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开展龙岩“三江源”区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情况调查的基础上,根据龙岩市林业生态建设的要求,提出“一区、二林、三江、四绿”的龙岩“三江源”区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思路,以促进龙岩“三江源”区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龙岩“三江源”区;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S7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6-0181-04
龙岩地处汀江、九龙江、闽江“三江”的源头(以下简称龙岩“三江源”),是全省的生态高地。实现龙岩“三江源”区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涉及面广、任务重、投资大、周期长,是林业生态建设的一个系统工程。近年来,龙岩“三江源”区的生态退化及环境保护和建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在福建省龙岩市考察重要讲话、重要会议精神,深入研究分析龙岩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把推动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探寻破解发展难题的措施办法。在开展龙岩“三江源”区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情况调查的基础上,根据龙岩市林业生态建设的要求,提出了“一区、二林、三江、四绿”的龙岩“三江源”区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思路。
1 龙岩“三江源”区森林生态系统的战略地位
1.1 龙岩“三江源”区区位情况
龙岩“三江源”区为龙岩中心城市规划区域,是福建省最重要河流的上游关键水源区。龙岩“三江源”区森林生态建设关系到“三江”流域的饮水安全,关系到海西的生态环境,关系到全省人民的幸福。涉及范围包括新罗、永定、上杭、武平、长汀、连城、漳平7个县(市、区),流域面积173.3万hm2,占全市土地面积的90.9%,森林覆盖率77.8%。
汀江是龙岩市最大江河,发源于宁化县平治乡赖家山,从长汀县庵杰乡大尾背入境,流经长汀、武平、上杭、永定,在永定县峰市出境,与广东省梅江汇合后称韩江。主干流在龙岩市长度为328 km,主要支流有濯田河、旧县河、永定河、金丰溪等,流域面积98.5万hm2,占全市土地面积的51.7%,汇纳大小河流55条,总长度1 137 km,是韩江的发源地之一。九龙江发源于上杭梅花山,漳平、新罗的绝大部分,连城东部的小部分均属于九龙江北溪水系,主要支流有万安溪、雁石溪、新桥溪、溪南溪、双洋溪等,流域面积58.7万hm2,占龙岩市土地总面积30.8%。闽江为闽江沙溪水系,流经长汀东北部、连城北部、东北部,流域面积16.1万h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8.4%。
“三江”流域的水资源丰富,汀江下游永定棉花滩水库(即龙湖)库容超过20亿m3,湖面面积达65 km2,湖中108个岛屿,湖面长101 km,开展水上旅游的潜力巨大。九龙江上游新罗区万安溪水库(即梅花湖)库容2.2亿m3,地处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缘,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密布的溪流,错列有致的水体,丰沛的水量,增添了巍峨群山的灵性,适宜的径流量,有利于开展漂流、远足等森林旅游项目。
1.2 龙岩“三江源”区区域生态环境特点
龙岩“三江源”区生态环境影响福建及其周边省的气候,大面积森林资源对调节气候起到主导作用,常年温暖湿润,水热条件好,年均气温18.4~20.3 ℃,相对湿度72%~80%,适于多种植物生长。龙岩“三江源”区森林茂密,不仅是森林文化发展的摇篮,而且还是龙岩中心城市规划区自然生态环境的天然屏障。龙岩“三江源”区至今保留着许多珍贵的孑遗物种,其生态环境适宜一些珍稀野生动植物生存,使其成为这些珍稀野生动植物的天然领地,世代在此繁衍生息;而且龙岩“三江源”区一批特有的物种在适应闽西生态环境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丰富多彩的植被景观增添了森林旅游景观效果。因此,实施龙岩“三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是区域间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
2 龙岩“三江源”区森林生态系统现状
2.1 森林生态系统脆弱,水土流失严重
由于森林演替呈逆向发展,正在向稀疏化、单层化、针叶化、低龄化、中小径化方向发展,因此森林的生物多样性日益被破坏,森林植被水源涵养能力不断减弱,地表径流不断加快,地质和洪涝灾害发生频率越来越高[1]。如汀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11.95万hm2,水土流失率(13.3%)与全省平均值(10.7%)比较,高2.6个百分点,是福建省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因此,森林生态系统仍然脆弱,水土流失依然严重。
2.2 重要生态区位林种、树种结构单一,生态功能不完备
龙岩“三江源”区部分区域的林地未列入生态公益林保护,包括处在其重要区位的新建高速公路、铁路两侧一重山,世界遗产永定客家土楼周边以及水源保护区域等林地;树种以针叶树种为主,阔叶树比重小,人工造林树种相对比较单一,导致林种、树种结构不尽合理。低质低效林在现有森林资源中仍占有一定的比例,导致森林经济、社会效益不佳,生态功能欠缺。
2.3 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形势严峻
