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代伟人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同时,还十分注意中华文物的保护工作,解放北京时指示保护北京古城建筑;每到一处视察时。都叮嘱地方领导要保护好文化遗产,充分发挥博物馆、纪念馆的爱国主义教育作用。
保护古都北京
古都北平(今北京),是一座世界著名的历史名城,庄严的天安门,金碧辉煌的故宫,设计奇巧的天坛,风景优美的北海,山湖秀丽的颐和园,还有圆明园、十三陵、长城、雍和宫、卢沟桥等,都是闻名中外的名胜古迹。是五个朝代的都城,有3000多年历史。1948年11月23日平津战役开始打响,考虑到北京这座著名古城,在战役之前,时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毛泽东就把如何保护北京纳入重要议题,独具匠心地制订出“围而不打”和“隔而不围”的作战方针,棋高一着的创造了“天津”和“北平”两种解决敌军的方式。12月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围攻北平城,当时在国民政府任职的民主人士张奚若带领解放军干部请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梁思成绘制北平文物地图,以期被迫攻城时保护文物之用。1949年1月6日,毛泽东以公函致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将军:本军奉命征讨,全为吊民伐罪。贵将军不敢野战,率领数十万军队退人平津,据城抵抗,使两城人民受尽痛苦。本军迭次通知贵将军及贵属,顾念两城数百万人民之生命财产,数千年之文化古迹。国家前途所系之轻重工业及贵属官兵之身家性命,提出和平缴械或出城改编两项办法。傅作义曾几次派人同解放军接触,表示愿意和平解决,但实际上仍动摇于和还是战之间。当时大批国民党溃军涌进城内,散兵游勇在紫禁城内及其它古迹处乱窜,故宫等名胜古迹面临危难。如果攻城。国民党军队必以故宫等为避难所,甚至可能作为发射炮弹的场地,两军相战,后果不堪设想。
1月16日,在平津战役如火如荼之际,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的给平津战役总前委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的电报中,专门就保护北平文化古迹问题作出指示,命令:“积极准备攻城。此次攻城,必须做出精密计划,力求避免破坏故宫、大学及其他著名而有重大价值的文化古迹。你们务必使各纵队首长明了,并确守这一点。让敌人去占据这些文化机关,但是我们不要攻击它,我们将其他广大城区占领之后,对于占据这些文化机关的敌人再用谈判及瓦解的方法,使其缴械。即使占领北平延长许多时间,也要耐心地这样做。为此,你们对于城区各部分要有精密的调查,要使每一部队的首长完全明了,哪些地方可以攻击,哪些地方不能攻击,绘图立说,人手一份,当做一项纪律去执行。为此,你们必须召集各攻城部队的首长开会,给以精确的指示。为此,你们指挥所要和每一个攻城部队均有准确的电话联系。战斗中每一个进展均须放在你们的指挥和监督之下。”
遵照毛泽东主席、党中央的指示,在我军兵临城下的时候,先采取劝告平津守敌接受和平解决的方式。天津守敌、警备司令陈长捷等拒绝投降,我军便以战斗方式,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陈长捷部,活捉陈长捷。天津解放后,毛泽东基于爱祖国、爱民族的热忱,以保护北平200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古都文物为重,一再督促傅作义晓以大义。在我北平地下党组织及民主人士做大量争取工作下,在我强大军事压力和人民群众强烈要求下,傅作义终于弃暗投明,使北平和平解放。当然,万一傅作义要顽抗,假如两军打起来,毛泽东也有周密的安排。北平和平解放后,他曾对傅作义说:“傅将军,北平和平解决最好,你这是为人民做了一件大好事。假如说,你过去有过错的话,那么现在功过权衡,还是功大于过。也是有功人员。对你的部下来说,也是为他们做了一件大好事,保护了他们的生命财产和家庭团圆。如果打起来,大量的官兵要伤亡。家庭要遭到破坏。北平是举世闻名的文化古都,八国联军欺负我们。烧毁了圆明园,破坏了许多名胜古迹,订立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如果我们中国人自己打起来,把紫禁城打毁了。文明古都被破坏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是会骂我们的。”在称赞傅将军后。毛泽东话头一转:“当然。打起来我们也有准备。我们的炮兵在几个地方布置了炮火,只要打十分钟,就可以打毁几段城墙。我们的部队进城以后,不打紫禁城,不打古建筑,不打居民区。专门消灭抵抗的部队。文化吉都的名胜还是要保护的。城市人民也是要保护的。和平解放北平最好,你带了个好头,立了大功。”
