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改新理念要求教师应把开发学生的潜能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以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而学生的潜能主要包括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笔者结合自己运用开放探究模式的教学实践,对如何运用开放探究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谈一些认识。
关键词:开放探究 个性 创造力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改新理念要求教师应把开发学生的潜能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以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而学生的潜能主要包括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笔者结合自己运用开放探究模式的教学实践,对如何运用开放探究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谈一些认识。
一、构建开放探究教学模式,保证学生个性和创造力得到发展
开放探究教学模式即:自主预习——互动展示——反馈巩固。这种模式要求一个新时期中学历史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破除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的传统观念,树立“以创新教育为灵魂,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把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历史教学的核心和最高境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极大的激发,思维的独立性、学习的参与意识、创新精神得到更好的培养。它凸现的主要是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的是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展示的是学生的个性和自信。培养和发展的是学生创造力。
二、运用开放探究教学模式,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力 1.在自主预习中,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思维从问题开始,创造力从发现问题开始,问题是深入学习的起点。如讲<<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一课时,我先让同学们自学课文,然后提出问题,学生提的问题很多,典型的如“既然袁绍实力很强大,为什么结果却是曹操统一了北方?”、“赤壁之战中,曹操为什么又被孙权,刘备的联军打败了?”等等。学生提出问题后,我又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要求学生自行解决个自问题。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自然地迸发出来。
学生自主问答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但教师要正确处理好学生的提问,尊重学生的看法,实行鼓励性评价,发现学生的每一个创造点,应充分肯定和赞扬学生的提问。
2.在互动展示中 ,引导学生讨论、辩论,解决疑难、展示个性
在自主预习中,还有一些问题是学生特别是后进生不能解决的,教师就要组织学生通过互动释疑解难。
设疑,教师注重学生开拓新思路,提出新创见,从自发走向自觉。如学习新课《鸦片战争》一课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人说,如果没有虎门销烟,就不会爆发鸦片战争,西方列强就不会入侵中国,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吗?为什么?”学生讨论非常激烈,并互相补充完善,最后使学生明白了:虎门销烟只是西方列强发动战争的一个借口,向中国输入鸦片及发动鸦片战争只是它打开中国大门的一个手段,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才是列强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因此,即使没有虎门销烟,英国也会找其他借口通过其它手段达到其目的。这样,在学生分析时代背景和重大事件过程中通过其他手段达到目的,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思维得到锻炼和发展。再如,学习新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世界历史》后,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文艺复兴为什么首先在意大利迸发?”,启迪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思考和探讨,同样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思维。
讨论,是将疑难问题汇集起来专题讨论,课堂上自由发言,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都可以自由表达出来。例如,在学习《法国大革命》一课时,让同学们讨论“《人权宣言》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应该站在历史的大背景中分析其进步性,同时,还要揭示其中的阶级局限性,这里所提的自由平等是有阶级性的,广大人民不可能得到真正的自由和平等。
辩论,常常是灵感飞现,新意迭出,课后鼓励学生整理成文,自主完善,就是一篇很不错的小论文。如在讲授新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我曾创设模拟法庭的情景,围绕“普林希普是否有罪?如何定罪?”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使学生们辨证全面地认识了普林希普的刺杀行为,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课堂的积极主动性,又发展了学生个性,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真正发挥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 新课结束后我又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否可以避免?”为题组织学生辩论,将班里学生分为正反两方,各自依据自己搜寻资料展开了辩论,张扬了学生们的个性,培养了其创造力,收到了同样的效果。
三、创新开放探究教学模式,拓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我校的开放探究教学模式是大体适应各科教学的,应用到历史教学中就需要做些小改革,我把“反馈巩固”这一环节改为“拓展延伸式”。这样更利于课堂向课外开放,向第二课堂延伸,更利于将学校与社会,历史与现实联结成一个整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更广阔的时空里,激发学生兴趣,张扬其个性和创造力。比如鼓励學生写历史小论文,这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最好方法之一。撰写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新,选材精当,论证严密,结论推陈出新,这是对学生历史创造能力的综合检测。很多同学为写好小论文,查找资料,请教老师,同学间相互切磋,探讨交流,近年来就写出《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远航的比较》,《小议隋炀帝》,《我看拿破仑》《李鸿章真的是卖国贼吗?》《诸葛亮真的聪明吗》等多篇历史论文。其中《诸葛亮真的聪明吗?》、《李鸿章真的是卖国贼吗?》分别在去年和今年三门峡市中学生历史论文评比中荣获一等奖,尽管论文幼稚,但其冲破定论的勇气、大胆新颖的见解、有理有据的论证、独到新奇的结论,确实称得上是学生个性的体现和创造性思维的果实。
