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宋家族齐聚纽约 章孝严遥遥祝福

来源 :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de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是中国最显赫的“第一家族”,今天又一次成了人们瞩目的中心。作为这个家族的一员,他们如何评价家族中最后一位标志性人物的离去?
  
  宋美龄的去世,把分散于全世界的蒋宋家族后人们又聚集到了纽约。对于权倾一时的蒋宋家族,遗产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外界传言蒋宋美龄在蒋介石过世之前,曾大手笔投资美国的石油与天然气公司,此刻她死后,家属却表示她名下只有12万美元存款,对这种说法,各界都相当怀疑。
  
  她的最后一刻能在睡梦中安逸离开,确实是上帝的特殊恩典
  
  “她一直是蒋家最坚定的一棵树、永远的大家长,她的最后一刻能在睡梦中安逸离开,确实是上帝的特殊恩典。”蒋宋美龄女士在纽约病逝,身为孙媳辈的蒋方智怡,含泪在国民党中央发表了一篇《蒋夫人的广慈大爱》哀悼文,并对她深爱的祖母,表示了最深的敬意。
  
  在台湾政坛上,蒋介石之孙蒋孝勇的遗孀蒋方智怡,一直是蒋家最常出现在公开场合的代言人,每一次台湾的新闻性节目触及与“蒋家王朝”有关的传闻,蒋方智怡总是不厌其烦地出现在媒体,以她一介平民的身份,叙述她所观察到、亲身体验的蒋家生活。
  
  目前在台湾主持一家小型幼儿园的蒋方智怡,更是身体力行,过着俭朴生活,让外界了解蒋家已经彻底“平民化”。
  
  在获知祖母蒋宋美龄女士辞世的第一刻,蒋方智怡带着儿子蒋友柏到桃园慈湖,在祖父蒋介石的灵前上香,告诉祖父蒋宋美龄逝世的消息。接着,发表了一哀悼文。她对本刊说,对祖母的这篇《蒋夫人的广慈大爱》的哀悼文,几天前落笔完成,没想到临时要在国民党中常会上念这段让她既感伤又不舍的追思悼文。她也表示早已知道夫人这一段时间肺部不好。
  
  “夫人一直是一位相当注重宗教信养的人,她从小就在基督教家庭中长大。北伐完成之后,以其慈母的悲怀,创设了两所遗族学校,抚育那些为国捐躯将士遗族成为国家建设的新力量。夫人曾说‘我只要丈夫的需要,尽力帮助他,就是为国家尽了最大的责任。’”
  
  蒋宋美龄辞世,台湾各主要政党的解读不一,其中,最负面的莫过于李登辉在公开场合说:“蒋宋美龄已经辞世,有一段历史,我如果不提,大家不知道。前美国总统罗斯福家族与中国的关系,罗斯福一家与中国做生意,中国当然要给他们‘好康’(即优惠),所以蒋宋美龄就拿着钱到美国企业间游说,给他们好处,我说这就是‘中国料理’,好康嘛!”
  
  李登辉话中有话,似乎对于曾经掌控中国“财库”的孔宋家族,以及蒋宋美龄在美国大手笔投资的事情欲言又止。根据一些历史资料记载,蒋宋美龄在1972年投资500万元开发新墨西哥州的天然气,为菲利浦斯石油公司的合伙人。1973年,投资创办休斯敦石油公司及天然气公司。1974年,她又组织了夏延石油公司、西部石油开发公司。
  
  1975年,蒋介石去世,宋美龄回台北参加葬礼,后搭乘专机赴美,定居在美国纽约长岛蝗谷拉丁镇的别墅内。1986年,她回台北参加蒋介石100周年冥诞。1988年,蒋经国过世,国民党13全大会,通过李登辉为党主席,蒋夫人以中评会主席团主席身份发表“老干与新枝”演说,这是她在台湾公开政治场合最后一次发表演说。而蒋宋美龄最后一次回台湾,是在1994年9月,探望因为罹患直肠癌住进振兴医院的外甥女孔令伟。
  
