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政府信息公开离不开语言的组织与选择。网络平台的政府信息公开应在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整体风格的严肃性的前提下,适当增添感情色彩、文学色彩和口语色彩,进一步丰富语言表现力,以有利于塑造政府良好的亲民形象。
关键词:网络平台 政府信息公开 语言风格
1998年5月1日,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随后全国各省市通过公报、报刊、广播、电视等发布相关政府信息,而网络平台的政府信息公开尚处在初期阶段,还存在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有关网络平台的政府信息公开语言风格的讨论我们尚未看到。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政府信息的公开离不开语言的组织与选择。黄伯荣、廖序东(2011)认为,语体是为了适应不同的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语文体式,是修辞规律的间接体现者。从使用的角度看,汉语语体分为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公文语体又称为事务语体,是书面语体的一个分支,其高度的政治性对语言有特殊的要求。多数省份的网络信息公开主要使用的是公文语体,庄重平实、明快简约,有效地维护了政府严肃、权威的形象。相比之下,有些省份大胆尝试了灵活多样的语言风格,在保证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整体风格的严肃性的前提下,在页面导语、新闻发布和新闻发布会等版块中适当增添了感情色彩、文学色彩、口语色彩,大大丰富了语言的表现力,为打造“人文政府”“亲民政府”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下面从感情色彩、文学色彩和口语色彩三方面做一简要探析。
一、感情色彩
政府信息公开的平台中,页面导语是一扇门,是民众进入网页后看到的第一句话,因而对拉近民众距离很有必要。河南省政府网页的设置显得中规中矩,大标题“省政府办公厅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位于网页抬头,清晰醒目,之后将页面导语简化为对链接的内容范围作出限定的标题,虽有一定的明确性,但并没有让来访的客人感受到政府信息公开的诚意。相比较而言,江苏省政府信息公开的网页就更具“人情味”:首页开头设置了亲切的欢迎语“欢迎访问江苏省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到……”,其所设立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意见箱,抬头也附带一句工作人员的温馨提示“您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有何建议和意见,请在此处留言。”寥寥数语,增添了亲切的感情色彩,极具人文关怀,亲切自然的语言风格拉近了与民众的距离,凸显了人本的服务理念,让民众感觉到省人民政府开放包容的气质和胸襟,有利于塑造政府良好的亲民形象。
二、文学色彩
河南省公开的政府信息,如法规文件、公告公示等,是以政府主动发言的方式表达和呈现的,必须使用较为正式的公文语体。其中的“新闻发布”版块,其语言应该从固定的政治化语态转变为开放的生活化语态,应选择更加贴近民众、贴近生活的新闻语体,使用较为活泼而富有表现力的新闻语言报道客观事实。公文的行政性要求其文体必须规范,符合标准范式,更少发挥原创、表现个性的空间,而新闻不同,以个性化的语言来增加新闻的文采与风格,是新闻写作中的一种高级写作手法。北京市政府网站在“7.21”暴雨灾害中的纪实性新闻《洪峰浪尖大营救——消防局抗击“7.21”特大暴雨纪实》中,在准确的报道之余还出现了很多文学性的语言:“暴雨,倾盆而下!洪水,疯狂肆虐!”“面对肆虐的洪水,首都公安消防官兵闻警而动,众志成城,奋勇当先,与大自然灾害展开了顽强的抗争,用青春和热血绘就了‘人民消防为人民’的壮丽诗篇”,“家园有殇,大爱无疆;洪水无情,消防有爱。在这场暴雨灾害中,京城大地谱写了一曲警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新凯歌。”这些具有文学色彩的新闻语言极富吸引力和感召力,具有温暖人心、振奋人心的强大力量,展现了新闻语体的独特魅力。
三、口语色彩
