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未来:2019青年导演肖像

来源 :智族GQ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wp10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丽娜


  1987年生,新疆沙雅人,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第一次的离别》是她的第一部长片,获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生代单元评审团最佳影片、第31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亚洲未来单元最佳影片等奖项。

徐磊


  1982年生,河北人,本科专业为工商管理,毕业后曾就职于某国企。近年来编导纪录片、短片、广告多部,长片处女作《平原上的夏洛克》获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创投WIP单元优秀项目奖。
  1 6月29号,我去导演徐磊家采访。他住的房间比我的还小,聊了几个小时后,采访就变成了他问我:“我还不知道,下一个我是拍几十万的东西?还是如果找到几百万,要去做那个东西?你觉得呢?”
  “我不能指导你啊。”我有点慌。
  这是我第六个采访对象。徐磊1982年生人,2004年还在国企上班时听说了北京电影学院,对这个行业起了心思,努力了十一年都没进入“主流圈子”,去年自己花钱拍了一部长片《平原上的夏洛克》。
  一直到现在,他也没弄明白电影行业是怎么运作的,采访那天跟我交换了不少各自听来的信息。我的样本主要来自前五位采访对象,比如《第一次的离别》的导演王丽娜,唯一一个声称找投资不困难的人:“在电影节上拿奖,奖金也是一种投资方收回成本的方式。”徐磊说:“我听到的就不是。First出来的电影,我关注的很不错的片子也都没回本。上不了院线她怎么回本啊?”
  我又讲《离秋》导演汪崎的事。他拍短片就入围了柏林电影节,长片是蒙特利尔电影节上的最佳处女作,找钱还是一样难,现在对找投资和靠电影生活都不抱希望。徐磊问我:“那靠什么来支撑这个局面?”
  我只能说自己知道的:“有人拍广告赚钱。我觉得你这种电影,不存在作者电影的忧虑,看着它就像有市场。”的确如此。连我都知道有投资方要找他了,去另一个导演黄梓家采访的时候,他告诉说自己的出品方让他从First的入围导演群里加上徐磊的微信,推给公司。
  一个月前,我在First青年影展的组委会看片。电影节的片单作者性强,连续看片绝不是一种消遣。放到《平原上的夏洛克》时,我已经在放映室的沙发上躺倒,几分钟之后就坐起来了——这是我看到的唯一一部荒诞喜剧,让我想起宁浩的《疯狂的石头》
  电影讲华北平原上的两个农村老头,因为哥们儿出车祸,肇事司机逃逸,两人进城追凶。老头把自家盖房的钱拿出来,垫付哥们儿的手术费用,凶手最终也不确定有没有找到。他们应付这一连串事件的方式只有一种:麻木。
  2“茫然无觉,但是又特别有力量。”徐磊总结道。既是说剧中人,也能说是他自己的经历。
  从国企辞职后,他拍过婚庆,租个索尼DV现学用法。还有意识地让自己多用不同型号的机器,拉片看《我盛大的希腊婚礼》。“跟拍婚庆的老板一说(拉片的事),人家都惊呆了,潜台词是这傻×。”但他觉得挺好,拍上了。
  29岁把自己逛荡进剧组,做摄影助理。那是2010年,胶片和数字电影正在迭代,他的主要工作是搬箱子。其他助理十八九岁,调侃他“快30了还干这个”。杀青了他请场务吃饭,让别人有活儿叫上自己。徐磊还读过为期一个月的编导班;去北京电影学院附近租房,蹭了四、五年课。
  进展是有的,当摄影助理半年之后,他成了摄影师。总结经验,徐磊认为主要原因是行业不规范:朋友认识一个要转行做导演的人,片子是讲足球的,他特别爱踢球,跟导演聊了半天,成了摄影师。他给电视台栏目剧做摄影师,边拍边骂剧本太差,对方让他试试,他一个月写了五集。

