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口腔黏膜移植再造兔尿道的组织学变化和转归,观察黏膜下组织和白膜的病理变化,推断黏膜移植对阴茎海绵体发育的影响。
方法6只新西兰孕兔,孕第19天时开始投喂非那雄胺药粉,每只孕兔每天10 mg/kg,共7 d,诱导建立兔尿道下裂模型。幼兔4个月龄时,选取阴茎型或阴囊会阴型兔模拟临床行阴茎矫直后,取颊黏膜片移植于阴茎海绵体背侧白膜浅层创面上再造尿道,术后1、2、4、12、24和36周分别取材,进行标本大体和组织学观察(HE染色、Masson染色、Stirus染色)。
结果孕兔自然分娩,共获得23只雄兔,其中1只为正常兔,另外22只为尿道下裂。22只中阴茎头型1只,阴茎型15只,阴囊会阴型6只。选取20只阴茎型和阴囊会阴型尿道下裂行口腔黏膜移植再造尿道,术后死亡2只,存活的18只移植黏膜全部成活。移植后1周,黏膜层与黏膜下层连接不紧密,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2周,黏膜下出现新生毛细血管和胶原纤维;4周,上皮层排列渐规则,黏膜下血运建立,炎性反应减轻,可见部分成熟胶原纤维;12周,上皮厚度接近移植前,炎性细胞显著减少,黏膜下层成熟胶原纤维增多,排列逐渐规则,平行于黏膜层,深面白膜完整,瘢痕趋于稳定,与白膜分界清楚;24周,与周围尿道黏膜融合良好,炎性反应基本消失,无瘢痕增生,与白膜分界明显;36周:见移植黏膜为复层鳞状上皮,各层细胞形态规则,与周围尿道黏膜融合良好,无炎性细胞和瘢痕增生。
结论通过口饲非那雄胺可以成功地诱导兔尿道下裂模型,口腔黏膜移植再造兔尿道后仍保持复层鳞状上皮组织学特性;黏膜移植12周后瘢痕趋于稳定,与下方白膜分界清楚,口腔黏膜移植对阴茎海绵体发育无明显限制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