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国家规定的从小学至高中的必修课,既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同时又因诸多因素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难点。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之所以仅停留在活动层面,并未能上升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层面的高度上来,一是理解上有误区,认为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搞出大量的活动就是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二是掩盖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缺陷,仅靠积累的冠名资料,拿来应付上级教育部门的检查。
虽然综合实践活动最后归结为活动,但有了活动不等于就有了高质量的课程。活动上升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整体化、系统化、逻辑化的安排,从组织活动到课程实施如能发生质变就意味着成功。
笔者认为学校只需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认识到位,处理好对活动的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在原有活动的基础上将活动上升到课程的高度,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去打造原有的活动,就能很轻巧地将活动做成综合实践活动,一举两得,事半功倍。
下面以征集运动会标志活动(以下简称为“征集活动”)为例,谈如何将活动做成综合实践活动。
一、活动目标需体现综合性
对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我们不难发现,目标对培养人才的要求更为全面、更趋综合,突破了原有活动目标的单一性。没有课程思想统领的活动在目标上的表现是较为单一的,或者关注的是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忽略了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或者只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情感体验目标的达成;或者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知识的掌握,而缺乏对学生能力的养成、价值观的树立等。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目标设置上强调,须通过活动促使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能力的三维目标的达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在活动中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与生成。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目标上一定要体现综合性,要让学生通过体验、探究、观察、调查、参观、访问、实践等活动,从学生情感、能力、学习目标出发,提高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因此,活动目标应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知识与技能这三个纬度考虑设置。
另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主题式活动的统领。笔者认为学校可结合2008年在我国北京举办奥运会的大事件开展“关注奥运,关注运动”的主题活动,由奥运会引出学校的运动会,将征集运动会标志作为其中的一个活动来进行,用“关注奥运,关注运动”的主题活动作统领,将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及社会实践这四大领域融合实施。
二、活动内容需体现研究性
笔者认为融合四大领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点睛之笔在于研究性学习的融入。研究性学习相当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活动必然苍白,无生机,缺乏生命活力。中国的学生和西方国家的学生相比,最为缺乏的是创新精神。而研究性学习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从被动学习中解放了出来,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意识的切人口,对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因此研究性学习无疑为学生创新精神的点燃提供了火种。
由此看来,“征集标志”的活动缺少了灵魂的支撑——研究性学习,就会显得呆板无力,对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毫无作用。如果在“关注奥运,关注运动”的主题统领下,让学生先依据个人的兴趣对有关奥运会的标志展开研究性学习,如创作标志的背景、标志的含义、色彩的运用、组合的变化等,激发起学生创作的热情来,那么,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作品肯定会精彩纷呈,上升到课程理念的活动也因具有灵魂而血肉丰满,主题活动在带给学校、教师惊喜之余肯定能带给学校、教师火热的思考。
三、活动开展需体现合作性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但却更强调合作。一个人只有具有合作意识且会与人合作,在社会中才能更好地发挥出特长来,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更容易走向成功。笔者觉得综合实践活动就为学生的真正合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更多地提倡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从活动计划的制订到人员的分工到实践过程的探究到成果展示的方式等无一不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在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间可能会经历一个磨合的时期和过程,但在兴趣的引领、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最终能将合作进行得很成功。这将为学生以后走上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很显然,“征集活动”缺乏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在“征集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收获是零散、不全面、不系统的,或者仅是个别行为,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缺乏组员之间的思维碰撞,缺乏小组的智慧结晶。因此,在主题活动的统领下,鼓励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可按照兴趣来组合小组,教师要让学生人人有事做、人人有责任、人人有任务。要让每个学生意识到自己所承担的任务都是小组共同任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大家协同努力才能圆满完成整个活动,最终的成果也会因凝聚了小组合作的智慧而显得特别珍贵。
四、活动时空需体现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打破了时空的界限,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探究时空。唯有体现开放性,学生的收获才是全面而深刻的,综合性的课程目标才能达成。活动要鼓励学生融入社会,走进自然,大胆探究,勇于实践,不断创新,让学生在开放的时空中接受全面的锻炼。