龙岩“三江源”区区域内矿产资源丰富,不仅分布广、储量大,而且质量也好。我国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煤炭价格呈不断上涨的趋势,农村生活能源呈现出日益紧缺状态,将传统能源向生物质能源转移已是大势所趋;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较快,人为活动频繁,乱砍滥伐、非法侵占林地等破坏森林资源和猎杀野生动物、森林病虫害和森林火灾的现象时有发生,形势还比较严峻,给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培育带来新的挑战和压力。
2.4 林业发展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林产品科技含量低,林农品牌意识薄弱;林产品低端化、落后产能庞大的问题长期存在,总体质量不高。在龙岩“三江源”区重点生态区域生态建设中,国家投入严重不足,群众投身重点生态区域造林绿化缺少积极性。这些因素造成重点生态区域大部分宜林地、火烧迹地未能进行及时更新;低质低效林分未能进行充分改造。 3 龙岩“三江源”区森林生态系统脆弱成因、机理与生态过程
3.1 龙岩“三江源”区森林生态系统脆弱成因
3.1.1 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保护与利用矛盾突出,人为因素是导致植被退化的主要原因。龙岩市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重要资源单位生产环节能耗和水耗较高,产出效率较低,污染物排放强度较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低下,社会交易率低而交易成本较高。长期以来,龙岩“三江源”区域林木采伐采取“拔大毛”的方式,普遍存在超强度采伐;间伐山场林地清理采取连续作业。人为因素导致植被退化,造成较大面积水土流失等,主要表现在破坏森林资源如乱砍滥伐、非法侵占林地等和猎杀野生动物、森林病虫害和森林火灾等方面[2]。
3.1.2 监测与监管能力低下,生态保护意识薄弱。由于部门分割、协调不力,造成相关监管部门的工作效率不高。加之相关政策法规、技术标准不完善,使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由于技术落后和区位划分不清,未能为环境管理与决策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尤其是生态监测、评估与预警技术非常落后,对于生态脆弱区的划分存在基线不清、资源环境信息不畅等诸多问题。地方政府单纯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不顾环境所遭受的影响和破坏,普遍是以重发展轻保护为发展思想开展工作;有的企业为谋求暴利,不顾人类生存环境如何,普遍存在违法采矿、超标排放等诸多违法行为。大部分民众缺乏环保意识,消费观念落后,不能正确认识当前的环境形势,更谈不上主动积极参与维护生态环境。由于环保宣传和文教事业严重滞后,导致资源掠夺性开发和浪费使用现象普遍,生态破坏、系统退化问题越来越严重。
3.2 龙岩“三江源”区森林生态系统脆弱机理与生态过程
人为活动强烈,土地严重过垦,土壤质量下降明显,土层偏薄,肥力低下,生产力逐年降低;林木资源砍伐严重,树种结构不合理,暴雨频繁、强度大,地表水蚀严重,这些均是森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表现[3]。
龙岩“三江源”区森林生态系统中,森林覆盖率虽然较高,但林分质量较差,单位面积蓄积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森林演替呈逆向发展,正在向稀疏化、单层化、针叶化、低龄化、中小径化方向发展,森林结构不是很合理,树种、龄级、林种的结构比例均不协调;林分总体质量呈降低趋势,而且严重造成空间分布不均衡的破碎性和单一性的残次林[3]。就龙岩“三江源”区森林生态系统而言,正处于恢复、构建时期,部分地区的生态系统正在进行调整和完善,区域间的生态系统差异性强、衔接性差,缺乏长期、稳定及可持续保护和利用的总体战略目标。
由此可见,龙岩“三江源”区森林生态系统越来越脆弱,这种趋势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可归结为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社会因素等。
4 龙岩“三江源”区森林生态系统恢复技术路线和有效途径
4.1 指导思想
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在福建省龙岩市考察重要讲话、重要会议精神,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以创建林业生态市为载体,抓重点,以龙岩“三江源”关系龙岩市环境建设的重点生态区域封山育林工程为突破口,加快森林资源的培育;举亮点,建设绿色城市、绿色村镇、绿色通道、绿色屏障等“四绿”工程;克服难点,强化森林资源的保护,坚持保护与开发统筹兼顾,以保护为重点,依靠先进科技,实施分类经营,推进森林生态文化建设,突出质量效益,加快结构调整,逐步建立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4]。
4.2 建设原则与目标
建设原则: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注重质量,提高效益;政府主导,市场调节,统筹协调;依法治林,可持续性发展。建设目标:通过科学的森林经营,改善“三江”流域林种、树种结构,增强生态效能,建成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综合效益显著的森林生态系统,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8%以上,保持全省领先水平,逐步修复龙岩“三江源”区生态,减少资源损耗,有效保护环境,实现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4.3 布局思路