雷磊


  1985年生,江西南昌人,2009年獲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硕士,曾获渥太华国际动画节最佳动画短片奖、荷兰国际动画节最佳非叙事短片奖等,第91届奥斯卡动画单元评委。2018年起,任教于美国加州艺术学院实验动画专业。2019年,第一部电影长片《动物方言》入围柏林国际电影节论坛单元。
  2015年,一个原本跟着他工作的小兄弟,突然决定回老家自己拍电影。过了一年,电影不仅成功拍出来,还在电影节上放了,这件事给他的震动很大。那时候,徐磊在写自己的第一个院线电影剧本《素人特工》,还在试图通过进入电影的工业体系,实现当导演的目的。   但剧本写完,还是没有进展,连原来找他拍广告的客户也因为停工太久流失了。他决定用做编剧赚的几十万,拍自己的电影。
  “徐皓峰有一句话叫失位者得先机。很多电影学院的年轻人,我看他们毕业短片非常有才华,但毕业好几年,也没见着有片子出来。我现在大概明白了,因为他有机会,(反而)在资本的规则里头会反复绕弯路。剧本的阶段你可能晃荡好几年,很多人在这个过程里面就颓了。”他这么给我总结。
  创作过程总体顺利:4月份写剧本,8月底杀青。非职业演员阵容,他的爸爸演男一号。剧组没设服装组,他每晚自己洗衣服。
  电影拍出来,还是没出路。他请客吃饭,求视频网站的人来看片,没人来。转机是他用几个片段,投了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创投项目,得了优秀项目奖。电影公司的人轮流坐下来跟他聊合作:“一个人坐下一会儿,下一个人来了说您得走了,到我们了。”
  他觉得电影节挺好,“把该‘这样’的事给‘这样’过来了”。
  我问:“导演您觉得自己进入电影行业了吗?”
  徐磊略微有点拿不准:“我觉得应该算是进入了吧?我去北京电影节创投,加了一百多个制片人的微信。”
  其实片子如果黄了,他的困惑反而少:“挣一两年钱再拍一个,我也没觉得那个难,拿几十万,现在县城的一个中产都能拿得出来。我那些县城的朋友,每家都有几百万存款。但是你往后走,要想上院线就难了。”
  事情是在他找到制片公司后发现的。徐磊觉得自己可以对几十万负责,聊的时候挺有把握:“完全按照我的意思去做,赔了我给你补上。”
  发行公司进来,他才知道电影的宣发费用可能高达几百万——钱是自己补不上的。问题回到了我们刚刚探讨的部分:算上发行,一部电影的投资量级变了,导演想按自己的意思做作品,怎么才能让投资方收回成本?那天我们没能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3“你有没有想过,多数年轻导演是拿不到奖的?”我问王丽娜。
  其时我们正在乌鲁木齐机场,她要飞去西班牙参加电影节。王丽娜愣了一下——她可能真没想过。这句话之前,她告诉我,从某种意义上,在电影节拿奖,奖金也是一种投资方收回成本的方式。然后说,现在很多青年导演没有坚持自己创作,“挺遗憾”。
  从去年到今年,她带着自己的第一部电影《第一次的离别》参加了太多的电影节,在柏林电影节拿了新生代单元评审团最佳影片,在东京电影节拿了亚洲未来单元的最佳影片,然后是上海、香港、伊朗、加拿大、意大利,日程表里还排着西班牙、耶路撒冷、波兰、美国和西宁。
  怎么给自己的电影找钱,找到钱后怎么处理资方和自己的关系,这是青年导演的普遍问题。在这次采访中,王丽娜是唯一一个在这方面没有太多焦虑的人。
  《第一次的离别》是发生在家乡新疆沙雅的故事,讲几个维吾尔族孩子成长里经历的告别。拍这部片子的时候她26岁,起因是研究生毕业,她给自己规划了一部追踪10年的纪录片。一年之后,她完成了自己的毕业作品《红旗的孩子》,素材被大象纪录看中,决定出资让她拍一部故事

黄梓


  1988年生,广州人,2012年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后在纽约大学艺术学院进修电影制作课程,一年后休学。2018年,他编剧导演的第一部长片《慕伶,一鸣,伟明》,获平遥国际电影节WIP单元最佳导演奖。片。她组织了一个6人的摄制组,用两年时间拍出了这部处女作。