  1990年宋美龄浩浩荡荡搭乘华航专机赴美时,97大件的行李引起媒体不小的关注。当时不少民进党在野人士批评并质疑这些行李里到底珍藏了多少外人无法想象的珍贵国宝。
  
  对于李登辉批评蒋宋美龄“拿钱到美国企业间游说”的说法,蒋方智怡此番在搭机赴纽约之前,情绪激动地说:“这些人真是不忠、不仁、不孝、不义,不知道什么叫做‘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因为他没念过!”气愤之情溢于言表。
  
  此外,台湾妇联会副主任委员辜严倬云、蒋孝文遗孀蒋徐乃锦也已经先后抵达纽约,与在美的亲属讨论如何办理后事。
  
  夫人是旧时代新女性最佳的典范
  
  身为蒋经国先生庶子,极力争取回到蒋家认祖归宗的现任国民党立委章孝严,对这位他屡次求见却被拒门外的“奶奶”,给予“中国近代史上最杰出的女性”的褒扬。
  
  努力争取成为蒋家人的章孝严最近也特别忙碌,许多媒体都纷纷邀请他以“蒋家后人”的角色,发表对这位“奶奶”的看法。
  
  章孝严说,他只有在16年前担任“外交部”次长时,参加波士顿大学颁给老夫人荣誉博士的祝贺茶会上,与夫人有过亲近的一面之缘。“当时,夫人特别在茶会上用宁波话问候我‘你好吗?’她还说,你的工作表现很好。她看起来很慈祥,像自家人一样,并和美伦(章孝严之妻黄美伦)嘘寒问暖。”
  
  已经在去年认祖归宗的章孝严,虽然曾经多次通过关系求见夫人,却屡次不果。不过,在获知夫人辞世后的第一时间,他以“国民党前秘书长与国民党中常委”的身份,请台湾驻美国纽约代表处处长夏立言致送花篮给蒋家遗属。并以“章孝严、章黄美伦”属名。
  