重视新中国博物馆建设
新中国刚刚成立时,旧中国留在各地的博物馆只有25个。其中有9个是外国人办的博物馆。当时,这些博物馆多数已经陷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改造与整顿。为了有力指导全国的文物博物馆工作,毛泽东与周恩来商量后,决定在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下设立文物事业管理局,请文化名人、著名学者郑振铎担任文物局局长。之后。各大行政区和省、市、自治区也相继成立文物博物馆领导机关。为保护文物古迹,严禁文物非法出口,1950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古迹、珍贵文物、图书及稀有生物保护办法》、《禁止珍贵文物图书出口暂行办法》和《古文化遗址及古墓葬之调查发掘暂行办法》,明令宣布一切具有革命、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图籍和珍贵自然标本,都必须妥善保护,不得破坏或盗卖。严禁非法出口。在毛泽东主席、党中央的重视下,全国博物馆的建设发展很快,到1957年,仅文化部门领导的博物馆、纪念馆即达73个,相当于1949年的3倍。1958年9月,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这三大馆开始兴建,于1959年夏竣工。
1952年,全国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热潮刚刚掀起,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便决定筹建安徽省博物馆。安徽省从1949年全国解放到1958年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保护了100多处文物单位,收集各类文物20多万件,收藏的标本、资料9万多件,古籍、版本9万多册。1956年,安徽省博物馆陈列大楼正式落成,这座大楼的规模,在当时全国省级博物馆中尚属屈指可数的。博物馆内所收藏的古籍版本、青铜器、新安画派作品、明清工艺品以及文房四宝,都有极高文物价值。1958年9月17日,毛泽东到安徽省博物馆视察。下午3时,在安徽省委领导同志陪同下,毛泽东身穿银灰色制服,面带笑容缓步走进展览厅。顿时。欢迎的人群沸腾起来。人们含着激动的泪花,尽情鼓掌,热烈欢呼,毛泽东站在大厅里,频频向群众招手致意,亲切地同大家一一握手。毛泽东饶有兴趣地观看了农业、工业、交通、城市建设和邮电等专题展览。当他看到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军民抗击日寇用的黄檀炮时,若有所思, 详细地询问了黄檀炮的制造时间和使用方法。得知该炮是用黄檀木制成的。新四军和群众当年在缺乏武器的情况下,就是用这种简陋的自造武器同日寇作战的,毛泽东给予赞扬。
在参观古物陈列时,在清代康熙年间芜湖铁画家汤天池的作品前,毛泽东颇感兴趣,看着汤天池的草书铁对联不禁读出声来:“晴窗流竹露,夜雨长兰芽。”当读到“露”字时,他停了下来,又仔细端详了一下,指出:“露”字脱掉了末尾一笔,应当添起来。当听到旁边有人议论清代王时敏的《南山春晓》山水画是假的时,便走过去。看了看。笑着说:人家这幅画是真的。不要乱说。接着又说:清代的戴名世,字有田。为桐城人,不是休宁人。清代的戴震,字东原。才是休宁人。在参观楚“大侣铜鼎”时,风趣地对安徽省委负责同志说:“这个大鼎。可以煮一头大牛呀!”他的话,说得大家都笑了。在楚“鄂君启金节”这件文物前,毛泽东仔细地看了上面那制作精美的错金文字,对于金节的释文,也作了一番议论。看到“龙虎铜尊”上细致生动的花纹,他非常喜爱,指着纹饰结构,对陪同人员讲述了鉴别青铜器真伪的问题。
休息时,毛泽东对陪同的领导和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说:“一个省的主要城市都应该有这样的博物馆,人民认识自己的历史和创造的力量是一件很要紧的事。”休息后:毛泽东不顾疲劳,继续参观。当他听讲解员关于山东沂南出土的画像石的介绍后,笑着问道:“怎么知道它是汉代的?”讲解员从服饰、制度等方面回答了毛泽东的提问。他满意地点点头,并指着画像石上的杂技图案,风趣
