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3日,今年的创业板牛股蓝色光标在二级市场上演了一出变脸戏。
当天,蓝色光标发布大股东减持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许志平、吴铁通过股票二级市场转让方式,各自转让375万股,累计套现3. 0 4亿元。当日晚间公司又发布公告称,公司一致行动人赵文权、许志平、陈良华、孙陶然4人承诺自2 013年6月4日起至2014 年6月3日不减持公司股票。
蓝色光标大股东一边减持、一边锁定的做法,让一些投资者不禁发问:“蓝色光标到底要干嘛?”
首先让我们回过头来,简要梳理一下蓝色光标的发展历史,或许从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上市以来股价上涨超过350%
有着“公关第一股”之称的蓝色光标,2010年2月26日登陆创业板。虽然上市首日涨幅不大,仅18.07%,但其后在其业绩增速持续加快的带动下,股价持续震荡走高,截至2013年6月6日收盘,上市以来累计涨幅达351.44%。
今年以来, 蓝色光标更是成了传媒板块的一大“妖股”,在重组并购等利好信息刺激下,公司股价一路飙涨,最高涨至5月27日收盘的45.40元/股,较年初的22.20元/股上涨了23.20元,涨幅超100%。
纵观蓝色光标上市以来的业绩发展,或许就不难理解其疯狂上涨的缘由。
2010年上市当年,公司营业收入4 . 9 6亿元,增长3 4 . 8 5%;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6 0 3 7万元,增长2 4 . 61%。2 011年,公司营业收入12 .66亿元,同比增长155.4%;盈利1. 21亿元,同比增长100.54%。2012年,公司实现营收21.75亿元,同比增72%;净利润2. 4亿元,同比增95%。
但在揭秘蓝色光标业绩增长背后的原因时可见,连续的并购成为推动股价的最大因素。
并购成为“葡萄藤”
蓝色光标的并购,从上市之初就开始了。当时募集资金总额为62079万元,其中超募资金46492万元,而一年半以后,就在并购事件上花掉了2亿元资金。面对如此迅速的烧钱速度,当时业内传出一片质疑声。而对于蓝色光标的种种质疑,从上市以来就没有停止过。
但蓝色光标在质疑声中,并购之事却是进行得如火如荼。在蓝色光标的屡次并购中,值得一提的是以17. 802亿元收购博杰广告,这是公司历史上最大一次并购。
2013年2月5日,蓝色光标以自有资金1.78亿元对博杰广告进行增资,获得了11%股权。短短3个月后的4月12日,蓝色光标宣布以16亿、6.7倍PB并购博杰广告,博杰广告成为蓝色光标的全资子公司。而博杰广告负责运营央视电影频道、新闻频道的广告代理业务。
作为公关公司的蓝色光标,大手笔收购广告公司的行为,很多人不能理解。在4月17日收购博杰的发布会上,公司董秘许志平解释,中国的公关和广告行业相对分散,处于“一地葡萄、唯缺藤”的阶段,蓝色光标未来立志要成为“葡萄藤”。
“蓝色光标这一系列并购事件是其外延式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其通过并购,可以迅速实现在行业中另一领域的发展,同时增厚业绩。”中投顾问文化行业研究员沈哲彦认为,“广告业目前发展迅速,但业内企业良莠不齐,集中度较低,‘洗牌期’将近。蓝色光标提前对优质企业进行并购是明智之举”。
开吃“洋葡萄”
蓝色光标的并购不仅仅是跨界,更是走出了国门。
在宣布收购博杰广告仅仅12天后,4月25日下午,蓝色光标高调宣布将以3. 5亿元收购英国公关集团Huntsworth19.8%的股份,并成为其第一大股东。这使得蓝色光标成为第一个吃“洋葡萄”的本土公司。
在收购Huntsworth公司前,蓝色光标的业务覆盖地区主要在国内和亚洲地区,客户主要集中在IT、汽车、消费品和房地产等领域。收购Huntsworth公司后,公司将拥有后者在欧洲的完善的网络,以及在中东和北美医药和金融服务领域的成熟布局。公司表示,此次海外投资是其实施营销传播服务行业“全产业链”布局和“国际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购还会继续
蓝色光标在并购的道路上一路狂奔,股价一路上扬,为何大股东却在6月3日大手笔减持?
公司董秘许志平对此表示,这是由公司“内生式增长+外延式并购”的发展模式决定的,目前这一阶段正好处于蓝色光标的空窗期,可以使得减持少受其它外部因素的干扰。
而看看公司大股东延长锁定期的承诺,细心的投资者就发现了一个“漏洞”。翻阅公司招股书可知,公司一致行动人包括赵文权、孙陶然、吴铁、许志平、陈良华5人,但此次承诺的并不包括吴铁。而公告显示本次减持后,吴铁仍持有公司无限售条件股份455.6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1.15%。也就是说,这些股票未来都可以通过二级市场减持。
按照许志平此前对媒体的说法,之所以只有4位一致行动人做出承诺,实际上是怕一旦将这5人的持股全部锁死,在未来公司的并购过程中,股东能够出力腾挪的空间将受到限制。而吴铁没有做出同步承诺,是共同控制人一致的决定。 吴铁和许志平的此次减持,也被解读为以后的继续并购集结资金。
并购中的风险不容忽视
对于并购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在第七届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峰会上,许志平坦言,并购其它公司,其实就是并购该公司的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蓝色光标曾遭到大股东高鹏连番减持,也让蓝色光标背负着“竞争对手取款机”的名号。因为高鹏在公司上市前离职,并随后创办英智永新公司,其业务是与蓝色光标趋同的公关业务。
如何留下并购公司的人才,是并购以后最需要考虑的问题。这成为蓝色光标并购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人才流失也成为蓝色光标并购中存在的最大风险。
当天,蓝色光标发布大股东减持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许志平、吴铁通过股票二级市场转让方式,各自转让375万股,累计套现3. 0 4亿元。当日晚间公司又发布公告称,公司一致行动人赵文权、许志平、陈良华、孙陶然4人承诺自2 013年6月4日起至2014 年6月3日不减持公司股票。
蓝色光标大股东一边减持、一边锁定的做法,让一些投资者不禁发问:“蓝色光标到底要干嘛?”