根据汀江、九龙江、闽江“三江源”生态建设的要求,提出“一区、二林、三江、四绿”的布局方案:“一区”,即龙岩市重点生态区域封山育林面积45.29万hm2;“二林”,即森林生态文化和森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新建森林人家100户;“三江”,即汀江、九龙江、闽江“三江”流域造林绿化与生态公益林建设面积35.5万hm2;“四绿”,即绿色城市、绿色村镇、绿色通道和绿色屏障“四绿”工程建设。
4.4 技术措施
4.4.1 封山育林。全面实施龙岩市重点生态区域封山育林项目,以封育区为单位,建设好封育区周边的防火隔离带,完善配置交通要道设施,如竖立标志牌、宣传牌、界定牌、界桩等。对于被列入封山育林范围的林地,森林资源培育策略以“封、管、造”相结合,以管护为重点,5年内全面实行禁伐,除了现有的毛竹、桉树人工林,如果是县以上重点建设项目需征用林地或特殊情况需采伐林木的,必须办理采伐许可证,即依法报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后才能采伐林木。在封育期间,大力开展巡山管护、护林防火工作,同时严格执行封山育林规定;未经批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封育区从事破坏封山育林的行为,如放牧、割草、砍柴、采石、采脂、采土、猎捕野生动物等行为。针对封育区的迹地、荒山和林中林缘空地、低质低效林分以及疏林地,要采取补植、改造、抚育等措施,提高乡土阔叶树的造林绿化力度,加快森林生态功能的不断提高[5]。
4.4.2 林相改造。以龙岩三江源区水源地实施生态保护为中心,对7 400 hm2低质低效林分进行林相改造。选择优良乡土树种如木荷、枫香、山杜英、火力楠、南方红豆杉、乳源木莲、樟树、杨梅、光皮桦、楠木等进行补植,使林木株数达1 800~2 250株/hm2。项目总投资6 179万元。通过项目实施,使龙岩中心城市水源地周边林分郁闭度在5年内达到0.7以上,林木优良生长,建成布局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森林生态系统;使龙岩中心城市水源地周边森林质量得到提高,森林生态效能得到增强。充分发挥森林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的作用,提高水源的质量,改善周边人居环境和市民的生活质量。 4.4.3 建立速丰林基地和稳产、高产的名特优经济林。按照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要求,坚持因地制宜,通过实施分类经营措施,调整优化品种结构,扩大优质产品资源,切实提高林地生产力水平,增强资源的利用效率;坚持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综合开发林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竭力打造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业和名牌产品,不断提升林业产业整体效益,为国家生态安全和海峡西岸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4.4.4 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由于龙岩三江源区森林生态系统的退化情况严重,因此其恢复和治理工作具有长期性,任重而道远,必须采取防治结合的措施,综合考虑林政资源管理制度与林木采伐强度、气候、土壤和林地退化成因等因素,因地制宜采取措施,最好是先试验再进行推广,确保能够稳步推进。重度和极度水土流失的地块,治理上以综合措施为主;中度水土流失的地块,为有效遏制其继续退化,应采取措施,提高土壤肥力,如补植、施肥等;同时控制好森林病虫害,严防森林火灾;轻度水土流失的地块,为防止其再退化,应侧重保护,并减轻资源利用压力[5]。
5 龙岩“三江源”区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策略
5.1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级政府要从龙岩市生态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切实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三江源”区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工作的领导,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任期目标制,龙岩“三江源”区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各级政府主要领导是生态环境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主要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各县(市、区)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龙岩“三江源”区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和分工,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5.2 尊重自然规律,制定科学发展规划
针对龙岩“三江源”地区的特殊性和生态、生产、生活承载力,综合考虑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原则,尊重自然规律和科学发展观,分期制定龙岩“三江源”地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和林业产业发展的总体定位、发展目标、保护重点与发展方向。制定与资源优化配置及生态环境建设相适应的生态型产业体系和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布局方案,支柱产业和接替产业的培育方案;同时动态滚动监测评估建设方案的实施过程,滚动预警实施效果,将龙岩“三江源”地区建设成为生态、生产、生活共同繁荣的“生态市”、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5.3 强化生态保护,加大森林生态系统脆弱区建设力度