毛泽东写给郑振铎的信地对大家说:这就是我们汉代的杂技团啊!参观结束后,毛泽东坐下来休息,十分亲切地招呼在场的工作人员一起吃橘子。这些普通的博物馆工作人员,同自己的领袖坐在一张桌子旁,感到非常激动和荣耀。
故宫情结
故宫,旧称紫禁城,在北京市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殿宇9000余间,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周围宫墙长约3公里。毛泽东对故宫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青年毛泽东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时,就常携杨开慧漫步于故宫、北海。对于故宫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毛泽东是早有认识的。1936年,在陕北的窑洞里,他就对美国进步作家、记者埃德加,斯诺叙述过他年轻时对故宫的印象和感触:“故都的美对于我是一种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补偿……在公园里,在故宫的庭院里。我却看到了北方的早春。北海上还结着坚冰的时候,我看到了洁白的梅花盛开。”全国解放后,毛泽东对故宫博物院一直很重视。故宫博物院于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是一所以历史性建筑及宫廷原有珍藏为中心的综合性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它以宏伟壮丽的宫殿建筑、丰富珍贵的文物收藏而举世闻名。为了丰富故宫博物院的藏品,毛泽东曾几次将自己收藏的文
物捐献给该院。1951年12月12日,他把王船山墨迹《双鹤瑞舞赋》赠送给博物院,这是他的友人姚虞琴赠送给他的。姚虞琴是著名画家,浙江余杭人,早年在长沙研究清人王夫之的学术思想。日寇占领时期。他以卖画为生,画兰不带土,以寓国土沦陷之意。新中国成立后,他欣喜万分。将自己珍藏的《双鹤瑞舞赋》,托民主人士陈叔通献给毛泽东。毛泽东虽然非常喜欢这件墨宝,但他认为还是交由国家博物馆收藏为好。于是将这件书法珍品交给了文化部文物局局长郑振铎,并给郑写了一封信:“据云此种手迹甚为稀有,今送至兄处,请为保存为盼!”1952年12月27日,毛泽东又将友人蒋泽霖赠送的钱东壁临《兰亭十三跋》捐献给了故宫博物院。1956年,大收藏家张伯驹先生将自己收藏的李白《上阳台帖》赠送给毛泽东,毛泽东对李白诗词颇为推崇,面对这件可能是惟一的李白传世墨迹,自然爱不释手,但仍按规定将《上阳台帖》转赠故宫博物院收藏。
1954年5月,毛泽东曾三到紫禁城。5月17日下午4时,他身穿灰色中山装,脚穿布鞋,只带一个秘书,不声不响地来到故宫。他手拿一根小竹竿,登上了神武门城楼。当时故宫只有保卫科长韩炳文一人陪同。毛泽东从神武门东马道登上城楼后,顺着城墙向东走。一直走到东华门。他高兴地浏览了故宫全景。在东华门城台,毛泽东坐在小马扎上休息,询问了故宫的机构设置,各部门分工和人员的文化程度。他还参观了《基本建设出土文物展览》,前后共计三个多小时,直至天色近黄昏才离去。隔了一天,5月19日,毛泽东又来到故宫。这次是进午门。登上午门城楼,继续参观《基本建设出土文物展览》。他指着文物展品对陪同人员说,这就是历史,你们应当学点历史。要懂得历史。这次他对展览看得比较详细,前后共约两小时。5月20日下午,毛泽东第三次来到故宫。这次也是进神武门。前次是向东,这次是向西走。在西北角楼外,留下了珍贵的照片。直到晚上7点,他还想参观宫殿内的文物展览,但由于没有照明设备,无法继续参观,只好向工作人员挥手告别。
指示维修开封铁塔
河南开封,是我国著名古都之一,历史上曾有七个王朝在这里定都,早在战国时期就为魏都,北宋时建都于此,称为东京汴梁。五代时已日增繁盛,到了北宋就更加繁华了。张择端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便形象地展现了汴梁的景致。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视察完黄河柳河园口后,兴致勃勃地来到这座古城游览,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陪同。当汽车弛进开封古城遗留下的城垣后,毛泽东示意停车,他要到佑固寺看看耸立在那里的著名开封铁塔。开封铁塔又名佑固寺塔,始建于北宋皇佑元年(公元1094年),历经了900多年,名为铁塔,实为砖塔。因塔外部的琉璃砖呈铁褐色,故俗称“铁塔”。塔的平面为八角形,系十三层楼阁式,琉璃砖砌成。塔砖上浮雕释迦牟尼、飞天、狮子、云龙、宝相花等图案,造形生动,形象逼真。塔内有砖砌塔心柱,周围筑有盘道。塔的底层有四个圭首门,四门中的北门有踏道上通各层。其余三门内有八角形小室。以上各层只设一门。供人登临眺望。塔顶为八角攒尖顶,宝瓶式的铜塔刹扣在莲花座上。开封铁塔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吟诗赋词,元人冯振子曾有诗云:擎天一柱碍云低,破暗功同日月齐。半夜火龙翻天轴,八方景象下天梯。光摇潋滟沉珠蚌,景落仓溟照水犀。火焰逼人高万丈,倒提铁笔向空题。铁塔景色历来为人称道,为汴京八景之一。
