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来源 :文化月刊·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zheng9292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提出了较高的人格标准。他认为人的最高境界是做到“仁”,最完美的人是“仁人”。
  教文化,教做事,教忠诚、教守信,他还教诗、书、礼、乐,以此来塑造理想的人格。
  
  ——埋头学习,还要反复学习,践行所学,快乐吗?有时快乐,有时不快乐。
  ——外地来了熟人朋友,我要把手头的事放下,要跟单位请假,要告知妻子,要考虑如何接待,有时高兴,有时觉得麻烦。
  ——亲朋好友,领导同事,细细想来,唉!谁是知心的人呢?更有那说三道四、误解中伤的,经常为这事抑郁或恼火。
  而孔老夫子却温情脉脉地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问题可以这样看,事情可以这样想。于是,我就调整了心态:高兴而认真地去演习所学,高兴而热情地迎接远方的朋友,平静地对待别人的猜疑和误解。进一步,就想,为什么不能更高、更远、更深、更灵活地看问题?为什么不让自己始终快乐或平静?
  2500多年来,不知多少人听了孔子的话,调整了心态,快乐平静地生活,免去了多少麻烦;也不知有多少人,从孔子那里学会了思考,学到了智慧。
  人生的价值观和幸福感,原是植根于心性的。没有经过教育塑造的心性,多被本能、私欲和浅见左右,很难让人健康快乐地生活。孔子的学说,是塑造心性的学说。他不断言人性的善与恶,他只提出人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事,怎样思考。他穷其一生,试图塑造理想的君王和臣民。
  塑造心性是一个庞大的精神工程。这个工程以什么思想为指导?在曲曲折折发展的历史中,不同的时势,不同的政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但经常被选中的,还是孔子的那些温和的或武断的只言片语。是不是真的“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不敢断言。只是,我们从世世代代帝王将相、名士英雄、黎民百姓的精神世界中,在历来的政治、法律、文化、教育、道德及民间风俗中,都能找到不少孔子思想的基因。司马迁讲:“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这个远在西汉的知识分子的评断,今天读来仍不过时。
  孔子提出了较高的人格标准。他认为人的最高境界是做到“仁”,最完美的人是“仁人”。什么是“仁”呢?“仁”,就是“爱人”。
  从本能私欲上讲,人是只爱自己的,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分析一下历史和现实中种种的丑与恶,就会发现几乎所有劣行都来自于“为己”,而且多来自那种低级的、狭隘的、粗野的“为己”。可见私欲之可怕。一人放纵私欲,多人就要受到伤害;多人放纵私欲,人就不能共存。也许正是基于此吧,孔子提出要“爱人”。“为己”与“爱人”,看起来南辕北辙,但我们却可以作这样的思考:我不爱别人,怎么能得到别人的爱?得不到别人的爱,怎么能够“为己”?“爱人”也正是为了“为己”,更多的人“爱人”,更多的人就都可以实现“为己”,不过是更高层次上的“为己”,是大家共同的,而不是一己的“为己”。两三个人是这样,更多的人也是这样,推而广之,家庭、民族、国家也是这样。孔子说:“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大家都爱人,世界还有什么丑恶呢?只是要做到“爱人”,就要对本能私欲进行约束,这需要知识和智慧,需要层次和境界,需要遵守正确的行为准则。
  选择“仁”,是不是很难呢?孔子说,不难不难,“我欲仁,斯仁至矣。”一个欲念、一个选择而已,非常简单,没有规定谁行谁不行,不需要接受考验、审查,只要你想做仁人,仁的大路就摆在你的眼前。这与佛教“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说法类同。
  怎么样塑造心性?要教育。孔子到卫国去,冉有为他驾车。孔子说:“人口真多呀!”冉有说:“人口已经够多了,还要再做什么呢?”孔子说:“让他们富起来。”冉有说:“富了以后还要做些什么?”孔子说:“教化他们。”孔子毕生,于己是学而不厌,对人是诲人不倦。他像一个园艺师,在人性的园林里拔草、剪枝、扶弱、除虫、浇灌、施肥、排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只为人性的园林更美。教人什么呢?“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教文化,教做事,教忠诚、教守信,他还教诗、书、礼、乐,以此来塑造理想的人格。
  他讲:不分族类,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即“有教无类”。“有教无类”还有另一层意思:所有的人都是可以塑造的,所有的人都应该被塑造。
  讲了教,他还讲学。“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就是说,虽然你具备个别好的品质,不学,也不完美,搞不好还要坏事。比如,你善良爱人,但不好学,不该行善时行善了,就会干愚蠢的事;你勇敢不畏死,但不好学,不该逞强时逞强了,就会惹出乱子,等等。他对儿子孔鲤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他拿自己举例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他教导学生要“笃信好学,守死善道”。他还告诉人们如何学:“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号召是一回事,多少人真学,多少人能坚持学,就是另一回事了。孔子一方面义无反顾地教,一方面却陷于深深的忧虑。人天性懒散,能学,坚持学,何尝容易。颜回好学,是他最疼爱的弟子。颜回死后,孔子叹息:再也没有好学的了!号称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的孔子居然发出这样的叹息,可见学之难。他也举自己的例子,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人之难塑,在学上就有过不去的坎。学生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老师您讲的道,实在是我的能力不够呀。”孔子责斥他:“能力不够是到半路才停下来,现在你是自己给自己划了界限,不想进步!”
