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陆军装备试验鉴定越来越关注武器装备在作战背景下完成任务的能力.本文将装备试验鉴定过程中对装备“一能三性”的评估工作定义为“装备作战评估”.目前,各方对装备作战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已达成广泛共识,但是对作战评估的目标和手段尚缺乏统一认识.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分析了陆军装备作战评估不同阶段的任务和特点,提出了作战评估一体化的思路,以期回答作战评估“评什么,怎么评”的问题.
【机 构】
:
63963部队,北京 100072;63850部队,吉林白城 1370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陆军装备试验鉴定越来越关注武器装备在作战背景下完成任务的能力.本文将装备试验鉴定过程中对装备“一能三性”的评估工作定义为“装备作战评估”.目前,各方对装备作战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已达成广泛共识,但是对作战评估的目标和手段尚缺乏统一认识.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分析了陆军装备作战评估不同阶段的任务和特点,提出了作战评估一体化的思路,以期回答作战评估“评什么,怎么评”的问题.
其他文献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理论发展及技术进步,低渗透油藏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并逐渐成为我国油气资源增储上产的重要后备力量.低渗透油藏储层物性差,难以有效开发,压驱注水和异步注采相结合的开发方式为该类有效油藏开发提供了解决办法.本文以胜利油田N区块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压驱注水油藏数值模型,在有效拟合井区实际生产数据的基础上,对压驱注水机理及关键技术参数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表明,通过压驱注水开发,地层能量能够得到快速补充,且在注入过程中注入井附近储层物性有所改善;由于压驱注水注入的大量高压流体,增大了注入流体渗滤距离,扩大
低渗储层在渤海油田占比较大,水力喷射压裂技术集水力射孔、分段隔离、喷射压裂于一体,受到海上压裂的青睐.为提高分段压裂储层改造体积,提高油气层采收率,本文基于二维裂缝诱导应力场模型建立了三维裂缝诱导应力场模型,从裂缝周围应力场的角度提出了裂缝间距优化方法.以渤海油田A井为例,由于受第一条裂缝产生的诱导应力场的影响,在距离第一条裂缝中心35 m以内的范围内,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较原始地应力发生反转,在距离第一条裂缝中心35~167 m的范围内,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较原始地应力发生转向.以最大水平主应力反转线35
基于某机载设备支架系统的动力学分析,研究了原支架系统的振动特性,发现该支架柔性太大,频率较低.为了提高该支架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对其薄弱部位进行加强,在原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并对优化后新设计的支架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与计算,发现其固有频率大大提高,为后续工程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针对目前油气采收率预测不确定性评价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将采收率不确定性因素敏感性分析与蒙特卡洛抽样方法相结合的定量评价采收率的预测方法.以K油田A-4储层为例,分析了该类储层采收率预测数值模拟模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并在储层开发预测方案建立的基础上,结合敏感性分析和蒙特卡洛抽样方法,定量分析了不确定性因素对采收率预测产生的影响,为油气项目采收率风险评价提供参考,指导油气田开发方案设计、优化和评估.
为了研究近井地带注入强度剪切作用对聚合物溶液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选用线性聚合物FP3640C和疏水缔合聚合物AP-P4,在注入强度为0、5 m3/(m·d)、10 m3/(m·d)、15 m3/(m·d)、20 m3/(m·d)、25 m3/(m·d)近井地带剪切后测定聚合物溶液相对分子质量.实验结果表明:近井地带不同强度剪切相对分子质量均有降低,FP3640C的相对分子质量保留率大于94.70%,AP-P4的相对分子质量保留率大于75.83%,因为近井地带的过流面积急剧下降,导致聚合物溶液中分子链段发生
针对渤海某油田部分注水井修井及调剖作业后聚合物滞留导致常规酸化解堵效果不佳的问题,从聚合物污染机理出发提出采用弱氧化复合解堵措施对注水井进行解堵,通过岩心驱替等室内实验,研制出一种针对聚合物污染的弱氧化解堵剂PO-01,实验表明,4%PO-01可使0.8%HPAM黏度降低99.95%.该技术已经在现场应用6井次,措施后视吸水指数较措施前平均增加1.58倍,证明了弱氧化复合解堵技术能有效解除聚合物污染.
为探索聚合物溶液经多孔介质机械降解后黏度/浓度的分布规律以及调整非均质性的能力,开展了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流动特性的研究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流速越高/运移距离越远/渗透率越低,聚合物溶液黏度损失率越高.聚合物黏度损失存在着快速降解的“临界流速”和极限降解的“极限流速”;黏度损失主要发生在岩心入口端和油藏近井地带;黏度损失增加快慢的界限为1000 mD.聚合物溶液具有一定的调剖能力,但调整非均质能力一般,当储层非均质性较强时,不适合采用聚合物驱.
在一些机场跑道条件的限制下,飞机需在起飞前和着陆后在跑道上进行掉头.大型飞机前主轮距大,在跑道掉头所需的道面宽度相对较大.为了使飞机更好地适应不同宽度跑道条件,需充分挖掘飞机的转弯性能,寻找最小道面宽度.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其它型号飞机在该方面的相关情况,研究给出了大型飞机最小道面宽度的试飞操作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某大型飞机的最小道面宽度试飞中,试飞结果正确,此研究可为其它大型飞机在该方面的试飞验证提供参考.
为了研究脉动周期注水作用及影响因素,进一步改善油藏水驱开发方式及效果,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在一维水驱油驱替过程基础上,分别探究在连续注水和脉动周期注水下水驱前缘的传播规律,评估脉动周期注水的可行性,研究不同工作制度下脉动周期注水的提采效果.结果表明:在油井见水前,结合一维水驱油驱替过程,在累计注入量一定的情况下,能求解出不同工作制度下脉动周期注水的含水饱和度与含水饱和度位置分布的关系;存在一个最佳注入周期,在最佳注入周期下水驱油效果最好;相较于连续注水,脉动周期注水驱替效果明显,洗油效率更高.所得结论可
为了解决边/底水油藏水平井边底水锥进,油水界面逐年抬升,控水困难以及传统的ICD、AICD智能控水技术无法满足整个开发过程中的控水要求等难题,充分发挥水平井产能优势,高效开发边底水油藏,提出了C-AICD+抑制体新型智能控水技术.C-AICD结合了ICD早期平衡油水界面和AICD晚期抑制高含水层段的优势,实现了生产过程中全寿命自动控水;通过轻质抑制体充填环空,实现了无需下入封隔器就能实现分段控水的目标.在涠洲A油田现场应用情况表明,该智能控水技术作业安全、时效高,相比于预测含水率77.6%降低了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