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其心理、知识、经验等各方面的原因,在朗读时往往抓不住要领,不能很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因此应加强对低年级学生的朗读指导。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兴趣;朗读方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作为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既能把課堂交给学生,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其心理、知识、经验等各方面的原因,在朗读时往往抓不住要领,不能很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因此我们应加强对低年级学生的朗读指导。
一、培养读书兴趣
学生学习语言应该是一个循文:识象—明意—悟言的过程。在这过程中识象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根据文字描写,借助想象、联想去激活头脑中储存的表象,并主动地进行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形象,把这些干瘪的、抽象的文字变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加深理解、感悟文本。
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家》这篇课文中的“树林是小鸟的家”这句时,笔者先出示树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树林就是有许多树木;再问:“小鸟在干什么呢?”学生看着图画,想象:小鸟在树林里睡觉、捉虫子吃、捉迷藏、筑巢、生蛋、孵育幼鸟……在孩子们自由的想象之后,笔者追问道:“小鸟在树林里开心吗?”学生脱口而出:“开心、高兴……”这样,学生个个读得声情并茂、手舞足蹈,活像树林里快活的小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有意识地增加一些故事会和做小广播员、小法官、小记者等活动来诱发学生的好胜心、好强感,以此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养成落落大方、不怯场的性格。
二、指导朗读方法
1.指导学生读正确,悟出情感
要使学生会能正确地朗读课文,教师既要严格要求,又要悉心具体指导。朗读教学的基本手段是“口授耳听”,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说该怎么读,不该怎么读,学生就很难掌握朗读的方法。教师必须要给学生做示范性朗读,通过教师亲切悦耳、感情丰富、表达准确地朗读,使学生在和谐优美的语言环境中体会到蕴含在字里行间的炽热感情、恬静优美的意境,再现文章的艺术魅力。例如:在教学《荷叶圆圆》的理解课文内容时,学生遇到了这样几个问题:谁是荷叶的好朋友?你认识它们吗?它们平时生活在哪里?它们生活得快乐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为了让学更迅速地解决这些问题,我适时进行多样化朗读指导。
A.第二自然段:让孩子带上笑容,“眨着”眼睛进行感情朗读,读出小水珠的可爱。
B.第三自然段:展开双手,当作翅膀,进行表演读。
C.第四自然段:读出小青蛙的雄壮。
D.第五自然段:读出小鱼儿“很美很美”的声音。
通过以上多样化的朗读训练,激活了课堂教学气氛,点燃了学生想象的火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已是水到渠成。这样不仅能唤起学生全部的热情,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而且能使学生身心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2.朗读指导要精,举一反三
在朗读中,教师的指导要精,学生的练习要到位,再对学生进行举一反三的训练,形成熟练的技能。教师在指导学生训练朗读时要有精的训练点和训练要求,根据不同的文章选择不同的侧重点进行朗读训练。有的侧重清楚明白;有的侧重长句中的停顿;有的侧重语气;有的侧重感情……在训练过程中要精心设计,讲究方法,概括地说就是“读前有要求,读中有指导,读后有评议。”让学生在快乐的朗读气氛下,学会朗读、爱上朗读。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语言不是蜜,但能粘住学生。”一篇扣人心弦的文章应在学生的心田留下情感的涟漪,达到“课尽而情未了”的效果,使学生对朗读产生新的欲望。因此,朗读绝不能局限在课堂所呈现的文本上,必须延伸到课外的学习生活领域。在教学《学棋》一课中,教师问:“同是远近闻名的棋手秋的门下弟子,一位成为出色的棋手,另一名却没有多大进步。10年之后他们又一次相逢了。请问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这比起简单地问:“你们今后在学习中应该如何去做,有什么打算?”更让孩子对读书有兴趣。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充满琅琅的读书声的课堂,才是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的课堂。我们的语文课堂都应该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获得语感,在读中提高语文素养。
