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3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思考,不断总结:我们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是什么?叶绍钧先生这样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的内涵十分丰富。既然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十分明确,那我们语文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就没有必要煞费苦心、翻新花样了。那该怎么做?一句话,返璞归真,简单从教。
说实话,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着艰难的任务,特别是实施新课标以后,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新的挑战,也给我们明确了前进的方向。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必须是积极的,精神必须是创造性的,使我们有不断探索的动力与激情,使学生真正从阅读中领悟到语言的魅力、思想的内蕴和人性的光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进步。
第一,认识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大凡内容的解读替代了思维的训练。应该说,阅读内容的教学始终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内容的理解固然重要,但思维的训练更是不能忽视的。观摩课堂上学生们可以侃侃而谈,甚至妙语连珠,但总少不了教师循循善诱的“点拨”,学生永远无法逃脱“教参”或教师“圣言”的牵引。更多呈现的是对内容和结论的传递。《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教学建议”中特别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然而,只要深入课堂,我们就不无遗憾地看到,课堂表面的热闹掩饰不了学生思想的贪乏和精神的苍白。忽视阅读本质,忽视学生主体体验和感受的现象依然广泛存在,老师关注的是学生对内容的掌握程度,至于思维能力的培养,主体意见的形成则成了无关之事。其结果必是学生阅读主体的潜在失落,从而导致学生走入阅读误区,使教学最终难以达到终极目标。
第二,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技能。看语文教学发展史,“读”可以说是教师比较基本的行为方式。私学书堂就有“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这说明“读”是一种比较传统的行为方式,即使是在教学改革深入开展的今天,“朗读”仍然是阅读教学永恒的主题。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默读。学生在刚开始学习默读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学生这样做:先词后句,先句后行,然后再由行到段地逐步提高默读速度;同时,要教给学生边读边画,例如画出文章中的重点词、中心句等,以便使他们体会如何在默读时捕捉重要信息。等到熟练后,再要求学生对阅读材料提出疑问,并对其进行反思。久而久之,学生关于正确的默读习惯也就培养成了,而且提高了默读能力和阅读水平。此外,高中教学的另一个重点是浏览。教师要教给学生带着任务进行浏览,且有目的性,同时逐渐提高浏览的速度,学会读书时达到一目十行,使他们捕捉有用信息的能力得到培养。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意以训练精读为主,以训练略读、浏览为辅;还要有意识地整合资源、扩大阅读量,将精读和略读以及浏览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特殊的训练方式。特别昌在课外阅读中,能发挥较大作用的还是略读和浏览。
第三,努力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同时,让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对文章能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努力从各个角度和层面进一步阐发、评价和质疑。时间长了,学生就可以根据语境揣摩一些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来语句,而这些语句往往是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从中体会出精彩语句特殊的表现力。
老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与体验。鼓励学生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他们的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此外,让学生能够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使他们能够不同的阅读材料,能够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
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
第四,创建独特的阅读模式——“1+3”阅读教学模式。也就是说,教师以一篇课文为基点,向“面”上辐射,把从一篇课文中学习到的知识,逐渐迁移到多篇文章的学习中,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1”就是是对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精读”,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理解文本,从中品味、欣赏蕴含在词语、句子背后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语文能力训练,并渗透一定的学习方法,这篇文章承担着“以例悟法”的间距任务。而“3”指的是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与“精读”文章相近、相关、相似或相对的多篇教材中同一作家或不同作家同类作品的名篇若干篇,让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欣赏名家写作经验。这些文章,学生没有必要逐一探究每个字、词或句子的意思,阅读时要有选择地进行,可选择某些某些细节,也可以抓住内容梗概,从而阅读速度加快,实现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1+3”阅读教学模式,教师应该从斟酌字句的讲解中走出来,也不要无何止的训练,而是把阅读带进课堂,把课堂教给学生。真正将精读与略读的结合起来,既能品词析句,又能加大阅读量。杜甫说的“读书破万卷,下卷如有神”,就是将精读与略读结合的范例。阅读教学,要实现理解与运用的融合,理解的目的是运用,运用的目的是更好的促进理解,二者相辅相成,强化巩固,发展成为能力。实现学文与学法的融合,以精读课为例,以例悟法,略读和拓展作为练习,依法自学。
