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美国国家史的历史书写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42429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美国史学的源头,殖民地时期的美国史学表现出明显的地方主义色彩,史学家们在进行历史撰述时往往以本地区的社会经济或基督教会发展作为自己的书写主题.独立战争后,伴随着新国家的建立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欧洲史学思潮的影响下,新一代史学家们开始尝试从整体上对美国国家的历史进行综合分析与考察,早期美国国家史随之兴起.在此过程中,大卫·拉姆塞和墨西·奥蒂斯·沃伦等人的美国革命史研究第一次把“美国”作为一个整体概念去看待;埃比尔·霍姆斯、本杰明·特兰伯尔和蒂莫西·皮特金等人的早期美国(通)史研究,深化了人们对美国整体历史发展的认识;而“美国史学之父”乔治·班克罗夫特则以其10卷本的皇皇巨著《美国史》把早期美国国家史的历史书写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早期美国国家史的历史书写对美国国家的早期发展和民族认同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其他文献
作为一种司法新样态,智能司法伴随人工智能业态的普及逐渐成为司法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智能司法的健康发展以司法大数据供给体系的生态化构造为基础,基于此,智能化驱动现代化的应然逻辑聚焦于技术智能化、产业导向化以及数据安全法治化实践.技术攻关下的司法大数据创新平台强调“智能+司法”复合型人才供给的充分性,以数据科学家培养为核心;产业化导向的司法大数据的市场发展以“市场主导”与“用户导向”为主,兼顾数据确权和共享机制的生成;数据安全法治化以完善司法数据处理法律规范、明确数据交流正当化以及严格检察数据处理程序为主要内容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的稳定运行.传统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空间转向面临如下风险:由拟态环境与把关转移造成的政治功能弱化风险,由价值多元与“中空效应”造成的认同感物化风险,以及由碎微议题与娱乐至死造成的生产力式微风险.网络意识形态风险源自媒介具有的技术逻辑与意识形态属性的同构,同时时代背景、本质症结以及现实根源三个维度构成主要诱因.基于此,要从推进技术变革、培育价值认同、织密法治体系以及强化内容生产去探寻网络意识形态风险治理的基本策略.
农村短视频为实施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撑,推动了农村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变革的进程,我国农村短视频具有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等传播价值.当前,我国农村短视频的传播困境依然存在,表现为短视频质量良莠不齐、农民媒介素养需提高、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对此,应加强新型农民培训,增强农民群体媒介素养;加强内容管理力度,提升短视频传播质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短视频传播有效性.
国际社会长期面临的援助缺口以及影响力日益提升的南南合作,给传统的国际发展援助体系带来严峻挑战.为此,国际发展援助体系尝试做出了新的调整,但对南方国家对外援助的包容性仍相对不足,难以对其实现充分、有效的统计.为提升在国际发展援助体系中的话语权,南方国家存在共同利益诉求和合作发展空间.本文基于巴西在对外援助实践以及应对国际援助体系调整中积累的独到经验,探讨中国如何在此背景下高质量推进南南合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