  应该注意的是,孔子没有在人类之外树立一个什么形象让人们去顶礼膜拜,或用生前死后的所谓天堂地狱或怪、力、乱、神去恐吓人们。他的塑造计划着眼于人的自我约束、自我修炼、自我完善。古代西方许多哲学家一直相信上帝的存在,在敬畏上帝的前提下建筑人的精神世界,直至1882年尼采提出“上帝死了”,才开始在无神明的天地里重新构建人的精神家园。而孔子说,“君子求诸己”,至于求诸别人,他认为非君子所为;对鬼神,他主张敬而远之。
  教育了,学了,是不是就是“仁人”了呢?不那么简单。就像理论上讲人人可以成佛,但真正成佛的谁人见过?孔子说,“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他强调无论何时何地,哪怕忙乱、颠沛流离,都不能违背仁,都要实践仁。这要求是很高的,如同宗教的修炼。他肯定知道绝大多数人做不到,但他还是要提出这样要求,他相信应该有人在这条路上走下去,他要求人们能走多远走多远。他深知人本能的惰性力量太强大,教与学所起的作用也有限,“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说的是现实,也可视为对好学者的鞭策。颜回如此优秀,在他看来,也只是“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的弟子,认为只是以日以月计而已矣。他无奈地说:“谁能不经过屋门而走出去呢?为什么没有人走我所指的路呢?”正路坦途摆在面前,但多数人止步不前,还有人去走邪门歪道。孔子的忧虑和叹息,何尝不是历史的忧虑和叹息?在强大的本能私欲阵前,与之抗衡的教育家在战斗的间隙,也会感到疲惫和惆怅。
  他对学生子贡说,对待别人,“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人家不听就算了吧,说多了就会自讨没趣。教育不是强求,善言不是强制,天下人等,形形色色,怎么会都接受你的主义呢?他是教育家,不是执法官。说归说,别人不听他的,犯过错,也就罢了,但自己的学生不听他的,无仁无义,老头子就火冒三丈了。那个季氏比周朝的公侯还要富有,冉求还帮着他搜刮钱财,孔子知道后大喝:“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我不认这个学生,大家都去,给我狠狠教训那家伙!