总之,语文老师一定要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使语文由复杂变简单,由低效变高效,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当然,教师的教学需博采众长,兼容并蓄,站在促进学生发展的高度,将教材吃透,做到融会贯通,以对所拥有的教学资源整体把握,循序渐进,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整体提高。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思考,不断总结:我们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是什么?叶绍钧先生这样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的内涵十分丰富。既然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十分明确,那我们语文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就没有必要煞费苦心、翻新花样了。那该怎么做?一句话,返璞归真,简单从教。
说实话,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着艰难的任务,特别是实施新课标以后,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新的挑战,也给我们明确了前进的方向。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必须是积极的,精神必须是创造性的,使我们有不断探索的动力与激情,使学生真正从阅读中领悟到语言的魅力、思想的内蕴和人性的光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进步。
第一,认识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大凡内容的解读替代了思维的训练。应该说,阅读内容的教学始终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内容的理解固然重要,但思维的训练更是不能忽视的。观摩课堂上学生们可以侃侃而谈,甚至妙语连珠,但总少不了教师循循善诱的“点拨”,学生永远无法逃脱“教参”或教师“圣言”的牵引。更多呈现的是对内容和结论的传递。《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教学建议”中特别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然而,只要深入课堂,我们就不无遗憾地看到,课堂表面的热闹掩饰不了学生思想的贪乏和精神的苍白。忽视阅读本质,忽视学生主体体验和感受的现象依然广泛存在,老师关注的是学生对内容的掌握程度,至于思维能力的培养,主体意见的形成则成了无关之事。其结果必是学生阅读主体的潜在失落,从而导致学生走入阅读误区,使教学最终难以达到终极目标。
第二,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技能。看语文教学发展史,“读”可以说是教师比较基本的行为方式。私学书堂就有“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这说明“读”是一种比较传统的行为方式,即使是在教学改革深入开展的今天,“朗读”仍然是阅读教学永恒的主题。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默读。学生在刚开始学习默读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学生这样做:先词后句,先句后行,然后再由行到段地逐步提高默读速度;同时,要教给学生边读边画,例如画出文章中的重点词、中心句等,以便使他们体会如何在默读时捕捉重要信息。等到熟练后,再要求学生对阅读材料提出疑问,并对其进行反思。久而久之,学生关于正确的默读习惯也就培养成了,而且提高了默读能力和阅读水平。此外,高中教学的另一个重点是浏览。教师要教给学生带着任务进行浏览,且有目的性,同时逐渐提高浏览的速度,学会读书时达到一目十行,使他们捕捉有用信息的能力得到培养。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意以训练精读为主,以训练略读、浏览为辅;还要有意识地整合资源、扩大阅读量,将精读和略读以及浏览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特殊的训练方式。特别昌在课外阅读中,能发挥较大作用的还是略读和浏览。
第三,努力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同时,让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对文章能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努力从各个角度和层面进一步阐发、评价和质疑。时间长了,学生就可以根据语境揣摩一些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来语句,而这些语句往往是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从中体会出精彩语句特殊的表现力。
老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与体验。鼓励学生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他们的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此外,让学生能够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使他们能够不同的阅读材料,能够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
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
第四,创建独特的阅读模式——“1+3”阅读教学模式。也就是说,教师以一篇课文为基点,向“面”上辐射,把从一篇课文中学习到的知识,逐渐迁移到多篇文章的学习中,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1”就是是对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精读”,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理解文本,从中品味、欣赏蕴含在词语、句子背后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语文能力训练,并渗透一定的学习方法,这篇文章承担着“以例悟法”的间距任务。而“3”指的是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与“精读”文章相近、相关、相似或相对的多篇教材中同一作家或不同作家同类作品的名篇若干篇,让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欣赏名家写作经验。这些文章,学生没有必要逐一探究每个字、词或句子的意思,阅读时要有选择地进行,可选择某些某些细节,也可以抓住内容梗概,从而阅读速度加快,实现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1+3”阅读教学模式,教师应该从斟酌字句的讲解中走出来,也不要无何止的训练,而是把阅读带进课堂,把课堂教给学生。真正将精读与略读的结合起来,既能品词析句,又能加大阅读量。杜甫说的“读书破万卷,下卷如有神”,就是将精读与略读结合的范例。阅读教学,要实现理解与运用的融合,理解的目的是运用,运用的目的是更好的促进理解,二者相辅相成,强化巩固,发展成为能力。实现学文与学法的融合,以精读课为例,以例悟法,略读和拓展作为练习,依法自学。
总之,语文老师一定要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使语文由复杂变简单,由低效变高效,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当然,教师的教学需博采众长,兼容并蓄,站在促进学生发展的高度,将教材吃透,做到融会贯通,以对所拥有的教学资源整体把握,循序渐进,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整体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