  拍摄的过程也不紧不慢。记忆中的馕坑没有了,就在杏树下重新建。不知道怎样的视觉效果更好,就把设想中的三种方案全拍出来。打馕的大娘自家羊跑了,拍摄就再等一天。
  “不能委屈自己,不能委屈作品”,王丽娜这么说。她回忆起自己的成长经历,是妈妈替自己写作业,爸爸带着她和哥哥读诗。语文课上偷看《卖火柴的小女孩》,被老师发现了,她边哭边给同学们讲了一遍故事,老师夸她讲得好,奖励她一个苹果。
  6月21号那天,我们到一片死去的胡杨林里拍摄,要先从乌鲁木齐坐飞机到库车,再开上几个小时的车。拍摄的阵仗很大,十几个民族乐手和电影里的三个孩子都赶来了。
  塔里木下雨了,魔鬼林的沙地一片泥泞。大人愁眉不展的时候,电影里的主角艾萨、凯丽、艾力乃孜到胡杨林里乱走。他们旋转雨伞,让水洒下来。又把伞架在一起,变成一个小小的圆顶。他们带上了我,几个人到伞下挤着,每人伸出一只手固定伞的结构。这时候艾萨说:“我们跳舞吧”。
  电影里,艾萨的母亲患病,不仅丧失了语言功能,还常常会离家出走,这部分故事来自他真实的生活。王丽娜做调研的时候读到了艾萨写妈妈的一篇作文,让她决定拍下这个故事。
  我是妈妈从外星空把我带来的
  虽然她生了病
  我可以和她用眼睛交流
  她的爱就像泉水一样滋润着我
  我爱妈妈,就像爱我自己的生命
  4我在导演黄梓家的餐桌边打开手机连wifi,可选取网络的一溜“CMCC-XX”里,有一個账号的名字是:BerlinaleLoser(柏林电影节失败者)。
  我问他进入这个行业顺利吗,黄梓说:“我从来没进入过。”
  他的第一部长片《慕伶,一鸣,伟明》,在剧本阶段就入选过FIRST创投会。制作中投片,又得了HAF香港亚洲电影投资会的大奖,还是平遥电影节发展中项目最佳导演。等到电影杀青,又在后期阶段找到了投资。
  “我一定程度上进入了(工业的体系)。又缩回来了,回到了独立制片的状态。”他解释道。
  黄梓头发花白,其实他是这次采访中最年轻的导演。青春期和妈妈关系不好,他选择出国读书。伯克利修读电影毕业,他又去NYU新加坡分校进修,读了一年电影制作就退学了:学校里每个人都在考虑电影节,他觉得他们不是喜欢电影来学习,而是为了进入到工业流程。黄梓不喜欢,觉得离开这个体系自己一样可以做电影。他2013年回国,直到5年后才有机会再拍片。   回国第二年,他的父亲得癌症去世,他把这段经历写成了长片剧本,参加创投找到了制片公司。耗了两年,双方因“理念不合”结束了合作关系。
  他接受了家人的出资,这本来是黄梓不愿意的:之前几年,他没有工作,吃住在家里。外公看报纸的时候,会在招聘板块里圈出会计的工作绐他看。

汪崎


  1987年生,上海人,在日本长大,2010年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电影制作专业。2015年,凭作品《初一》获得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处女作长片奖。2018年,与著名制片人市山尚三合作电影《离秋》。

