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生是新课程的灵魂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ml889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某校在一次学生问卷调查中,竟然出现了一位老师被“集体弹劾”的情况。学生反映:虽然这位老师教学能力特别强,但我们不愿意他继续教我们,因为他眼里只有他那一科的分数,说话挺看不起人的。
  其实这是典型的“目中无人”的学科本位思想在作祟,这类教师眼中,只有自己任教的学科分数,说穿了,只有他们自己的教学荣誉、奖金什么的,唯独缺少的是对学生的尊重,一贯地视学生为自己的教学工具、学习的机器,从而导致学生的“全民公决”。师生关系不和谐地对立起来,教育教学的实施和效果将无从谈起。
  也许这位教师有自己的苦衷,但被尊重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要。如果教师忽视学生的这种需要,将新课程中“以学生为本”的主要理念抛之脑后,势必阻碍和制约教育的健康发展。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它的灵魂就是要尊重学生。那么,教师应如何尊重学生呢?
  首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新课程引进的多元智力理论表明,学生的智力多元化是客观的事实。教师应摒弃狭隘的学科本位思想,不用“一把尺子”去量所有的学生,尊重每个学生鲜活的生命个性,平等地对待和关注每一位学生,这也是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其次,在备教策略的制定上,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对学生而言,乏味、枯燥、混乱的教学情境不啻于一种折磨,所以教师在这个环节不能不尽可能地考虑详尽和完备一些,为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三,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对学习方式的选择,尊重学生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思维结果,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究。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不必遵循固定不变的程序和方式。只要学习方式适合学生,教师要尊重和信任学生的选择。与其硬灌或硬塞现成的公式和结论这类离水之“鱼”,不如让学生下“河”,例如,走进社区,在生活中调查实践,亲自动手,教师一旁主导,“授之以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如果得到尊重,虽全身皆湿,也其乐融融。这样既培养和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增强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又将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并能学以致用,受益终身。
  同时,教师激发出学生思维的火花后,还应注意捕捉,充分让它们燃烧。即使学生有不同的想法,也要尊重他们不同的见解,不可因漠视和呵斥而挫伤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只有平等的师生对话、师生互动,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第四,尊重学生的个人隐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虽然学生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个体,但也有自己的尊严,所以教师在师生平等对话等途径中获知的学生个人隐私,即使是拿来教育其他学生,也不能肆意宣扬,要高度保密。在学生充分信任教师的前提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才能顺利树立起来。
  最后,尊重学生,教师还要注意个人仪表,言行举止要文明得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为人师表,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职业和教育事业的尊重。
其他文献
面对这个纷繁扰攘的世界,有人迷惑了,有人动摇了。  有人说“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且在香车美酒中畅享青春年华;有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写书读书不如买书卖书,财富才是成功者的标志;也有人说“百无一用是书生”,那么多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相继毕业即失业,工作才是王道。读书若此,又何必在雪地里囊萤映雪、在断墙边凿壁偷光?有人问:还要将读书进行到底吗?  氤氲千年的翰墨飘香,绵延万载的书韵流淌,在这
期刊
对于阅读积累的内化和输出,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沁人心脾”和“芳香四溢”。  所谓“沁人心脾”,是指阅读积累要通过感化、消化和融化等“三化”,内化入人的内心,形成积淀。所谓“芳香四溢”,则是指将所积累的知识芳香表达出来,溢现于外,能够娴熟地朗读和写作,“我口读我心”,“我手写我心”。  一、“沁人心脾”——感化,消化,融化  首先,阅读积累一篇文字,应该为这篇文字所感动,从而在感情上与它产生共鸣,
期刊
很多高中生对语文课外阅读是“谈读色变”,每个学期也总有很多学生问“老师,我的阅读能力太差了,应该怎么提高”。百度搜索“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网页上会显示很多文章,绝大多数都是教你如何提高阅读水平,类似“三步走”的方法。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想手握一份“秘籍”,迅速提高阅读能力。但是,静下心想想,有谁依据这些方法成功了呢?面对阅读困境,不妨试试“无为而治”。  目前,几乎所有高中生写作文的“标准配置”就
期刊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形成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阶段,面对当前新课改的全面推进,学校教育的传统模式被打破,相应家庭教育的方式也在有意无意地发生着变化。现阶段,如何发挥家庭教育的最大作用,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互相扶持,互相支持,这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是孩子的天然学校,孩子极易受家庭的影响。离开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孩子在学校里受到的教育,到了家庭可
期刊
口语交际是一种艺术,口语交际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艺术,是运用语言文字的艺术,是情感传递的艺术,是思想交流的艺术,是个性表现的艺术。口语交际是一种智慧,也是陶冶学生情感强有力的途径。在口语交际中,应本着提高学生“整体的人”的高度,着眼于他们终身的发展,提高他们生活的品质,陶冶他们的情感。  一、在礼节性交流中,培养学生懂得生活礼仪  礼节性交流不仅注重语言的表达,更多的是需要注重语言表达之外的各种因素
期刊
参加工作有两个月了,校园里的梧桐叶子由绿变黄,随着阵阵秋风散落满地,点缀着这个安静祥和的校园,那仿佛是夏的沉淀。  回想起第一天站在讲台上,面对着57个陌生的学生,有点紧张,有点不知所措。但从他们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们并不反感我,这是令人感到欣慰的。  起初,我对学生很温柔,但是两节课之后,我发现只有少数学生会听从我的计划与安排。课堂上出现了诸多的小问题,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很“欢乐”,或者与同桌谈笑
期刊
构建高效课堂,是每个教书育人者共同的愿望。构建高效课堂对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实现三维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教学的经常翻新,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教师已经意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更愿意把课堂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但是,教师在构建高效课堂中是起引领作用的,教师作为课堂的“导师”,是学生的引领人。如果不能把学生的学习引导向一个正确的方向,学生将群龙无首,教学将引向歧途,偏离了
期刊
一个社会是否能够树立起正义的价值理念,使民风民俗淳朴,社会风气良好,社会正气得以伸张,歪风邪气得到有效遏制,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如何和是否具有发展前途和发展潜力的“试金石”,也是促进政治、经济等各种社会关系和谐有序的基石,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  一、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1.和谐社会是历史的。翻开中国历史,追本溯源,“和谐”思想亘贯至今,源远流长。汉语的“和”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教材和报刊中的优秀文章,做好对文章句段的评析,并明确文段可适用的话题。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将这些文章材料转化为自己的写作素材,将其融进自己的文章中。另外,鼓励学生从教材和报刊中摘录一些优美的语言和字句,并将这些优美的语言或好的词语加以运用,成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写一段文字。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学习名篇佳作的构段方法和语言表达。  一、从高中语文教材中积累写作素材  
期刊
李商隐《锦瑟》是中学教材的经典篇目,《锦瑟》一诗,本身就是李商隐诗歌中最为难解的一篇。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众说纷纭,有人甚至说东汉的大训诂学家郑玄再世,也只能望洋兴叹,清代王士祯也曾发出“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浩叹。于是,在中学教学中,如何将内容隐晦、意境凄迷的《锦瑟》给文学修养并不深厚的中学生呈现出来,让他们感受境界扑朔迷离、情感深长绵藐的《锦瑟》,成为中学教师颇为头疼的问题。笔者在教学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