总之,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做到以读为主,以读促情,读中增情,让学生能够在读中悟出课文所表达的感情,从而达到进一步理解课文的目的;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训练方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全国中语会青年教师研究中心编委会.于漪语文教育艺术研究[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编辑 马晓荣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兴趣;朗读方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作为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既能把課堂交给学生,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其心理、知识、经验等各方面的原因,在朗读时往往抓不住要领,不能很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因此我们应加强对低年级学生的朗读指导。
一、培养读书兴趣
学生学习语言应该是一个循文:识象—明意—悟言的过程。在这过程中识象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根据文字描写,借助想象、联想去激活头脑中储存的表象,并主动地进行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形象,把这些干瘪的、抽象的文字变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加深理解、感悟文本。
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家》这篇课文中的“树林是小鸟的家”这句时,笔者先出示树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树林就是有许多树木;再问:“小鸟在干什么呢?”学生看着图画,想象:小鸟在树林里睡觉、捉虫子吃、捉迷藏、筑巢、生蛋、孵育幼鸟……在孩子们自由的想象之后,笔者追问道:“小鸟在树林里开心吗?”学生脱口而出:“开心、高兴……”这样,学生个个读得声情并茂、手舞足蹈,活像树林里快活的小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有意识地增加一些故事会和做小广播员、小法官、小记者等活动来诱发学生的好胜心、好强感,以此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养成落落大方、不怯场的性格。
二、指导朗读方法
1.指导学生读正确,悟出情感
要使学生会能正确地朗读课文,教师既要严格要求,又要悉心具体指导。朗读教学的基本手段是“口授耳听”,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说该怎么读,不该怎么读,学生就很难掌握朗读的方法。教师必须要给学生做示范性朗读,通过教师亲切悦耳、感情丰富、表达准确地朗读,使学生在和谐优美的语言环境中体会到蕴含在字里行间的炽热感情、恬静优美的意境,再现文章的艺术魅力。例如:在教学《荷叶圆圆》的理解课文内容时,学生遇到了这样几个问题:谁是荷叶的好朋友?你认识它们吗?它们平时生活在哪里?它们生活得快乐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为了让学更迅速地解决这些问题,我适时进行多样化朗读指导。
A.第二自然段:让孩子带上笑容,“眨着”眼睛进行感情朗读,读出小水珠的可爱。
B.第三自然段:展开双手,当作翅膀,进行表演读。
C.第四自然段:读出小青蛙的雄壮。
D.第五自然段:读出小鱼儿“很美很美”的声音。
通过以上多样化的朗读训练,激活了课堂教学气氛,点燃了学生想象的火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已是水到渠成。这样不仅能唤起学生全部的热情,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而且能使学生身心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2.朗读指导要精,举一反三
在朗读中,教师的指导要精,学生的练习要到位,再对学生进行举一反三的训练,形成熟练的技能。教师在指导学生训练朗读时要有精的训练点和训练要求,根据不同的文章选择不同的侧重点进行朗读训练。有的侧重清楚明白;有的侧重长句中的停顿;有的侧重语气;有的侧重感情……在训练过程中要精心设计,讲究方法,概括地说就是“读前有要求,读中有指导,读后有评议。”让学生在快乐的朗读气氛下,学会朗读、爱上朗读。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语言不是蜜,但能粘住学生。”一篇扣人心弦的文章应在学生的心田留下情感的涟漪,达到“课尽而情未了”的效果,使学生对朗读产生新的欲望。因此,朗读绝不能局限在课堂所呈现的文本上,必须延伸到课外的学习生活领域。在教学《学棋》一课中,教师问:“同是远近闻名的棋手秋的门下弟子,一位成为出色的棋手,另一名却没有多大进步。10年之后他们又一次相逢了。请问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这比起简单地问:“你们今后在学习中应该如何去做,有什么打算?”更让孩子对读书有兴趣。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充满琅琅的读书声的课堂,才是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的课堂。我们的语文课堂都应该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获得语感,在读中提高语文素养。
总之,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做到以读为主,以读促情,读中增情,让学生能够在读中悟出课文所表达的感情,从而达到进一步理解课文的目的;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训练方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全国中语会青年教师研究中心编委会.于漪语文教育艺术研究[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编辑 马晓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