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浇灌孩子的心灵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个班主任,当你发现你的学生的心理存在偏差的时候,你应该怎么办?笔者就碰上了这样一件事。
  
  一、表现出来的问题
  
  那是高一新生军训的第二天早上,笔者坐在一旁看学生们练走步。突然,队列里一片骚动,一名学生冲了出来,别的同学都捂着鼻子在小声地议论,教官则显得茫然和无措。笔者迅速跑了过去,教官对笔者说:“张老师,快去看看!”“老师,快去洗手间!”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说。笔者径直跑向二楼,冲进了最近的洗手间,没见到人。接着笔者跑向了走廊另一侧的洗手间,在门口和小静撞了个正着。笔者关切的问:“你怎么了?没事吧?”她低着头,很紧张,没出声。笔者拍拍她的肩膀,笑着说:“没事就和老师归队吧!”正要往前走,闻到了一股刺鼻的臭味。笔者马上停下脚步,走到她的身后,发现她的军裤上有一片黄色的东西。笔者想:在慌忙中,小静肯定不知道裤子已经沾上了大便。于是,笔者带她回到了课室,打了女生宿舍的电话,让舍监开门,又找了邓老师去领一条军裤,送过去。接着带小静从没人经过的地方绕到了宿舍。舍监了解了情况,给了一条毛巾,还找出了一条一次性内裤。小静洗好了,换上了新裤子,把脏裤子也洗干净了。接着笔者和小静回到操场上,让她自己找到班级归队,笔者先将她洗的裤子送回班级,然后再去操场。后来有学生问笔者,找到小静没有,笔者说没有,就当什么事也没发生。因为笔者觉得作为一位班主任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后来通过小静妈妈了解到,小静的爸爸在她上小学六年级时生病去世了,只留下一间房子,还欠了一大笔债,家境十分困难。爸爸走后,小静的性格越来越内向,十分胆小,自卑,不愿与人交往,学习一般。那天,她吃错了东西,肚子不舒服,又不敢向教官请假,所以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情。
  
  二、分析问题出现的因素
  
  1 家庭因素:单亲家庭,家境困难
  根据小静的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她的心理问题与家庭生活的不幸经历有关。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还请教了心理学教师,了解到当孩子感知到家庭的突然变故。会产生两种不同性格,一种是坚强的面对生活,更加乐观,更加积极,做生活的强者,改变命运;另一种是消极的面对生活,越来越内向,越来越胆小,由于家庭的困境,怕别人看不起自己,自卑,不与人交往。小静就是后者。
  2 个人因素:情绪上的自卑影响学习和交往
  小静的心理和思想不断地相互作用,又促使她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朝着自卑的方向发展。具体表现为: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遇到事情不知如何处理,胆小,缺乏与人沟通的方法。鉴于小静的年龄特征,根据心理学的标准,还不能将她诊断为孤僻型人格,但如果不及时进行教育转化,后果会十分严重。
  
  三、具体辅导措施
  
  为此,笔者查找了相关的资料。协助小静正确认识自我,相信小静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现状,并进行了以下的辅导:
  1 通过谈话交流,疏导情绪,帮助她认识自我
  笔者利用课余时间每次安排30分钟和她交流。在谈话中笔者会自觉的贯彻尊重、理解、真诚的原则,采取七步骤的心理谈话教育方式:沟通、倾听、分析、诊断、目标、效果、指导。鼓励小静倾诉往事和经历,并适时给予安慰和引导。采取这种谈话方式,有助于小静的宣泄,也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2 用周记作为沟通平台,使她树立信心
  小静的文笔很好,经常把自己的心事和困惑写在周记里面。笔者就恰好利用周记加强同她的交流,笔者在周记里经常表扬她有思想,文章写的好,对她的点点进步给予肯定,帮她建立自信心。涓涓寄语,润物无声,小静的改变很大。
  3 整合集體的力量满足她对爱的需要
  由于家庭的原因,小静缺乏关爱。笔者上课有意让小静回答问题,锻炼她的胆量。安排一个性格开朗的班级干部和她同桌,多与她聊天、交流,帮助她。与科任老师沟通,在教学上对她要特别关爱,对她的学习要求降低一些,多鼓励,多表扬,逐步提高她的心理适应力。同时笔者鼓励和安排她从事一些班级、学校的活动,让她担任小组长,参选学生会,给她提供一个人际交往的新平台。
  4 合理运用心理训练方法,帮助她塑造健全人格
  笔者寻找了一些心理训练方法,对小静进行“耐挫折训练”、“自我调控训练”和“社会技巧训练”等。通过训练,小静的心理承受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会了自己调试心情,增强了人际交往的能力。
  
