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经常犯一些使教师始料未及的错误,有的教师视而不见,有的教师直接纠正,有的教师不知所措……这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一种损失。我们可以充分有效利用这些意外的错误资源,使课堂更加精彩。
关键词:小学数学 错误资源 有效利用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错误的出现是一种不可能完全避免的很正常的现象,学生学习时必须有自己的探索尝试,尝试中就必定会有错误的发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错误是学生在自然状态下的真实反映,教师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错误的存在,要善于捕捉和运用教学中的各种“错误”资源,让“错误”促进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探求其产生错误的内在因素,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由此可见,学生学习中的错误是非常宝贵的教学资源,蕴含着宝贵的“亮点”,所以,老师在课堂上不应该惧怕学生出错误。该怎样有效利用课堂中产生的“错误资源”呢?
一、给学生辩驳的时间和空间,化解错误。
例如学习了简便计算后,常有学生产生如下错误:3×5÷3×5=15÷15=1,52÷4×25=52÷100=0.52。针对这一错误,我没有立即作出判断,而是让全班同学一同讨论。等学生意见终趋统一时,又变换角度问学生:“如果要使1和0.52分别是上面两题的正确答案,那么我们该如何修正条件呢?”这样,把发生在个别学生身上的错误转化为大家的问题,推给全班同学去思考,给学生的思维开启了一片崭新的天地。
二、学会聆听,从学生的角度解读学生,精彩就会呈现。
在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中,出示例题“53-17”后,我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并进行汇报。这时,大家畅所欲言,纷纷说出了许多种计算的方法,教师和同学对这些方法一一作了评价。这时,有一位平时不太爱说话的学生站起来说:“7-3=4,……”也许是有些紧张,他一时说不下去了。这时,下面的学生议论纷纷,7-3,倒过来减可以吗?肯定是错了。还有一些学生发出了叽叽喳喳的嘲笑声。我连忙示意全班同学静下来,并且说:“他还没有说完呢!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慢慢来,请接着说。”这位学生又接着说:“7-3=4,50-4=46,46-10=36。”绝大多数学生将信将疑,我也一下子愣住了,”倒着减“的算法引起了同学们的好奇心。是把学生拉回到自己预设的程序中,还是顺着这个学生的思路,调整教学程序?“这种算法到底对不对?我们请他仔细地说一遍好吗?”这位学生解释说:“个位3减7不够减,用7减3等于4,就是说3减7不够,还差4,再从50里减去4得46,最后再减10得36。”这时,大家基本上形成了共识,认为这种算法是正确的。虽说不是很简单,但我仍然肯定了这位学生的创造性。我没有让学生的错误溜走,而是让学生的思维再现在大家面前,却发现这错误是如此美丽。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而学生犯错的过程就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
三、充分利用了错误的闪光点,让学生的思维错误在矛盾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如二年级学生学习完乘法后,我出了这样两个问题让学生解决:
1、有两瓶花,每瓶插8朵,一共插了多少朵?
2、有两瓶花,一瓶插了8朵,另一瓶插了7朵,一共插了多少朵?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发现学生第2题错误率挺高,有四个错误算式:(1)8×7=56(朵);(2)2×8=16(朵);(3)2×7=14(朵);(4)2+7+8=17(朵)。显然学生是受到解决乘法问题的思维定势的影响,没有真正理解加法与乘法的联系和区别,乱凑数列式。这种错误在我的预设之中,我马上组织学生进行学具操作,讨论交流,重新分析题意,找到出错原因,还达成了共识:以后做题要多读多想,不可胡乱凑数列式。本来到此可以说比较完美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我觉得这是训练学生思维的又一个良机。于是我指着黑板上的四个错误的算式,继续引导学生:这四个算式只要巧妙地改动一下,就能成为正确的列式,谁能办到?学生的探究欲望一下被激起了,小组间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独依靠正确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到纠正,而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
四、正确选择判断课堂中出现的错误,形成错误资源。
如:在教学整十数乘一位数20×3=60、30×5=150时,部分学生算成了20×3=63、30×5=155,主要原因是学生对于整十数乘一位数的算法理解不够,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混淆了。这就是有价值的错误,应引起重视。应强调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整十数乘一位数的结果应是几十或几百几十。而有个别学生出现20×3=80、30×5=120这样的错误属于个别现象,主要原因是乘法口诀不熟练或粗心大意,没有必要视为错误资源。
面对错误,要选择合理的评价。并不是所有的错误都能作为资源来利用。
总之,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更多的资源则是在课堂中产生的。师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分析解决已有的问题,同时又不断地发现新的问题,这一过程并非总是一帆风顺的,有时也会产生认知上的错误。这些错误,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珍视并合理开发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是新课程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提升广大师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小学数学 错误资源 有效利用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错误的出现是一种不可能完全避免的很正常的现象,学生学习时必须有自己的探索尝试,尝试中就必定会有错误的发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错误是学生在自然状态下的真实反映,教师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错误的存在,要善于捕捉和运用教学中的各种“错误”资源,让“错误”促进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探求其产生错误的内在因素,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由此可见,学生学习中的错误是非常宝贵的教学资源,蕴含着宝贵的“亮点”,所以,老师在课堂上不应该惧怕学生出错误。该怎样有效利用课堂中产生的“错误资源”呢?
