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其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并成为社会群众关注的焦点。针对文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工作对策。
【关键词】无公害农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对策
文山市立体气候明显,农产品品种繁多,有许多特色产品如享誉国内外的三七,辣椒等一直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广阔的市场。文山市具有依托国际和国内大通道,如通往越南、两广的国际国内的高速路。故此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就显得极为重要。
1.基本现状
所谓“三品认证”,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只有符合国家有关生产标准,并通过专门机构严格认证,才能取得相应的证书,获准使用“三品”专用标志。
一直以来,“放心食品”都是政府倡导的工程。过去,文山市农产品生产大户和加工企业对“三品认证”意识淡薄,导致“三品认证”工作严重受阻。近年来,为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文山市切实加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发展力度,明确管理体制职责,认真搞好农产品检测服务,着重抓好生产关、检疫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截至目前,全市获“三品认证”绿色食品的企业有马塘冯家面条共有11个产品,绿洲果业的石榴、葡萄,盘龙山公司的无核葡萄平,特安呐无公害农产品1个,苗乡三七有机农产品标志认证产品 5个,成功申报他披梨地理标志。获得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认证的产品特安呐三七粉,生产总量仅有 200多吨,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无公害产地整体推进认定面积达91.6万亩,发展以蔬菜、水果、药材等为主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文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不断改善,广大农民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得到长足发展,农产品总体上是安全的、放心的。
2.文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尚不健全
检测检验是把好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市场流通三个环节的关键。现有的检测机构以及相应的仪器设备人员等都难以满足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需要,设备简陋、手段落后、检测方法不配套、检测队伍不专业、检测时效性差等问题普遍存在,难以进行全面检测和监督,与发达地区农产品检测技术差距大。目前,我市仅有一台农残快速检测仪和一台便携式农残检测仪,且农药残留检测只能定性而不能定量,未通过质量认证,所得数据只能作为参考。
2.2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制不完善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是一项点多面广,且专业性较强的事务性工作,涉及到农科、工商、质监、企业等各部门,各个环节都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尽管文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由政府牵头主抓,人大监管,部门负责,全员参与,但由于工作起步较晚,各部门之间仍然存在工作不协调,职责不明,任务不清的现象。
2.3资金投入不足
随着工业发展,部分地区农业生产用水、土壤、大气都受到污染,农产品很难“出污泥而不染”,这就需要增加投入来改造生产环境。由于市级财力有限,投入到购置检测检验设备、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的资金没有得到有效保障,更无足够专项资金投入。农民的投入仅能解决生产中的需求,无法改善大规模、大范围的生产条件。
2.4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我国农药生产不规范,农药品种多、品种良莠不齐,没有自己的品牌、品种,给监管工作带来困难;其次,我国混配农药种类较多,农药生产厂家之多,世界罕见。
2.5我市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农业产业化程度低,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基地发展缓慢,农产品仍然以各家各户生产经营为主,这给农产品监管工作带来较大困难。
3.对策与建议
3.1加强源头管理,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农业执法部门应抓好农产品安全的专项整治工作,重点要加强种子、农药、化肥的监管,坚决查处高毒、高残留农药、抗生素等违禁药物的使用。规范农资生产和经营单位行为,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开展集中执法行动,严厉打击非法经营活动;开展全市范围内的对口检查,加强执法信息的互通交流。大力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加强农业资源污染治理,为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提供环境条件;大力推进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实施,提升产业层次,为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提供产业基础;大力推进规模化经营和订单农业,建立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为安全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和管理提供机制保障。
3.2推进市场准入,强化监管措施
一是严把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关。加强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的登记、审定生产许可、市场准入和使用管理工作。二是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的有效措施。结合农产品产地认证和产品标识认证管理,在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级市场逐步推行并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和合格证管理制度,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通过日常打假与专项治理相结合,严格控制不安全农产品流入市场。严格惩罚措施,追究不安全农产品生产者、加工者和经营者的责任。三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定期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监测,强化执法监督管理力度,完善监管体系,建立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信息公告制度,努力实现“产地—市场”全程系列化监控,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3加强优质农产品安全生产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搞好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强对基地农产品的监督管理,加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原料基地等建设力度。在安全优质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内,对各类优质农产品基地实行档案化、身份化管理,并开展质量责任追溯制度,从根本上杜绝农产品的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保障农产品生产安全。在当前农村经济体制下,培育和发展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农民专业经济组织,是实现农产品全程质量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把基地建设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和发展农民专业经济组织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生产基地标准化生产、规范化操作,发挥龙头企业在农产品质量监管中作用,建立起自我约束机制和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发展品牌农业,推进产业化经营,对农产品实行“两头”把关,有效地解决农产品质量问题。
3.4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努力推进“三品”认证工作
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积极探索农产品标签标识管理。充分利用现有的农业信息网络,创办市场信息中心,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数据库,及时为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和消费者提供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品牌等方面的信息服务,从而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信息化进程。同时,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工作,通过农产品认证,为市场准入提供“通行证”,推动质量追溯体系的建设。
3.5加大投入,制定优惠政策,提高农民生产安全优质农产品的积极性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需要一定的资金保障,要制定扶持政策,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投入,提升管理水平。市级财政应设立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专项基金,重点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检测检验体系建设、基地建设及日常监管、无公害技术及管理知识培训、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科技攻关等投入。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对取得省级以上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的对象给予奖励,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发展,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关键词】无公害农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对策
