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节长假后央行迅速加息,再次强化了今年中国紧缩货币政策的基调。如果市场现在才意识到进入加息周期,反应就太慢了。实际上,紧缩政策不仅表现在加息政策,还在银行实际的信贷投放中有明确表现。
今年初银行的信贷投放势头仍然很猛。据报道,1月份国内新增贷款约1.2万亿元,其中四大行约占3200亿元,剩余接近70%的额度都是中小银行所放,其中,部分城商行的信贷投放非常激进。虽然年初是银行放贷的高峰期,但信贷喷涌仍引起政策部门的担忧。除了要求银行稳守信贷额度、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之外,央行还针对放贷最火爆的城商行实行了差别化准备金率。
据市场人士称。四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在动态准备金、贷存比等因素制约之下,不得不在1月份末收紧钱袋子,以保证全年投放的可持续性,一大块市场需求摆在原本竞争弱势的城商行面前。在城商行看来,以目前的形势而论,如果不在1月份做大规模,在今年的通胀压力之下,城商行再想找到合适的业务增长窗口殊为不易,于是索性冒险一把。但在紧缩政策的大背景下,激进放贷引来了惩罚性的差别化准备金率政策。
当前的信贷环境变化,虽然从信贷数据看来变化不大,但在实际市场中,已经形成了很强的资金约束。安邦的研究团队从多方面观察到这种变化的发生。一是民问利率虽有波动,但整体维持上行。如目前珠三角地区的民间利率已比基准利率高出4倍,有的年利率能达到40%左右。二是企业融资难度加大,去年融资的好景已经不在。如去年一直受到调控的房地产企业,去年在流动性“水浸”的香港市场还颇受欢迎,但现在它们的发债利率已急剧上升,融资成本和难度都在显著抬高。三是地方政府开始叫苦。在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受压、银行收紧信贷的情况,地方政府面临的融资环境出现了大逆转,很多投资项目面临融资瓶颈。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按惯例是大上投资的时间。据我们掌握的情况,各地在“十=五”规划中都准备了为数不小的投资项目。如内地某大城市的一个区,在“十二五”规划中列出的投资额就高达近3000亿,项目涉及基础建设、工业项目、城市改造等多个领域。在2009、2010两年的刺激计划之下,各地的投资胃口被显著撑大,对“十二五”规划的真实想法仍然是搞投资、上项目的传统方式,对今年的紧缩政策感到明显不适应。一些地方政府官员与安邦研究人员沟通时,共同关注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融资问题?如何从银行打通信贷瓶颈?
在我们看来,从目前形势来看,至少在今年上半年很难期望信贷紧张的局面缓解,由于今年年初积压的信贷需求较多,再加上是信贷投放的高峰季节,争抢信贷的局面仍然很紧张。地方政府如果想在银行那里“撬开”口子,短期内恐怕很难有明显效果。传统的以地方融资平台出面的路子,肯定也行不通。可能的解决办法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拓展思路:一是尽量争取靠上国家重点支持的计划。比如战略性新兴产业。农业水利建设等,这些项目往往有资金保证,并且会有中央财政的支持,银行对这类项目的信贷尺度也较宽。二是吸引有钱的大国企、大外资进入。国企和外资的资金实力较强,而且国企拿到优惠信贷的能力此地方政府要强得多。三是对城商行、中小股份制银行多进行公关,四大行虽然资金雄厚,但往往要“讲政治”,执行宏观政策的力度较强,而中小银行则会灵活一些,并且与地方的利益关联更多。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必须兼顾紧缩货币政策的内外影响。紧缩政策的方向并没有错,但当政策基本到位,市场的紧缩预期形成之后,紧缩货币的政策必须控制力度,避免在国际市场上造成对中国经济的普遍负面影响。这时候,中国只需要控制好不动产价格泡沫,就有可能真正实现稳健货币政策期望实现的目标。(ACG)
高铁运营财务状况堪忧
经过最近几年的大规模建设,中国正跃升为全球运营线路最长的高铁大国,进一步的建设还在不断展开。在中国,随着数十条高铁线路投入运营,许多城市之间的铁路交通更加便捷,承运时间成倍缩短,客货运力明显提高。然而,较快的建设速度与上万亿元的投资规模,也引发外界对高铁成本及运营的财务状况担忧。和上一个五年计划不同的是,“十一五”期间,国家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不再局限于公路领域,铁路尤其是高速铁路建设迅猛推进,成为新特点。庞大的投资计划史无前例,地方政府对高铁表现出极大的投资热情,各省市均提出了庞大的建设计划。除北京、广东、上海等人流量大的地区,部分欠发达省市也都选择了直接上马高速铁路。地方政府高铁建设之快、数量之多,以及过度追求高速度导致建设成本不断增高,这势必将造成财务负债隐患增加。据相关数据显示,2009年铁道部资产负债率为53%,2010年上半年已上升到54.3%,全年负债率或突破56%。从2009年的数据来看,铁路债务尚且可控,但由于负债率增速较快,留给铁道部的融资空间正越来越小,财务压力吃紧。同时,随着日后债务融资的巨额增长,预计铁道部的利息费用很快将超过1000亿元,高铁及铁路盈利能力将更加脆弱。不仅如此,从时间上看,2018年前后将迎来还本付息高峰,同时2012年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项目陆续投入运营,运营初期亏损额度势必扩大,财务状况堪忧。(ALEQ)
