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肾腺瘤合并肾上腺髓脂肪瘤一例

来源 :云南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o0osjo0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病例rn患者,男, 40岁,因“体检发现右肾占位并右肾上腺占位2年余”于2020年8月16日入院.偶伴右腰部疼痛,未发现血压升高,无头痛、头晕、呕吐及视物模糊.2020年8月CT平扫+增强示:右肾上极后缘局部约2.3cm ×2cm ×2.2cm大小的稍高密度结节影,见图1A,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边界欠清楚,见图1B.右侧肾上腺区局部约3.3m×5.7cm×5.4cm大小的混杂密度肿块影,边缘光滑,见图1C,增强扫描呈不均匀轻中度强化,见图1D.MRI平扫+增强,见图2A-D:扫描特征与CT扫描特征相似,提示:右肾上极病灶,倾向良性(复杂型囊肿与肾腺瘤待鉴别);右侧肾上腺病灶,倾向良性(肾上腺髓脂肪瘤可能).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基于病灶全容积表观扩散系数(ADC)直方图分析在鉴别Ⅰa期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2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Ⅰa期子宫内膜癌32例,子宫内膜息肉30例.所有患者术前行常规MRI平扫、动态增强及DWI检查.在病灶的每一层ADC图像上勾画ROI,得到整个病灶(VOI)的直方图参数,包括平均值、第1、10、50、90和99百分位数(percentile,Perc.)、方差、偏度和峰度,并选择病灶实性成分最大的3个层面测量ADC值,取平均值得到常规A
IgG4相关疾病是一种全身性慢性纤维炎性疾病,可以影响身体多组织和器官,其累及心血管系统主要包括冠状动脉、心瓣膜、心肌、心包、主动脉、肺和周围血管,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各种无创性多模态影像学,已成功用于早期疾病的检测和随访.超声心动图是最常用的无创成像方法,可以评估心脏结构异常如冠状动脉瘤、周周围炎性假瘤、心包炎及心包积液的诊断,检测黏附于心腔的心内膜表面的不规则肿块,心肌缺血及心脏收缩舒张功能评估.血管超声检查可较好地评估动脉瘤的大小,血管内血栓及动脉瘤内流情况.多层螺旋CT增强血管成像可以评估主动脉炎、
在分娩过程中,第一产程疼痛主要来自宫缩时子宫缺血缺氧和宫颈扩张时肌肉过度紧张,第二产程疼痛还包括来自胎头对盆底、阴道、会阴的压迫,另外,产妇紧张、焦虑可导致害怕- 紧张- 疼痛综合征[1].分娩时镇痛能缓解产妇疼痛,减少因社会因素行剖宫产,促进自然分娩.
翻转课堂也称“颠倒课堂”,其教学方式是教师讲课前准备教学视频、PPT或其它教学辅助资料,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上与教师交流学习收获,讨论疑难问题,形成一个动态的互动模式,使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学习,知识得以内化的教学模式[1].
坏死性筋膜炎(fournier\'s gangrene,FG)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由多种细菌感染(通常以厌氧菌感染为主)引起的软组织大范围、快速坏死性的危重病症[1].
上皮性肿瘤是卵巢最常见的肿瘤,其组织学类型复杂,不同性质及组织亚型肿瘤治疗方法和预后差异大,恶性肿瘤预后不良可能与诊断晚、分期不准确、易复发等因素有关,因此运用影像学方法对肿瘤进行定性诊断及全面评估至关重要.MRI凭借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和多序列成像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诊断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功能成像技术正越来越多地用于卵巢上皮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分期及分型、疗效监测及预后预测中.综合运用多种M RI成像技术有助于对卵巢上皮性肿瘤更加深入的理解,在临床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DLCT)成像技术对结直肠癌转移性与非转移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0年11月在本院行腹部DLCT检查且经病理证实为结直肠癌的41例患者的病例资料.41例患者共纳入113枚局部淋巴结,其中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转移性淋巴结40枚,非转移性淋巴结73枚.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共同分析每枚淋巴结的DLCT图像,分别在动脉期和静脉期图像上测量淋巴结的碘浓度、有效原子序数及能谱曲线(40~100 keV)的斜率,比较转移性与非转移性淋巴结光谱参数值的差异,将
脑水肿即脑组织内过量水分积聚,是急性缺血性卒中后的严重并发症,包括细胞毒性水肿和血管源性水肿,还可能与脑脊液流动有关.影像学既是判断其类型与程度的方法,也可进一步评估与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脑水肿的发生、发展相关的多种因素如梗死体积、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MCAS)、闭塞血管再通、侧支循环状态、颅内脑脊液体积等.本文对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脑水肿形成与发展的影像学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肝内融合状纤维化(CHF)的影像表现,并初步分析其发病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21年在本院经病理确诊的6例CHF患者的MRI和CT资料,分析病灶的影像学征象,主要包括位置、密度/信号、形态、强化程度以及动态变化,并初步分析致病原因.结果:6例均行MRI扫描,其中4例病灶位于肝脏右前叶、方叶及左叶外侧段,1例以肝门为中心累及肝左叶和肝右叶,1例位于肝右后叶和左叶外侧段;病灶均呈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DWI上较周围肝实质的信号稍高;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无明显强化,门静脉
目的:探讨双源CT动脉期增强图像上出现下腔静脉及肝静脉返流(IVCHVR)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0年2月在本院同时行腹部C T增强扫描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的459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出现返流者246例,无返流者213例.比较返流组和无返流组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IVCHCR的危险因素.结果:最终入组459例患者,其中返流组共计246例,无返流组213例.下腔静脉返流组中,Ⅰ型187例、Ⅱ型34例、Ⅲ型25例;下腔静脉返流合并肝静脉返流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