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一下”结构中的高频动词与对外汉语教学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yune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V一下”是现代汉语中常見的表达,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但至今学界的研究还不够充分。为此,笔者通过语料库对该结构中的动词进行研究,结合新HSK词汇大纲进行分析,以期能对“V一下”的对外汉语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V一下” 语料库 对外汉语教学
  一、引言
  “V一下”是现代汉语表达中的常用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该表达逐渐成为书面语的一部分,但仍带有明显的口语特点。在中国知网中检索到关于“V一下”的研究文章篇目不多,其中最早对“V一下”结构进行系统研究的是日本的相原茂(1984),他在《数量补语“一下”》(1984)一文中提到,研究“一下有必要一分为二,分为“V一下1”和“V一下2”。此后学者,胡孝斌(1997)、李允玉(2001)、甘智林(2005)对“V一下”结构的研究基本上是建立在此基础上。但大部分学者关注的焦点是动词的选用、带宾语时的顺序位置、该结构的礼貌原则以及新用等。其中,带宾语时的位置顺序基本上得到学界的认可,而动词选用研究还未有一致意见。此外,现有的研究仅从本体的角度说明入选该结构的动词的限制,至于如何将现有理论成果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则关注不够。为此,本文将通过北大语料库中的现代汉语语料库②对该结构的语料搜集整理,对其动词进行分析整理,找出适用于该结构的动词,以及该结构的高频动词,并通过与HSK词汇等级大纲进行比对,以期对对外汉语教学中该结构的动词教学提出些许建议。
  考虑到该结构明显的口语特点,结合北大现代汉语语料库中各文体类型发现,小说更能真实再现人们生活中的语言。现代汉语中,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作品为语法规范。而老舍的作品大都为典型的现代白话文作品,其语言通俗、易懂,也更接近日常生活用语,且经检索后发现,老舍作品中所包含的原始语料量较多,将使得本文的研究更具科学性。为此,本文对其所有作品中的“一下”进行检索,共获得1055条原始语料,其中重复21条,重复率约为0.2%,比例较低,可见语料库还是较为准确的。但一条语料中可能会同时存在好几个“一下”,因此进行整理后,又增加了43条语料,最终所分析的语料共有1077条。经过筛选整理,一共删除包含“一下’、但不符合“V一下”结构的语料350条,约占总数的32.5%,余下的727条语料全部属于“V一下”的用法。可见,相比于其他结构如“Adj一下”,“V一下”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更为常用的表达,也是应该教给留学生的重要部分。
  二、基于语料库的适用于“V一下”结构的高频动词
  笔者根据以往学者的研究,对筛选过的语料进行分类。“V—下1”的主要判断标准为:动词所指动作的发生有明确的始终过程,动作是可以重复的②。其余归入“V一下2”范围。如:
  (1)“我还有点事!”他笑着回答。然后又敷衍了几句,用扇子打了大腿[一下]:“我还真该走啦!”便走了出去。
  “拍”这一动作是人发出的,是可以重复的。我们可以说“拍两下”“拍三下”“打两下”“打三下”。
  (一)“V一下1”和“V一下2”的语料数量
  根据以上标准,“V一下”最终的语料共有727条,具体筛选结果如下:
  由表1可知:在日常生活中,“V—下2”超过2/3,使用频度远大于“V—下1”。而“V一下1”只占了1/3不到。所以,“V—下2”应该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V一下1”中因为“一下”明确表示的是动作的回数,比较简单,教学过程中应较早出现。为此,笔者将对“V—下1”和“V—下2”语料做具体分析,并着重分析“V一下2”。
  (二)“V一下1”中的动词分析
  经过筛选,共获得“V一下1”的语料222条,动词如下:
  拍、颤抖、碰、闭、震动、抖、扭动、转、跳、倒、扑、咳嗽、挤、翻、捶、颠、抹、抽动、颤动、轻敲、抽、摇、瞪、刺、扯、吹等;
  轻颤、轻嗽、摸、踢、挖、打、吻、扶、握、伸、伸屈、猛跳、挪动、戳、蹬、咂、揉、轻咳、蛰、眨、沾、亲、搂、吸、吸溜、搡、拨弄、顶、划、扭、踩、弩、拐、探、拂、咬、夹、推、搡、捻、杵、比画、嗽、抓、猛击、吐、歪、拉、颤、皱、眨巴、点、动、晃、哆嗦等。
  考虑到最终分析语料为727条,笔者结合具体的语料,将频次超过5次定为高频动词,并对其进行分析。其中,频次超过5次(包括5次)的动词如下。
  分析整理表2可得下表。
