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德优4727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用自育不育系德香074A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成恢727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熟三系杂交稻新品种。2014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在垫江县示范种植2年来,表现出株型适中、叶片直立、分蘖力强、茎秆粗壮、大粒、结实高、高产稳产、米质优、中抗稻瘟病、耐粗放栽培等特点。该文介绍德优4727的特征特性、种植表现,以及栽培技术要点,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优质稻;德优4727;种植表现;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2-0052-01
德优4727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用自育不育系德香074A与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成恢727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熟三系杂交稻新品种。2014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14019)。该品种表现出株型适中、叶片直立、分蘖力强、茎秆粗壮、大粒、结实高、高产稳产、米质优、中抗稻瘟病、耐粗放栽培等特点。在垫江县作一季中稻,是优质杂交中稻显示出良好的推广前景。
1 特征特性
国家审定公告称其为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长江上游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8.4 d,比对照Ⅱ优838长1.4 d。株高113.7 cm,穗长24.5 cm,有效穗数223.5万穗/hm2,穗粒数160.0粒,结实率82.2%,千粒重32.0 g。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3,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褐飞虱7级;感稻瘟病和褐飞虱。抽穗期耐热性中等。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8.0%,长宽比2.8,垩白粒率20%,垩白度2.3%,胶稠度73 mm,直链淀粉含量17.3%,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2 种植表现
2.1 生育期
垫江县2014年示范种植,全生育期为159 d,较Ⅱ优838长1 d;2015年为158 d,与大面积种植的其他杂交优质稻品种相近,同样便于机收。
2.2 显著特点
2.2.1 大粒。2014年示范种植,6个千粒重样本实测值为32 g左右,与审定公告上的数据相差不大;2015年推广种植,5个千粒重样本实测值平均为33.9 g,最小为33.2 g,最大为34.7 g,比同年同地种植的C两优华占(24.3 g)高39.5%。
2.2.2 耐粗放栽培。主要表现为种植密度弹性大、耐稀植、省种省工。2014年,垫江县桂阳办事处万安村6组高吴容,2 kg德优4727种子,种植了0.4 hm2,用种量仅为5 kg/hm2;2015年、2016年,澄溪镇通集村2组唐海林,1.5 kg种子均种了0.3 hm2,用种量仅约为5.625 kg/hm2。该品种种子的千粒重本身就大,其种植密度肯定不大。根据田间调查,一般种植7.5万~9.0万穴/hm2,还有不足7.5万穴/hm2的田块。
目前,在西南丘陵、半山区,机插秧比例小,手插秧仍是主要移栽方式,且劳动力少,年龄结构普遍偏大,水稻粗放栽培十分普遍。因此,耐粗放栽培的水稻品种一定会受到广大农民的青睐。德优4727就具备了耐粗放栽培的显著特点。
2.2.3 绿色健康。该品种对氮肥利用率高。2年示范种植,一般施纯氮120 kg/hm2左右,就能获得产量9.0~10.5 t/hm2。由于施氮量比较低,农药施用量少,产出的稻米绿色健康。
2.2.4 结实率高。2年种植均表现出结实率高,一般在90%~92%,最高达94%~95%。
2.3 产量结构
栽植7.5万~9.0万穴/hm2,每穴20~25穗,有效穗180万 ~210万穗/hm2,每穗200~220粒,结实率90%~92%,千粒重32~34 g,理论产量10.5~12.0 t/hm2,实际产量9.0~10.5 t/hm2。
2.4 产量表现
2014年,在桂阳办事处万安村6组示范种植约0.7 hm2,实收9 750 kg/hm2左右,高产田块达10 500 kg/hm2以上。2015年,在澄溪镇通集村2组百亩示范片,平均产量9 852 kg/hm2,比非示范区7 804.5 kg/hm2增产26.2%,一些高产户、高产田块达10 500 kg/hm2以上。同年大面积推广中,产量亦在9 000~10 500 kg/hm2。2015年种植了该品种的农户,2016年带动了很多未种过的农户购买种植该品种。
3 高产栽培技术
一是适时早播。旱育秧3月上旬,湿润秧3月中旬播种。二是稀播育秧,培育足蘖壮秧。旱育秧净秧面播种量375 kg/hm2以内,湿润秧净秧面播种225 kg/hm2,加强秧田期管理,培养足蘖多蘖壮秧[1-3]。三是适时早栽。旱育秧3月15—25日,湿润秧3月下旬移栽。四是合理密植。栽植7.5万~10.5万穴/hm2,中上肥力田宜稀,中下肥力田宜密[4]。拉绳移栽宜采取宽窄行,宽行40~45 cm,窄行28~30 cm,穴距27~30 cm;随手移栽,30~33 cm见方。每穴栽1~2粒谷秧苗。五是平衡施肥,重底早追。施25%复合肥750 kg/hm2作底肥,栽后7~10 d,施尿素60~75 kg/hm2作追肥。六是科学管水,及时防治病虫草害,完熟期收割,缓慢晾晒稻谷。
4 参考文献
[1] 邹应斌.籼型超级杂交水稻高产栽培研究进展[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7(5):707-713.
[2] 邹应斌.籼型超级杂交水稻高产栽培研究进展[J].耕作与栽培,2006(5):1-5.