海外巨头控制中国种业的态势非常令人担忧
杜邦、孟山都、先正达、利马格兰为首的4家大型跨国种业巨头自上世纪80年代陆续在中国设立办事处。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种业市场改革,这4巨头已逐渐在中国的棉花、蔬菜、玉米等领域拥有越来越多的种植面积,占据了中国种业市场的半壁江山。如今,外资种业公司已经在蔬菜、棉花、玉米等领域拥有了强势地位。外国种子因在产量、抗病等方面的优势,受到种植户的青睐,在被誉为“中国第一菜园”的山东寿光,外资种子占到当地近90%的市场份额。
我国虽是种子需求大国,其市场容量大约为530亿元,预计未来种子市场容量可达到920亿元左右,但目前国内种业公司的供给并不能满足国内需求,每年约有64%的种子依赖进口。近两年,海外种业巨头正不断加速对我国种业的控制。2011年2月10日,隆平高科公告,公司与Vilmorin Hong Kong Limited签署了设立合资合同的框架性协议。合资公司将以杂交玉米种子的培育、生产和销售为主。这意味着隆平高科正式迈入玉米种业领域。隆平高科联姻的海外种业巨头,只是抢滩中国种业市场的众多海外种业巨头之一。海外种业巨头拥有优良的种子,通过与国内种业巨头合作,有可能逐步挤占国内原有种业公司的市场份额。更令人担忧的是,如果国产种业不能加快研发,掌握合资公司的实际控制权,任由目前的态势发展,未来中国的种业有可能受海外种业巨头控制。(ALEQ)
“两高一资”受限将为2011年的出口带来更大压力
2011年1月24日,据《经济参考报》报道,财政部、发改委、商务部等部门正在研究进一步加强对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限制,酝酿再次降低和取消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据消息人士透露,正在研究中的降低出口退税率的种类仍以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两高一资”产品为主,尤其是将重点放在“一资”上面,而且很可能会涉及到2010年没有调整过的新种类的产品。可能会涉及到橡胶、有色金属、钢材、建筑用材等,具体的商品还有待最终决定。税率具体调整的幅度还在讨论中,但是总体降低的幅度应该不会太大,钢材、建材、新材料、添加剂等类别中的个别品种降低会多一些。
今年初银行的信贷投放势头仍然很猛。据报道,1月份国内新增贷款约1.2万亿元,其中四大行约占3200亿元,剩余接近70%的额度都是中小银行所放,其中,部分城商行的信贷投放非常激进。虽然年初是银行放贷的高峰期,但信贷喷涌仍引起政策部门的担忧。除了要求银行稳守信贷额度、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之外,央行还针对放贷最火爆的城商行实行了差别化准备金率。
据市场人士称。四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在动态准备金、贷存比等因素制约之下,不得不在1月份末收紧钱袋子,以保证全年投放的可持续性,一大块市场需求摆在原本竞争弱势的城商行面前。在城商行看来,以目前的形势而论,如果不在1月份做大规模,在今年的通胀压力之下,城商行再想找到合适的业务增长窗口殊为不易,于是索性冒险一把。但在紧缩政策的大背景下,激进放贷引来了惩罚性的差别化准备金率政策。
当前的信贷环境变化,虽然从信贷数据看来变化不大,但在实际市场中,已经形成了很强的资金约束。安邦的研究团队从多方面观察到这种变化的发生。一是民问利率虽有波动,但整体维持上行。如目前珠三角地区的民间利率已比基准利率高出4倍,有的年利率能达到40%左右。二是企业融资难度加大,去年融资的好景已经不在。如去年一直受到调控的房地产企业,去年在流动性“水浸”的香港市场还颇受欢迎,但现在它们的发债利率已急剧上升,融资成本和难度都在显著抬高。三是地方政府开始叫苦。在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受压、银行收紧信贷的情况,地方政府面临的融资环境出现了大逆转,很多投资项目面临融资瓶颈。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按惯例是大上投资的时间。据我们掌握的情况,各地在“十=五”规划中都准备了为数不小的投资项目。如内地某大城市的一个区,在“十二五”规划中列出的投资额就高达近3000亿,项目涉及基础建设、工业项目、城市改造等多个领域。在2009、2010两年的刺激计划之下,各地的投资胃口被显著撑大,对“十二五”规划的真实想法仍然是搞投资、上项目的传统方式,对今年的紧缩政策感到明显不适应。一些地方政府官员与安邦研究人员沟通时,共同关注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融资问题?如何从银行打通信贷瓶颈?
