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我国工业化又快又好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国发展的形式和速度。现阶段,用信息化带动我国工业化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必然选择,本文旨在探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主要途径和主要举措。
关键词信息化工业化共享
中图分类号:F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1-302-01
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明确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崭新命题,反映了党中央对于发展信息化重要性认识的进一步深入,同时也体现了通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意义。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愈演愈烈,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处于中期发展阶段,只有通过发展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才能加快我国工业化进程,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更好地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如何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我国工业化又快又好的发展,将直接影响到我国能否在世界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概念及两者的关系
工业化一般是指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由农业生产为主转向工业生产为主的社会发展过程。既包括大力发展工业使之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同时也包括用大工业的思想、理念和方法改造农业和服务业的生产发展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工业化既是一个产业发展升级过程,也是社会生产经营方式向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发展的过程。
信息化一般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从产生历史上看,工业化是信息化的源泉,信息化是工业化的派生物,没有了工业化,信息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没有信息化,工业化也不能得到快速的推进。但信息化并不是工业化的附属物,只要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信息化就会出现,并且在其基础上不断展开,并发挥着引导和支持工业化发展、提高工业化水平的作用。从作用形式上看,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础,信息化是工业化的发展和延伸;工业化是信息化的重要载体,信息化是工业化发展的推动工具。工业化直接导致信息化的出现,信息化必须借助于工业化的手段获得发展。同时,信息化又是工业化的引擎和动力,引导和推动着工业化的发展方向和速度。从产业发展阶段看,工业化是工业社会的集中体现,而信息化是后工业社会的主要特征,信息化是继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一种新的产业形式。工业化追求的是经济迅猛发展以及物质资料不断积累的过程,而信息化是运用先进科技手段提高产业生产效率、改善生产工艺、优化产业结构的动态过程,也是工业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
二、我国现阶段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主要途径
(一)充分发挥政府和民间两种力量,利用国外的资金和技术
改变过去那种过分倚重政府力量,民间力量发挥不足的作法。信息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本身就在于个人创造能力的发挥,政府的过分干预反而不利于其发展。
(二)建立合理的体制,保障参与者的利益
与工业经济不同,信息经济是完全开放式的经济活动,要求给予经营者更多的自主权。信息经济活动产生的收益相比较不容易界定。其收益容易被免费搭车者获得。建立合理的体制是保证信息研究、加工者利益的重要手段。建立和完善信息化的评估系统。并建立相应的体制。
(三)法制完善化
法制完善是确保信息创造加工者获得合法收益的前提条件,经济信息化过程使经济活动中知识产权问题突出,有关专利保护的相关法律出台和有效运用直接影响经济信息化的进程和质量。
(四)积极参与国际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
改变单纯的信息技术输人的形象和地位,争取更多的主动权,努力增强信息技术独立研发和自主创新的能力,实现信息技术的输出。从硬件的加工大国转变到软件产品的创新和输出大国,在国际信息技术领域中争取一席之地。
(五)加速发展信息产业
按照中央“十一五规划”的要求:“信息产业,要根据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总体趋势,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软件等核心产业,重点培育数字化音视频、新一代移动通信、高性能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等信息产业群,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推进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
人类正在步入“信息社会”,而我国目前整体的信息化状况不容乐观。一是综合信息能力与信息化水平低;二是信息技术开发实力有限;三是政府部门信息资源利用水平较低。四是企业整体信息化程度不高。为了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作用,应实行以下措施:
第一,要强化对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制约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体制。信息产业是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产业,相关技术较复杂,而目前的管理体制和研究体制却是条块分割的。这种体制影响到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因此,要加强对跨行业、跨部门的信息产业发展的引导。
第二,要注重政府扶持,做好统一规划。电子信息服务业的主要特征是数据库化的信息和网络化的服务。数据库化的推进和网络化的建设不能单靠企业行为,必须有政府的干预。信息产业其他方面的发展同样如此,政府有关部门要制定一整套扶持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制订人才培养计划。要加快信息立法,为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法律保证。
第三,要建立信息产业的资金筹集机制。为了保证信息产业的资金需求,应建立并强化信息技术产业的风险投资机制,建立风险投资基金体系,吸引更多游资向信息化转移,进一步放宽信息产业利用外资的政策,扩大合作领域。
第四,要大力发展公共信息网和公共数据库。逐步放开电信市场,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开展信息技术的联合开发。坚持高起点、规模化的网络建设,把数据库高度集中到一个中心,通过网络互联实现资源共享。
第五,要因地制宜做好产业选择工作。各地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充分考虑自身的经济基础及地理环境等因素,合理选择信息产业以及拟信息化的传统产业。目前应把发展信息产业的重点放到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上。政府要把影响面大、关联效应显著的大企业作为这一工程的突破点并给予重点扶持。改造的实施可以从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管理、信息共享等方面起步。