实践证明,运用开放探究模式,以问题纵向深化,用开放横向拓展,能使学生爆发出无限的活力和生命力, 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历史人文素养。
关键词:开放探究 个性 创造力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改新理念要求教师应把开发学生的潜能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以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而学生的潜能主要包括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笔者结合自己运用开放探究模式的教学实践,对如何运用开放探究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谈一些认识。
一、构建开放探究教学模式,保证学生个性和创造力得到发展
开放探究教学模式即:自主预习——互动展示——反馈巩固。这种模式要求一个新时期中学历史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破除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的传统观念,树立“以创新教育为灵魂,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把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历史教学的核心和最高境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极大的激发,思维的独立性、学习的参与意识、创新精神得到更好的培养。它凸现的主要是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的是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展示的是学生的个性和自信。培养和发展的是学生创造力。
二、运用开放探究教学模式,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力 1.在自主预习中,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思维从问题开始,创造力从发现问题开始,问题是深入学习的起点。如讲<<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一课时,我先让同学们自学课文,然后提出问题,学生提的问题很多,典型的如“既然袁绍实力很强大,为什么结果却是曹操统一了北方?”、“赤壁之战中,曹操为什么又被孙权,刘备的联军打败了?”等等。学生提出问题后,我又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要求学生自行解决个自问题。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自然地迸发出来。
学生自主问答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但教师要正确处理好学生的提问,尊重学生的看法,实行鼓励性评价,发现学生的每一个创造点,应充分肯定和赞扬学生的提问。
2.在互动展示中 ,引导学生讨论、辩论,解决疑难、展示个性
在自主预习中,还有一些问题是学生特别是后进生不能解决的,教师就要组织学生通过互动释疑解难。
设疑,教师注重学生开拓新思路,提出新创见,从自发走向自觉。如学习新课《鸦片战争》一课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人说,如果没有虎门销烟,就不会爆发鸦片战争,西方列强就不会入侵中国,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吗?为什么?”学生讨论非常激烈,并互相补充完善,最后使学生明白了:虎门销烟只是西方列强发动战争的一个借口,向中国输入鸦片及发动鸦片战争只是它打开中国大门的一个手段,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才是列强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因此,即使没有虎门销烟,英国也会找其他借口通过其它手段达到其目的。这样,在学生分析时代背景和重大事件过程中通过其他手段达到目的,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思维得到锻炼和发展。再如,学习新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世界历史》后,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文艺复兴为什么首先在意大利迸发?”,启迪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思考和探讨,同样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思维。
讨论,是将疑难问题汇集起来专题讨论,课堂上自由发言,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都可以自由表达出来。例如,在学习《法国大革命》一课时,让同学们讨论“《人权宣言》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应该站在历史的大背景中分析其进步性,同时,还要揭示其中的阶级局限性,这里所提的自由平等是有阶级性的,广大人民不可能得到真正的自由和平等。
辩论,常常是灵感飞现,新意迭出,课后鼓励学生整理成文,自主完善,就是一篇很不错的小论文。如在讲授新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我曾创设模拟法庭的情景,围绕“普林希普是否有罪?如何定罪?”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使学生们辨证全面地认识了普林希普的刺杀行为,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课堂的积极主动性,又发展了学生个性,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真正发挥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 新课结束后我又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否可以避免?”为题组织学生辩论,将班里学生分为正反两方,各自依据自己搜寻资料展开了辩论,张扬了学生们的个性,培养了其创造力,收到了同样的效果。
三、创新开放探究教学模式,拓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我校的开放探究教学模式是大体适应各科教学的,应用到历史教学中就需要做些小改革,我把“反馈巩固”这一环节改为“拓展延伸式”。这样更利于课堂向课外开放,向第二课堂延伸,更利于将学校与社会,历史与现实联结成一个整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更广阔的时空里,激发学生兴趣,张扬其个性和创造力。比如鼓励學生写历史小论文,这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最好方法之一。撰写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新,选材精当,论证严密,结论推陈出新,这是对学生历史创造能力的综合检测。很多同学为写好小论文,查找资料,请教老师,同学间相互切磋,探讨交流,近年来就写出《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远航的比较》,《小议隋炀帝》,《我看拿破仑》《李鸿章真的是卖国贼吗?》《诸葛亮真的聪明吗》等多篇历史论文。其中《诸葛亮真的聪明吗?》、《李鸿章真的是卖国贼吗?》分别在去年和今年三门峡市中学生历史论文评比中荣获一等奖,尽管论文幼稚,但其冲破定论的勇气、大胆新颖的见解、有理有据的论证、独到新奇的结论,确实称得上是学生个性的体现和创造性思维的果实。
实践证明,运用开放探究模式,以问题纵向深化,用开放横向拓展,能使学生爆发出无限的活力和生命力, 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历史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