在开封铁塔前,毛泽东伫足良久。他仔细地审视这千年古塔,他围着古塔一面面、一层层地察看。只见铁塔的第一层已被黄沙掩埋了,铁塔的北面,黄沙堆到了第二层。在铁塔近顶部,朝黄河方向的一面,经毛泽东指点。大家看 到了一个不小的、不整齐的洞口。宛如一个巨大的伤口。毛泽东以不悦的声调质问:“那塔上的破洞是怎么搞的?”显然,他对破坏文物古迹的行为是不满的,便忍不住心中的怒火,向陪同察看的省领导发泄出来。“是日本鬼子的炮弹击伤的。”陪同的领导连忙说。“哦,那我们应该把日本帝国主义军队用炮火击伤的部位,修补起来嘛!”毛泽东心中的怒火尚未消除。“好,主席,我们一定把它修好!”省领导们站到了毛泽东面前,用毫不含混的口气作了保证。毛泽东又举目看了看那铁塔被目寇炮弹击破的地方,仿佛是在战时医院,面对一位伤病员。用手轻轻地抚摩那被敌人子弹射伤的战士一样。不久,河南省领导便指示有关部门对铁塔进行了维修,有效的保护了文物建筑。
指示保护黄陵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轩辕氏的陵墓,相传黄帝得道升天,故此陵墓为衣冠冢。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城北桥山;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号称“天下第一陵”。黄帝陵古称“桥陵”,为中国历代帝王和著名人士祭祀黄帝的场所。1937年4月5日,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国共两党在经历十年内战后,又聚在一起,同派代表共祭黄陵,以表达停止内战、团结御侮的决心。国民党方面的代表是国民党元老、中央监委委员张继,国民政府西安行营主任顾祝同(致祭当天,并未到场)。中共方面是同盟会老人、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国共两党代表在黄帝陵前各读了祭文。中共方面的祭文是由毛泽东起草。毛泽东、朱德两人署名,林伯渠受毛泽东、朱德委派代表中华苏维埃全体人民宣读的。这篇祭文,实际上是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发布的号召全民族抗战的宣言书,也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民誓为抗日救亡之先驱的“出师表”。
1955年,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赴西北参观,顺谒黄帝陵,10月9日给毛泽东写信反映:陵庙无人看管。庙宇木料多已腐坏,势将倾塌。院中草地,多为农民耕种。陵山附近,私坟如鳞。回忆1940年访延安时。亦曾谒陵,“当时陵庙山树均有专人看管。庭院整扫清洁,古树逢枯补植,鉴今想往,不胜差异。”“窃以为黄帝陵乃我国民族历史遗迹,解放后我人民政府对历史文物及各处寺庙,尚且保护修饰,而黄帝陵庙竟任荒废,或中央主管部门因偏僻未暇顾及。”11月1日,毛泽东读到这封信,立即批示周恩来总理阅后交有关部门处理,并说:“我看陈先生的提议是有道理的。”阅读中,毛泽东还在信中“当时陵庙山树均有专人看管,庭院整扫清洁,古树逢枯补植,鉴今想往,不胜差异”诸句旁画了竖道,似对无专人看管清扫有所不满。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周恩来明确批示:“黄陵应明令保护和整修。”在毛泽东、周恩来的直接关怀下,尔后黄帝陵得到了修整。1961年,国务院把黄帝陵列为古墓葬第一号,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接着又拨款对轩辕庙和黄帝陵进行整体的景观设计和大规模的修建工程。
1951年。叶恭绰、柳亚子、李济深、章士钊四位先生联名写信给毛泽东,要求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制订城市建设规划时能保全袁崇焕祠墓。毛泽东很重视这封来信,立即批给当时的北京市市长彭真,指示:“我意无大碍,袁崇焕祠墓应予保存。”后来,北京市将这一古迹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古都北京