  筹备拍摄时,制片人在旅行社上班,只有周末过来帮忙;广州的场景就在自己家附近,是他焦虑时散步的地方;电影进入后期制作,一开始的几版由他自己剪辑。
  电影还没杀青,他用8分钟的长镜头参加了香港的创投项目,获奖拿到10万元奖金。“参加创投就是为了钱,”他告诉我:“(对于一个)都不肯上街吃饭的人,这10万块是靠自己能力赚的。”
  我想起”BerlinaleLoser“,和他退学的原因,问他,第一部电影在柏林没有入围,这不是很正常吗?
  “我拍电影不是为了电影节。”黄梓说,“但是你没办法回避它。因为你也在这个体系里面,就要按照它的规则来玩。”
  现在,《慕伶,一鸣,伟明》进入了规则当中。电影后期阶段,他找到了投资,还拥有了海外发行公司。黄梓的期待是必须让电影上映:“不上院线,我负债累累。”
  5我问导演雷磊:你如何进入“实验动画”的语境?他讲起自己第一次去动画节,不知道怎么理解非叙事单元的动画,试着用创作来回答这个问题。
  “实验的价值是什么,这个也不需要我多说。”他总结道。
  “你还是多说一下,我需要。”我说。
  采访雷磊前,无法和他对话是我最担心的事。做出这部长片之前,他的身份是实验动画导演,艺术家,不在电影领域创作。《动物方言》是First复审评委会议上的重点讨论对象,评委为了影片归类而争论,他们关心这是剧情片、纪录片还是实验电影。
  我的问题是看不懂。电影是章节式的,一个女声讲述自己的私人回忆,梦幻和现实难以分辨。让我印象深刻的画面包括中国盆景图片上的人体拼贴画,和久久停留在屏幕上的楼梯转角和游泳池老照片。实验是我最陌生的电影形式,68分钟的观影过程里,我绞尽脑汁想找到影像与声音的逻辑关系。
  雷磊很愿意为我解释这类问题,在他看来,“实验”的价值是为“工业”提供营养。他用洛杉矶举例,越是像这样工业体系发达的地方,越会让实验的传统一直存在于城市里。
  雷磊在加州艺术学院的實验动画专业有一份教职工作,每年有一半时间在美国度过。他戴一副黑框眼镜,自己看上去还像个小男孩。我们在他北京的工作室里做采访,是东四胡同的大杂院里的一间小屋。窗外有块能打一把遮阳伞的空当,街坊的晾衣绳上挂着毛巾和婴儿服装。
  在清华大学读书时,雷磊开始尝试做动画片,最初的偶像是宫崎骏和今敏。后来接触到独立动画,既酷,又费解。他用创作的方式,解答了自己的疑问。
  雷磊最初靠荷尔蒙和反叛创作,他反抗程式化的东西,觉得教科书教的都不对,要用自己的一套东西去电影节。他做到了,又意识到这变成了另一个模式,所以在创作中不断“杀死这个雷磊”。
  我给他讲《动物方言》的观影感受:“我用尽全力想找到电影里声音、画面和章节之间的逻辑。”这导致我看的时候一直进入不了片子的语境,但寻找的过程里,自己编排出一套逻辑来理解它。雷磊觉得挺好,然后告诉我,《动物方言》没有脚本,“flee stvle”。
  他的思考和探索是艺术家式的:杜尚把小便池搬到美术馆,没有做任何新的东西,只是通过创造了新的关系,就能让小便池产生新的价值。《动物方言》里,雷磊通过编排老照片的观看顺序,重组老磁带里的音乐,再配上他母亲的声音讲述,完成了这种对“新”的创造。
  他还提到了黑盒子和白盒子的关系。黑盒子是电影院,白盒子是美术馆。“(电影院)是一个黑盒子,电影导演的工作是在盒子上打一个小孔,让光线进来,让shadow(影像)出现。电影的最终目的,不是制作一个工业化的产品,而是你要隐藏一个东西,让大家只看到shadow,如何理解,如何描述,如何表达,权利都是观众的。”
  这时我想,如果这部片子放在白盒子里,我就看得懂。但这可能也是一种规训的结果,生活经验告诉我在展览馆里该看什么、电影院里该看什么。再进一步,如果采访前把雷磊当成观念艺术家而不是电影导演,我也知道对话应该怎么进行。

顾晓刚


  1988年生,杭州富阳人,2012年毕业于浙江理工大学服装设计与营销专业。2015年,纪录片《种植人生》获第九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纪录片。2019年,首部剧情长片《春江水暖》入围第7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影评人周单元。