一、给学生辩驳的时间和空间,化解错误。
例如学习了简便计算后,常有学生产生如下错误:3×5÷3×5=15÷15=1,52÷4×25=52÷100=0.52。针对这一错误,我没有立即作出判断,而是让全班同学一同讨论。等学生意见终趋统一时,又变换角度问学生:“如果要使1和0.52分别是上面两题的正确答案,那么我们该如何修正条件呢?”这样,把发生在个别学生身上的错误转化为大家的问题,推给全班同学去思考,给学生的思维开启了一片崭新的天地。
二、学会聆听,从学生的角度解读学生,精彩就会呈现。
在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中,出示例题“53-17”后,我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并进行汇报。这时,大家畅所欲言,纷纷说出了许多种计算的方法,教师和同学对这些方法一一作了评价。这时,有一位平时不太爱说话的学生站起来说:“7-3=4,……”也许是有些紧张,他一时说不下去了。这时,下面的学生议论纷纷,7-3,倒过来减可以吗?肯定是错了。还有一些学生发出了叽叽喳喳的嘲笑声。我连忙示意全班同学静下来,并且说:“他还没有说完呢!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慢慢来,请接着说。”这位学生又接着说:“7-3=4,50-4=46,46-10=36。”绝大多数学生将信将疑,我也一下子愣住了,”倒着减“的算法引起了同学们的好奇心。是把学生拉回到自己预设的程序中,还是顺着这个学生的思路,调整教学程序?“这种算法到底对不对?我们请他仔细地说一遍好吗?”这位学生解释说:“个位3减7不够减,用7减3等于4,就是说3减7不够,还差4,再从50里减去4得46,最后再减10得36。”这时,大家基本上形成了共识,认为这种算法是正确的。虽说不是很简单,但我仍然肯定了这位学生的创造性。我没有让学生的错误溜走,而是让学生的思维再现在大家面前,却发现这错误是如此美丽。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而学生犯错的过程就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
三、充分利用了错误的闪光点,让学生的思维错误在矛盾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如二年级学生学习完乘法后,我出了这样两个问题让学生解决:
1、有两瓶花,每瓶插8朵,一共插了多少朵?
2、有两瓶花,一瓶插了8朵,另一瓶插了7朵,一共插了多少朵?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发现学生第2题错误率挺高,有四个错误算式:(1)8×7=56(朵);(2)2×8=16(朵);(3)2×7=14(朵);(4)2+7+8=17(朵)。显然学生是受到解决乘法问题的思维定势的影响,没有真正理解加法与乘法的联系和区别,乱凑数列式。这种错误在我的预设之中,我马上组织学生进行学具操作,讨论交流,重新分析题意,找到出错原因,还达成了共识:以后做题要多读多想,不可胡乱凑数列式。本来到此可以说比较完美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我觉得这是训练学生思维的又一个良机。于是我指着黑板上的四个错误的算式,继续引导学生:这四个算式只要巧妙地改动一下,就能成为正确的列式,谁能办到?学生的探究欲望一下被激起了,小组间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独依靠正确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到纠正,而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
四、正确选择判断课堂中出现的错误,形成错误资源。
如:在教学整十数乘一位数20×3=60、30×5=150时,部分学生算成了20×3=63、30×5=155,主要原因是学生对于整十数乘一位数的算法理解不够,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混淆了。这就是有价值的错误,应引起重视。应强调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整十数乘一位数的结果应是几十或几百几十。而有个别学生出现20×3=80、30×5=120这样的错误属于个别现象,主要原因是乘法口诀不熟练或粗心大意,没有必要视为错误资源。
面对错误,要选择合理的评价。并不是所有的错误都能作为资源来利用。
总之,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更多的资源则是在课堂中产生的。师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分析解决已有的问题,同时又不断地发现新的问题,这一过程并非总是一帆风顺的,有时也会产生认知上的错误。这些错误,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珍视并合理开发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是新课程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提升广大师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