5.3.1合理调整林种结构,扩大生态林比重。实施绿色城市、绿色村镇、绿色通道和绿色屏障“四绿”工程建设。以荒山、沙荒、饮用水源地以及河、路、渠两旁等生态地位重要、生态环境脆弱区为重点,大力营造水土保护林、水源涵养林、农田防护林、护路护岸林。在自然条件优越、立地条件好、不易造成水土流失和对生态环境不构成影响的地区,有计划、有重点地发展有市场潜力的经济林、用材林。
5.3.2 建立永久性生态保护区,落实生态补偿机制,加大生态公益林保护投入。目前,拟建天宫山自然保护区科考工作、前期规划已完成,正在进行对天宫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申报。建议建立和落实龙岩市森林和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森林面积每年补助225~300元/hm2,并开征龙岩市水源涵养林水资源补偿费,按出境水流量核定基数,从受益地区征收的水资源费总额中提取3%,作为龙岩市生态保护建设专项基金。
5.3.3 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牢经济社会发展基础。龙岩“三江源”区发展经济就必须结合新农村建设,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恢复自然植被为重点,组织实施各类生态建设项目,加快交通、水利、能源、通信、小城镇等基础设施建设。最大限度争取国家对“福建省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三期工程”的投资资金,使龙岩“三江源”区森林生态系统尽快恢复,打牢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
5.3.4 依法治林,保护成果。认真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如《森林法》《环境保护法》《水资源法》《水土保护法》等,严格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垦滥占林地等违法犯罪行为[6]。建立健全林业执法体系,加强森林公安队伍、林业执法队伍、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建设,建设廉洁务实、业务精通、素质过硬的行政执法队伍,为林业生态市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法制保障。
5.3.5 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针对龙岩“三江源”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危害性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紧迫性,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工作。通过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能够正确认识“三江源”区生态环境现状,正确认识其所面临的窘境,从而增强全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和管护森林资源的责任感,使全民积极参与生态治理与恢复工作。
5.4 落实政策,稳定林权
进一步深化林业体制改革,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为了促进林权、经营权的合理流动,积极推广承包、租赁、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加快荒山、荒地绿化步伐。建立与产权关系相适应的管理机制,逐步推行森林资源的资产化管理,形成林业企事业单位及个体自主经营的体制。
5.5 实施科技战略,为加快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实施科技兴林,加大科技培训和科普知识宣传力度,建立示范机制,以点带面推广科学实用技术,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带动老区山区林业走产业化、规模化、效益化道路。
5.6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共赢
龙岩“三江源”区拥有众多世界极品旅游资源,对海内外旅游者有着非凡的吸引力。可依托优势资源和环境特色,发展生态旅游业。在开发的同时,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转变经济增长模式,逐步修复龙岩“三江源”区生态系统,减少资源损耗,有效保护环境,实现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6 参考文献
[1] 张盛钟.汀江流域森林生态修复对策研究[J].防护林科技,2010(1):51-53,66.
[2] 陈存及,陈伙法.阔叶树种栽培[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3] 卢春英,郑建英,张盛钟.龙岩市重点生态区域提升封山育林措施研究[J].防护林科技,2011(6):71-74.
[4] 郑建英,卢春英,张盛钟.九龙江流域森林生态修复模式建立与评价[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35(8):115-119.
[5] 张盛钟.侵蚀劣地与工程侵蚀区的快速覆盖技术与途径[J].亚热带水土保持,2011(1):36-38.
