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质不重量”
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城镇化正处于由上半场向下半场转折的加速阶段。根据国际规律,城镇化率达到30%-70%时属加速阶段。我国城镇人口从1978年的l.72亿人增加到2011年的6.91亿人,城镇化水平从17.9%提高到51.27%,正处于加速阶段。此外,从城市的数量方面来看,我国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达到125个,小城镇达到19680多个。
中金研究预计,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有望达到60%,仍将有 1.2 亿潜在人口逐步从农村转向城镇生活。随着农村人口进城后收入水平的逐步提升,消费习惯及消费能力逐步改进,将带动三四线城市及中小城镇的餐饮、零售、医疗保健、休闲娱乐及房地产等需求。但是,与过去三十年的快速发展相比,新转移人口的消费增量贡献已相对有限。
目前不少省市都提出了各自的城镇化方案。2012年底,包括福建、云南在内的多个省区就出台了城镇化体系建设规划方案,高调发布城镇化目标。江苏镇江更明确将“城镇化率达到65%”作为2013年工作奋斗目标。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近日表示,过去城镇化由于快速发展、粗放发展、数量发展导致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要在新型城镇化推动过程中予以解决的,新型城镇化要提高城镇化的质量。
在《新京报》近日举办的论坛上,业内人士指出,新型城镇化将主要由产业产能合理再布局、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城市管理体制和能力升级和农业现代化等因素支撑。
在发展路径上,业内人士认为,新兴城镇化应该、走低碳、节约、集聚、绿色的城镇化。
土地与户籍改革
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认为,要真正意义上实现城镇化,必须解决一系列问题,而第一个就是土地流转问题。土地制度改革才是城镇化的基础,同时还需解决户籍、保障房等问题。
在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荣誉会长聂梅生看来,土地制度改革实际上是一个贯彻落实的问题,应该落实同地、同权、同价,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的话,城市化的问题仍然是一个绕不过去的槛。
业内人士认为,应通过土地制度改革,合理分配土地增值收益和探索土地流转模式,保障失地农民的利益。
“城镇化的核心问题就是农民转为城市市民的过程。”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认为,人口转移问题是城镇化发展的核心所在。据了解,我国自上世纪50年代末以来,实行城乡户籍制度的二元政策以及相应的土地政策,导致城乡要素难以自由流动。而工业化使得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城市,然而户籍制度又使得“农民工”成为“半城市化”的常住人口。至今城乡居民享受着不平等的公共服务的差距。
“如果两亿多农民进城,在十几年内进城,它会带动多大的需求”,李铁表示,未来城镇化政策就是把两亿多的农民工和这7000万的城镇兼留的人口,通过户籍制度改革、通过稳步的农民工外来人口的市民化进程,从农村转向城镇,从原住地转向他就业地,以此带动消费市场,从而拉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消费提升。
业内人士建议,要逐步建立城乡一体的居住证制度,可以举家迁徙和新生代农民工为重点,以就业年限、居住年限或社保参与年限为基准,加快放开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限制,逐步放宽大中城市和特大城市落户限制,引导和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定居。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认为,要真正让农村的人成为城里人,真正享受城市居民同样的待遇,还要解决其就业、社会保障、住房等一系列公共服务问题,才能真正说是实现城镇化。
多元化推进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城镇化进程中政府主导代替了市场成为推手,政府在推进土地、户籍、城乡分割福利等相对滞后,不利于城镇化。
据了解,截至2 011年底,中国城镇化率51.27%,这意味着有一半以上的人生活在城市,即6.9亿人。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冯奎表示,还有差不多16%、17%的人虽然生活在城市但是并不能享受到城镇居民的公共服务,实际的城镇化率才35%。
任志强就认为,过去的城镇化更多是靠政府的行政命令进行编制,而国外“是随着人口和经济发展的过程,形成一定的人口规模之后,就变成了市”。
业内人士认为,国际城镇化本身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是市场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结果。但在国内,当各级政府将城镇化作为一个扩大内需、增加GDP的抓手后,城镇化将更多地体现政府和官员的意志,政府在城镇化中成了“万能政府”。最后的结果是GDP得到发展,但以就业、收入、福利为内容的民生没有相应改善。
“市场自己能办的事儿,你就让市场去办,凡是企业能够自律,行业能够自律的事儿,尽量发挥市场的作用去办。”成思危表示,一个城市的建设不可能是政府全包下来,城镇化现在发展最大的一个问题是资本,全靠财政是不可能的,必须要靠政府资金的引导,加上民间大量的资金才有望完成。因此,有许多职能应交给市场,政府应主要为居民、企业创造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让居民和企业自由选择居住地、就业岗位和产业方向。
首创置业董事长刘晓光也认为,改造一个小城镇需要至少是60亿元左右的现金,必须借助市场化途径。
在刘晓光看来,改革红利如何与城镇化结合起来,如何用市场化和多元化的手段来解决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难点,是当下的问题所在。
此外,城镇化还需加强区域间政府的合作。国家发改委国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城认为,京津冀的发展不如长三角和珠三角,差距就在两个字——合作,就是说北京、天津和河北要加强合作。
在肖金城看来,政府掌握很多的资源,如果不把这个资源向周边释放的话,那么周边就得不到辐射。所以未来解决大都市的问题,还是要靠合作、靠城市群的共同发展。