在省级行政单位中,黑龙江、辽宁、广东、四川、安徽等省的政府网站设立了“新闻发布会”板块,建立了网络新闻办公室或新闻发布厅,定期发布政府信息,介绍市政府的最新决策和工作动态,回答网友提出的各种问题,是政府和新闻媒体、政府和民众沟通交流的纽带。这些信息的发布往往不是政府官员的独白,而是转变为一种互动和对话的形式,因而其语言风格也有所不同,从原来的侧重书面语体转变为带有口语色彩的语言风格。如在广东省《五问首张“幸福广东综合评价报告单”》的报道中,广东省统计局局长幸晓维解读《建设幸福广东评价报告》中关于GDP与幸福的关系时说:“GDP的增长并不能带来幸福指数的同步上升,甚至会出现幸福指数与经济发展趋势相背离的现象。打一个通俗的比方,你肚子很饿的时候拿到一个面包,感觉很幸福,但物质生活很充裕的时候,哪怕你得到一台电视机,可能也没有像得到一个面包时候的幸福指数高。”一个负责任的发言人不应该只满足于做“政府的传声筒”,而应该学会把枯燥的法令条文转化成公众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语言。广东省政府官员的这段发言,将书面语色彩与口语色彩恰当地结合,语言简洁通俗又不失形象生动,易于理解且富于亲切感。
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时的发言,往往将严谨的书面语和活泼的口语相结合,时而引经据典,时而风趣幽默,展现了强大的亲和力与个人魅力。事实证明,新闻发言人如果照本宣科,满嘴官话,不仅会失去听众,而且还会失掉民心。政策虽然是国家的,但语言可以是自己的。“提倡新闻发言人的文风多样化,提倡贴近老百姓的语言,向老百姓学习语言,不能老讲官话、套话”(李宇明,2010)。新闻发言人要学会发挥主观能动性,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少用远离群众,刻板枯燥假大空的书面语,多用贴近生活、生动活泼、富于表现力的口语,甚至适宜地增添一些幽默语言。这样,新闻发布会才有可能成为老百姓信赖和喜爱的信息接收方式。
总之,在语言表达上要多一点人文关怀,少一点官腔官调,适当地增添一些感情色彩、文学色彩,以更加口语化的风格说出让民众愿意听、听得懂的话。只有这样,“以人为本”的政府服务理念才不再只是一句空谈,才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本文是2012年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省政府部门网络平台的信息公开语言风格初探”[2012B145]的部分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2011.
[2]邓玲.当代中国新闻语体变化的文化反思[J].新闻爱好者,2012,
(9).
[3]柳青青.公文与新闻的语体比较分析[J].新一代(科教版),
2011,(2).
[4]张洋.政府新闻发言人语言风格的构建[J].现代传播,2011,
(1).
[5]李宇明.应重视新闻发言人语言研究——在“新闻发言人语言学
术研讨会”上的发言[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商艳霞 李晶 河南开封 河南大学文学院 475001)
关键词:网络平台 政府信息公开 语言风格
1998年5月1日,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随后全国各省市通过公报、报刊、广播、电视等发布相关政府信息,而网络平台的政府信息公开尚处在初期阶段,还存在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有关网络平台的政府信息公开语言风格的讨论我们尚未看到。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政府信息的公开离不开语言的组织与选择。黄伯荣、廖序东(2011)认为,语体是为了适应不同的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语文体式,是修辞规律的间接体现者。从使用的角度看,汉语语体分为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公文语体又称为事务语体,是书面语体的一个分支,其高度的政治性对语言有特殊的要求。多数省份的网络信息公开主要使用的是公文语体,庄重平实、明快简约,有效地维护了政府严肃、权威的形象。相比之下,有些省份大胆尝试了灵活多样的语言风格,在保证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整体风格的严肃性的前提下,在页面导语、新闻发布和新闻发布会等版块中适当增添了感情色彩、文学色彩、口语色彩,大大丰富了语言的表现力,为打造“人文政府”“亲民政府”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下面从感情色彩、文学色彩和口语色彩三方面做一简要探析。
一、感情色彩
政府信息公开的平台中,页面导语是一扇门,是民众进入网页后看到的第一句话,因而对拉近民众距离很有必要。河南省政府网页的设置显得中规中矩,大标题“省政府办公厅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位于网页抬头,清晰醒目,之后将页面导语简化为对链接的内容范围作出限定的标题,虽有一定的明确性,但并没有让来访的客人感受到政府信息公开的诚意。相比较而言,江苏省政府信息公开的网页就更具“人情味”:首页开头设置了亲切的欢迎语“欢迎访问江苏省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到……”,其所设立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意见箱,抬头也附带一句工作人员的温馨提示“您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有何建议和意见,请在此处留言。”寥寥数语,增添了亲切的感情色彩,极具人文关怀,亲切自然的语言风格拉近了与民众的距离,凸显了人本的服务理念,让民众感觉到省人民政府开放包容的气质和胸襟,有利于塑造政府良好的亲民形象。
