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管理工作向来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班级管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教学的效果。如何才能使班级管理工作具有时效性、有序性,从而更好地完成班级管理目标呢?
一、初级阶段:“看管”式管理
“看管”式管理方式,是一种境界比较低的管理方式,其要旨就是班主任要“严、耗”,属于一种被动应付式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大多被初当班主任者所采用。学校的新班主任,很多是刚踏出校门,他们的各种管理经验相对较少,所以对班级管理缺少明确的思路,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缺乏预见能力。其班级管理中往往是学生问题成堆,为了保证教育教学秩序,他们的班级工作只能靠“看管”。在“看管”的过程中教师为了能在短时间内镇住学生,树立威信,往往会采用高压政策,一切从严,让学生俯首帖耳,敬而远之。这种班级管理方式短时间内会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时间一长,学生肯定是“压而不服”。同时在“看管”的过程中班主任也必须事必躬亲,将全部心血和精力都投注在学生身上。如此,最终会导致教师的疲惫不堪,心力交悴,而学生整体的自觉性却很差,一刻也离不开老师。班主任在的时候,他们一个个都遵规守纪,班主任一走马上闹翻天。另外,在这种“看管”式的管理方式下,教师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属于一种“亡羊补牢”式的解决法,即班主任总是在班级出现问题后,才知道根据问题采取具体的解决策略。因此,无论班主任解决问题的速度如何迅速,也总会给班级管理带来一些不必要的损失。也正是鉴于以上原因,所以此法仅为新班主任或班级组建之初时所采用。
二、中级阶段:“法治”式管理
“法治”式的管理方式,是一种比“看管”式高级的管理方式,其管理要旨就是“以制度除恶扬善”,属于一种预防式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大多为过渡阶段班主任们所采用。经过第一阶段的磨炼后,班主任对班级中学生常会出现的问题、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大都了如指掌。同时,他们在经历了诸多的挫折之后也相应地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已经认识到一味地靠“看管”是很难把工作做好的。于是他们开始寻求章法,他们会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制定一些班级制度用以压制、打击和预防他们认为“恶”的行为,鼓励、扶植他们认为“善”的行为。如一些班级制订了详细的班规,并辅之以严格的量化评比,奖优罚劣等。这些措施对学生教育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与“看管”的方式相比显然上升了一个层次。但这种教育方法仍然是一种被动管理的方法,学生仍然处于被动接受管理的地位,其主动成长、自主教育的积极性无法得到充分发挥,教育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另外,管理实践也证明,再多的制度和条款都是不够的,正所谓“如果制定了一百条法律,也就制造了一百零一个漏洞”。工作中总会不断产生一些无法定时、定量、定向且难以准确预计的突发事件,这些突发事件是很难明确和制度化的,只能靠班主任的随机应变,灵活处理。如果教师在管理过程中一味地“严于执法”,那么他们大多会缺乏人情味,学生会把他们当作敌人,在内心对老师形成逆反和抵触心理,把老师的话当成耳旁风,最终导致严重的师生对立的形成,以至于“令行不止”。所以,此法也不为班主任们所广泛推行。
三、高级阶段:“自治”式管理
“自治”式管理方式是班级管理的最佳状态,是众多班主任理想中的境界,然而真正能达到这一境界者却是寥寥无几。因为这种“无为而治”也并非教师简单的放手,对班级不闻不问,一切由学生自主治理,而是教师适时的“有为而治”。其管理要旨就是“在适应学生特点中集成管理力量”。这一阶段,班主任在管理上着重创设和谐的、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创建自己的班级文化,让积极遵守纪律、顾全大局的精神融人到学生的生命之中,“班兴我荣,班衰我耻”。以此使学生自觉把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心理定势和良好的习惯,所以管理中根本不需要老师告诉学生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因为班级管理达到这种境界之后,学生会自觉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个个都奋勇争优,班级环境进一步地和谐,和谐的环境带来学生们更大的发展动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常外出讲学,很长时间不进班,而班级秩序依旧,学风依然,这就是“自治式”管理方式的最完美体现,
总之,班级管理的三种方式是具有递进性的,最高境界即“自治”式的管理方式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须经过一个从“有为”到“无为”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在尊重教育规律、顺应客观形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不段提升自己管理境界的同时,巧妙地利用各种手段干预学生的学习、生活,努力做到进退恰到好处,使班级管理最终达至班主任轻松、学生自觉的良好状态。