[6] 赵新全.三江源区退化草地生态系统恢复与可持续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关键词 龙岩“三江源”区;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S7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6-0181-04
龙岩地处汀江、九龙江、闽江“三江”的源头(以下简称龙岩“三江源”),是全省的生态高地。实现龙岩“三江源”区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涉及面广、任务重、投资大、周期长,是林业生态建设的一个系统工程。近年来,龙岩“三江源”区的生态退化及环境保护和建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在福建省龙岩市考察重要讲话、重要会议精神,深入研究分析龙岩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把推动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探寻破解发展难题的措施办法。在开展龙岩“三江源”区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情况调查的基础上,根据龙岩市林业生态建设的要求,提出了“一区、二林、三江、四绿”的龙岩“三江源”区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思路。
1 龙岩“三江源”区森林生态系统的战略地位
1.1 龙岩“三江源”区区位情况
龙岩“三江源”区为龙岩中心城市规划区域,是福建省最重要河流的上游关键水源区。龙岩“三江源”区森林生态建设关系到“三江”流域的饮水安全,关系到海西的生态环境,关系到全省人民的幸福。涉及范围包括新罗、永定、上杭、武平、长汀、连城、漳平7个县(市、区),流域面积173.3万hm2,占全市土地面积的90.9%,森林覆盖率77.8%。
汀江是龙岩市最大江河,发源于宁化县平治乡赖家山,从长汀县庵杰乡大尾背入境,流经长汀、武平、上杭、永定,在永定县峰市出境,与广东省梅江汇合后称韩江。主干流在龙岩市长度为328 km,主要支流有濯田河、旧县河、永定河、金丰溪等,流域面积98.5万hm2,占全市土地面积的51.7%,汇纳大小河流55条,总长度1 137 km,是韩江的发源地之一。九龙江发源于上杭梅花山,漳平、新罗的绝大部分,连城东部的小部分均属于九龙江北溪水系,主要支流有万安溪、雁石溪、新桥溪、溪南溪、双洋溪等,流域面积58.7万hm2,占龙岩市土地总面积30.8%。闽江为闽江沙溪水系,流经长汀东北部、连城北部、东北部,流域面积16.1万h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8.4%。
“三江”流域的水资源丰富,汀江下游永定棉花滩水库(即龙湖)库容超过20亿m3,湖面面积达65 km2,湖中108个岛屿,湖面长101 km,开展水上旅游的潜力巨大。九龙江上游新罗区万安溪水库(即梅花湖)库容2.2亿m3,地处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缘,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密布的溪流,错列有致的水体,丰沛的水量,增添了巍峨群山的灵性,适宜的径流量,有利于开展漂流、远足等森林旅游项目。
1.2 龙岩“三江源”区区域生态环境特点
龙岩“三江源”区生态环境影响福建及其周边省的气候,大面积森林资源对调节气候起到主导作用,常年温暖湿润,水热条件好,年均气温18.4~20.3 ℃,相对湿度72%~80%,适于多种植物生长。龙岩“三江源”区森林茂密,不仅是森林文化发展的摇篮,而且还是龙岩中心城市规划区自然生态环境的天然屏障。龙岩“三江源”区至今保留着许多珍贵的孑遗物种,其生态环境适宜一些珍稀野生动植物生存,使其成为这些珍稀野生动植物的天然领地,世代在此繁衍生息;而且龙岩“三江源”区一批特有的物种在适应闽西生态环境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丰富多彩的植被景观增添了森林旅游景观效果。因此,实施龙岩“三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是区域间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
2 龙岩“三江源”区森林生态系统现状
2.1 森林生态系统脆弱,水土流失严重
由于森林演替呈逆向发展,正在向稀疏化、单层化、针叶化、低龄化、中小径化方向发展,因此森林的生物多样性日益被破坏,森林植被水源涵养能力不断减弱,地表径流不断加快,地质和洪涝灾害发生频率越来越高[1]。如汀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11.95万hm2,水土流失率(13.3%)与全省平均值(10.7%)比较,高2.6个百分点,是福建省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因此,森林生态系统仍然脆弱,水土流失依然严重。
2.2 重要生态区位林种、树种结构单一,生态功能不完备
龙岩“三江源”区部分区域的林地未列入生态公益林保护,包括处在其重要区位的新建高速公路、铁路两侧一重山,世界遗产永定客家土楼周边以及水源保护区域等林地;树种以针叶树种为主,阔叶树比重小,人工造林树种相对比较单一,导致林种、树种结构不尽合理。低质低效林在现有森林资源中仍占有一定的比例,导致森林经济、社会效益不佳,生态功能欠缺。
2.3 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形势严峻