古都北平(今北京),是一座世界著名的历史名城,庄严的天安门,金碧辉煌的故宫,设计奇巧的天坛,风景优美的北海,山湖秀丽的颐和园,还有圆明园、十三陵、长城、雍和宫、卢沟桥等,都是闻名中外的名胜古迹。是五个朝代的都城,有3000多年历史。1948年11月23日平津战役开始打响,考虑到北京这座著名古城,在战役之前,时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毛泽东就把如何保护北京纳入重要议题,独具匠心地制订出“围而不打”和“隔而不围”的作战方针,棋高一着的创造了“天津”和“北平”两种解决敌军的方式。12月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围攻北平城,当时在国民政府任职的民主人士张奚若带领解放军干部请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梁思成绘制北平文物地图,以期被迫攻城时保护文物之用。1949年1月6日,毛泽东以公函致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将军:本军奉命征讨,全为吊民伐罪。贵将军不敢野战,率领数十万军队退人平津,据城抵抗,使两城人民受尽痛苦。本军迭次通知贵将军及贵属,顾念两城数百万人民之生命财产,数千年之文化古迹。国家前途所系之轻重工业及贵属官兵之身家性命,提出和平缴械或出城改编两项办法。傅作义曾几次派人同解放军接触,表示愿意和平解决,但实际上仍动摇于和还是战之间。当时大批国民党溃军涌进城内,散兵游勇在紫禁城内及其它古迹处乱窜,故宫等名胜古迹面临危难。如果攻城。国民党军队必以故宫等为避难所,甚至可能作为发射炮弹的场地,两军相战,后果不堪设想。
1月16日,在平津战役如火如荼之际,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的给平津战役总前委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的电报中,专门就保护北平文化古迹问题作出指示,命令:“积极准备攻城。此次攻城,必须做出精密计划,力求避免破坏故宫、大学及其他著名而有重大价值的文化古迹。你们务必使各纵队首长明了,并确守这一点。让敌人去占据这些文化机关,但是我们不要攻击它,我们将其他广大城区占领之后,对于占据这些文化机关的敌人再用谈判及瓦解的方法,使其缴械。即使占领北平延长许多时间,也要耐心地这样做。为此,你们对于城区各部分要有精密的调查,要使每一部队的首长完全明了,哪些地方可以攻击,哪些地方不能攻击,绘图立说,人手一份,当做一项纪律去执行。为此,你们必须召集各攻城部队的首长开会,给以精确的指示。为此,你们指挥所要和每一个攻城部队均有准确的电话联系。战斗中每一个进展均须放在你们的指挥和监督之下。”
遵照毛泽东主席、党中央的指示,在我军兵临城下的时候,先采取劝告平津守敌接受和平解决的方式。天津守敌、警备司令陈长捷等拒绝投降,我军便以战斗方式,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陈长捷部,活捉陈长捷。天津解放后,毛泽东基于爱祖国、爱民族的热忱,以保护北平200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古都文物为重,一再督促傅作义晓以大义。在我北平地下党组织及民主人士做大量争取工作下,在我强大军事压力和人民群众强烈要求下,傅作义终于弃暗投明,使北平和平解放。当然,万一傅作义要顽抗,假如两军打起来,毛泽东也有周密的安排。北平和平解放后,他曾对傅作义说:“傅将军,北平和平解决最好,你这是为人民做了一件大好事。假如说,你过去有过错的话,那么现在功过权衡,还是功大于过。也是有功人员。对你的部下来说,也是为他们做了一件大好事,保护了他们的生命财产和家庭团圆。如果打起来,大量的官兵要伤亡。家庭要遭到破坏。北平是举世闻名的文化古都,八国联军欺负我们。烧毁了圆明园,破坏了许多名胜古迹,订立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如果我们中国人自己打起来,把紫禁城打毁了。文明古都被破坏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是会骂我们的。”在称赞傅将军后。毛泽东话头一转:“当然。打起来我们也有准备。我们的炮兵在几个地方布置了炮火,只要打十分钟,就可以打毁几段城墙。我们的部队进城以后,不打紫禁城,不打古建筑,不打居民区。专门消灭抵抗的部队。文化吉都的名胜还是要保护的。城市人民也是要保护的。和平解放北平最好,你带了个好头,立了大功。”