  《动物方言》没有投资,全部由雷磊一个人完成。这是反叛,也是一种可能性的实践。“年轻导演找钱,找人投资。我一分钱也没有,不照样做出来了嘛。”但他并不全然认为这就是一种孤勇,“这也是无奈的办法。如果我有足够的project,可以用别的办法达到这种效果。”   他告诉我,在电影节他看过很多年轻人一个人做电影,“因为不像中国有这么多热钱,他们就干,18岁就干一个长片去戛纳。我觉得这也不是多了不起的事,这也是—种常态。”
  6 2015年,汪崎的长片《初一》在蒙特利尔电影节得了最佳处女作长片奖。晚上吃饭,评委跟他聊天,问:你知道自己做这个作品肯定会赢的吧?汪崎以为他是客气,心里困惑。
  这之前三年,他的短片《操场》入围柏林电影节青年单元,让他几乎有点看不起这个行业。短片是他花两个周末拍的,那时他还没来得及认真对待电影。
  更早之前,他高中学习不好,读了艺术类专业。去伦敦艺术大学面试,老师问:你为什么要做电影?他讲了自己想拍的题材,也是他的成长经历:旅日华人第二代,在东京郊区东亚聚居地长大,在日本被当做二等公民对待……然后得到了入学的机会。
  之后,他终于对电影节的规则有所了解,明白边缘的身份、敏感的题材都是加分项。从英国毕业后,汪崎考虑过读研、做记者、开餐馆……总之电影不是必选项。回到上海,他做翻译、拍广告,直到现在,他平时仍在做日语翻译,导演身份不算全职,以后也会继续做其他工作。
  他只是记得拍《操场》的时候,心里有种很明确的感觉,有点像大学面试时回答的问题,下意识的,难以总结。他特地在笔记本上把这种感觉记了下来,从那时开始,他觉得做电影和其他的事不同。