龙岩“三江源”区区域内矿产资源丰富,不仅分布广、储量大,而且质量也好。我国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煤炭价格呈不断上涨的趋势,农村生活能源呈现出日益紧缺状态,将传统能源向生物质能源转移已是大势所趋;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较快,人为活动频繁,乱砍滥伐、非法侵占林地等破坏森林资源和猎杀野生动物、森林病虫害和森林火灾的现象时有发生,形势还比较严峻,给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培育带来新的挑战和压力。
2.4 林业发展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林产品科技含量低,林农品牌意识薄弱;林产品低端化、落后产能庞大的问题长期存在,总体质量不高。在龙岩“三江源”区重点生态区域生态建设中,国家投入严重不足,群众投身重点生态区域造林绿化缺少积极性。这些因素造成重点生态区域大部分宜林地、火烧迹地未能进行及时更新;低质低效林分未能进行充分改造。 3 龙岩“三江源”区森林生态系统脆弱成因、机理与生态过程
3.1 龙岩“三江源”区森林生态系统脆弱成因
3.1.1 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保护与利用矛盾突出,人为因素是导致植被退化的主要原因。龙岩市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重要资源单位生产环节能耗和水耗较高,产出效率较低,污染物排放强度较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低下,社会交易率低而交易成本较高。长期以来,龙岩“三江源”区域林木采伐采取“拔大毛”的方式,普遍存在超强度采伐;间伐山场林地清理采取连续作业。人为因素导致植被退化,造成较大面积水土流失等,主要表现在破坏森林资源如乱砍滥伐、非法侵占林地等和猎杀野生动物、森林病虫害和森林火灾等方面[2]。
3.1.2 监测与监管能力低下,生态保护意识薄弱。由于部门分割、协调不力,造成相关监管部门的工作效率不高。加之相关政策法规、技术标准不完善,使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由于技术落后和区位划分不清,未能为环境管理与决策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尤其是生态监测、评估与预警技术非常落后,对于生态脆弱区的划分存在基线不清、资源环境信息不畅等诸多问题。地方政府单纯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不顾环境所遭受的影响和破坏,普遍是以重发展轻保护为发展思想开展工作;有的企业为谋求暴利,不顾人类生存环境如何,普遍存在违法采矿、超标排放等诸多违法行为。大部分民众缺乏环保意识,消费观念落后,不能正确认识当前的环境形势,更谈不上主动积极参与维护生态环境。由于环保宣传和文教事业严重滞后,导致资源掠夺性开发和浪费使用现象普遍,生态破坏、系统退化问题越来越严重。
3.2 龙岩“三江源”区森林生态系统脆弱机理与生态过程
人为活动强烈,土地严重过垦,土壤质量下降明显,土层偏薄,肥力低下,生产力逐年降低;林木资源砍伐严重,树种结构不合理,暴雨频繁、强度大,地表水蚀严重,这些均是森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表现[3]。
龙岩“三江源”区森林生态系统中,森林覆盖率虽然较高,但林分质量较差,单位面积蓄积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森林演替呈逆向发展,正在向稀疏化、单层化、针叶化、低龄化、中小径化方向发展,森林结构不是很合理,树种、龄级、林种的结构比例均不协调;林分总体质量呈降低趋势,而且严重造成空间分布不均衡的破碎性和单一性的残次林[3]。就龙岩“三江源”区森林生态系统而言,正处于恢复、构建时期,部分地区的生态系统正在进行调整和完善,区域间的生态系统差异性强、衔接性差,缺乏长期、稳定及可持续保护和利用的总体战略目标。
由此可见,龙岩“三江源”区森林生态系统越来越脆弱,这种趋势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可归结为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社会因素等。
4 龙岩“三江源”区森林生态系统恢复技术路线和有效途径
4.1 指导思想
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在福建省龙岩市考察重要讲话、重要会议精神,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以创建林业生态市为载体,抓重点,以龙岩“三江源”关系龙岩市环境建设的重点生态区域封山育林工程为突破口,加快森林资源的培育;举亮点,建设绿色城市、绿色村镇、绿色通道、绿色屏障等“四绿”工程;克服难点,强化森林资源的保护,坚持保护与开发统筹兼顾,以保护为重点,依靠先进科技,实施分类经营,推进森林生态文化建设,突出质量效益,加快结构调整,逐步建立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4]。
4.2 建设原则与目标
建设原则: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注重质量,提高效益;政府主导,市场调节,统筹协调;依法治林,可持续性发展。建设目标:通过科学的森林经营,改善“三江”流域林种、树种结构,增强生态效能,建成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综合效益显著的森林生态系统,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8%以上,保持全省领先水平,逐步修复龙岩“三江源”区生态,减少资源损耗,有效保护环境,实现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4.3 布局思路