重视新中国博物馆建设
新中国刚刚成立时,旧中国留在各地的博物馆只有25个。其中有9个是外国人办的博物馆。当时,这些博物馆多数已经陷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改造与整顿。为了有力指导全国的文物博物馆工作,毛泽东与周恩来商量后,决定在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下设立文物事业管理局,请文化名人、著名学者郑振铎担任文物局局长。之后。各大行政区和省、市、自治区也相继成立文物博物馆领导机关。为保护文物古迹,严禁文物非法出口,1950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古迹、珍贵文物、图书及稀有生物保护办法》、《禁止珍贵文物图书出口暂行办法》和《古文化遗址及古墓葬之调查发掘暂行办法》,明令宣布一切具有革命、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图籍和珍贵自然标本,都必须妥善保护,不得破坏或盗卖。严禁非法出口。在毛泽东主席、党中央的重视下,全国博物馆的建设发展很快,到1957年,仅文化部门领导的博物馆、纪念馆即达73个,相当于1949年的3倍。1958年9月,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这三大馆开始兴建,于1959年夏竣工。
1952年,全国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热潮刚刚掀起,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便决定筹建安徽省博物馆。安徽省从1949年全国解放到1958年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保护了100多处文物单位,收集各类文物20多万件,收藏的标本、资料9万多件,古籍、版本9万多册。1956年,安徽省博物馆陈列大楼正式落成,这座大楼的规模,在当时全国省级博物馆中尚属屈指可数的。博物馆内所收藏的古籍版本、青铜器、新安画派作品、明清工艺品以及文房四宝,都有极高文物价值。1958年9月17日,毛泽东到安徽省博物馆视察。下午3时,在安徽省委领导同志陪同下,毛泽东身穿银灰色制服,面带笑容缓步走进展览厅。顿时。欢迎的人群沸腾起来。人们含着激动的泪花,尽情鼓掌,热烈欢呼,毛泽东站在大厅里,频频向群众招手致意,亲切地同大家一一握手。毛泽东饶有兴趣地观看了农业、工业、交通、城市建设和邮电等专题展览。当他看到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军民抗击日寇用的黄檀炮时,若有所思, 详细地询问了黄檀炮的制造时间和使用方法。得知该炮是用黄檀木制成的。新四军和群众当年在缺乏武器的情况下,就是用这种简陋的自造武器同日寇作战的,毛泽东给予赞扬。
在参观古物陈列时,在清代康熙年间芜湖铁画家汤天池的作品前,毛泽东颇感兴趣,看着汤天池的草书铁对联不禁读出声来:“晴窗流竹露,夜雨长兰芽。”当读到“露”字时,他停了下来,又仔细端详了一下,指出:“露”字脱掉了末尾一笔,应当添起来。当听到旁边有人议论清代王时敏的《南山春晓》山水画是假的时,便走过去。看了看。笑着说:人家这幅画是真的。不要乱说。接着又说:清代的戴名世,字有田。为桐城人,不是休宁人。清代的戴震,字东原。才是休宁人。在参观楚“大侣铜鼎”时,风趣地对安徽省委负责同志说:“这个大鼎。可以煮一头大牛呀!”他的话,说得大家都笑了。在楚“鄂君启金节”这件文物前,毛泽东仔细地看了上面那制作精美的错金文字,对于金节的释文,也作了一番议论。看到“龙虎铜尊”上细致生动的花纹,他非常喜爱,指着纹饰结构,对陪同人员讲述了鉴别青铜器真伪的问题。
休息时,毛泽东对陪同的领导和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说:“一个省的主要城市都应该有这样的博物馆,人民认识自己的历史和创造的力量是一件很要紧的事。”休息后:毛泽东不顾疲劳,继续参观。当他听讲解员关于山东沂南出土的画像石的介绍后,笑着问道:“怎么知道它是汉代的?”讲解员从服饰、制度等方面回答了毛泽东的提问。他满意地点点头,并指着画像石上的杂技图案,风趣
毛泽东写给郑振铎的信地对大家说:这就是我们汉代的杂技团啊!参观结束后,毛泽东坐下来休息,十分亲切地招呼在场的工作人员一起吃橘子。这些普通的博物馆工作人员,同自己的领袖坐在一张桌子旁,感到非常激动和荣耀。