文山市立体气候明显,农产品品种繁多,有许多特色产品如享誉国内外的三七,辣椒等一直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广阔的市场。文山市具有依托国际和国内大通道,如通往越南、两广的国际国内的高速路。故此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就显得极为重要。
1.基本现状
所谓“三品认证”,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只有符合国家有关生产标准,并通过专门机构严格认证,才能取得相应的证书,获准使用“三品”专用标志。
一直以来,“放心食品”都是政府倡导的工程。过去,文山市农产品生产大户和加工企业对“三品认证”意识淡薄,导致“三品认证”工作严重受阻。近年来,为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文山市切实加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发展力度,明确管理体制职责,认真搞好农产品检测服务,着重抓好生产关、检疫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截至目前,全市获“三品认证”绿色食品的企业有马塘冯家面条共有11个产品,绿洲果业的石榴、葡萄,盘龙山公司的无核葡萄平,特安呐无公害农产品1个,苗乡三七有机农产品标志认证产品 5个,成功申报他披梨地理标志。获得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认证的产品特安呐三七粉,生产总量仅有 200多吨,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无公害产地整体推进认定面积达91.6万亩,发展以蔬菜、水果、药材等为主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文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不断改善,广大农民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得到长足发展,农产品总体上是安全的、放心的。
2.文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尚不健全
检测检验是把好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市场流通三个环节的关键。现有的检测机构以及相应的仪器设备人员等都难以满足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需要,设备简陋、手段落后、检测方法不配套、检测队伍不专业、检测时效性差等问题普遍存在,难以进行全面检测和监督,与发达地区农产品检测技术差距大。目前,我市仅有一台农残快速检测仪和一台便携式农残检测仪,且农药残留检测只能定性而不能定量,未通过质量认证,所得数据只能作为参考。
2.2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制不完善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是一项点多面广,且专业性较强的事务性工作,涉及到农科、工商、质监、企业等各部门,各个环节都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尽管文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由政府牵头主抓,人大监管,部门负责,全员参与,但由于工作起步较晚,各部门之间仍然存在工作不协调,职责不明,任务不清的现象。
2.3资金投入不足
随着工业发展,部分地区农业生产用水、土壤、大气都受到污染,农产品很难“出污泥而不染”,这就需要增加投入来改造生产环境。由于市级财力有限,投入到购置检测检验设备、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的资金没有得到有效保障,更无足够专项资金投入。农民的投入仅能解决生产中的需求,无法改善大规模、大范围的生产条件。
2.4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我国农药生产不规范,农药品种多、品种良莠不齐,没有自己的品牌、品种,给监管工作带来困难;其次,我国混配农药种类较多,农药生产厂家之多,世界罕见。
2.5我市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农业产业化程度低,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基地发展缓慢,农产品仍然以各家各户生产经营为主,这给农产品监管工作带来较大困难。
3.对策与建议
3.1加强源头管理,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农业执法部门应抓好农产品安全的专项整治工作,重点要加强种子、农药、化肥的监管,坚决查处高毒、高残留农药、抗生素等违禁药物的使用。规范农资生产和经营单位行为,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开展集中执法行动,严厉打击非法经营活动;开展全市范围内的对口检查,加强执法信息的互通交流。大力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加强农业资源污染治理,为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提供环境条件;大力推进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实施,提升产业层次,为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提供产业基础;大力推进规模化经营和订单农业,建立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为安全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和管理提供机制保障。
3.2推进市场准入,强化监管措施
一是严把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关。加强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的登记、审定生产许可、市场准入和使用管理工作。二是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的有效措施。结合农产品产地认证和产品标识认证管理,在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级市场逐步推行并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和合格证管理制度,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通过日常打假与专项治理相结合,严格控制不安全农产品流入市场。严格惩罚措施,追究不安全农产品生产者、加工者和经营者的责任。三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定期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监测,强化执法监督管理力度,完善监管体系,建立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信息公告制度,努力实现“产地—市场”全程系列化监控,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3加强优质农产品安全生产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搞好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强对基地农产品的监督管理,加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原料基地等建设力度。在安全优质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内,对各类优质农产品基地实行档案化、身份化管理,并开展质量责任追溯制度,从根本上杜绝农产品的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保障农产品生产安全。在当前农村经济体制下,培育和发展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农民专业经济组织,是实现农产品全程质量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把基地建设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和发展农民专业经济组织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生产基地标准化生产、规范化操作,发挥龙头企业在农产品质量监管中作用,建立起自我约束机制和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发展品牌农业,推进产业化经营,对农产品实行“两头”把关,有效地解决农产品质量问题。
3.4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努力推进“三品”认证工作
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积极探索农产品标签标识管理。充分利用现有的农业信息网络,创办市场信息中心,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数据库,及时为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和消费者提供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品牌等方面的信息服务,从而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信息化进程。同时,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工作,通过农产品认证,为市场准入提供“通行证”,推动质量追溯体系的建设。
3.5加大投入,制定优惠政策,提高农民生产安全优质农产品的积极性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需要一定的资金保障,要制定扶持政策,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投入,提升管理水平。市级财政应设立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专项基金,重点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检测检验体系建设、基地建设及日常监管、无公害技术及管理知识培训、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科技攻关等投入。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对取得省级以上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的对象给予奖励,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发展,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