  根据表2、表3,笔者将频次超过5次(包括5次)的动词结合HSK词汇大纲进行分析,发现频次较高(≧5次),且在HSK词汇大纲中属于四级以下(包含四级)的动词有:拍、打、点、碰、拉、动、指等,这些应该都是留学生初级阶段教学中的重点。也出现了一些超纲词汇,如:轻颤、轻咳,日常生活中也较少用到,但是“颤抖、颤、轻颤”等词义之间都是有关联的,这些词在对外汉语初级阶段可以不进行教学,而在留学生高级阶段教授更高级词汇时,可适当进行扩展,只要求学生认知,了解大概词义即可,阅读中能猜测词义即可。
  另外,笔者根据原始语料,在分析时感觉到这些动词有着明显的特征。
  由表4可知,“V一下1”中的动作多与人的身体部位有关,这与相原茂的研究是相吻合的。其中,最常见的是与手相关的词,所属的动词也最多,这对于对外汉语教学很有启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1.通过告诉学生“V一下1”中的“V”很多与人的身体部位有关,可以进行集中教学,更方便学生记忆,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学到较多更实际、相关联的表达。2.设置练习时,可以进行人体部位教学,可以将跟手有关的动作设为一组,通过图片等直观形式进行操练,还可以采取接龙的形式,如教师说“拍什么”,学生可回答“拍桌子”“拍肩膀”等,也可以采取动词搭配的形式,如“___衣服”等,这些都是与手有关的动作,通过这样的学习,更容易使得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V一下1”。设置练习时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由简到难的原则,初级阶段主要是以机械性练习为主。3.教师进行例句示范教学时,可以使用与人体部位相关的、常见的动作进行词语搭配,通过最经典、最常用的例句进行有效讲解,并通过强化练习帮助学生巩固。   (三)“V一下2”中的动词分析
  笔者对“V一下2”出现的动词的频次进行了统计。详见下表。
  此外,笔者对具体动词的频次进行了罗列及分析整理,得出如下结果。
  由表5、表6可知,“V一下2”结构中,每个动词出现在5次以下的特别多,为51.7%,占到一半以上,这些都比较零散;而出现频次≥5的动词数量并不多,占了48.3%的比例,相比于“V一下1”,其中大部分的动词频次高,较为集中。这些动词都比较常见,应该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
  此外,对表6做进一步分析可知,单“笑”这一动词出现次数就为83次,所占比例高达16.4%,可以说出现频率较高,这也告诉我们“笑一下”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尽早地教学生使用,这更有利于学生进行交际。另外还出现“惨笑、冷笑、微笑、傻笑、干笑、假笑”等词,其实这些词义都是很接近的,较其他动词而言,总体数量较多。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这类词语归类,进行集中式的词汇教学,使学生了解到这些都是有规律可循的,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频次高的动词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四级以下词汇,个别属于五级词汇。也就是说,“V一下2”适用的动词有些是较为简单、常用的。这意味着“V一下2”这一结构中高频词也可以在初级阶段进行初步教学,随着学生的水平逐渐地提高再做进一步教学。但也有例外情况,如“惨笑”等词虽说是高频词,但却是超纲词汇。因此在对待这类词时,可以通过“笑“这一甲级词汇,引出“冷笑”超纲词汇,但不作重点教学,只是作为课外知识补充给学生。
  此外,从表5和表6对照中,可以明显地看到一类特殊的词,即涉及到“笑”这一类的动词包括:笑、微笑、惨笑、冷笑、假笑、傻笑等,这一类动词非常多。对于这一类词,首先教的应该是高频词,且词汇等级为四级以下(包含四级)等的动词,如:笑、微笑,而对于像“惨笑、冷笑”等,在初级阶段不作重点教学,可以通过集中式的词汇教学,扩展学生的词汇量,但是这些比较适合于中高级阶段的留学生。表格中的“商议、商量”也是如此。而对于“预备”,我们很少说“预备一下”,比较适合的应该是“准备一下”。这也是统计数据中与实际情况有些出入的地方,需要慎重选择教学。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学设计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尽可能使用高频动词等合理设计,如:进行典型例句的示范讲解,设计练习时,也应该尽可能地选取常见动词,以此进行词汇扩展,但同时也应考虑到实际生活中的使用情况,做适当的调整。
  三、教学建议
  “V一下”结构是我们日常生活常见的表达,如何进行该结构的教学是值得我们思考的。“V一下1”和“V一下2”具体应该怎么进行教学,笔者在此提出些许建议。