故宫情结
故宫,旧称紫禁城,在北京市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殿宇9000余间,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周围宫墙长约3公里。毛泽东对故宫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青年毛泽东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时,就常携杨开慧漫步于故宫、北海。对于故宫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毛泽东是早有认识的。1936年,在陕北的窑洞里,他就对美国进步作家、记者埃德加,斯诺叙述过他年轻时对故宫的印象和感触:“故都的美对于我是一种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补偿……在公园里,在故宫的庭院里。我却看到了北方的早春。北海上还结着坚冰的时候,我看到了洁白的梅花盛开。”全国解放后,毛泽东对故宫博物院一直很重视。故宫博物院于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是一所以历史性建筑及宫廷原有珍藏为中心的综合性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它以宏伟壮丽的宫殿建筑、丰富珍贵的文物收藏而举世闻名。为了丰富故宫博物院的藏品,毛泽东曾几次将自己收藏的文
物捐献给该院。1951年12月12日,他把王船山墨迹《双鹤瑞舞赋》赠送给博物院,这是他的友人姚虞琴赠送给他的。姚虞琴是著名画家,浙江余杭人,早年在长沙研究清人王夫之的学术思想。日寇占领时期。他以卖画为生,画兰不带土,以寓国土沦陷之意。新中国成立后,他欣喜万分。将自己珍藏的《双鹤瑞舞赋》,托民主人士陈叔通献给毛泽东。毛泽东虽然非常喜欢这件墨宝,但他认为还是交由国家博物馆收藏为好。于是将这件书法珍品交给了文化部文物局局长郑振铎,并给郑写了一封信:“据云此种手迹甚为稀有,今送至兄处,请为保存为盼!”1952年12月27日,毛泽东又将友人蒋泽霖赠送的钱东壁临《兰亭十三跋》捐献给了故宫博物院。1956年,大收藏家张伯驹先生将自己收藏的李白《上阳台帖》赠送给毛泽东,毛泽东对李白诗词颇为推崇,面对这件可能是惟一的李白传世墨迹,自然爱不释手,但仍按规定将《上阳台帖》转赠故宫博物院收藏。
1954年5月,毛泽东曾三到紫禁城。5月17日下午4时,他身穿灰色中山装,脚穿布鞋,只带一个秘书,不声不响地来到故宫。他手拿一根小竹竿,登上了神武门城楼。当时故宫只有保卫科长韩炳文一人陪同。毛泽东从神武门东马道登上城楼后,顺着城墙向东走。一直走到东华门。他高兴地浏览了故宫全景。在东华门城台,毛泽东坐在小马扎上休息,询问了故宫的机构设置,各部门分工和人员的文化程度。他还参观了《基本建设出土文物展览》,前后共计三个多小时,直至天色近黄昏才离去。隔了一天,5月19日,毛泽东又来到故宫。这次是进午门。登上午门城楼,继续参观《基本建设出土文物展览》。他指着文物展品对陪同人员说,这就是历史,你们应当学点历史。要懂得历史。这次他对展览看得比较详细,前后共约两小时。5月20日下午,毛泽东第三次来到故宫。这次也是进神武门。前次是向东,这次是向西走。在西北角楼外,留下了珍贵的照片。直到晚上7点,他还想参观宫殿内的文物展览,但由于没有照明设备,无法继续参观,只好向工作人员挥手告别。
指示维修开封铁塔
河南开封,是我国著名古都之一,历史上曾有七个王朝在这里定都,早在战国时期就为魏都,北宋时建都于此,称为东京汴梁。五代时已日增繁盛,到了北宋就更加繁华了。张择端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便形象地展现了汴梁的景致。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视察完黄河柳河园口后,兴致勃勃地来到这座古城游览,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陪同。当汽车弛进开封古城遗留下的城垣后,毛泽东示意停车,他要到佑固寺看看耸立在那里的著名开封铁塔。开封铁塔又名佑固寺塔,始建于北宋皇佑元年(公元1094年),历经了900多年,名为铁塔,实为砖塔。因塔外部的琉璃砖呈铁褐色,故俗称“铁塔”。塔的平面为八角形,系十三层楼阁式,琉璃砖砌成。塔砖上浮雕释迦牟尼、飞天、狮子、云龙、宝相花等图案,造形生动,形象逼真。塔内有砖砌塔心柱,周围筑有盘道。塔的底层有四个圭首门,四门中的北门有踏道上通各层。其余三门内有八角形小室。以上各层只设一门。供人登临眺望。塔顶为八角攒尖顶,宝瓶式的铜塔刹扣在莲花座上。开封铁塔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吟诗赋词,元人冯振子曾有诗云:擎天一柱碍云低,破暗功同日月齐。半夜火龙翻天轴,八方景象下天梯。光摇潋滟沉珠蚌,景落仓溟照水犀。火焰逼人高万丈,倒提铁笔向空题。铁塔景色历来为人称道,为汴京八景之一。
