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少学生反映,课上听老师讲很明白,课下自己解题却不知如何下手。这种学生“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问题,是大多数学生最头痛的学习问题,也是我们数学老师教学中最头痛的问题;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解题能力,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要解决学习“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问题,就要对症下药,提高初中学生解题能力;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学生解题能力的一些做法。
一、培养认真审题习惯,提高审题能力
解题首先要认真审题,弄清问题的已知、未知,找等量关系,及问题所属数学问题知识类型及其解题方法。在数学例题教学中,要强调审题的重要性,并作出认真审题的示范,教会学生掌握审题的方法,养成认真审题习惯。例如,在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记载了一道有趣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意思是:有一个水池,水面是一个边长为10尺的正方形,在水池正中央有一根新生的芦苇,它高出水面1尺,如果把这根芦苇垂直拉向崖边,它的顶端恰好到达崖边的水面,请问这个水池的深度和这根芦苇的长度各是多少?审题时,首先要看清题意,找出这个问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未知条件是什么?已知和未知间的关系是什么?应用已学过的哪个知识来解题,这显然是应用勾股定理知识来解决的问题,但往往有许多同学在解这个问题时出错,原因是没有看清题意,错把水面是一个边长为10尺的正方形,当作水池是正方体,认为水池的高就是10尺 ,从而得出这个水池的深度和这根芦苇的长度分别为10尺和11尺,这答案显然是错误的。真是一步出错,步步错啊!多可惜。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就是审题不清导致的。由此可见,认真审题,提高审题能力是培养学生的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培养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题途径的能力
解题过程中,关键的一步是从已知和未知中,找出解题的途径。寻找解题途径的方法有从已知到未知的综合法,或者从未知到已知的分析法。解题时运用这些方法寻找解题途径能否顺利,关键在于灵活运用知识进行推理,那么解题途径就不难找到。例如:如图,点E,F分别是菱形ABCD中BC,CD边上的点(E,F不与B,C,D重合),在不连辅助线的情况下请添加一个条件,说明AE=AF.
分析:要证AE=AF,由于AE是△ABE的一条边,AF是△ADF的一条边,因此可设法证明△ABE≌△ADF,要证△ABE≌△ADF,结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由菱形ABCD,可得AB=AD,∠B=∠D,因此只要添加条件:BE=DF或∠BAE=∠DAF或∠BAF=∠DAE等。说明(略),这样用分析法就可帮助学生找到解题途径,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三、培养熟练技巧的思维能力
要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尽可能提高,有必要培养学生解题的熟练技巧及准确而以迅速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时,经常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6,其中一条边是6,求另两条边的长。我将此题进行一题多变。
变式1 :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长为4,周长为16,求底边长。(这是考查基础知识)
变式2: 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4;另一边长为6,求周长。(本题需要改变思维策略,进行分类讨论)
变式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另一边长为6,求周长。(显然“3只能为底”否则与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相矛盾,这主要培养学生思维严密性)
变式4 :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求底边长y的取值范围。
变式5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底边长为y,周长是16。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练习,培养熟练技巧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了提升、发展。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要教给学生解答数学习题时,首先要认真审题,准确地看清楚题的已知、未知条件,其次是认真分析问题中的各种数量关系,找出正确的解题方法,并在解题过程中做到运算、推理、作图步步无错,养成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五、培养学生自觉复习的好习惯
课堂、课后学生要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独立完成作业;复习所学过的内容、方法、技巧;阅读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解一些相应类型的习题。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数学是要靠积累的,前面的知识就是后面的基础。如果实在记不住,就要常常温习,等到很熟的时候,自然能“生巧”,也就能自己解决问题了。
(作者单位:江西省鄱阳县古县渡镇南坂学校333100)
一、培养认真审题习惯,提高审题能力
解题首先要认真审题,弄清问题的已知、未知,找等量关系,及问题所属数学问题知识类型及其解题方法。在数学例题教学中,要强调审题的重要性,并作出认真审题的示范,教会学生掌握审题的方法,养成认真审题习惯。例如,在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记载了一道有趣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意思是:有一个水池,水面是一个边长为10尺的正方形,在水池正中央有一根新生的芦苇,它高出水面1尺,如果把这根芦苇垂直拉向崖边,它的顶端恰好到达崖边的水面,请问这个水池的深度和这根芦苇的长度各是多少?审题时,首先要看清题意,找出这个问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未知条件是什么?已知和未知间的关系是什么?应用已学过的哪个知识来解题,这显然是应用勾股定理知识来解决的问题,但往往有许多同学在解这个问题时出错,原因是没有看清题意,错把水面是一个边长为10尺的正方形,当作水池是正方体,认为水池的高就是10尺 ,从而得出这个水池的深度和这根芦苇的长度分别为10尺和11尺,这答案显然是错误的。真是一步出错,步步错啊!多可惜。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就是审题不清导致的。由此可见,认真审题,提高审题能力是培养学生的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培养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题途径的能力
解题过程中,关键的一步是从已知和未知中,找出解题的途径。寻找解题途径的方法有从已知到未知的综合法,或者从未知到已知的分析法。解题时运用这些方法寻找解题途径能否顺利,关键在于灵活运用知识进行推理,那么解题途径就不难找到。例如:如图,点E,F分别是菱形ABCD中BC,CD边上的点(E,F不与B,C,D重合),在不连辅助线的情况下请添加一个条件,说明AE=AF.
分析:要证AE=AF,由于AE是△ABE的一条边,AF是△ADF的一条边,因此可设法证明△ABE≌△ADF,要证△ABE≌△ADF,结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由菱形ABCD,可得AB=AD,∠B=∠D,因此只要添加条件:BE=DF或∠BAE=∠DAF或∠BAF=∠DAE等。说明(略),这样用分析法就可帮助学生找到解题途径,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三、培养熟练技巧的思维能力
要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尽可能提高,有必要培养学生解题的熟练技巧及准确而以迅速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时,经常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6,其中一条边是6,求另两条边的长。我将此题进行一题多变。
变式1 :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长为4,周长为16,求底边长。(这是考查基础知识)
变式2: 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4;另一边长为6,求周长。(本题需要改变思维策略,进行分类讨论)
变式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另一边长为6,求周长。(显然“3只能为底”否则与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相矛盾,这主要培养学生思维严密性)
变式4 :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求底边长y的取值范围。
变式5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底边长为y,周长是16。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练习,培养熟练技巧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了提升、发展。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要教给学生解答数学习题时,首先要认真审题,准确地看清楚题的已知、未知条件,其次是认真分析问题中的各种数量关系,找出正确的解题方法,并在解题过程中做到运算、推理、作图步步无错,养成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五、培养学生自觉复习的好习惯
课堂、课后学生要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独立完成作业;复习所学过的内容、方法、技巧;阅读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解一些相应类型的习题。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数学是要靠积累的,前面的知识就是后面的基础。如果实在记不住,就要常常温习,等到很熟的时候,自然能“生巧”,也就能自己解决问题了。
(作者单位:江西省鄱阳县古县渡镇南坂学校33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