)信用评级机构的“推波助澜”。由于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恶化,债务违约的可能性很大,一些信用评级机构下调了这些主权国家的信用等级,这无疑是“火上浇油”,进一步恶化了债务国的处境。这也会导致债券市场上出现对债务国到期债务的“挤兑”,同时,潜在的债权人对债务国发行的新债缺乏信心而放弃购买。这三重因素叠加一起会进一步恶化债务国的处境。又由于多米诺骨牌效应,一些欧洲的高赤字和高债务国家纷纷发生了主权债务危机。
  主权债务危机可以说是一些国家政府靠财政赤字和借债来维持高福利和发展经济模式的不可持续性所积累的矛盾的一次总爆发。这种高赤字发展模式一旦遇到经济不景气,就会演变为债务危机。金融危机的不断加深实际上是触发了欧债危机。因为金融危机的后遗症,如市场信心的下跌、经济增长的放缓、失业率的上升、社会矛盾的集中爆发等都会成为触发高债务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的因素。那么为什么负债更高的日本等国没有发生债务危机,而欧洲一些国家却发生了债务危机?这可以归结为欧元区内,各个国家缺乏独立的货币政策,不能以货币贬值等方式应对危机;而欧盟一体化后却没有形成统一的财政政策,救助方案由于各派政治力量的制衡而迟迟不能达成。一方是需要救助的呼声,一方却是“喋喋不休”的争论——救还是不救?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迟缓和错置的救助行动只会等来更多的债务危机。
  四、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从2008年金融危机大规模的爆发到欧债危机的不断加深,危机的可怕后果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我们不仅需要深入探讨危机爆发的内生性根源,而且需要反思如何防范危机。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相对较小,但是确实处处可见其“魅影”。这次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启示呢?本文提出以下思考:
  (一)自由市场经济与规制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
  此次金融危机暴露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各种弊端。尤其是新自由主义或者是市场原教旨主义的经济思想“内化”在现实的经济实践中后,积累的矛盾终于爆发了。这不得不让人们重新反思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市场经济?自由放任、国家干预还是两者的结合?也许承认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鼓励竞争,同时也应该在市场失灵的地方进行适度的国家管控和干预。自由市场经济是完全崇尚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如工业化时期的英国和美国;规制市场经济则强调国家对一些经济领域的适度管制和干预,如工业化时期的德国、法国和日本。纵观不同类型的市场经济机制在不同国家的应用,可以发现他们都能够助推其经济的发展,但是其发展的稳定性却是不一样的。如信奉规制市场经济的德国,其经济一直处于相对稳定的增长状态,此次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中也是受损相对较小的欧洲国家。一个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中,自由多一点还是规制多一点都需要考虑一国的具体国情和所处的发展阶段。在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既要给予一些过去管得太死的竞争性领域给予更多的“自由”,使其能够充分竞争,以竞争促进效率;又要在金融、食品和生产安全等领域加强监管,将“公共领域”能够有效的监督起来。
  (二)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适度问题
  适度的金融创新可以有效解决资金的融通问题,起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扩张消费者需求的作用。而过度的金融创新就成为了投机者玩的“赌博游戏”,成了虚拟经济内部的独立循环,当风险积累过多后很可能引发金融危机。当然,适度的金融创新是可取的。如何才能防止过度的金融创新?加强金融监管是必由之路。金融监管也不能太严格,以至于抑制金融创新的积极性。这就需要把握一个度。这个度应该是综合考虑经济、资本市场以及风险机制等因素的结果。目前,我国金融业的改革正在进行,改革的方向是市场化取向。在此过程中就需要把握金融自由、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尺度问题。既不能管制过严,以免挫伤创新的积极性;也不能创新过度,以免造成系统性风险。   (三)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适度发展问题