  首先,我们应该清楚“V一下”分为“V一下1”以及“V一下2”,教学中先教“V一下1”,再教“V一下2”,应先教“V一下1”,再教“V一下2”,这样更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创设良好的语境,避免产生歧义。有些动词既适用于“V一下1”,也适用“V一下2”,这时候语境就非常重要,到底是仅仅单纯的表示动作的回数“一下”,还是表示动作出现的回数或时间是少量的,语感上带有轻微或轻松的意味④。判断的最终依据便是语境。
  再次是集中式词汇教学。
  1.“V一下1”的集中式词汇教学
  笔者在前文中提到,可入选“V一下1”的动词有一个显著特点,即动词多与人身体部位有关,这样的特点更便于教师教学。当学生的词汇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以采用集中式词汇教学的方式教授学生“V一下1”的动词。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也能使学生以词汇集中的形式掌握更多的“V一下1”动词,更好地体会“V一下1”动词的特点,也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V一下2”的集中式词汇教学
  本文基于语料库,总结了“V一下2”的三种主要类型,其中这些动词很多意思都是相近的,如:笑、微笑、傻笑、惨笑等,同样可以采用集中式词汇教学的方法教给学生。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教学方法适用于中高级水平的学生。因为有些词语过于难,为超纲词汇,比如“惨笑、冷笑”,而且这些词是对“笑”这个动词更具体的描写,所以更适合中高水平的学生扩大词汇量。
  此外,“V一下2”中,表示认知、心理类的动词在生活中比较常用,也应该进行教学,如:想、考虑等。虽说它们在语料库中,在笔者的语料分析中并不算高频词,但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用,所以应该进行教学。
  总之,“V一下”结构作为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表达,教师应当将本体研究有效运用于对外汉语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掌握该结构,灵活运用于日常交际。
  (本文为“2016年度江苏省普通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计划”[项目编号:SJZZ16_0029],受东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
  注释:
  ①北大语料库中的现代汉语语料库,国内汉语大规模真实文本语料
  库的突出代表,其特色在于:规模大、加工深、覆盖面广、正确率高、无著作权纠纷,其语料包括各种题材、各种风格、各种语体的文章,涉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多种领域,具有广泛的覆盖面。
  ②③相原茂,沙野.数量补语“一下”[J].汉语学习,1984,(4)
  参考文献:
  [1]相原茂,沙野.数量补语“一下”[J].汉语学习,1984,(4).
  [2]胡孝斌.试论动词重叠“W”式与动词“V一下”式的差异[J].汉语学习,1997,(2).
  [3]甘智林.带宾“V+一下1”“V+一下2”格式的语序问题[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
  [4]李允玉.“V一下”“V一会儿”格式与动词的选用[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
  [5]甘智林.“V+一下”格式的歧义现象[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6]甘智林.“V+一下2”格式的语法意义[J].湖南文理學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7]甘智林.非自主动词也可以进入“V+一下2”格式[J].汉语学报,2005,(2).
  [8]包晗.“V一下”格式及其新用[J].语文学刊,2005,(1).
  [9]高频.“V+一下”格式中动词的选择限制初探[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
  [10]高频.“一下”的语法化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08,(4).
  [11]邵敬敏,马婧.新兴组合“X一下”的泛化趋势及其修辞价值[J].修辞学习,2009,(2).
  [12]路崴崴.“V一下”结构语义分析[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1).
  [13]蒋湘平.对“V一下2”格式的语用考察[J].汉语学习,2012,(4).
  [14]孙越.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V一下”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5).