  四、辅导后的效果
  
  在短短的四个多月的时间里,笔者同小静已经成为了好朋友。在班级班千改选中她仍当选了小组长,还参选了学生会干部。学习也很努力,在这学期的期中考试中取得了全班第18名。笔者为她的进步而感到高兴。笔者知道要改变一个人很难,但笔者会一直关注着小静的成长,一直做她知心的朋友,留心观察、及时疏导她的心理问题,帮助她塑造完美的人格。
  现在,由于社会和家庭等原因,有心理偏差的学生越来越多。作为班主任,应积极运用学到的心理健康知识,用关爱使学生从阴影中走出来,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发现爱,感受爱,发扬爱。
其他文献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物质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交往范围不断扩大,人们接受的信息不断增多。这为人们增长知识和开阔视野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然而,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给人们带来的并不都是积极的东西。各种各样的信息扑面而来,鱼龙混杂,使得人们的思想状况越来越复杂,社会道德状况出现了危机,尤其给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人们在高声抱怨社会风气江河日下的
期刊
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形成实践能力、交际能力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其中实践能力包括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包括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交际能力则特别注重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就要求高中英语教师把英语学习扩展、延伸到广阔的社会大课堂中,因为只有在实践中学习语言,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因此,作为高中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
期刊
一、“学习共同体”的含义    “学习共同体”(1earning community)或译为“学习社区”,一个学习共同体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学习共同体是指具有共同学习目标的学习者与助学者,在一定支撑环境中,通过共同
期刊
智慧的源泉始于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引路人,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在课堂的各个环节,尽可能地精心构思,用心打造,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命的科學本来就充满了奥秘与好奇,如何将浓厚的兴趣带到学生的生物学习中呢?    一、第一节生物课中产生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节课必须努力给学生留下良好的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生物的愿望。  1 生物教师
期刊
价值规律作为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它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价交换。它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它通过价格、供求和竞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基础作用。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人们发现不论是生产、生活、就业,还是资源配置、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企业的经营成败等,价值规律都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价值规律调节资源的合
期刊
现代阅读观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交流的结果,一方面是读出并体验作者在文章中所传达的情感、意志、观念,品味负载这一内容的外在言语形式;另一方面是读出自己,以文本来观照自身,从中受到情操和趣味的熏陶,从而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要实现有效的对话,必须以话题作平台,创设对话的良好氛围,抓住构建话题的特点。    一、话题要具有开放性    我们发现,几个人在一
期刊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如何激起学习的乐趣,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对学生来说,重要的是要靠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去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在大千世界中寻找数学学习的意义,深刻领会数学离不开生活。    一、改变课堂模式。让学生按序而动    教师于课学设计好课堂的流程,让学生个人或小组按照程序进行学习活动为主的方案,通常包括一节课的活动目标、活动过程、成果展示及评价等方面,强
期刊
作文批改历来是令语文教师头疼的一件吃力不见效的苦事。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对学生的习作字斟句酌,精批細改,按照学校要求拿着笔杆演奏着眉批、旁批、总批和评分“四重奏”。教师像“愚公移山”一样,一篇又一篇批改案头高叠的作文,常常累得腰酸背疼,头昏眼花。但是,学生对老师花费了大量精力和心血的眉批、旁批、总批的评语只是一瞥而过,甚至只看一看分数,便事不关己地塞进书包了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似乎已成了
期刊
语文教师是学生课外阅读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学生阅读热情的点燃者。教师要向学生推荐作品,指导学生广泛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使阅读真正成为“生命的灵性”的运动。这其中,课堂作为“链”的环节,尤为重要。    “链”之一:让文本与作家交融汇合    读文,就是读作者的人,读作者的心,读作者的思想,读作者的人格。合理挖掘作品人文因素,调动情感体验,激发追慕之情,培养人文的关怀。人教版初中六册课本中所选录的作
期刊
一、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004年2月上旬,22岁的马加爵,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在云南大学鼎鑫学生公寓与其同学为琐事争执,将其四名同学一并杀害。  2008年4月10日,云南再现“马加爵”,云南楚雄警校培训学员王建军因琐事挥动铁锤和长刀,致两名同学一死一伤。  这几则消息发人深思。长期以来,社会、学校、家庭对教育的有效性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往往偏重于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