  爱之深责之切也。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其他文献
从5月8日香港两依藏博物馆在故宫斋宫举办的展览发生展品离奇失窃事件开始,在短短的3个月时间内,故宫博物院真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错字门”“会所门”“瓷器门”“屏风门”“瞒报门”“封口门”“拍卖门”,再加上最新发生的“古籍门”和“逃税门”,深陷“十重门”事件的故宫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决堤的舆论似乎一定要让故宫在这次全民舆论围剿中彻底沦陷,这个民族文化的“朝圣”之地几近演变成了“口水缸”有人说,
期刊
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博物馆家族中又添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房山地质公园博物馆、中国消防博物馆3个“新丁”,使得在京注册博物馆总数达到159家。这一数字在世界排名第二,仅次于英国的伦敦。北京市文物局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全国范围来看,北京地区的博物馆胜在“博”,门类齐全,在质量和规模上都名列前茅。目前,北京各大博物馆每年平均举办400项展览,几乎每周都有新展览亮相。不仅大博物馆红火,小博物馆也办
期刊
有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取得了428亿元的骄人业绩。在流动性泛滥的背景下,大量民间资本涌入收藏领域,使其迅速升温至沸点。这场发端于高收入人群的投机游戏迅速波及到普通公众,使得当代的艺术收藏群体正在扩大,形成了所谓的全民收藏热。从陶瓷、书画波及到邮票、玩具、烟标、模型、报纸、门票等,无不价格疯长,创造出诱人的发财神话。  评论:艺术品投资讲求鉴赏二字,颇有技术含量,而普通投
期刊
潘守永,中央民族大学人类学与博物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民族大学多元文化研究所所长。    “它只是一种文化工具,不是扶贫的工具”  文化月刊:您认为造成梭嘎苗族生态博物馆萧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潘守永:我认为造成梭嘎生态博物馆现在的各种窘态,主要是由于这个博物馆承担了太多的职责,它只是一种文化工具,不是扶贫的工具,不是发展的良方。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当地村民还面临着衣食温饱问题时,对于文化可
期刊
8月17日,世界文化遗产承德避暑山庄的一段4米多长的宫墙突然发生坍塌,5米多高的宫墙出现了4米多长的坍塌,散落的砖石在临近的商铺后面堆积起1米多高。宫墙坍塌后,当地政府立即疏散人员,并连夜抢修。这样一个具有很高的文物保护价值、目前已知世界最长的皇家宫墙为什么会在突然间坍塌?承德文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雨水太足,宫墙年久失修所致。”当地的居民这样说:“这段宫墙空鼓的情况其实已经有很长时间了。我经
期刊
9月28日,“万世师表”孔子诞辰2562周年之际,孔子故里山东曲阜举行主题为儒和天下的辛卯年祭孔大典。与此同时,长春文庙的“儒淇天下,宁和四方”祭孔大典及广西柳州孔庙的集乐、歌、舞、礼为一体的祭孔大典也拉开帷幕。让民众走近孔子熠熠闪光的思想,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孔子是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古人云:“天不生仲尼,万世如长夜。”2000多年来,庙堂与民间对孔子的祭祀
期刊
商业化的文物古建  故宫建福宫被曝开设私人会所之后,文物古建是否可转让、经营成为关注焦点。而当前,太庙、天坛、北海等多处文保单位,有的在古建上建成餐厅进行经营,还有的只出租场地赚取租金。对此,北京古建筑研究所所长韩扬认为,对古建的利用,也是古建价值的一种实现方式,但对于利用不合理的,应该予以纠正。他表示,一些文物保护单位的合理使用是可以的,例如展览馆、博物馆等,当然,利用的底线是不能对古建本身造成
期刊
祭孔大典也称孔庙祀典,是中国历代帝王在孔庙祭祀孔子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大型庙堂祭祀乐舞,也称“丁祭乐舞”或“大成乐舞”,它集乐、歌、舞、礼四位一体,有“闻乐知德,观舞澄心,识礼明仁,礼正乐垂,中和位育”之谓。从公元前478年至今,传承2500年而延绵不绝。现在的祭孔大典于每年夏历的9月28日孔子诞辰日在山东曲阜孔庙举行,形式上也由皇家主持的国家祭祀大典逐步演变为孔子后裔和社区民众参加的祭祀活动。现
期刊
钟磬与琴瑟的合奏一次次响起,像从远古传来的圣哲的叮咛,清朗而又舒缓;  峨冠与博带的舞步一遍遍上演,数千年的历史在裙裾间飘飞,让人恍如隔世。  山东曲阜孔庙举办孔子文化节和恢复祭孔已经有25年了。每年的孔子文化节,祭孔大典都是最核心的活动,每次祭孔大典上,祭孔乐舞又是最华彩的篇章。  在古柏深深、殿堂巍巍的孔庙里,伴随晨钟暮鼓寻觅着天籁之音。在中华礼乐文化的源头久久徘徊:祭孔乐舞难道就是发源于尧舜
期刊
锦鸡舞是苗族人民每12年举行一次的祭祖活动中的主要的舞蹈形式。民间的婚庆、迎客礼仪和青年男女的“跳月”的过程中也常常表演锦鸡舞。锦鸡舞以芦笙伴奏,表演时女性个个绾发高耸,头上插戴锦鸡银饰,穿绣花超短百褶裙,戴全套银项圈手镯,脚穿翘尖绣花鞋,打扮得像美丽的锦鸡一样。男性吹芦笙作前导,女性随后起舞,排成一字形,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圆圈跳。随着芦笙曲调的快慢节拍,妇女头上的锦鸡银饰跃跃欲飞,银角冠一点一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