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河大合唱》的词作者光未然,真名张光年,是从家乡走向延安、走向世界的。作为他家乡的一位作者有必要把他鲜为人知的一段革命生活写出来,让世人知晓。
张光年出生于湖北省老河口市一普通店员家。1924年,他小学毕业时年仅11岁就考上了老河口商科职业学校。
1925年,当“五卅运动”的消息传到老河口,商科学校一百多名同学热血沸腾,自动组织上街游行。张光年虽然只有12岁,但他十分活跃,不仅跟同学一起游行,还存街头揭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种种罪恶。张光年还与许多革命青年一起唱歌、演新剧。他经常边唱边流泪,观众也被强烈震憾了。当时正是国共合作时期,许多进步青年都参加了共产党或国民党,老河口的国民党组织是共产党员帮助建立的,这年夏天,左觉农介绍张光年加入了国民党。
1927年3月,张光年加入了共青团。同时,国民党光化县及老河口党部成立,张光年任老河口第三区分部书记,他经常到老河口党部听演讲,还经常看进步杂志。尤其瞿秋白的《共产主义回答》和布哈林的《共产主义ABC》对张光年影响很大。这个时期,张光年参与组织了商民协会、店员工会等群众组织。
正当革命轰轰烈烈时,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襄阳地区驻军张联升也向共产党人开了刀,在鄂北实行白色恐怖,不少共产党员外逃,党组织遭到破坏,群众组织被解散,党的工作转入地下。
3个月后,形势稍微缓和一些,张光年向父亲要求到武汉念书,父亲坚决不答应,他怕张光年出现意外,流着泪恳求儿子弃学经商。张光年虽然不得不顺从了父亲,但他一边自学高中课程,同时参加了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函授学校,还报名参加了上海左翼文人楼适夷创办的通信图书馆,借阅一些马列主义著作。1929年,张光年正式转为中共党员。1930年5月,中共鄂北特委准备在老河口组织五县暴动,然而暴动前夕,组织暴动的几个领导人被地主武装枪杀了。张光年因此受到很大震憾,更坚定了与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
1931年春节后,他到武汉考上武汉中华大学中文系。“九·一八事变”后,张光年以强烈的爱国热情积极参加进步文化活动,先后组织了两个剧团演出爱国剧目。当日寇兵进山海关时,张光年满怀强烈的爱国激情写下独幕剧《阿银姑娘》,他在该剧的序歌中写道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这支爱国歌曲迅速传遍全国,张光年这个年仅22岁的文学青年开始被全国文艺界知晓。
抗战全面爆发后的1937年冬天,上海文艺界特邀张光年参加“抗战歌咏会”。会上,张光年结识了著名音乐家冼星海,对民族命运的关心使二人一见如故。他与冼星海、张曙两位音乐家同居一室。期间,张光年写的歌词有《新中国》、《新时代的歌手》、《拓荒歌》、《纪念五一节》等。
武汉沦陷后,张光年率领“抗敌演剧队第三队”辗转来到陕西宜川县的黄河壶口附近,准备渡河转入晋西南吕梁山抗日根据地。一天上午,张光年率队员登上渡船。四十来个青壮年动作矫健敏捷。他们大部分人把桨,小部分人掌舵,船头立着一位精神矍铄的白胡子老头儿。他就是掌握全船人命运的总舵手。由于水势湍急,渡船逆流行进,桨手和舵手随着划桨节奏唱着低沉有力的船夫号子。突然,白胡子老人直起脖子,喊出一阵悠长而高亢、嘹亮的声音,呼声刚落,船夫号子立刻换成一种不同寻常的调子,声调越来越高,盖过了浪涛怒吼——这是一场人与自然的生死搏斗,充分表现出中国劳动人民的雄伟气魄和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这次渡河给张光年留下了深刻印象,也激起了他要创作《黄河大合唱》的念头。
张光年率领“抗敌演剧三队”走向延安的途中,不慎坠马折伤手骨,一到延安就住进了医院,冼星海到医院看望他时,张光年把长诗《黄河吟》改为歌词《黄河大合唱》。
1939年除夕,“抗敌演剧三队”在西北旅社举行联欢会。晚会上,张光年首次朗诵了他的新作《黄河大合唱》。冼星海凝神听完后,兴奋地一把抓过歌词“我有把握把它写好!”3月底,冼星海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全部作曲。在延安举行的一次晚会上,《黄河大合唱》首次演唱,那天,张光年上台朗诵了其中的《黄河之水天上来》。从此,《黄河大合唱》以它磅礴的气势、震憾人心的力量从延安走向了全国:从抗日胜利走向新中国诞生,从历史走向了今天……