翟义祥


  1987年生,江苏人,2010年毕业于西南大学美术学院。2015年,作品《还俗》获第九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艺术贡献奖、第15届汉堡国际电影节K26最佳剧情片奖《马赛克少女》是他的第二部剧情长片,由王传君、王砚辉主演。
  6月20号午夜两点,我们坐在外滩的长椅上聊天。他高大,肩膀很宽,白T恤和短裤搭配高帮球鞋,是典型的都市青年。我们用“您”称呼彼此,我猜是他久居日本留下的痕迹。他中文流畅,口吻诚恳,说话的时候不时点头。
  那时,汪崎已经拍出了他的第三部长片《离秋》,和贾樟柯、北野武的制片人市山尚三合作。故事讲90年代在日本,一个中国人的孩子的成长。他的父母为了是否回国发展而争吵,唯一的亲『青来自前来探望的爷爷。这是汪崎自己的经历。
  我问他,作者的意识是从《离秋》开始的吗?
  汪崎说是在拍完《离秋》之后,“真的喜欢电影就是在这一两年”。他的第四部电影马上就要开机了。拍到这部,汪崎才第一次明确知道自己想表达什么。回想大学面试的问题,他知道自己的每一部片子都在表达那个直觉——身份认同、文化归属——这是他创作的母题。
  他更喜欢用讲故事的形式拍电影,对所谓的诗电影不感冒,对杨德昌和塔卡夫斯基也没有特别喜欢,因此招致过影迷的质疑:“汪导,你到底懂不懂电影?”
  他也羡慕主流电影圈的人,可以靠电影過日子,“有明星,电影是大家都知道的,票房 比一个好”,但也觉得自己很难和这个圈子发生关系。
  作者,商业,两头不沾,他似乎又回到了那个生活在东京郊区的中国小孩的模样。
  7 导演顾晓刚给自己规划了10年的创作计划。从呈现家乡富阳生活的《春江水暖》开始,完成三部曲长卷电影《千里江东图》。
  《春江水暖》是顾晓刚的第一部剧情片,他的爸妈经营餐馆,因为拆迁提前进入了养老生活。他最初想拍家人的故事,电影就叫《顾家饭店》。筹备长片之前,顾晓刚离开家乡去了北京两年,在栗宪庭电影学校和北京电影学院进修。
  两年间,富阳从一个县级市变成了杭州的一个区。G20峰会之后,向一线城市发展。为电影做调研时,他察觉到整个城市的巨变。这让他把母题扩大,想要构建一幅当下时代的市井生活画卷。
  他把这部电影划归为面向观众的艺术作品,并拿《清明上河图》做类比。“《清明上河图》除了艺术价值,最重要还有文献价值——你能看到那个时期的所有的人物风貌。”
  和其他人相比,导演翟义祥更关注社会题材。2013年,翟义祥26岁,他在这年国庆节辞了职,回老家筹备第一部长片《还俗》。电影讲的是一个和尚还俗的故事,灵感来自毕业生进入社会受的冲击,算是对自己经历的回应。
  拍电影的愿望是从高中开始的。学校里有一个同学自杀,他拿着机器闯进封锁线,假装自己是记者,让校方特别紧张。那时,翟义祥觉得“这玩意儿就有点像武器”。
  拍的时候无知无畏,21天拍完了30多个场景,做电影的难处是从后期开始的:片子剪了一年多,之前还在上班时,他从北京的地下室、隔断房、次卧一路住到主卧,现在拍完片回来又退回了次卧。他把公积金取出来,维持生活。
  2014年,翟义祥带着片子去南京参加中国独立影像展,那是他心里的殿堂。台下的超级影迷和台上创作者互动,晚上一起喝酒玩儿,这是他之后一直怀念的氛围。后来,片子被推荐到First青年影展,拿到了最佳艺术贡献奖。那年和他一起拿奖的几部电影都上映了,他有了期待,希望电影能和观众见面。即使不上映,把片子卖给视频网站,起码也能缓解生活压力。但这部电影最终无法和观众见面。
  翟义祥感觉,《还俗》制作的几年中,也是中国电影环境发生变化的几年。
  拍完《还俗》,翟义祥有了长期合作的制片公司,还找到了第二部长片的题材,灵感来自于一则有关少女被性侵的新闻。他觉得,新闻变成了网络上肤浅的人云亦云,报道经常反转,让人看不清楚真相。
  “我就想,你们这帮人就那么想知道真相是什么吗?只有旁观的人才会在意真相。”他的电影里着重呈现当事人的处境和感受,这是《马赛克少女》的创作初衷。
  截止我们见面那天,《马赛克少女》能否如期上映也还是未知数。翟义祥靠创投奖金维持日常生活,“只要不买房买车,都还好”。现在,电影在其他方面遇到任何问题,他都让公司去解决。翟义祥通过选择“不介入”,让自己只停留在创作上。
其他文献