[3] 龙继锐.超级杂交稻节氮高效栽培生理生化特性及关键技术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8.
[4] 全永明.超级杂交稻生育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J].杂交水稻,2002(2):29-31.
关键词 优质稻;德优4727;种植表现;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2-0052-01
德优4727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用自育不育系德香074A与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成恢727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熟三系杂交稻新品种。2014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14019)。该品种表现出株型适中、叶片直立、分蘖力强、茎秆粗壮、大粒、结实高、高产稳产、米质优、中抗稻瘟病、耐粗放栽培等特点。在垫江县作一季中稻,是优质杂交中稻显示出良好的推广前景。
1 特征特性
国家审定公告称其为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长江上游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8.4 d,比对照Ⅱ优838长1.4 d。株高113.7 cm,穗长24.5 cm,有效穗数223.5万穗/hm2,穗粒数160.0粒,结实率82.2%,千粒重32.0 g。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3,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褐飞虱7级;感稻瘟病和褐飞虱。抽穗期耐热性中等。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8.0%,长宽比2.8,垩白粒率20%,垩白度2.3%,胶稠度73 mm,直链淀粉含量17.3%,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2 种植表现
2.1 生育期
垫江县2014年示范种植,全生育期为159 d,较Ⅱ优838长1 d;2015年为158 d,与大面积种植的其他杂交优质稻品种相近,同样便于机收。
2.2 显著特点
2.2.1 大粒。2014年示范种植,6个千粒重样本实测值为32 g左右,与审定公告上的数据相差不大;2015年推广种植,5个千粒重样本实测值平均为33.9 g,最小为33.2 g,最大为34.7 g,比同年同地种植的C两优华占(24.3 g)高39.5%。
2.2.2 耐粗放栽培。主要表现为种植密度弹性大、耐稀植、省种省工。2014年,垫江县桂阳办事处万安村6组高吴容,2 kg德优4727种子,种植了0.4 hm2,用种量仅为5 kg/hm2;2015年、2016年,澄溪镇通集村2组唐海林,1.5 kg种子均种了0.3 hm2,用种量仅约为5.625 kg/hm2。该品种种子的千粒重本身就大,其种植密度肯定不大。根据田间调查,一般种植7.5万~9.0万穴/hm2,还有不足7.5万穴/hm2的田块。
目前,在西南丘陵、半山区,机插秧比例小,手插秧仍是主要移栽方式,且劳动力少,年龄结构普遍偏大,水稻粗放栽培十分普遍。因此,耐粗放栽培的水稻品种一定会受到广大农民的青睐。德优4727就具备了耐粗放栽培的显著特点。
2.2.3 绿色健康。该品种对氮肥利用率高。2年示范种植,一般施纯氮120 kg/hm2左右,就能获得产量9.0~10.5 t/hm2。由于施氮量比较低,农药施用量少,产出的稻米绿色健康。
2.2.4 结实率高。2年种植均表现出结实率高,一般在90%~92%,最高达94%~95%。
2.3 产量结构
栽植7.5万~9.0万穴/hm2,每穴20~25穗,有效穗180万 ~210万穗/hm2,每穗200~220粒,结实率90%~92%,千粒重32~34 g,理论产量10.5~12.0 t/hm2,实际产量9.0~10.5 t/hm2。
2.4 产量表现
2014年,在桂阳办事处万安村6组示范种植约0.7 hm2,实收9 750 kg/hm2左右,高产田块达10 500 kg/hm2以上。2015年,在澄溪镇通集村2组百亩示范片,平均产量9 852 kg/hm2,比非示范区7 804.5 kg/hm2增产26.2%,一些高产户、高产田块达10 500 kg/hm2以上。同年大面积推广中,产量亦在9 000~10 500 kg/hm2。2015年种植了该品种的农户,2016年带动了很多未种过的农户购买种植该品种。
3 高产栽培技术
一是适时早播。旱育秧3月上旬,湿润秧3月中旬播种。二是稀播育秧,培育足蘖壮秧。旱育秧净秧面播种量375 kg/hm2以内,湿润秧净秧面播种225 kg/hm2,加强秧田期管理,培养足蘖多蘖壮秧[1-3]。三是适时早栽。旱育秧3月15—25日,湿润秧3月下旬移栽。四是合理密植。栽植7.5万~10.5万穴/hm2,中上肥力田宜稀,中下肥力田宜密[4]。拉绳移栽宜采取宽窄行,宽行40~45 cm,窄行28~30 cm,穴距27~30 cm;随手移栽,30~33 cm见方。每穴栽1~2粒谷秧苗。五是平衡施肥,重底早追。施25%复合肥750 kg/hm2作底肥,栽后7~10 d,施尿素60~75 kg/hm2作追肥。六是科学管水,及时防治病虫草害,完熟期收割,缓慢晾晒稻谷。
4 参考文献
[1] 邹应斌.籼型超级杂交水稻高产栽培研究进展[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7(5):707-713.
[2] 邹应斌.籼型超级杂交水稻高产栽培研究进展[J].耕作与栽培,2006(5):1-5.
[3] 龙继锐.超级杂交稻节氮高效栽培生理生化特性及关键技术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8.
[4] 全永明.超级杂交稻生育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J].杂交水稻,2002(2):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