“征集活动”对时空的开放性体现显然不足,学生无需走上社会,走进自然,只需在学校或者在家庭中即能完成标志的设计。
在主题统领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活动,学生可以走向社会去采访一些优秀的设计师,可以走进自然获得一些创作的灵感,可以寻求家长的帮助,可以调查学校学生对标志的期望和设想,由此征集活动就能由平面的活动变得有立体感、有深度,学生在开放的时空中对活动的本身会更为关注,对活动的价值会更为认同,对活动会更为投入。
责任编辑:白文军
虽然综合实践活动最后归结为活动,但有了活动不等于就有了高质量的课程。活动上升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整体化、系统化、逻辑化的安排,从组织活动到课程实施如能发生质变就意味着成功。
笔者认为学校只需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认识到位,处理好对活动的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在原有活动的基础上将活动上升到课程的高度,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去打造原有的活动,就能很轻巧地将活动做成综合实践活动,一举两得,事半功倍。
下面以征集运动会标志活动(以下简称为“征集活动”)为例,谈如何将活动做成综合实践活动。
一、活动目标需体现综合性
对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我们不难发现,目标对培养人才的要求更为全面、更趋综合,突破了原有活动目标的单一性。没有课程思想统领的活动在目标上的表现是较为单一的,或者关注的是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忽略了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或者只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情感体验目标的达成;或者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知识的掌握,而缺乏对学生能力的养成、价值观的树立等。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目标设置上强调,须通过活动促使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能力的三维目标的达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在活动中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与生成。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目标上一定要体现综合性,要让学生通过体验、探究、观察、调查、参观、访问、实践等活动,从学生情感、能力、学习目标出发,提高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因此,活动目标应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知识与技能这三个纬度考虑设置。
另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主题式活动的统领。笔者认为学校可结合2008年在我国北京举办奥运会的大事件开展“关注奥运,关注运动”的主题活动,由奥运会引出学校的运动会,将征集运动会标志作为其中的一个活动来进行,用“关注奥运,关注运动”的主题活动作统领,将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及社会实践这四大领域融合实施。
二、活动内容需体现研究性
笔者认为融合四大领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点睛之笔在于研究性学习的融入。研究性学习相当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活动必然苍白,无生机,缺乏生命活力。中国的学生和西方国家的学生相比,最为缺乏的是创新精神。而研究性学习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从被动学习中解放了出来,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意识的切人口,对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因此研究性学习无疑为学生创新精神的点燃提供了火种。
由此看来,“征集标志”的活动缺少了灵魂的支撑——研究性学习,就会显得呆板无力,对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毫无作用。如果在“关注奥运,关注运动”的主题统领下,让学生先依据个人的兴趣对有关奥运会的标志展开研究性学习,如创作标志的背景、标志的含义、色彩的运用、组合的变化等,激发起学生创作的热情来,那么,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作品肯定会精彩纷呈,上升到课程理念的活动也因具有灵魂而血肉丰满,主题活动在带给学校、教师惊喜之余肯定能带给学校、教师火热的思考。
三、活动开展需体现合作性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但却更强调合作。一个人只有具有合作意识且会与人合作,在社会中才能更好地发挥出特长来,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更容易走向成功。笔者觉得综合实践活动就为学生的真正合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更多地提倡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从活动计划的制订到人员的分工到实践过程的探究到成果展示的方式等无一不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在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间可能会经历一个磨合的时期和过程,但在兴趣的引领、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最终能将合作进行得很成功。这将为学生以后走上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很显然,“征集活动”缺乏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在“征集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收获是零散、不全面、不系统的,或者仅是个别行为,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缺乏组员之间的思维碰撞,缺乏小组的智慧结晶。因此,在主题活动的统领下,鼓励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可按照兴趣来组合小组,教师要让学生人人有事做、人人有责任、人人有任务。要让每个学生意识到自己所承担的任务都是小组共同任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大家协同努力才能圆满完成整个活动,最终的成果也会因凝聚了小组合作的智慧而显得特别珍贵。
四、活动时空需体现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打破了时空的界限,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探究时空。唯有体现开放性,学生的收获才是全面而深刻的,综合性的课程目标才能达成。活动要鼓励学生融入社会,走进自然,大胆探究,勇于实践,不断创新,让学生在开放的时空中接受全面的锻炼。
“征集活动”对时空的开放性体现显然不足,学生无需走上社会,走进自然,只需在学校或者在家庭中即能完成标志的设计。
在主题统领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活动,学生可以走向社会去采访一些优秀的设计师,可以走进自然获得一些创作的灵感,可以寻求家长的帮助,可以调查学校学生对标志的期望和设想,由此征集活动就能由平面的活动变得有立体感、有深度,学生在开放的时空中对活动的本身会更为关注,对活动的价值会更为认同,对活动会更为投入。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