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和自杀

来源 :经典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w9610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寿的好处何在?这个问题应该去问问乌龟,它们最清楚。长寿的好处首先当然在于多多地吃喝多多地拉撒,多多地看些世间的热闹。如果更幸运一些的话。活过九十岁。还可以在本行业里熬成大师或者泰斗。《西游记》第一回里写着:美猴王在花果山跟群猴过着丰衣足食的好日子,有一天在喜庆的宴席上忽然忧恼,落下泪来。原因是他想到了将来有一天终会衰老和身亡。众小猴听到他的解说。一个个也都为着必将来临的遥远的死亡掩面悲啼起来。美猴王在这里像个哲学家,他在最欢乐的时刻却想到了无常。为眼前一切不能永恒而悲泣,接下来美猴王就在众猴们的拥戴之下云游海角远涉天涯去寻找长生不老的方子去了。我小时候看到家中老人死去,便在心里立志长大了一定要当一名科学家,研制出长生不老的药来,那时候我的智商跟一只猴子差不多。
  我想自杀的意义在于,人类不经过自然的允许。不跟命运商量,就用自己的意志战胜了迟早必将来临的肉体的消失,那等于说,死的事情由我自已说了算。何时去死怎样去死。由我自己来计划和设计。对于一件迟早要发生的事情,我不要坐等。不要由它来控制我,我主动地找上门去还不行吗?其实对于每个人来说,死亡的通缉令平就由上天发出来了,在出生的时候就张贴出来了,只是被真正捉拿归案的时日不一样,或早或晚而已,有的是在六十岁的时候。有的是在八十岁的时候。超过百年的很少。而自杀多么像是投案自首。去掉了捉拿和逃避的麻烦,一切迂回曲折都省掉了,这倒使得一件原本无奈的事情变成了自由意志。这也许是目前人类能够打败死亡的唯一方式吧。西尔维亚·普拉斯认为死是一门艺术。她要使之分外精彩。由此看来,“活着”真的是一种否定状态,否定自然会带来运动和发展变化,而死亡才是肯定的,是静止和永远的。于是我一直相信。自杀并不需要特别具体和充分的理由,不一定是通上了什么失恋之类的麻烦事,有一种天生有自杀倾向的人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用这种急于求成的方式来掌握命运。
  如果想自杀,最好是赶在四十岁之前,这事办晚了,其价值和意义要大打折扣的。尤其对于搞文学的。四十岁以前死去可以叫做天才,九十岁以后死的可以称之为泰斗,而在这中间的岁数上死去。不上不下的,最尴尬了。所以如果一个文人年纪在四十岁以前,他还有自杀的资本,还有当天才的可能,他想自杀那就趁早吧:如果他已经活过了四十岁这个界线,那他当天才的可能性已经没有了,那就建议他不要自杀了,他的目标只能有一个,就是当泰斗了,那就索性一鼓作气活过九十岁去吧。
  如果作为一种人生态度来看,“长寿”的反义词不应该是“短寿”和“夭折”,而应该是“自杀”,期望长寿或者选择自杀。这两种态度。很难说哪一种更勇敢。对于谴责阮玲玉自杀是怯懦行为的人们,鲁迅先生曾经讽刺过,你勇敢,那么你倒是先死给大家看看。而长寿。必须忍受生命的凋谢和枯萎,无法阻止地走在穷途末路上,尤其是到了漫长的生命的末尾。活着就成了一天一天地在等死了,等着死亡的脚步一天一天地走近。以至于屏住呼吸,已经听到了它的脚步声了。那时候长寿也是需要一些勇气的了,哪怕是论堆和耍赖的勇气。
  长寿真的很难,自殺也很难,要么等着死亡找上门来,要么你主动出击去找它。但是那结局都是一样的啊,想到这里便感到悲凉。便萌生出及时行乐的想法来。先把存折上的钱统统花掉吧。老葛朗台之所以攒了那么多金银布匹放在自家仓库里,让它们变成飞灰,那是因为他把死亡这件事情给忘掉了,那些像他一样肯拼命攒钱的人都是盲目的乐观主义者。
  注:此文不是一篇倡导长寿的文章,也不是一篇鼓励自杀的文章,都不是。
其他文献
朋友的妻子早逝,他独自坚强地抚养着他七岁的儿子。  一天出差,他把放暑假的儿子一个人留在家。可他一路上担心孩子有没有吃饭。会不会哭,心老是放不下,到达目的地后又不时打回电话。孩子倒是很懂事,要他不要担心。但朋友还是无限牵挂,处理完事情,便匆匆踏上归途。回到家时儿子已经睡了,他这才松了口气。  当他准备就寝时,却突然发现棉被下面有一碗打翻的碗儿面!盛怒之下。他朝熟睡的儿子屁股上一阵狠打。儿子被打醒了
期刊