首先让我们回过头来,简要梳理一下蓝色光标的发展历史,或许从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上市以来股价上涨超过350%
有着“公关第一股”之称的蓝色光标,2010年2月26日登陆创业板。虽然上市首日涨幅不大,仅18.07%,但其后在其业绩增速持续加快的带动下,股价持续震荡走高,截至2013年6月6日收盘,上市以来累计涨幅达351.44%。
今年以来, 蓝色光标更是成了传媒板块的一大“妖股”,在重组并购等利好信息刺激下,公司股价一路飙涨,最高涨至5月27日收盘的45.40元/股,较年初的22.20元/股上涨了23.20元,涨幅超100%。
纵观蓝色光标上市以来的业绩发展,或许就不难理解其疯狂上涨的缘由。
2010年上市当年,公司营业收入4 . 9 6亿元,增长3 4 . 8 5%;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6 0 3 7万元,增长2 4 . 61%。2 011年,公司营业收入12 .66亿元,同比增长155.4%;盈利1. 21亿元,同比增长100.54%。2012年,公司实现营收21.75亿元,同比增72%;净利润2. 4亿元,同比增95%。
但在揭秘蓝色光标业绩增长背后的原因时可见,连续的并购成为推动股价的最大因素。
并购成为“葡萄藤”
蓝色光标的并购,从上市之初就开始了。当时募集资金总额为62079万元,其中超募资金46492万元,而一年半以后,就在并购事件上花掉了2亿元资金。面对如此迅速的烧钱速度,当时业内传出一片质疑声。而对于蓝色光标的种种质疑,从上市以来就没有停止过。
但蓝色光标在质疑声中,并购之事却是进行得如火如荼。在蓝色光标的屡次并购中,值得一提的是以17. 802亿元收购博杰广告,这是公司历史上最大一次并购。
2013年2月5日,蓝色光标以自有资金1.78亿元对博杰广告进行增资,获得了11%股权。短短3个月后的4月12日,蓝色光标宣布以16亿、6.7倍PB并购博杰广告,博杰广告成为蓝色光标的全资子公司。而博杰广告负责运营央视电影频道、新闻频道的广告代理业务。
作为公关公司的蓝色光标,大手笔收购广告公司的行为,很多人不能理解。在4月17日收购博杰的发布会上,公司董秘许志平解释,中国的公关和广告行业相对分散,处于“一地葡萄、唯缺藤”的阶段,蓝色光标未来立志要成为“葡萄藤”。
“蓝色光标这一系列并购事件是其外延式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其通过并购,可以迅速实现在行业中另一领域的发展,同时增厚业绩。”中投顾问文化行业研究员沈哲彦认为,“广告业目前发展迅速,但业内企业良莠不齐,集中度较低,‘洗牌期’将近。蓝色光标提前对优质企业进行并购是明智之举”。
开吃“洋葡萄”
蓝色光标的并购不仅仅是跨界,更是走出了国门。
在宣布收购博杰广告仅仅12天后,4月25日下午,蓝色光标高调宣布将以3. 5亿元收购英国公关集团Huntsworth19.8%的股份,并成为其第一大股东。这使得蓝色光标成为第一个吃“洋葡萄”的本土公司。
在收购Huntsworth公司前,蓝色光标的业务覆盖地区主要在国内和亚洲地区,客户主要集中在IT、汽车、消费品和房地产等领域。收购Huntsworth公司后,公司将拥有后者在欧洲的完善的网络,以及在中东和北美医药和金融服务领域的成熟布局。公司表示,此次海外投资是其实施营销传播服务行业“全产业链”布局和“国际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购还会继续
蓝色光标在并购的道路上一路狂奔,股价一路上扬,为何大股东却在6月3日大手笔减持?
公司董秘许志平对此表示,这是由公司“内生式增长+外延式并购”的发展模式决定的,目前这一阶段正好处于蓝色光标的空窗期,可以使得减持少受其它外部因素的干扰。
而看看公司大股东延长锁定期的承诺,细心的投资者就发现了一个“漏洞”。翻阅公司招股书可知,公司一致行动人包括赵文权、孙陶然、吴铁、许志平、陈良华5人,但此次承诺的并不包括吴铁。而公告显示本次减持后,吴铁仍持有公司无限售条件股份455.6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1.15%。也就是说,这些股票未来都可以通过二级市场减持。
按照许志平此前对媒体的说法,之所以只有4位一致行动人做出承诺,实际上是怕一旦将这5人的持股全部锁死,在未来公司的并购过程中,股东能够出力腾挪的空间将受到限制。而吴铁没有做出同步承诺,是共同控制人一致的决定。 吴铁和许志平的此次减持,也被解读为以后的继续并购集结资金。
并购中的风险不容忽视
对于并购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在第七届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峰会上,许志平坦言,并购其它公司,其实就是并购该公司的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蓝色光标曾遭到大股东高鹏连番减持,也让蓝色光标背负着“竞争对手取款机”的名号。因为高鹏在公司上市前离职,并随后创办英智永新公司,其业务是与蓝色光标趋同的公关业务。
如何留下并购公司的人才,是并购以后最需要考虑的问题。这成为蓝色光标并购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人才流失也成为蓝色光标并购中存在的最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