总之,工业化和信息化相互促进,并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工业化是信息化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信息化是引领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引擎,只有实现二者的相互促进、协调式发展,才能不断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地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工业化共享
中图分类号:F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1-302-01
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明确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崭新命题,反映了党中央对于发展信息化重要性认识的进一步深入,同时也体现了通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意义。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愈演愈烈,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处于中期发展阶段,只有通过发展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才能加快我国工业化进程,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更好地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如何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我国工业化又快又好的发展,将直接影响到我国能否在世界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概念及两者的关系
工业化一般是指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由农业生产为主转向工业生产为主的社会发展过程。既包括大力发展工业使之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同时也包括用大工业的思想、理念和方法改造农业和服务业的生产发展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工业化既是一个产业发展升级过程,也是社会生产经营方式向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发展的过程。
信息化一般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从产生历史上看,工业化是信息化的源泉,信息化是工业化的派生物,没有了工业化,信息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没有信息化,工业化也不能得到快速的推进。但信息化并不是工业化的附属物,只要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信息化就会出现,并且在其基础上不断展开,并发挥着引导和支持工业化发展、提高工业化水平的作用。从作用形式上看,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础,信息化是工业化的发展和延伸;工业化是信息化的重要载体,信息化是工业化发展的推动工具。工业化直接导致信息化的出现,信息化必须借助于工业化的手段获得发展。同时,信息化又是工业化的引擎和动力,引导和推动着工业化的发展方向和速度。从产业发展阶段看,工业化是工业社会的集中体现,而信息化是后工业社会的主要特征,信息化是继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一种新的产业形式。工业化追求的是经济迅猛发展以及物质资料不断积累的过程,而信息化是运用先进科技手段提高产业生产效率、改善生产工艺、优化产业结构的动态过程,也是工业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
二、我国现阶段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主要途径
(一)充分发挥政府和民间两种力量,利用国外的资金和技术
改变过去那种过分倚重政府力量,民间力量发挥不足的作法。信息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本身就在于个人创造能力的发挥,政府的过分干预反而不利于其发展。
(二)建立合理的体制,保障参与者的利益
与工业经济不同,信息经济是完全开放式的经济活动,要求给予经营者更多的自主权。信息经济活动产生的收益相比较不容易界定。其收益容易被免费搭车者获得。建立合理的体制是保证信息研究、加工者利益的重要手段。建立和完善信息化的评估系统。并建立相应的体制。
(三)法制完善化
法制完善是确保信息创造加工者获得合法收益的前提条件,经济信息化过程使经济活动中知识产权问题突出,有关专利保护的相关法律出台和有效运用直接影响经济信息化的进程和质量。
(四)积极参与国际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
改变单纯的信息技术输人的形象和地位,争取更多的主动权,努力增强信息技术独立研发和自主创新的能力,实现信息技术的输出。从硬件的加工大国转变到软件产品的创新和输出大国,在国际信息技术领域中争取一席之地。
(五)加速发展信息产业
按照中央“十一五规划”的要求:“信息产业,要根据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总体趋势,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软件等核心产业,重点培育数字化音视频、新一代移动通信、高性能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等信息产业群,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推进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
人类正在步入“信息社会”,而我国目前整体的信息化状况不容乐观。一是综合信息能力与信息化水平低;二是信息技术开发实力有限;三是政府部门信息资源利用水平较低。四是企业整体信息化程度不高。为了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作用,应实行以下措施:
第一,要强化对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制约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体制。信息产业是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产业,相关技术较复杂,而目前的管理体制和研究体制却是条块分割的。这种体制影响到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因此,要加强对跨行业、跨部门的信息产业发展的引导。
第二,要注重政府扶持,做好统一规划。电子信息服务业的主要特征是数据库化的信息和网络化的服务。数据库化的推进和网络化的建设不能单靠企业行为,必须有政府的干预。信息产业其他方面的发展同样如此,政府有关部门要制定一整套扶持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制订人才培养计划。要加快信息立法,为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法律保证。
第三,要建立信息产业的资金筹集机制。为了保证信息产业的资金需求,应建立并强化信息技术产业的风险投资机制,建立风险投资基金体系,吸引更多游资向信息化转移,进一步放宽信息产业利用外资的政策,扩大合作领域。
第四,要大力发展公共信息网和公共数据库。逐步放开电信市场,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开展信息技术的联合开发。坚持高起点、规模化的网络建设,把数据库高度集中到一个中心,通过网络互联实现资源共享。
第五,要因地制宜做好产业选择工作。各地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充分考虑自身的经济基础及地理环境等因素,合理选择信息产业以及拟信息化的传统产业。目前应把发展信息产业的重点放到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上。政府要把影响面大、关联效应显著的大企业作为这一工程的突破点并给予重点扶持。改造的实施可以从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管理、信息共享等方面起步。
总之,工业化和信息化相互促进,并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工业化是信息化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信息化是引领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引擎,只有实现二者的相互促进、协调式发展,才能不断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