根据汀江、九龙江、闽江“三江源”生态建设的要求,提出“一区、二林、三江、四绿”的布局方案:“一区”,即龙岩市重点生态区域封山育林面积45.29万hm2;“二林”,即森林生态文化和森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新建森林人家100户;“三江”,即汀江、九龙江、闽江“三江”流域造林绿化与生态公益林建设面积35.5万hm2;“四绿”,即绿色城市、绿色村镇、绿色通道和绿色屏障“四绿”工程建设。
4.4 技术措施
4.4.1 封山育林。全面实施龙岩市重点生态区域封山育林项目,以封育区为单位,建设好封育区周边的防火隔离带,完善配置交通要道设施,如竖立标志牌、宣传牌、界定牌、界桩等。对于被列入封山育林范围的林地,森林资源培育策略以“封、管、造”相结合,以管护为重点,5年内全面实行禁伐,除了现有的毛竹、桉树人工林,如果是县以上重点建设项目需征用林地或特殊情况需采伐林木的,必须办理采伐许可证,即依法报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后才能采伐林木。在封育期间,大力开展巡山管护、护林防火工作,同时严格执行封山育林规定;未经批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封育区从事破坏封山育林的行为,如放牧、割草、砍柴、采石、采脂、采土、猎捕野生动物等行为。针对封育区的迹地、荒山和林中林缘空地、低质低效林分以及疏林地,要采取补植、改造、抚育等措施,提高乡土阔叶树的造林绿化力度,加快森林生态功能的不断提高[5]。
4.4.2 林相改造。以龙岩三江源区水源地实施生态保护为中心,对7 400 hm2低质低效林分进行林相改造。选择优良乡土树种如木荷、枫香、山杜英、火力楠、南方红豆杉、乳源木莲、樟树、杨梅、光皮桦、楠木等进行补植,使林木株数达1 800~2 250株/hm2。项目总投资6 179万元。通过项目实施,使龙岩中心城市水源地周边林分郁闭度在5年内达到0.7以上,林木优良生长,建成布局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森林生态系统;使龙岩中心城市水源地周边森林质量得到提高,森林生态效能得到增强。充分发挥森林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的作用,提高水源的质量,改善周边人居环境和市民的生活质量。 4.4.3 建立速丰林基地和稳产、高产的名特优经济林。按照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要求,坚持因地制宜,通过实施分类经营措施,调整优化品种结构,扩大优质产品资源,切实提高林地生产力水平,增强资源的利用效率;坚持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综合开发林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竭力打造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业和名牌产品,不断提升林业产业整体效益,为国家生态安全和海峡西岸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4.4.4 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由于龙岩三江源区森林生态系统的退化情况严重,因此其恢复和治理工作具有长期性,任重而道远,必须采取防治结合的措施,综合考虑林政资源管理制度与林木采伐强度、气候、土壤和林地退化成因等因素,因地制宜采取措施,最好是先试验再进行推广,确保能够稳步推进。重度和极度水土流失的地块,治理上以综合措施为主;中度水土流失的地块,为有效遏制其继续退化,应采取措施,提高土壤肥力,如补植、施肥等;同时控制好森林病虫害,严防森林火灾;轻度水土流失的地块,为防止其再退化,应侧重保护,并减轻资源利用压力[5]。
5 龙岩“三江源”区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策略
5.1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级政府要从龙岩市生态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切实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三江源”区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工作的领导,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任期目标制,龙岩“三江源”区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各级政府主要领导是生态环境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主要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各县(市、区)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龙岩“三江源”区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和分工,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5.2 尊重自然规律,制定科学发展规划
针对龙岩“三江源”地区的特殊性和生态、生产、生活承载力,综合考虑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原则,尊重自然规律和科学发展观,分期制定龙岩“三江源”地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和林业产业发展的总体定位、发展目标、保护重点与发展方向。制定与资源优化配置及生态环境建设相适应的生态型产业体系和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布局方案,支柱产业和接替产业的培育方案;同时动态滚动监测评估建设方案的实施过程,滚动预警实施效果,将龙岩“三江源”地区建设成为生态、生产、生活共同繁荣的“生态市”、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5.3 强化生态保护,加大森林生态系统脆弱区建设力度