Xu Lu  《閃光少女》之后,徐璐继续拍电视剧。今年夏天,她跟李治廷合作的新剧《藤科动物也凶猛》刚杀青不久,这是一部海外校园题材电视剧,讲一群留学生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中不断成长努力向前的青春励志故事,徐璐扮演的主人公顾念是一个学霸,她是一个单纯率性、一心想要出国留学的女孩。  6月,我在北京的摄影棚见到徐璐时,她正在化妆,穿着粉色紧身上衣和短裙,披着天然蓬松的长发,有种不疾不徐的气场。英文成最大
1997年出生的“新一代”職业网球运动员Alexander Zverev(亚历山大·兹维列夫).曾以不凡的成绩成为新一代球员中的明日之星。场下身穿正装的他,散发出不一样的魅力。
圣诞小熊携奇妙马戏团降临王府中环  初雪飄飞,浓情升温,一年一度的圣诞节如约而至。与相爱的人欢聚在圣诞树下,等待圣诞老人带着麇鹿送来缤纷的圣诞礼物,无疑是一年中幸福的时刻。今年圣诞节,王府中环特别邀请来“奇妙马戏团”——一群拥有超凡技艺的动物朋友,与圣诞老人一起,为莅临王府中环的宾客们带来一场无与伦比的尊享体验。  王府中环的圣诞奇妙马戏团,讲述了“圣诞小熊”与它朋友们的奇幻故事。“圣诞小熊”一直
“你怎么还没被人砍啊!”  不到一天时间,李传帅收到了四百多条微信好友申请。百度贴吧的李庙村吧、孙集镇吧、商河县吧都有人发帖战他。有人加了他微信,上来直接开骂,“你怎么还没被人砍啊!”还有人把他的照片PS到死亡证明上发给他。  百度贴吧“百家号吧”里也在讨论他:“这个工作室的负责人真的是太奇葩了,居然还能接受采访”,“上不了台面的事也上了台面了”,甚至有人认为这会“加速现有自媒体模式的灭亡”。李传
绥地狂风里  卷起清晨的露水  洒向火车道旁  摇摆多年的站台  分别的恋人  重逢的亲人  在狭小的空间储藏温柔  只剩下铁轨上隆隆的轮毂  奔跑在铁皮下  载着为了生奔走的人  看,那车窗行将向后的林田  拍打着茂密着的小草  将孤独的虫卵碾压  在铁路旁  枯木开出异色的花朵  向着欢喜、苦痛  在路旁摇曳  正如昨夜梦醒后的案前  今日的旅途上  依旧是  一笔  一少年  写着在路上的生
凌晨三点,垂直的墙壁醒来  残缺的梦和一支崭新的烟谈话  窗外东北的方向闪闪发亮  嫩江平原,青春尾巴斩落的地方  苍白了迷恋过的星星,柔和的光  疲于启程的心情,念旧的行李  奔于无尽的荒草  离开三百六十天  我是能掩盖你悲伤的雪  是擦除你疲倦的橡皮  是你躲避不了前行途中曲折的小路  你已成雪,决然前行的陌生人  不要疲于前行的美景,遥遙在望的长河  浸透花头雀跃的坚果,迎风颤抖  我有百
1.ACER宏碁  蜂鸟Swift 7笔记本如果时间成本的“压缩”是都市加班人的噩梦,那么空间成本的“压缩”就是办公工具的春天。笔记本似乎是大家最亲密的办公伙伴,全新的ACER蜂鸟Swift 7笔记本采用2.57mm超窄边框打造出了92%的屏占比,9.95mm厚度的机身仅重8900,精妙设计将14英寸笔记本尺寸缩小了60%,这轻薄,简直了。  ¥12,9992.JBLT280TWS无线耳机  真无
窗外忽然飘起雪  玉雕了谁的世界  将爱紧紧包裹  记忆的流水成冰河  一树相思  入土成情丝的焰火  看不尽的冬日  却是饮尽寂寞  青竹早已绕指喧乐  易迎风诉说  一弯月  弄箫的玉手影绰  舞不尽  天涯殊途心底的角落  吟不完  此生不悟的执着  谁是对  又知谁错  唱着歌泪却涌出心窝  不悟的执迷  似飞蛾扑火  看不透  鏡花水月  梦不够  眼眸与相思同阕  品一壶清芽  只为伊
李承铉皮衣Lanvin针织衫Bottega Veneta思文衬衫长裙Bottega Veneta常江暗纹西装两件套半高领T恤均为Ermenegildo ZegnaRicky刺绣短外套纹路衬衫均为Saint Luarent  ■2017年,多名女性针对好莱坞制片人哈维·韦恩斯坦的性侵指控,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发酵,之后,越来越多曾遭受类似经历的女性挺身而出,最终演变成一场席卷全球的社会运动。也许需要很多
Step 1 感知·阅读导航  [话题导入]  这是一篇人物传记(biographical essay),介绍了澳大利亚女权主义者和政治活动家Zelda DAprano的生平。她不顾自己可能面临的后果和别人的眼光,通过自己的各种努力来为女性争取权益。她在第一份工作的工厂中亲眼见证了女性所遭遇的不公对待,此后成为女权主义者,甚至用链条把自己锁在市联邦大厦门口以呼吁同工同酬,因此遭到她所就职的澳大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