  此次金融危机发生的背景之一是一些国家的实体经济逐渐“萎缩”,虚拟经济过度膨胀。金融、房地产等虚拟经济的过度繁荣,一是会形成财富的“吸取”效应,人们将剩余资金投入虚拟经济领域以便寻找更大的获利机会,而实体经济的投资则可能出现下滑,甚至出现“萎缩”。一个严重的问题是,虚拟经济的过度繁荣可能会出现被金融资本控制的实体经济部门创造的利润被瓜分或侵蚀的现象,而实体经济领域成为了“清水衙门”。这会严重的挫伤企业家发展实业的积极性。二是可能会造成市场经济的不稳定和财富的分配的不均等问题。虚拟经济的过度繁荣就会形成虚拟经济泡沫,当泡沫破裂后整个社会的经济和社会领域都会受到影响,其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另外,虚拟经济可以创造一些仅仅依靠投机就能获得巨额财富的富豪,这会造成全社会的财富分配不公平,不利于社会稳定。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强大的根本,虚拟经济应该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仍然要坚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以实体经济立国;同时也要适度发展虚拟经济来辅助实体经济发展。不过我们应该始终记住:实体经济是“本”,而虚拟经济仅仅是辅助实体经济发展的“翼”。
  (四)处理好我国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在本次欧洲危机中暴露的问题主要是主权国家的债务负担和债务支付问题。这对我国有启示意义。在我国,一方面,由于中央和地方财政分权后,为了日常行政开支和发展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地方政府需要通过融资平台借债。另一方面,为了应对2008年的金融危机,地方政府大规模借债来投资大型项目,这两方面的原因导致地方政府积累了大量的地方债务。地方政府债务有多大?5.26万亿元、7万亿元还是11万亿元?虽然对具体数目没有取得一致认识,但是重视和清理地方债务却达成了共识。未雨绸缪地处理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有利于保持我国经济和社会健康、稳定的发展。
  注释:
  ①引自龚强、王俊、贾坤:《财政分权视角下的地方政府债务研究:一个综述》,经济研究,2011年第7期。
  参考文献:
  [1]白暴力,梁泳梅.当前世界金融——经济危机的原因与后果[J].经济学动态,2008,(12).
  [2]吴晓求.金融危机引发对重大理论问题的再认识[J].中国金融,2008,(23).
  [3]刘迎秋.国际金融危机与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反思[J].经济研究,2009,(11).
  [4][10] John B.Taylor,Keynote Speaker.The Financial Crisis and the Policy Responses: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What Went Wrong[J].Bank Of Canada,2008(11),P.1-18.
  [5]Phillip Arestis,Elias Karakitsos Subprine Mortgage Market and Current Financial Crisis[J].Cambrige Center for Economic and Public Policy,2009(febr),p.1-15.
  [6]赵磊,李节.金融危机:为什么要重提马克思[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6).
  [7]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8] [9][10]大卫.科茨.美国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J].红旗文稿,2008,(13).
  [11]刘元春,蔡彤娟.论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根源和救助机制[J].经济学动态,2010,(6).
  [12]李稻葵,张长双.欧洲债务危机预判与对策[J].经济学动态,2010,(7).
  [13]黄静茹.关于解决主权国家债务危机问题的观点综述[J].经济学动态,2004,(3).