  (施衙茹 江苏南京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 210096)
其他文献
摘 要:作为称谓的N1+N2式定中粘合结构非常普遍,且构词能力最强、能产性最高。本文以“N+汤”类语法结构为例,虽然形式都表现为N1+N2,但是结构内部却存在着语义差异性。对这一结构语义模式的分析,不仅会使我们对该语法结构有更深入细致的认识,还有助于对外汉语中留学生对此类结构的语义理解。  关键词:N1+N2式定中粘合结构 语义模式  现代汉语中作为称谓的N1+N2式定中粘合结构非常普遍,且构词能
期刊
摘 要:在目前的学科建设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原对外汉语专业)的基础课往往直接套用中文专业的基础课,导致很多课程不能体现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其中,作为核心基础的“现代汉语”课,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如何设计才能更符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特点,是每个教师都需要好好研究的问题。本文从词汇、语法两方面研究如何根据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设计“现代汉语”的教学内容。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本文依据自建语料库,对母语为手语的高中听力障碍学生的“是”字句进行偏误分析。研究发现:多“是”偏误>“是”字句内部偏误>缺“是”偏误;多“是”偏误句中形容词谓语句误用为“是”字句的比率较高;“的”字短语对“是”字句内部偏误有较大影响;“是”字句代词作主语时容易缺失。“是”字句偏误的原因有:“是”字句本身特点的制约;手语负迁移;听障生其他语法掌握不佳的影响;教材和教学方面的不足。针对听障生“
期刊
摘 要:现代汉语中,同义复合词语素的构词能力有所不同,其能力差异牵涉诸多因素。本文采用文献调查法,通过对汉语动词性同义语素构词能力的共时与历时考察,以“惩、罚”“飞、翔、翱”为例探析汉语动词性同义语素构词能力差异的动因,指出制约汉语动词性同义语素构词能力横向与纵向发展的语体色彩等诸多因素,并认为各语素在语体方面的分化是历时演变而成的。  关键词:同义语素 构词能力 语体色彩  一、引言  在现代汉
期刊
摘 要:称呼语是社会语言学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次调查从家庭、高校和友谊三个领域考察高校研究生的姓名称呼方式,发现由于社会距离、地位、正式度和功能四个社会维度及性别因素的不同,不同称呼者会采用不同的称呼方式。社会距离越近且语境越非正式,称呼越短小,这是由简洁性原则、礼貌原则、像似性原理和唯一性表达共同决定的。  关键词:称呼 社会语言学 四个社会维度 性别因素  一、引言  人们在使用语言的时候,
期刊
摘 要:电视画面转瞬即逝的特点,决定了解说词的语言必须具有形象性。在解说词中,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可以使解说词的语言具体、形象、生动,真正发挥出解说词“画龙点睛”的作用。  关键词:《航拍中国·新疆》 解说词 修辞  电视解说词是一种特殊的视听结合的语言,“为看而写”“为听而写”是它的本质特征。它配合画面和电视语言的其它元素共同发挥作用,从而能够“帮助观众看画面”“吸引观众看画面”。画面转
期刊
摘 要:随着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不断普及与深化,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在泰国逐渐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已有的将儿歌作为教学辅助内容应用于汉语国际教育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层面,实证性研究不多。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结合在泰国彭世洛府圣尼古拉斯学校从事少儿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从实际操作的层面研究儿歌教学法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应用。实践证明:少儿对外汉语课堂中运用儿歌进行辅助教学提升了教学效果,但在汉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百喻经》《颜氏家训》和《洛阳伽蓝记》中的一类介词——方所类介词的描写分析,尝试考察魏晋南北朝时期介宾短语前移现象。本文将三部著作中的方所类介词分为四个语义小类,并对四个语义小类介词的语法功能进行描述和分析,结合前人对介宾短语前移的分析,解释三部文献中的介词前移现象,并总结其主要原因。  关键词:语法功能 语义 介词前移  一、引言  在学习汉语史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介宾短语结构呈
期刊
摘 要:新汉语水平考试中的口语测试(简称HSKK)是目前影响最大、最具权威性的汉语口语测试。汉语口语测试可以反映出被试的真实口语水平,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重点分析新汉语水平考试中的口语考试特点、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汉语水平考试 口语测试 HSK HSKK  汉语水平考试又称“中国汉语水平考试”,官方英文简称为HSK,是为测试母语为非汉语者(如外国人、华侨
期刊
摘 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老挝留学生来华学习汉语,语音教学作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部分,直接关系到留学生汉语的运用。如何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沟通交流,是衡量留学生汉语水平的重要砝码。运用偏误分析理论,可以找到留学生在声母、韵母、声调等方面的学习中的偏误来源,总结偏误产生原因,可以有针对性地纠正偏误,从而使留学生尽快掌握汉语语音规律。  关键词:老挝留学生 语音 偏误分析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4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