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城镇化正处于由上半场向下半场转折的加速阶段。根据国际规律,城镇化率达到30%-70%时属加速阶段。我国城镇人口从1978年的l.72亿人增加到2011年的6.91亿人,城镇化水平从17.9%提高到51.27%,正处于加速阶段。此外,从城市的数量方面来看,我国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达到125个,小城镇达到19680多个。
中金研究预计,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有望达到60%,仍将有 1.2 亿潜在人口逐步从农村转向城镇生活。随着农村人口进城后收入水平的逐步提升,消费习惯及消费能力逐步改进,将带动三四线城市及中小城镇的餐饮、零售、医疗保健、休闲娱乐及房地产等需求。但是,与过去三十年的快速发展相比,新转移人口的消费增量贡献已相对有限。
目前不少省市都提出了各自的城镇化方案。2012年底,包括福建、云南在内的多个省区就出台了城镇化体系建设规划方案,高调发布城镇化目标。江苏镇江更明确将“城镇化率达到65%”作为2013年工作奋斗目标。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近日表示,过去城镇化由于快速发展、粗放发展、数量发展导致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要在新型城镇化推动过程中予以解决的,新型城镇化要提高城镇化的质量。
在《新京报》近日举办的论坛上,业内人士指出,新型城镇化将主要由产业产能合理再布局、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城市管理体制和能力升级和农业现代化等因素支撑。
在发展路径上,业内人士认为,新兴城镇化应该、走低碳、节约、集聚、绿色的城镇化。
土地与户籍改革
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认为,要真正意义上实现城镇化,必须解决一系列问题,而第一个就是土地流转问题。土地制度改革才是城镇化的基础,同时还需解决户籍、保障房等问题。
在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荣誉会长聂梅生看来,土地制度改革实际上是一个贯彻落实的问题,应该落实同地、同权、同价,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的话,城市化的问题仍然是一个绕不过去的槛。
业内人士认为,应通过土地制度改革,合理分配土地增值收益和探索土地流转模式,保障失地农民的利益。
“城镇化的核心问题就是农民转为城市市民的过程。”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认为,人口转移问题是城镇化发展的核心所在。据了解,我国自上世纪50年代末以来,实行城乡户籍制度的二元政策以及相应的土地政策,导致城乡要素难以自由流动。而工业化使得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城市,然而户籍制度又使得“农民工”成为“半城市化”的常住人口。至今城乡居民享受着不平等的公共服务的差距。
“如果两亿多农民进城,在十几年内进城,它会带动多大的需求”,李铁表示,未来城镇化政策就是把两亿多的农民工和这7000万的城镇兼留的人口,通过户籍制度改革、通过稳步的农民工外来人口的市民化进程,从农村转向城镇,从原住地转向他就业地,以此带动消费市场,从而拉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消费提升。
业内人士建议,要逐步建立城乡一体的居住证制度,可以举家迁徙和新生代农民工为重点,以就业年限、居住年限或社保参与年限为基准,加快放开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限制,逐步放宽大中城市和特大城市落户限制,引导和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定居。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认为,要真正让农村的人成为城里人,真正享受城市居民同样的待遇,还要解决其就业、社会保障、住房等一系列公共服务问题,才能真正说是实现城镇化。
多元化推进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城镇化进程中政府主导代替了市场成为推手,政府在推进土地、户籍、城乡分割福利等相对滞后,不利于城镇化。
据了解,截至2 011年底,中国城镇化率51.27%,这意味着有一半以上的人生活在城市,即6.9亿人。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冯奎表示,还有差不多16%、17%的人虽然生活在城市但是并不能享受到城镇居民的公共服务,实际的城镇化率才35%。
任志强就认为,过去的城镇化更多是靠政府的行政命令进行编制,而国外“是随着人口和经济发展的过程,形成一定的人口规模之后,就变成了市”。
业内人士认为,国际城镇化本身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是市场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结果。但在国内,当各级政府将城镇化作为一个扩大内需、增加GDP的抓手后,城镇化将更多地体现政府和官员的意志,政府在城镇化中成了“万能政府”。最后的结果是GDP得到发展,但以就业、收入、福利为内容的民生没有相应改善。
“市场自己能办的事儿,你就让市场去办,凡是企业能够自律,行业能够自律的事儿,尽量发挥市场的作用去办。”成思危表示,一个城市的建设不可能是政府全包下来,城镇化现在发展最大的一个问题是资本,全靠财政是不可能的,必须要靠政府资金的引导,加上民间大量的资金才有望完成。因此,有许多职能应交给市场,政府应主要为居民、企业创造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让居民和企业自由选择居住地、就业岗位和产业方向。
首创置业董事长刘晓光也认为,改造一个小城镇需要至少是60亿元左右的现金,必须借助市场化途径。
在刘晓光看来,改革红利如何与城镇化结合起来,如何用市场化和多元化的手段来解决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难点,是当下的问题所在。
此外,城镇化还需加强区域间政府的合作。国家发改委国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城认为,京津冀的发展不如长三角和珠三角,差距就在两个字——合作,就是说北京、天津和河北要加强合作。
在肖金城看来,政府掌握很多的资源,如果不把这个资源向周边释放的话,那么周边就得不到辐射。所以未来解决大都市的问题,还是要靠合作、靠城市群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