  章孝严说,因为在台湾的“外交部”工作相当长一段时间,他深刻体认到夫人长期在国际外交上的贡献,“夫人是旧时代新女性最佳的典范,她有智能、有才华,她坚毅的性格及对外交上的贡献,应该获得相当的肯定。”章孝严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其他文献
大火之后,受灾地区的居民将面临诸多挑战,重建家园的路程将是漫长的  从10月21日开始的美国加州南部地区的山林大火燃烧了十几天,从洛杉矶县西北的郊区延绵到南部的墨西哥边界,蔓延南加州的6个县。圣地亚哥县有3场大火,夺去11条生命。圣地亚哥市市长说,整个圣地亚哥县已经停止运转。学校停课,商家关门,高速公路关闭,5万户居民断电。在火场周围,浓烟遮天蔽日,以致于附近的几条高速公路一度被迫关闭。居民们更被
期刊
“基因组药物的运用,将在医学上产生革命性的变化。药物将针对具体的每一个人,治疗效率变得更高,并且更省钱。”国内科学家这样告诉我们。  从1953年人类发现DNA双螺旋结构至今,刚好是半个世纪。    在美国《科学》杂志纪念双螺旋结构发现50周年的专题中,几位著名的生命科学家用一组文章阐述了他们对DNA研究的过去、现状、以及将来被用于药物研究的一些观点。    “在今后的健康概念中,我们将学会如何关
期刊
等待地震来临    无论身处何处,我每天早晨起床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放眼往窗外望。要是一切风景安好如旧,心里就会大大松口气,觉得世界还是存在的,没有因为我稍加疏忽,就被外力颠覆什么。我的朋友小F觉得我这种二十几年如一日的行径简直匪夷所思,大概是深受阿拉伯神话的毒,认为自己一觉醒来,就像公主一样被灯神搬运到哪个极乐世界去。    实际上,我的想法远没有那么浪漫,简直还是够悲怆的。谷畸润一郎在《阴霾礼
期刊
号称“中国三只眼”的三位摄像师侯咏、吕乐、顾长卫近日相继推出电影作品,一时之间,“摄而优则导”成为被广泛谈论的话题,三位导演也成为媒体追踪的对象。    他们都会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摄像师做导演往往更注重画面,你的作品是这样吗?无一例外地,他们都极力否认。    这三部片子——侯咏的《茉莉花开》、吕乐的《美人草》、顾长卫的《孔雀》,目前都还在制作中。但从已公布的剧照来看,《茉莉花开》里的章子怡、《
期刊
新闻周刊:有人认为“自杀”是个人的事情,是个人的权利,你是否认同?    孙东东:我并不认为“自杀”是一种权利。人的本能是求生而不是求死,人是在追求健康和美好生活的,而不是相反。“自杀”是违背人的本性的,不符合人类的发展需要,不符合我们对事物的追求。人的寿命是社会文明的标志,生命是最高价值。一个不珍惜自己生命的民族不是一个文明的民族。所以自杀首先是不道德的。    同时法律也是不保护“自杀”的,法
期刊
当影视毫不留情地将话剧这门传统的艺术挤到边缘,话剧演员演变为影视剧最具实力的大军时,这位61岁的老人依然坚信话剧的重生,一如等待他的戈多——  话剧《赵氏孤儿》正在北京人艺剧院演出。    10月30日晚7时许,观众们都领票进场了,在陆续传来的舞台声响中,剧院越发显出一种无法抹却的孤清。    二楼咖啡馆里,该剧导演林兆华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采访。他穿着宽松的牛仔裤,套一件大大的毛衣。怎么看,
期刊
美国东部时间9月23日晚11时17分,在纽约曼哈顿东河畔的寓所,“蒋宋王朝”的最后一位标志性人物,蒋介石的遗孀宋美龄于睡梦中辞世,享年106岁。    她出身于中国最有名的家族、曾是中国政治舞台上最耀眼的明星,也是中国现代史上最具争议的女人之一。她见证、参与和影响了中国历史上一段非常重要的历程。    那些和她同时代的风云人物们,那些曾经的朋友和敌人都已经先她而去,而宋美龄顽强而孤独地进入了21世
期刊
“当今世界,数十亿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人们的生命却掌握在很少数的一些人手中,完全取决于他们的想法如何,取决于他们的信条,取决于他们所做的决定……在当前的现状之下,我们都是这些核大国的人质。”  在庆祝古巴革命胜利45周年的庆典上,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发表了这样的演说。
期刊
身为国民党中生代最有影响力的国民党副主席,又曾经担任蒋经国先生的英文秘书,台湾的“小马哥”台北市长马英九,亲身经历了蒋家王朝在台湾政坛的消失    从二战结束前的开罗会议到波茨坦宣言,再到1988年“蒋夫人试图阻止李登辉主政”的传闻,马英九叙述了他所知道的历史经过。他认为:从历史来看,没有蒋夫人的积极参与及出色表现,台湾在二战后的主权归属恐怕还是相当模糊。    蔡玉真:你在蒋经国身边担任一段时间
期刊
阿拉伯世界的动荡与不安由来已久,哺育了绝望和愤怒情绪的衍生,阻碍了这个地区迈向现代一体化的国际共同体的步伐。萨达姆政权的倒台标志着一堵独裁主义墙的坍塌,正好为改革倡议者提供了绝好的盘点阿拉伯诸国改革方向的机会  2003年春,几千万阿拉伯人见证了萨达姆政权被推翻,同时也目睹了萨达姆倒台对他们自己国家的影响。确切地说,伊拉克的转变标志着"阿拉伯墙"开始倒下--这堵代表独裁主义的无形障碍,像从前那堵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