5.3.1合理调整林种结构,扩大生态林比重。实施绿色城市、绿色村镇、绿色通道和绿色屏障“四绿”工程建设。以荒山、沙荒、饮用水源地以及河、路、渠两旁等生态地位重要、生态环境脆弱区为重点,大力营造水土保护林、水源涵养林、农田防护林、护路护岸林。在自然条件优越、立地条件好、不易造成水土流失和对生态环境不构成影响的地区,有计划、有重点地发展有市场潜力的经济林、用材林。
5.3.2 建立永久性生态保护区,落实生态补偿机制,加大生态公益林保护投入。目前,拟建天宫山自然保护区科考工作、前期规划已完成,正在进行对天宫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申报。建议建立和落实龙岩市森林和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森林面积每年补助225~300元/hm2,并开征龙岩市水源涵养林水资源补偿费,按出境水流量核定基数,从受益地区征收的水资源费总额中提取3%,作为龙岩市生态保护建设专项基金。
5.3.3 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牢经济社会发展基础。龙岩“三江源”区发展经济就必须结合新农村建设,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恢复自然植被为重点,组织实施各类生态建设项目,加快交通、水利、能源、通信、小城镇等基础设施建设。最大限度争取国家对“福建省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三期工程”的投资资金,使龙岩“三江源”区森林生态系统尽快恢复,打牢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
5.3.4 依法治林,保护成果。认真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如《森林法》《环境保护法》《水资源法》《水土保护法》等,严格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垦滥占林地等违法犯罪行为[6]。建立健全林业执法体系,加强森林公安队伍、林业执法队伍、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建设,建设廉洁务实、业务精通、素质过硬的行政执法队伍,为林业生态市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法制保障。
5.3.5 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针对龙岩“三江源”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危害性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紧迫性,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工作。通过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能够正确认识“三江源”区生态环境现状,正确认识其所面临的窘境,从而增强全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和管护森林资源的责任感,使全民积极参与生态治理与恢复工作。
5.4 落实政策,稳定林权
进一步深化林业体制改革,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为了促进林权、经营权的合理流动,积极推广承包、租赁、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加快荒山、荒地绿化步伐。建立与产权关系相适应的管理机制,逐步推行森林资源的资产化管理,形成林业企事业单位及个体自主经营的体制。
5.5 实施科技战略,为加快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实施科技兴林,加大科技培训和科普知识宣传力度,建立示范机制,以点带面推广科学实用技术,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带动老区山区林业走产业化、规模化、效益化道路。
5.6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共赢
龙岩“三江源”区拥有众多世界极品旅游资源,对海内外旅游者有着非凡的吸引力。可依托优势资源和环境特色,发展生态旅游业。在开发的同时,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转变经济增长模式,逐步修复龙岩“三江源”区生态系统,减少资源损耗,有效保护环境,实现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6 参考文献
[1] 张盛钟.汀江流域森林生态修复对策研究[J].防护林科技,2010(1):51-53,66.
[2] 陈存及,陈伙法.阔叶树种栽培[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3] 卢春英,郑建英,张盛钟.龙岩市重点生态区域提升封山育林措施研究[J].防护林科技,2011(6):71-74.
[4] 郑建英,卢春英,张盛钟.九龙江流域森林生态修复模式建立与评价[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35(8):115-119.
[5] 张盛钟.侵蚀劣地与工程侵蚀区的快速覆盖技术与途径[J].亚热带水土保持,2011(1):36-38.
[6] 赵新全.三江源区退化草地生态系统恢复与可持续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