二、文学色彩
河南省公开的政府信息,如法规文件、公告公示等,是以政府主动发言的方式表达和呈现的,必须使用较为正式的公文语体。其中的“新闻发布”版块,其语言应该从固定的政治化语态转变为开放的生活化语态,应选择更加贴近民众、贴近生活的新闻语体,使用较为活泼而富有表现力的新闻语言报道客观事实。公文的行政性要求其文体必须规范,符合标准范式,更少发挥原创、表现个性的空间,而新闻不同,以个性化的语言来增加新闻的文采与风格,是新闻写作中的一种高级写作手法。北京市政府网站在“7.21”暴雨灾害中的纪实性新闻《洪峰浪尖大营救——消防局抗击“7.21”特大暴雨纪实》中,在准确的报道之余还出现了很多文学性的语言:“暴雨,倾盆而下!洪水,疯狂肆虐!”“面对肆虐的洪水,首都公安消防官兵闻警而动,众志成城,奋勇当先,与大自然灾害展开了顽强的抗争,用青春和热血绘就了‘人民消防为人民’的壮丽诗篇”,“家园有殇,大爱无疆;洪水无情,消防有爱。在这场暴雨灾害中,京城大地谱写了一曲警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新凯歌。”这些具有文学色彩的新闻语言极富吸引力和感召力,具有温暖人心、振奋人心的强大力量,展现了新闻语体的独特魅力。
三、口语色彩
在省级行政单位中,黑龙江、辽宁、广东、四川、安徽等省的政府网站设立了“新闻发布会”板块,建立了网络新闻办公室或新闻发布厅,定期发布政府信息,介绍市政府的最新决策和工作动态,回答网友提出的各种问题,是政府和新闻媒体、政府和民众沟通交流的纽带。这些信息的发布往往不是政府官员的独白,而是转变为一种互动和对话的形式,因而其语言风格也有所不同,从原来的侧重书面语体转变为带有口语色彩的语言风格。如在广东省《五问首张“幸福广东综合评价报告单”》的报道中,广东省统计局局长幸晓维解读《建设幸福广东评价报告》中关于GDP与幸福的关系时说:“GDP的增长并不能带来幸福指数的同步上升,甚至会出现幸福指数与经济发展趋势相背离的现象。打一个通俗的比方,你肚子很饿的时候拿到一个面包,感觉很幸福,但物质生活很充裕的时候,哪怕你得到一台电视机,可能也没有像得到一个面包时候的幸福指数高。”一个负责任的发言人不应该只满足于做“政府的传声筒”,而应该学会把枯燥的法令条文转化成公众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语言。广东省政府官员的这段发言,将书面语色彩与口语色彩恰当地结合,语言简洁通俗又不失形象生动,易于理解且富于亲切感。
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时的发言,往往将严谨的书面语和活泼的口语相结合,时而引经据典,时而风趣幽默,展现了强大的亲和力与个人魅力。事实证明,新闻发言人如果照本宣科,满嘴官话,不仅会失去听众,而且还会失掉民心。政策虽然是国家的,但语言可以是自己的。“提倡新闻发言人的文风多样化,提倡贴近老百姓的语言,向老百姓学习语言,不能老讲官话、套话”(李宇明,2010)。新闻发言人要学会发挥主观能动性,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少用远离群众,刻板枯燥假大空的书面语,多用贴近生活、生动活泼、富于表现力的口语,甚至适宜地增添一些幽默语言。这样,新闻发布会才有可能成为老百姓信赖和喜爱的信息接收方式。
总之,在语言表达上要多一点人文关怀,少一点官腔官调,适当地增添一些感情色彩、文学色彩,以更加口语化的风格说出让民众愿意听、听得懂的话。只有这样,“以人为本”的政府服务理念才不再只是一句空谈,才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本文是2012年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省政府部门网络平台的信息公开语言风格初探”[2012B145]的部分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2011.
[2]邓玲.当代中国新闻语体变化的文化反思[J].新闻爱好者,2012,
(9).
[3]柳青青.公文与新闻的语体比较分析[J].新一代(科教版),
2011,(2).
[4]张洋.政府新闻发言人语言风格的构建[J].现代传播,2011,
(1).
[5]李宇明.应重视新闻发言人语言研究——在“新闻发言人语言学
术研讨会”上的发言[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商艳霞 李晶 河南开封 河南大学文学院 47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