周末,去修车。很凑巧,我赶到时,技术高超的老板并不忙。当我把汽车的毛病简单叙述后,他把坐在门口的年轻人招呼了过来。“这是我新收的徒弟,”老板向我介紹后,又将头转向他,“大卫,帮韦老师看看车。”让他帮我修车?碍于面子,我并没说什么。转念又一想,让他锻炼锻炼也无妨,有老板在旁边盯着,不会有什么事的。  事情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老板叮嘱几句之后。就和邻居老板下象棋去了。老板的态度让我很气愤,待他走后,我没
期刊
那时,他们日子过得很苦,租不起房,借了一间朋友的仓库,简单收拾后,作为卧室。严寒的仓库犹如一口冰窖。没有一床温暖的棉被裹体,她常常在半夜里冻醒。他紧紧地抱住她,尽量把她帖在自己胸口,用自己的体温去温暖她。  一天。她从外面回来。神色恍惚、面色苍白。他问她,怎么了,是不是病了?她说,没事,就是有点累。之后立刻兴奋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红色大钞,在他眼前晃了晃,亢奋地说,我们有钱了,去买一床棉被吧。他问,
期刊
中国人对门是十分讲究的。自古至今,都是如此。因为“门面”如何,从虚处看,关系到家族的地位和兴衰;从实处说,则直接影响到家人生命财产的安全。于是门的建造和装置便花样百出。门一旦构建好,就有了门里门外之分。在门里的便是主人。而被拒之门外的,便是外人了。而所谓的“门外汉”,也就是无“家”可归,不得其“门”而入的人吧?  门外汉想改变处境,进入某个他看中的“门”,里面的人当然不会轻易开门。门外的人不甘,便
期刊
我这个人喜欢买书,但由于囊中羞涩,再加上书店里的书比较贵,我买书一般到二手书市里去买。价格比在书店里买书便宜一半以上。  这天傍晚,我又到二手书市里闲逛,想看看自己有没有中意的书。面对着地摊上琳琅满目的不少书籍,我在一位戴眼镜的中年男子的地摊前蹲了下来,仔细搜索着自己想要的书,当我无意中搜索到一本《中美较量大写真》的时候,我顿时眼前一亮,觉得这本书不错,想打算把它买下来,于是。我试探着问中年男子:
期刊
长相是天生的。但是,这并不是说。人一生中所有的容貌变化,一出生就被注定。对于长相而言,其实是可以因为每个人天天所思所为而改变。经验的多少、知识的众寡、思考的深度、行动的决心……一个人内在的这些累积,会一点点地改变着人的外表和容貌、气质、长相。  美国总统林肯的一位朋友,有次向他推荐某人为阁员。林肯却没用他。推荐的朋友问林肯为何不用他。林肯说:“我不喜欢他那副长相。”“哦?可是,这岂不太严厉了?他不
期刊
上个周末我带儿子到动物园去玩。到了中午时分天突然刮起大风,我感到气温有所下降。于是急忙脱下身上的外套给儿子披上。  儿子尽管只有6岁。却非常知冷知暖。他一下扯着我的手说:“爸爸,你把衣服给我穿,难道你就不冷吗?”“爸爸是大人,爸爸身体棒,不怕冷的。”我一边说着,一边给他扣起扣子。  儿子深情地望着我。不觉间眼中已有泪花。我问儿子:“这是怎么了?”儿子抹了一下眼泪说:“爸爸,你这么疼愛我,太让我感动
期刊
我搬家到誉为“新苏州”的新区,居住环境好多了,生活却有点不称心。且不说公交线路少出行不便,连理发价钱也比城内翻了一倍,要找个小贩买点日用品,更是难觅踪影。  我老家在苏州桃花坞。那里人口密集,低收入的人不少,小商小贩就特多。吃的、穿的、用的。乃至修修补补的,居民走出家门就能搞定,而且花费很少。后来,我家乔迁到彩香地段,经营吃穿用的各种小店都有,当然也有一些流动小贩跟城管打游击做生意。下班后,特别是
期刊
到风景区旅游。刚转过山脚,站着一个长须、打扮得仙风道骨的人。  “先生请留步。看先生印堂发暗。最近定有烦心之事。然则先生天庭饱满,地格方圆,双目如炬,非久居池中之物。只是欠缺明人指点。如蒙不弃,可丢下少许卦资,让老夫指点一二。”  当确定是在跟我说话之后,我站住了。  突然我眼前一亮。顾不得跟老者说话,眼睛死死盯着他盛卦具的红木箱子。又掏出眼镜,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嘴里小声嘟哝着:“质地细腻坚硬,
期刊
他发觉自己越来越喜欢开会了。  他是部门里的普通一员。常被领导派出去参加大大小小的会。  每次开会。他都会选择一个会场角落不被人注意的位置,然后美美地睡上一觉。有时,睡着睡着,他还会轻轻打上一会儿呼噜。  白天睡了大觉,到了晚上,他浑身精神抖擞,完全可以不睡觉,肆意地流连于那些娱乐场所而乐此不疲。  不过,后来他做了领导,他就没机会再去开会了。那些可以睡觉的会都是下属们去。若是他亲自去了,岂不要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