在开封铁塔前,毛泽东伫足良久。他仔细地审视这千年古塔,他围着古塔一面面、一层层地察看。只见铁塔的第一层已被黄沙掩埋了,铁塔的北面,黄沙堆到了第二层。在铁塔近顶部,朝黄河方向的一面,经毛泽东指点。大家看 到了一个不小的、不整齐的洞口。宛如一个巨大的伤口。毛泽东以不悦的声调质问:“那塔上的破洞是怎么搞的?”显然,他对破坏文物古迹的行为是不满的,便忍不住心中的怒火,向陪同察看的省领导发泄出来。“是日本鬼子的炮弹击伤的。”陪同的领导连忙说。“哦,那我们应该把日本帝国主义军队用炮火击伤的部位,修补起来嘛!”毛泽东心中的怒火尚未消除。“好,主席,我们一定把它修好!”省领导们站到了毛泽东面前,用毫不含混的口气作了保证。毛泽东又举目看了看那铁塔被目寇炮弹击破的地方,仿佛是在战时医院,面对一位伤病员。用手轻轻地抚摩那被敌人子弹射伤的战士一样。不久,河南省领导便指示有关部门对铁塔进行了维修,有效的保护了文物建筑。
指示保护黄陵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轩辕氏的陵墓,相传黄帝得道升天,故此陵墓为衣冠冢。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城北桥山;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号称“天下第一陵”。黄帝陵古称“桥陵”,为中国历代帝王和著名人士祭祀黄帝的场所。1937年4月5日,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国共两党在经历十年内战后,又聚在一起,同派代表共祭黄陵,以表达停止内战、团结御侮的决心。国民党方面的代表是国民党元老、中央监委委员张继,国民政府西安行营主任顾祝同(致祭当天,并未到场)。中共方面是同盟会老人、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国共两党代表在黄帝陵前各读了祭文。中共方面的祭文是由毛泽东起草。毛泽东、朱德两人署名,林伯渠受毛泽东、朱德委派代表中华苏维埃全体人民宣读的。这篇祭文,实际上是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发布的号召全民族抗战的宣言书,也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民誓为抗日救亡之先驱的“出师表”。
1955年,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赴西北参观,顺谒黄帝陵,10月9日给毛泽东写信反映:陵庙无人看管。庙宇木料多已腐坏,势将倾塌。院中草地,多为农民耕种。陵山附近,私坟如鳞。回忆1940年访延安时。亦曾谒陵,“当时陵庙山树均有专人看管。庭院整扫清洁,古树逢枯补植,鉴今想往,不胜差异。”“窃以为黄帝陵乃我国民族历史遗迹,解放后我人民政府对历史文物及各处寺庙,尚且保护修饰,而黄帝陵庙竟任荒废,或中央主管部门因偏僻未暇顾及。”11月1日,毛泽东读到这封信,立即批示周恩来总理阅后交有关部门处理,并说:“我看陈先生的提议是有道理的。”阅读中,毛泽东还在信中“当时陵庙山树均有专人看管,庭院整扫清洁,古树逢枯补植,鉴今想往,不胜差异”诸句旁画了竖道,似对无专人看管清扫有所不满。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周恩来明确批示:“黄陵应明令保护和整修。”在毛泽东、周恩来的直接关怀下,尔后黄帝陵得到了修整。1961年,国务院把黄帝陵列为古墓葬第一号,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接着又拨款对轩辕庙和黄帝陵进行整体的景观设计和大规模的修建工程。
1951年。叶恭绰、柳亚子、李济深、章士钊四位先生联名写信给毛泽东,要求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制订城市建设规划时能保全袁崇焕祠墓。毛泽东很重视这封来信,立即批给当时的北京市市长彭真,指示:“我意无大碍,袁崇焕祠墓应予保存。”后来,北京市将这一古迹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