在我们看来,从目前形势来看,至少在今年上半年很难期望信贷紧张的局面缓解,由于今年年初积压的信贷需求较多,再加上是信贷投放的高峰季节,争抢信贷的局面仍然很紧张。地方政府如果想在银行那里“撬开”口子,短期内恐怕很难有明显效果。传统的以地方融资平台出面的路子,肯定也行不通。可能的解决办法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拓展思路:一是尽量争取靠上国家重点支持的计划。比如战略性新兴产业。农业水利建设等,这些项目往往有资金保证,并且会有中央财政的支持,银行对这类项目的信贷尺度也较宽。二是吸引有钱的大国企、大外资进入。国企和外资的资金实力较强,而且国企拿到优惠信贷的能力此地方政府要强得多。三是对城商行、中小股份制银行多进行公关,四大行虽然资金雄厚,但往往要“讲政治”,执行宏观政策的力度较强,而中小银行则会灵活一些,并且与地方的利益关联更多。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必须兼顾紧缩货币政策的内外影响。紧缩政策的方向并没有错,但当政策基本到位,市场的紧缩预期形成之后,紧缩货币的政策必须控制力度,避免在国际市场上造成对中国经济的普遍负面影响。这时候,中国只需要控制好不动产价格泡沫,就有可能真正实现稳健货币政策期望实现的目标。(ACG)
高铁运营财务状况堪忧
经过最近几年的大规模建设,中国正跃升为全球运营线路最长的高铁大国,进一步的建设还在不断展开。在中国,随着数十条高铁线路投入运营,许多城市之间的铁路交通更加便捷,承运时间成倍缩短,客货运力明显提高。然而,较快的建设速度与上万亿元的投资规模,也引发外界对高铁成本及运营的财务状况担忧。和上一个五年计划不同的是,“十一五”期间,国家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不再局限于公路领域,铁路尤其是高速铁路建设迅猛推进,成为新特点。庞大的投资计划史无前例,地方政府对高铁表现出极大的投资热情,各省市均提出了庞大的建设计划。除北京、广东、上海等人流量大的地区,部分欠发达省市也都选择了直接上马高速铁路。地方政府高铁建设之快、数量之多,以及过度追求高速度导致建设成本不断增高,这势必将造成财务负债隐患增加。据相关数据显示,2009年铁道部资产负债率为53%,2010年上半年已上升到54.3%,全年负债率或突破56%。从2009年的数据来看,铁路债务尚且可控,但由于负债率增速较快,留给铁道部的融资空间正越来越小,财务压力吃紧。同时,随着日后债务融资的巨额增长,预计铁道部的利息费用很快将超过1000亿元,高铁及铁路盈利能力将更加脆弱。不仅如此,从时间上看,2018年前后将迎来还本付息高峰,同时2012年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项目陆续投入运营,运营初期亏损额度势必扩大,财务状况堪忧。(ALEQ)
海外巨头控制中国种业的态势非常令人担忧
杜邦、孟山都、先正达、利马格兰为首的4家大型跨国种业巨头自上世纪80年代陆续在中国设立办事处。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种业市场改革,这4巨头已逐渐在中国的棉花、蔬菜、玉米等领域拥有越来越多的种植面积,占据了中国种业市场的半壁江山。如今,外资种业公司已经在蔬菜、棉花、玉米等领域拥有了强势地位。外国种子因在产量、抗病等方面的优势,受到种植户的青睐,在被誉为“中国第一菜园”的山东寿光,外资种子占到当地近90%的市场份额。
我国虽是种子需求大国,其市场容量大约为530亿元,预计未来种子市场容量可达到920亿元左右,但目前国内种业公司的供给并不能满足国内需求,每年约有64%的种子依赖进口。近两年,海外种业巨头正不断加速对我国种业的控制。2011年2月10日,隆平高科公告,公司与Vilmorin Hong Kong Limited签署了设立合资合同的框架性协议。合资公司将以杂交玉米种子的培育、生产和销售为主。这意味着隆平高科正式迈入玉米种业领域。隆平高科联姻的海外种业巨头,只是抢滩中国种业市场的众多海外种业巨头之一。海外种业巨头拥有优良的种子,通过与国内种业巨头合作,有可能逐步挤占国内原有种业公司的市场份额。更令人担忧的是,如果国产种业不能加快研发,掌握合资公司的实际控制权,任由目前的态势发展,未来中国的种业有可能受海外种业巨头控制。(ALEQ)
“两高一资”受限将为2011年的出口带来更大压力
2011年1月24日,据《经济参考报》报道,财政部、发改委、商务部等部门正在研究进一步加强对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限制,酝酿再次降低和取消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据消息人士透露,正在研究中的降低出口退税率的种类仍以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两高一资”产品为主,尤其是将重点放在“一资”上面,而且很可能会涉及到2010年没有调整过的新种类的产品。可能会涉及到橡胶、有色金属、钢材、建筑用材等,具体的商品还有待最终决定。税率具体调整的幅度还在讨论中,但是总体降低的幅度应该不会太大,钢材、建材、新材料、添加剂等类别中的个别品种降低会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