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截肢后幻肢痛的外周机制
【机 构】
:
200233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疼痛科,
【出 处】
:
中华疼痛学杂志
【发表日期】
:
2018年14期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开胸肺叶切除术后胸椎旁神经阻滞脉冲式泵注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开胸肺叶切除术患者90例,ASAⅠ或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0例:0.2%罗哌卡因组(A组),0.35%罗哌卡因组(B组)与0.5%罗哌卡因组(C组)。记录3组患者术后2、4、8、12、24和48 h时MAP、HR、静息和咳嗽时视觉模拟评分(rVAS、mVAS)及VAS≤3的例数,温度法测定感
目的比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半月神经节温控射频热凝术和无水乙醇化学毁损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9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无水乙醇组(n=47)和温控射频组(n=50),其中无水乙醇组患者行无水乙醇半月神经节化学毁损术,温控射频组患者行半月神经节温控射频热凝术。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 d、7 d、3个月、6个月时VAS评分,及面部感觉减退和咀嚼肌无力
目的比较数字血管减影(DSA)引导下经圆孔外口与经卵圆孔射频治疗三叉神经上颌支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三叉神经上颌支神经痛患者86例,按照入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圆孔组和卵圆孔组,每组43例。圆孔组给予经皮侧方入路穿刺圆孔外口射频治疗,卵圆孔组给予经Hartel前入路穿刺卵圆孔射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临床疗效、复发率及并发症。结果圆孔组患者治疗后1周、3个月、半年时VAS评分分
目的观察CT引导下三叉神经节低温热凝射频术联合吡柔比星注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20例,年龄52~79岁,在CT引导下行患侧卵圆孔穿刺,穿刺成功后给予低温(<70 ℃)热凝射频联合吡柔比星(0.75%,0.5 ml)注射治疗,观察患者术前VAS评分,术后1、3、7、14、30 d及术后1年时的VAS评分,并统计各时点24 h内疼痛发作次数、术后上述各时
目的评价半月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药物治疗急性期面部带状疱疹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急性期面部带状疱疹性三叉神经痛患者30例,年龄35~65岁,随机分成A组(药物治疗组)与B组(半月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药物治疗组)。A组给予静脉滴注阿昔洛韦注射液0.5 g,2次/d,连续使用10 d;普瑞巴林胶囊口服,每次150 mg,2次/d,连续使用1个月;氨酚羟考酮片口服,每次1片,2次/d,连续使用1个月。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联合硬膜外镇痛在产妇自然分娩中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拟行自然分娩待产妇3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活跃期硬膜外阻滞镇痛组(A组)、全产程硬膜外阻滞镇痛组(B组)及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联合活跃期硬膜外镇痛组(C组)。记录各组产妇不同评价时点VAS评分、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并于临产时和宫口开全时取肘静脉血样测产妇外周血浆强啡肽(DY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