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基于个体化的非转移性结直肠癌预后的列线图预测模型。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外科、并行原发灶根治性手术的非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对可能影响本组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基于预后相关独立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每个相关因素对应至图中标尺,即可得到该因素的得分。应用该列线图预测预后时,通过对各项因素得分的相加获得总分,从总分向下对应,可得到相对应的3年、5年和10年无病生存率(DFS)。采用Bootstrap法计算c-index(c指数),绘制预测值与实际值的校准图,进行预测模型评价,并与第7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分期进行比较;当c指数越高,说明模型准确度越高。通过模型绘制预测值与实际值的校准图,进行一致性测试。
结果共纳入2 641例患者,年龄为(59.3±13.0)岁,男性1 592例(60.3%)。其中0期96例,Ⅰ期505例,Ⅱ期923例,Ⅲ期1 043例。1 140例(43.2%)肿瘤位于直肠,752例(28.5%)肿瘤位于乙状结肠。413例(15.6%)经过新辅助治疗。肿瘤大体形态以溃疡型为多(1 861例,70.5%)。66例(2.5%)有神经侵犯。全组累计3年无病生存率(DFS)为85.9%,5年DFS为79.8%。影响DFS的单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肿瘤分期(pT分期、pN分期或pTNM分期)、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大体形态、肿瘤大小、术中输血、神经侵犯、脉管瘤栓(均P < 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年龄、pT、pN、CEA、肿瘤大体形态、神经侵犯是DFS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 < 0.05)。基于独立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显示,T0期为0分,T1期为2.2分,T2期为3.9分,T3期为4.1分,T4期为6分;N0期为0分,N1期为3.8分,N2期为9.3分;肿瘤大体分型中,浸润型为10分,溃疡型为9分,外生型为6分;无神经侵犯为0分,有神经侵犯为5.2分;高龄和术前CEA水平较高的患者,列线图模型评分均较高。列线图总分越高,相对应的3年、5年和10年DFS越低。区分度测试结果提示,该列线图模型c指数为0.718,高于第7版AJCC分期(c指数=0.683)。通过绘制预测值与实际值的校准图,进行一致性测试,该列线图模型预测的5年DFS与实际5年DFS相关性良好。
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基于6项独立预后因素的非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列线图预测模型,与第7版AJCC分期相比,细化了pT分期及pN分期及其他相关因素对预后的贡献,有助于对患者预后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