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绪三十年(1904年),日本与俄罗斯为争夺朝鲜半岛和中国辽东半岛的控制权,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展开厮杀。炮火声中,中国第一本女性杂志《女子世界》面世了,一时赚尽眼球,男子趋之若鹜,识字的、不识字的都想跑来瞧瞧“红粉世界”到底是什么模样。
打开这本杂志,“松陵女子潘小璜”这个名字率先跳入眼帘。她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叫《中国女剑侠红线、聂隐娘传》,通过唐末两个女侠的故事讥讽面对战乱束手无策的大清男子,言辞极为尖刻,骂得男性读者颜面全无,但又为她的才情而骨软筋酥。
潘小璜的文章接连重磅出击,风格仍是一边为历代女杰作传、一边痛骂不作为的当权者。很多文艺男青年仿佛墜人情网,一旦哪天读不到她的文章就难以安睡,于是很快流传开一句话:做官当做员外郎,娶妻当娶潘小璜。
就在潘小璜名声大噪时,她忽然转变风格,一首慷慨悲壮的《哭陶亚魂》惊艳四座,足见其古文功底之深厚、思想境界之高远。这下男粉丝更癫狂了,迫不及待地想要揭开这个“松陵女子”的神秘面纱,但没人知道她的踪迹。
此后不久,某篇文章透露,一个游客曾在苏杭邂逅潘小璜。她貌美惊人,约莫十七八岁,含羞带怯地向游客抛下一条手帕。游客捡起手帕,只觉清香拂面、魂不守舍,手帕上还有一行字:某时可到某地相聚。到了约定时间,游客兴奋地赶了过去,只见是个花木繁盛的园子,潘小璜正在树下伏案书写,旁边有两个妙龄丫鬟侍候。见游客来到,潘小璜问:“先生可是来自上海?”游客点头,她接着说:“那先生回上海时能否帮我把稿件带到《女子世界》杂志社?”
消息一出,男粉丝瞬间炸了锅,他们认定潘小璜是个绝色才女,顾不上分辨真假就向杂志社寄去情书,发誓今生今世非她不娶。很多达官贵人也来凑热闹,表示愿以黄金千两纳她为妾,甚至有人因此闹出家庭纠纷。杂志社很快被雪片般的情书淹没了,美如幻梦的潘小璜却仿佛人间蒸发,不肯在哭哭啼啼的男粉丝面前再次现身。
直到一百多年后,史学家才在旧纸堆里“挖”出了这个神秘女子。让他们惊讶的是,除了年龄,她所曝光的资料都靠不住,包括性别。
“潘小璜”闯入读者视线时确实只有17岁,但他是个如假包换的汉子,名叫柳慰高,他还有个“马甲”更如雷霆贯耳一一柳亚子。
谁也没想到,著名诗人柳亚子还是资深的“改名爱好者”。他在16岁时痴迷法国思想家卢梭的作品,从此崇拜尚人权,于是改名叫柳人权,字亚卢(意为“亚洲的卢梭”);第二年,他又嫌自己的名字跟好友陈去病的名字不配套,索性改名叫柳弃疾,两人成为当时文坛上的“驰名双飚”;后来他决心用笔唤醒民众,每次都署名“亚卢”,但“卢”的繁体字实在太难写了,他干脆改署名为“亚子”。
然而,就在“柳亚子”家喻户晓时,他又偷偷换上“潘小璜”的“马甲”,在嬉笑怒骂问抨击时弊,号召大家团结起来收拾乱局。尽管引起了一阵桃色风波,但事实证明,“绝色才女”的呼声有时比炮火更管用,东北战事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不少仁人志士挺身而出。
据柳亚子晚年自述,少年时他最仰慕的人物是贾宝玉,所以为人处世常以贾宝玉为样板,比如喜欢跟女孩交流。正因如此,他凭空造出的“松陵女子”的形象才如此深入人心,走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革命道路。
打开这本杂志,“松陵女子潘小璜”这个名字率先跳入眼帘。她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叫《中国女剑侠红线、聂隐娘传》,通过唐末两个女侠的故事讥讽面对战乱束手无策的大清男子,言辞极为尖刻,骂得男性读者颜面全无,但又为她的才情而骨软筋酥。
潘小璜的文章接连重磅出击,风格仍是一边为历代女杰作传、一边痛骂不作为的当权者。很多文艺男青年仿佛墜人情网,一旦哪天读不到她的文章就难以安睡,于是很快流传开一句话:做官当做员外郎,娶妻当娶潘小璜。
就在潘小璜名声大噪时,她忽然转变风格,一首慷慨悲壮的《哭陶亚魂》惊艳四座,足见其古文功底之深厚、思想境界之高远。这下男粉丝更癫狂了,迫不及待地想要揭开这个“松陵女子”的神秘面纱,但没人知道她的踪迹。
此后不久,某篇文章透露,一个游客曾在苏杭邂逅潘小璜。她貌美惊人,约莫十七八岁,含羞带怯地向游客抛下一条手帕。游客捡起手帕,只觉清香拂面、魂不守舍,手帕上还有一行字:某时可到某地相聚。到了约定时间,游客兴奋地赶了过去,只见是个花木繁盛的园子,潘小璜正在树下伏案书写,旁边有两个妙龄丫鬟侍候。见游客来到,潘小璜问:“先生可是来自上海?”游客点头,她接着说:“那先生回上海时能否帮我把稿件带到《女子世界》杂志社?”
消息一出,男粉丝瞬间炸了锅,他们认定潘小璜是个绝色才女,顾不上分辨真假就向杂志社寄去情书,发誓今生今世非她不娶。很多达官贵人也来凑热闹,表示愿以黄金千两纳她为妾,甚至有人因此闹出家庭纠纷。杂志社很快被雪片般的情书淹没了,美如幻梦的潘小璜却仿佛人间蒸发,不肯在哭哭啼啼的男粉丝面前再次现身。
直到一百多年后,史学家才在旧纸堆里“挖”出了这个神秘女子。让他们惊讶的是,除了年龄,她所曝光的资料都靠不住,包括性别。
“潘小璜”闯入读者视线时确实只有17岁,但他是个如假包换的汉子,名叫柳慰高,他还有个“马甲”更如雷霆贯耳一一柳亚子。
谁也没想到,著名诗人柳亚子还是资深的“改名爱好者”。他在16岁时痴迷法国思想家卢梭的作品,从此崇拜尚人权,于是改名叫柳人权,字亚卢(意为“亚洲的卢梭”);第二年,他又嫌自己的名字跟好友陈去病的名字不配套,索性改名叫柳弃疾,两人成为当时文坛上的“驰名双飚”;后来他决心用笔唤醒民众,每次都署名“亚卢”,但“卢”的繁体字实在太难写了,他干脆改署名为“亚子”。
然而,就在“柳亚子”家喻户晓时,他又偷偷换上“潘小璜”的“马甲”,在嬉笑怒骂问抨击时弊,号召大家团结起来收拾乱局。尽管引起了一阵桃色风波,但事实证明,“绝色才女”的呼声有时比炮火更管用,东北战事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不少仁人志士挺身而出。
据柳亚子晚年自述,少年时他最仰慕的人物是贾宝玉,所以为人处世常以贾宝玉为样板,比如喜欢跟女孩交流。正因如此,他凭空造出的“松陵女子”的形象才如此深入人心,走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革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