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山区的学生来说,生活条件艰苦,父母为了生活只能把孩子留在家,让他們成为了留守儿童,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主要由教师来负责。对于这样的学生,行为习惯具有可塑性,作为教师,对于不好的行为习惯,我们更要去了解,找到原因后,根据不同孩子的气质特点、性格、家庭教育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教育和帮助,伸出双手,拿出全部的爱,扶好孩子们走出人生第一步。
关键词:孩子;学校;学生
一、个案现状
段某某,女,9岁,他出生在一个比较特殊的家庭,在她两岁的时候,妈妈忍受不了家庭的贫困离开了家,从此再也没有回过家,家里还有奶奶,奶奶生了眼病没钱治疗导致现在眼睛看不清楚,家里的所有事情都只有爸爸一个人来承担。由于爸爸要去打工维持全家人的生活费用,因此,该学生只能在学校住宿,他的生活和学习都有老师来负责。
该生生活方面的主要表现:
1、她的床铺和书包常是杂乱无章,床上总是藏有垃圾。
2、个人卫生不太理想,没有养成勤洗头,洗澡的习惯;平时洗脸脚也是马马虎虎。
3、睡觉时没有养成穿睡衣的习惯,总是喜欢穿很多件衣服睡觉,导致床铺比较脏。
4、没有养成自觉打扫卫生的习惯,在住宿的这段时间总是需要别的同学提醒以及督促。
5、不能按时回宿舍睡觉。
二、原因分析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这孩子由于在家没有家长陪伴,会觉得特别的孤独,生活总是由自己来做主,对于9岁的孩子来说她明辨是非的能力并不是很强。加上父亲长年在外地务工,缺乏亲情的呵护,和家人沟通交流的时间不是很多,长期以往就造成了孩子在注意力和自控力方面存在问题。后来经过和家长沟通知道,原来家长根本没有想过要怎样关注孩子的生活,不知道如何去指导与督促,可以概括为:
情感沟通的缺乏。孩子在情感沟通方面有需求这是正常现象,家长具有理性思考,选择让孩子寄宿,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但不可否认,寄宿作为一种方式,有其存在的必然特点。有半数以上的家长无论寄宿或不寄宿,留给孩子身上的交流时间都很有限。
寄宿生和走读学生相比,更需要自我约束。但有些寄宿生在家是别人迁就他们的居多,所以从小就缺乏自我约束方面的能力锻炼。
寄宿生寝室良好生活习惯没有形成。寝室值日生制度流于形式。
针对这个孩子上述现象,从她入学开始,我从各个方面着手进行耐心、细致入微的教育慢慢改变其不良行为,对于已转化好的行为给予及时地表扬和鼓励,同时提出更高的要求;用爱与责任唤醒孩子进取,体验快乐。
三、帮助个案方法如下
(一)加强学校在寄宿方面的管理制度,实现管理规范化。
制度管理:对于作息时间、内务整理、卫生打扫都要有明确的要求,让制度约束他们,让他们互相监督,同时还要成立了宿舍舍长配合生活管理老师抓宿舍内务(物品摆放、纪律秩序、卫生清扫),形成处处有人管,事事有人做的良好生活格局。
生活管理:学生在学校除了学习就是生活,生活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他们在学校的幸福感,为了让孩子们生活的幸福,学校应该给他们制定一定的规矩,在生活中做到“三按时”按时起床,按时用餐,按时睡觉。同时要求用餐的一些要求。
宿舍内务管理:严格要求统一行动,步调一致。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要要求学生自己整理宿舍内务,要求是床上用品摆放整齐统一:棉被折叠方正美观,摆放成一线,鞋子等其它物品也应排成一条线。洗漱间毛巾挂成一条线,脸盆、口杯等洗刷用品摆放有序,也摆成一条直线。
安全管理:学校要始终把寄宿生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看作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列入学校的议事日程。①上放学途中的安全。②饮食安全。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为了孩子的饮食安全,除了注意零食安全外还要加强学校食堂管理,保证不吃变质发霉菜,预防食物中毒。③经常开展安全防患教育。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主题班会,或利用中队活动来宣传饮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一系列制度的管理,让住校的留守儿童在生活还是安全方面都得到呵护。
(二)开辟第二课堂,丰富课余生活。
对于小学的学生来说课业负担并不是很重,鉴于寄宿生在校时间长,午饭、晚饭后空闲时间多,学校要组织开辟第二课堂,设置活动室和专栏,丰富课余生活,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营造学生在安全、优雅、舒适、快乐的环境中学习生活。
总之,对于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管理,除落实严格的管理制度外,还需要针对具体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不断创新、积极探索。其次更需要教师的言传身教和积极引导,只有使学生的认识和实践齐头并进,才能达到教育管理育人的目的。
四、实施效果
1、她的床铺和书包变得整齐有序。
2、睡觉时养成穿睡衣的习惯。
3、这孩子逐渐改掉了不良的生活习惯,基本能自觉地完成清理个人卫生。
4、按时值日,积极完成自己的任务,并能主动帮助其他学生,其中有几次还发现她主动捡垃圾,这件事我也给予了及时地表扬。
五、创建体会
教育的真谛是爱,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最优化发展,我们要伸出双手,拿出全部的爱,扶好我们的孩子们走出人生第一步。学生的行为习惯具有可塑性。对于不好的行为习惯,我们更要去了解,找到原因后,根据不同孩子的气质特点、性格、家庭教育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教育和帮助,让她逐步形成好的行为习惯。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参考文献
[1] 杨国林.寄宿生心理现状及成因分析[J].考试周刊,2012,24:178-179.