张光年出生于湖北省老河口市一普通店员家。1924年,他小学毕业时年仅11岁就考上了老河口商科职业学校。
1925年,当“五卅运动”的消息传到老河口,商科学校一百多名同学热血沸腾,自动组织上街游行。张光年虽然只有12岁,但他十分活跃,不仅跟同学一起游行,还存街头揭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种种罪恶。张光年还与许多革命青年一起唱歌、演新剧。他经常边唱边流泪,观众也被强烈震憾了。当时正是国共合作时期,许多进步青年都参加了共产党或国民党,老河口的国民党组织是共产党员帮助建立的,这年夏天,左觉农介绍张光年加入了国民党。
1927年3月,张光年加入了共青团。同时,国民党光化县及老河口党部成立,张光年任老河口第三区分部书记,他经常到老河口党部听演讲,还经常看进步杂志。尤其瞿秋白的《共产主义回答》和布哈林的《共产主义ABC》对张光年影响很大。这个时期,张光年参与组织了商民协会、店员工会等群众组织。
正当革命轰轰烈烈时,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襄阳地区驻军张联升也向共产党人开了刀,在鄂北实行白色恐怖,不少共产党员外逃,党组织遭到破坏,群众组织被解散,党的工作转入地下。
3个月后,形势稍微缓和一些,张光年向父亲要求到武汉念书,父亲坚决不答应,他怕张光年出现意外,流着泪恳求儿子弃学经商。张光年虽然不得不顺从了父亲,但他一边自学高中课程,同时参加了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函授学校,还报名参加了上海左翼文人楼适夷创办的通信图书馆,借阅一些马列主义著作。1929年,张光年正式转为中共党员。1930年5月,中共鄂北特委准备在老河口组织五县暴动,然而暴动前夕,组织暴动的几个领导人被地主武装枪杀了。张光年因此受到很大震憾,更坚定了与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
1931年春节后,他到武汉考上武汉中华大学中文系。“九·一八事变”后,张光年以强烈的爱国热情积极参加进步文化活动,先后组织了两个剧团演出爱国剧目。当日寇兵进山海关时,张光年满怀强烈的爱国激情写下独幕剧《阿银姑娘》,他在该剧的序歌中写道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这支爱国歌曲迅速传遍全国,张光年这个年仅22岁的文学青年开始被全国文艺界知晓。
抗战全面爆发后的1937年冬天,上海文艺界特邀张光年参加“抗战歌咏会”。会上,张光年结识了著名音乐家冼星海,对民族命运的关心使二人一见如故。他与冼星海、张曙两位音乐家同居一室。期间,张光年写的歌词有《新中国》、《新时代的歌手》、《拓荒歌》、《纪念五一节》等。
武汉沦陷后,张光年率领“抗敌演剧队第三队”辗转来到陕西宜川县的黄河壶口附近,准备渡河转入晋西南吕梁山抗日根据地。一天上午,张光年率队员登上渡船。四十来个青壮年动作矫健敏捷。他们大部分人把桨,小部分人掌舵,船头立着一位精神矍铄的白胡子老头儿。他就是掌握全船人命运的总舵手。由于水势湍急,渡船逆流行进,桨手和舵手随着划桨节奏唱着低沉有力的船夫号子。突然,白胡子老人直起脖子,喊出一阵悠长而高亢、嘹亮的声音,呼声刚落,船夫号子立刻换成一种不同寻常的调子,声调越来越高,盖过了浪涛怒吼——这是一场人与自然的生死搏斗,充分表现出中国劳动人民的雄伟气魄和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这次渡河给张光年留下了深刻印象,也激起了他要创作《黄河大合唱》的念头。
张光年率领“抗敌演剧三队”走向延安的途中,不慎坠马折伤手骨,一到延安就住进了医院,冼星海到医院看望他时,张光年把长诗《黄河吟》改为歌词《黄河大合唱》。
1939年除夕,“抗敌演剧三队”在西北旅社举行联欢会。晚会上,张光年首次朗诵了他的新作《黄河大合唱》。冼星海凝神听完后,兴奋地一把抓过歌词“我有把握把它写好!”3月底,冼星海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全部作曲。在延安举行的一次晚会上,《黄河大合唱》首次演唱,那天,张光年上台朗诵了其中的《黄河之水天上来》。从此,《黄河大合唱》以它磅礴的气势、震憾人心的力量从延安走向了全国:从抗日胜利走向新中国诞生,从历史走向了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