一、初级阶段:“看管”式管理
“看管”式管理方式,是一种境界比较低的管理方式,其要旨就是班主任要“严、耗”,属于一种被动应付式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大多被初当班主任者所采用。学校的新班主任,很多是刚踏出校门,他们的各种管理经验相对较少,所以对班级管理缺少明确的思路,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缺乏预见能力。其班级管理中往往是学生问题成堆,为了保证教育教学秩序,他们的班级工作只能靠“看管”。在“看管”的过程中教师为了能在短时间内镇住学生,树立威信,往往会采用高压政策,一切从严,让学生俯首帖耳,敬而远之。这种班级管理方式短时间内会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时间一长,学生肯定是“压而不服”。同时在“看管”的过程中班主任也必须事必躬亲,将全部心血和精力都投注在学生身上。如此,最终会导致教师的疲惫不堪,心力交悴,而学生整体的自觉性却很差,一刻也离不开老师。班主任在的时候,他们一个个都遵规守纪,班主任一走马上闹翻天。另外,在这种“看管”式的管理方式下,教师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属于一种“亡羊补牢”式的解决法,即班主任总是在班级出现问题后,才知道根据问题采取具体的解决策略。因此,无论班主任解决问题的速度如何迅速,也总会给班级管理带来一些不必要的损失。也正是鉴于以上原因,所以此法仅为新班主任或班级组建之初时所采用。
二、中级阶段:“法治”式管理
“法治”式的管理方式,是一种比“看管”式高级的管理方式,其管理要旨就是“以制度除恶扬善”,属于一种预防式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大多为过渡阶段班主任们所采用。经过第一阶段的磨炼后,班主任对班级中学生常会出现的问题、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大都了如指掌。同时,他们在经历了诸多的挫折之后也相应地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已经认识到一味地靠“看管”是很难把工作做好的。于是他们开始寻求章法,他们会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制定一些班级制度用以压制、打击和预防他们认为“恶”的行为,鼓励、扶植他们认为“善”的行为。如一些班级制订了详细的班规,并辅之以严格的量化评比,奖优罚劣等。这些措施对学生教育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与“看管”的方式相比显然上升了一个层次。但这种教育方法仍然是一种被动管理的方法,学生仍然处于被动接受管理的地位,其主动成长、自主教育的积极性无法得到充分发挥,教育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另外,管理实践也证明,再多的制度和条款都是不够的,正所谓“如果制定了一百条法律,也就制造了一百零一个漏洞”。工作中总会不断产生一些无法定时、定量、定向且难以准确预计的突发事件,这些突发事件是很难明确和制度化的,只能靠班主任的随机应变,灵活处理。如果教师在管理过程中一味地“严于执法”,那么他们大多会缺乏人情味,学生会把他们当作敌人,在内心对老师形成逆反和抵触心理,把老师的话当成耳旁风,最终导致严重的师生对立的形成,以至于“令行不止”。所以,此法也不为班主任们所广泛推行。
三、高级阶段:“自治”式管理
“自治”式管理方式是班级管理的最佳状态,是众多班主任理想中的境界,然而真正能达到这一境界者却是寥寥无几。因为这种“无为而治”也并非教师简单的放手,对班级不闻不问,一切由学生自主治理,而是教师适时的“有为而治”。其管理要旨就是“在适应学生特点中集成管理力量”。这一阶段,班主任在管理上着重创设和谐的、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创建自己的班级文化,让积极遵守纪律、顾全大局的精神融人到学生的生命之中,“班兴我荣,班衰我耻”。以此使学生自觉把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心理定势和良好的习惯,所以管理中根本不需要老师告诉学生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因为班级管理达到这种境界之后,学生会自觉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个个都奋勇争优,班级环境进一步地和谐,和谐的环境带来学生们更大的发展动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常外出讲学,很长时间不进班,而班级秩序依旧,学风依然,这就是“自治式”管理方式的最完美体现,
总之,班级管理的三种方式是具有递进性的,最高境界即“自治”式的管理方式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须经过一个从“有为”到“无为”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在尊重教育规律、顺应客观形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不段提升自己管理境界的同时,巧妙地利用各种手段干预学生的学习、生活,努力做到进退恰到好处,使班级管理最终达至班主任轻松、学生自觉的良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