[2] 王永基.农村寄宿制学校宿舍及食堂管理探索[J].班级管理,2016,10:25-26.
[3] 陈美婵.用一颗童心和爱心托起明天的太阳[J].散文百家,2017,12:167-167.
关键词:孩子;学校;学生
一、个案现状
段某某,女,9岁,他出生在一个比较特殊的家庭,在她两岁的时候,妈妈忍受不了家庭的贫困离开了家,从此再也没有回过家,家里还有奶奶,奶奶生了眼病没钱治疗导致现在眼睛看不清楚,家里的所有事情都只有爸爸一个人来承担。由于爸爸要去打工维持全家人的生活费用,因此,该学生只能在学校住宿,他的生活和学习都有老师来负责。
该生生活方面的主要表现:
1、她的床铺和书包常是杂乱无章,床上总是藏有垃圾。
2、个人卫生不太理想,没有养成勤洗头,洗澡的习惯;平时洗脸脚也是马马虎虎。
3、睡觉时没有养成穿睡衣的习惯,总是喜欢穿很多件衣服睡觉,导致床铺比较脏。
4、没有养成自觉打扫卫生的习惯,在住宿的这段时间总是需要别的同学提醒以及督促。
5、不能按时回宿舍睡觉。
二、原因分析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这孩子由于在家没有家长陪伴,会觉得特别的孤独,生活总是由自己来做主,对于9岁的孩子来说她明辨是非的能力并不是很强。加上父亲长年在外地务工,缺乏亲情的呵护,和家人沟通交流的时间不是很多,长期以往就造成了孩子在注意力和自控力方面存在问题。后来经过和家长沟通知道,原来家长根本没有想过要怎样关注孩子的生活,不知道如何去指导与督促,可以概括为:
情感沟通的缺乏。孩子在情感沟通方面有需求这是正常现象,家长具有理性思考,选择让孩子寄宿,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但不可否认,寄宿作为一种方式,有其存在的必然特点。有半数以上的家长无论寄宿或不寄宿,留给孩子身上的交流时间都很有限。
寄宿生和走读学生相比,更需要自我约束。但有些寄宿生在家是别人迁就他们的居多,所以从小就缺乏自我约束方面的能力锻炼。
寄宿生寝室良好生活习惯没有形成。寝室值日生制度流于形式。
针对这个孩子上述现象,从她入学开始,我从各个方面着手进行耐心、细致入微的教育慢慢改变其不良行为,对于已转化好的行为给予及时地表扬和鼓励,同时提出更高的要求;用爱与责任唤醒孩子进取,体验快乐。
三、帮助个案方法如下
(一)加强学校在寄宿方面的管理制度,实现管理规范化。
制度管理:对于作息时间、内务整理、卫生打扫都要有明确的要求,让制度约束他们,让他们互相监督,同时还要成立了宿舍舍长配合生活管理老师抓宿舍内务(物品摆放、纪律秩序、卫生清扫),形成处处有人管,事事有人做的良好生活格局。
生活管理:学生在学校除了学习就是生活,生活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他们在学校的幸福感,为了让孩子们生活的幸福,学校应该给他们制定一定的规矩,在生活中做到“三按时”按时起床,按时用餐,按时睡觉。同时要求用餐的一些要求。
宿舍内务管理:严格要求统一行动,步调一致。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要要求学生自己整理宿舍内务,要求是床上用品摆放整齐统一:棉被折叠方正美观,摆放成一线,鞋子等其它物品也应排成一条线。洗漱间毛巾挂成一条线,脸盆、口杯等洗刷用品摆放有序,也摆成一条直线。
安全管理:学校要始终把寄宿生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看作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列入学校的议事日程。①上放学途中的安全。②饮食安全。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为了孩子的饮食安全,除了注意零食安全外还要加强学校食堂管理,保证不吃变质发霉菜,预防食物中毒。③经常开展安全防患教育。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主题班会,或利用中队活动来宣传饮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一系列制度的管理,让住校的留守儿童在生活还是安全方面都得到呵护。
(二)开辟第二课堂,丰富课余生活。
对于小学的学生来说课业负担并不是很重,鉴于寄宿生在校时间长,午饭、晚饭后空闲时间多,学校要组织开辟第二课堂,设置活动室和专栏,丰富课余生活,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营造学生在安全、优雅、舒适、快乐的环境中学习生活。
总之,对于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管理,除落实严格的管理制度外,还需要针对具体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不断创新、积极探索。其次更需要教师的言传身教和积极引导,只有使学生的认识和实践齐头并进,才能达到教育管理育人的目的。
四、实施效果
1、她的床铺和书包变得整齐有序。
2、睡觉时养成穿睡衣的习惯。
3、这孩子逐渐改掉了不良的生活习惯,基本能自觉地完成清理个人卫生。
4、按时值日,积极完成自己的任务,并能主动帮助其他学生,其中有几次还发现她主动捡垃圾,这件事我也给予了及时地表扬。
五、创建体会
教育的真谛是爱,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最优化发展,我们要伸出双手,拿出全部的爱,扶好我们的孩子们走出人生第一步。学生的行为习惯具有可塑性。对于不好的行为习惯,我们更要去了解,找到原因后,根据不同孩子的气质特点、性格、家庭教育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教育和帮助,让她逐步形成好的行为习惯。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参考文献
[1] 杨国林.寄宿生心理现状及成因分析[J].考试周刊,2012,24:178-179.
[2] 王永基.农村寄宿制学校宿舍及食堂管理探索[J].班级管理,2016,10:25-26.
[3] 陈美婵.用一颗童心和爱心托起明天的太阳[J].散文百家,2017,12:167-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