  责任责任、校对:关 华
其他文献
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32岁的何俊贤,以105票高票当选立法会渔农界功能组别议员,成为立法会史上当选时最年轻的3位议员中的一位。  何俊贤当选议员后推行其渔农业政纲,力主“求变、求新”,并希望以新思维重新规划渔业界在香港的发展。他也因此成为香港新一届立法会,最“抢眼”的新生力军。  都说何俊贤是本届最年轻,也是个头最高的一位议员。与他面对面的访谈中,何议员的有备而来显得成熟而稳重;言语中,他的
期刊
摘要:科学化和民主化是现代行政决策的两个基本趋势,两者密不可分。但是无论是科学化还是民主化都离不开公众的积极参与,公众在行政决策议题选择、行政决策制定和实施等环节的有效参与是行政决策合理化和充分落实的前提。对公众参与行政决策制定存在的许多问题,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制度化渠道以吸纳民众的利益诉求,推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关键词:行政决策;公众参与;电动车标准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
期刊
摘要:金融危机以来,融资难已经成为困扰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家及许多省市通过探索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的构建来缓解这一难题。河北省在信用再担保体系构建的实践中相对滞后,因此应构建科学的中小信用再担保体系,从设立宗旨、构建方式、组建模式和资金来源四个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构建一个具有准公共物品性质的、由政府出资组建,实行市场化运作的体系应是合理之选。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信用再担
期刊
摘要:中国园艺产品持续贸易顺差对于平衡农产品贸易逆差具有重要的作用。对1992—2008年中国园艺产品出口贸易变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世界贸易规模的扩大是中国园艺产品出口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商品出口结构对园艺产品出口起阻碍作用,而且阻碍作用越来越明显;市场分布由阻碍作用逐渐转为促进作用,而且促进作用越来越突出;市场竞争力的下降是中国园艺产品出口放缓的主要原因,而且阻碍作用进一步加大。  关
期刊
摘要:河北省百强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情况是,纳税情况良好、不同程度地治理了环境污染、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不断增加员工培训,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不断提高。但只有一家企业发布过社会责任报告。在为社区服务方面多数未提到议事日程,都未设立企业社会责任专门机构。解决的对策是,加大第三产业发展,努力实现由资源优势向服务优势转变。定期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使企业社会责任公开化。借鉴国外经验设立企业社会
期刊
摘要:增值税转型引起增值税实际税率下降和税负降低,而增值税的税负降低必然导致经济运行发生变化。基于增值税转型所产生的投资效应、财政收入效应和安徽省的经验数据,实证检验了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收入的影响。结果显示:增值税转型具有投资正效应和财政收入负效应。即增值税转型促进了安徽省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但导致了其财政收入减少。  关键词:增值税;投资;财政收入;消费型  中图分类号:F8
期刊
摘要:自2003年我国明确提出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以来,国家出台了许多土地政策调节经济。然而与传统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大宏观调控政策不同的是,土地政策在经典义宏观经济学中却缺少必要理论基础,其参与宏观调控的机制也揭示不足。若要使土地政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流调控手段,则需解决土地的空间性和不可再生性两个难题。因此,可通过技术进步向空间和地下两个方向发展、增强土地的利用率;还可将资本和劳动等要素的自
期刊
摘要:基于劳动力数量和劳动时间双重视角构建隐蔽失业模型,分析农业劳动生产率和产出变化对各种隐蔽失业结构和数量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模型得出的结论与刘易斯理论一致,而与舒尔茨理论相反,政府可据此制定相关政策。  关键词:劳动力数量;劳动时间;隐蔽失业;绝对隐蔽失业;相对隐蔽失业;季节性隐蔽失业  中图分类号:F3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1)08-0023-05 
期刊
摘要:物料流量成本会计(MFCA)是一种环境管理会计运用工具,也是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现场生产经理制定决定的一种工具。MFCA通过减少废弃物来实现提高生产能力的目标。MFCA衡量了材料的物量和存量信息,即在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备品备件以物流和货币的单位表示出来,将MFCA与生命周期评价(LCA)整合,以此来评估外部损害成本。  关键词:物料流量成本会计;生命周期评估;环境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5
期刊
摘要:公共服务与税收公平是影响纳税遵从的重要因素。基于中国背景,将公共服务满意度、税制公平与纳税遵从纳入公平理论框架分析三者之间的作用机制后发现:公共服务满意度影响纳税人对税制公平的评价,无论是对政府部门的日常行政服务还是其他公共部门的基础公共服务而言,公共服务满意度越高,纳税人对税制公平的评价就越高;同时,税制公平对纳税遵从有正向影响,纳税人对税制公平的评价越高,其纳税遵从度就越高;税制公平评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