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是汽车行业“帝王”的通用汽车,如今陷入成本泥潭无法自拔,不得不再次变卖家产。是什么原因导致通用汽车出现如此重大的生存危机?这对处于扩张期的中国企业,尤其是IT企业又有怎样的借鉴意义呢?
3月下旬,又传来有关通用汽车的消息:在困境中挣扎的通用汽车再次打算变卖家产。这次出售的对象很可能就是日本五十铃汽车。近日,五十铃表示,已经接到通用汽车公司提出的出售所持公司股权的提议。目前通用汽车拥有五十铃9000万股份,约占股份总数的7.9%,市值约为380亿日元(约合3.2亿美元)。
与此同时,受到重新申报财报的影响,通用汽车可能将无法动用其56亿美元的信贷额度。由于担心通用汽车流动资金可能下降,穆迪公司将通用汽车的债信等级从B2降至B3,远低于“投资”级别,对通用汽车未来的评级状况也并不乐观。
为了摆脱北美的业务危机,通用汽车频频出售家产。去年10月,通用汽车曾抛售手中富士重工的股份;本月初,通用汽车又减持手中的铃木股票,以换取近20亿美元资金。
随着市场份额的减少,通用汽车正处在一个分水岭。2004年,其市场份额下降了一个百分点,为27.3%,这使得它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首次陷入了这样一种境地:实际支出的现金超过了汽车销售给它带来的现金——这个曾经是全球首屈一指的汽车制造商,其现金流目前已开始呈现负数。如果市场份额继续下跌,它的亏损将迅速扩大。
是什么原因导致“汽车帝国”出现如此大的危机呢?这对处于扩张期的中国企业,尤其是IT企业又有怎样的借鉴意义呢?
沉重的成本枷锁
许多问题看来都超出通用汽车的控制能力。就像当今的钢铁生产商和航空公司一样,通用汽车也要受全球市场的左右。它无法背负着沉重的“遗留成本”,在全球市场进行打拼。受这种因素的影响,它也不可能进行必要的投资,无论是与韩国人在价格方面,或者与日本人在质量方面,还是与欧洲人在性能方面开展竞争。
今天的汽车业与以前相比已大不相同,而通用汽车公司却仍然在按照过去的模式运转。北京邮电大学经管学院首席教授梁雄建评论说:“可以说,通用汽车公司的困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负担过重引起的。”15年前,通用汽车公司管理层与工人联合会达成协议,它不能轻易关闭工厂或解雇工人。通用汽车公司不得不维持这些工厂的运转,结果是,其车型设计大打折扣,太多的车型多年来一直没有得到改进。甚至有人曾经评价,通用汽车公司不知道在干些什么,他们什么事都做,可什么也做不好。
保守的研发战略
反观丰田、日产以及本田这些竞争对手,它们是这样开展经营的。它们都把研究资金集中到有限的几个车型上,采用最新的时尚设计和技术,在不设立工会的工厂里进行低成本生产,并不断加以更新。此外,通用汽车公司去年用于资本支出及研发的费用为70亿美元,而丰田公司这方面的支出却高达153亿美元。通用汽车公司用于北美市场的研发费用广泛分散在8大类89种汽车型号上,而丰田却仅有3大类26种型号。丰田汽车公司的每款汽车在美国的年销售量平均为8万辆,而通用汽车公司只有5.2万辆。此外,丰田汽车每3年就可推出新的车型,通用汽车公司则需要4年。
谈及通用汽车的研发战略,复旦大学MPA教育中心主任助理朱春奎说:“不能光看通用汽车在北美市场的表现怎样,而是要把通用汽车放到整个全球市场中去看。事实上,8大类89种汽车型号对于通用汽车这种公司来说完全是需要的。我们倒是要关心它与员工合同的处理。美国的第三方谈判机制是很厉害的,而这正是目前制约通用汽车的主因。”
有业内人士指出,通用汽车现在应该进行业务收缩,直到它达到某个平衡点。然而,对通用汽车公司来说,业务收缩根本就谈不上是一种选择方案。原因是,根据它与工会达成的协议,无论其销售收入或利润下降多少,通用汽车公司都不得关闭工厂或者解雇工人,否则就要支付非常昂贵的罚金。而且,无论这些工厂赚钱与否,其工厂的开工率至少要达到80%以上。即使关闭组装生产线,通用汽车公司也必须向下岗工人支付工资,并承担其高额的医疗和养老费用。通用汽车公司的计划是维持运转,直至保险金朝着有利于通用汽车公司的方向逐渐减少(即退休工人最终过世的一种婉转说法)。但是,随着销售量及市场份额的减少,这一计划产生了适得其反的结果,使通用汽车公司面对着诸多极为不利的可能性。
无畏但不可无知
梁雄建说:“通用汽车这位老‘帝王’都出现问题了,那么国内企业,特别是那些已经奔出国门或者是即将奔出国门的IT企业,特别需要把问题想清楚,在强调可行性研究的同时也要注重反向思维,进行不可行研究。通用汽车的问题在国内运营商中特别明显。每次开会,电信总会抱怨自己人多,据说现在电信的负担是1∶1,也就是一个员工养一个退休员工。”
2005年,聯想完成了对IBM全球个人计算机业务的收购,标志着全球第三大个人计算机企业诞生。但同时,中国IT企业的海外并购阻力增大,以前并购中的潜在问题也暴露出来。海尔竞购美泰克公司告负、京东方出现“消化不良”、TCL停下国际化步伐,这些都足以引发对我国IT企业跨国并购的思考。
朱春奎说:“我们国内IT企业走出去,很多是无知者无畏的结果。当年出去的时候并没有对海外市场做很好的调查分析,同时也没有很好的、能与国际接轨的管理模式。”
提高管理水平是IT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基础。进行国际化经营的IT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是一种具有高度组织性的大型企业,客观上需要有高度严密的、符合国际规范的管理制度。如果说战略规划从根本上决定了企业国际化的大方向,管理体制则在更广泛的操作层面上左右着企业国际化的兴衰成败。
对于国内IT企业在走出去后怎么才能度过磨合期,梁雄健认为,中国IT企业国际化经营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以适应跨国经营的基本要求。他认为要做好五方面的工作:首先,按照国际规范和国际惯例的要求来运作。这就需要管理者精通国际惯例,熟悉相关国家的有关法律。其次,学习国际跨国公司的先进管理经验,并根据国情加以创造性地运用,切实提高跨国经营水平。第三,加强风险防范控制。国际企业主要面临财产、责任风险以及市场变化等风险。IT企业只有在识别风险的基础上,寻找并掌握有效处理风险的管理方法,才能有效地防范和降低风险。第四,建立一套有效的信息网络系统,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第五,品牌战略是IT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旗帜。品牌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IT企业综合优势的体现。日本从品牌做起,进行了30余年不懈的努力,逐步使欧美发达国家和全世界接受了“日本制造”。
品牌和安全是要点
索尼、松下、东芝等,成为家喻户晓的全球品牌。韩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倾尽国力培育大企业,三星、LG等品牌不断向世界宣传自己,逐步为世人所认知和接受。中国IT企业长期以来缺少品牌并从事无品牌经营,产品只能在国际市场低价销售,很多IT企业成为世界品牌的廉价生产者。因此,IT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要借鉴海尔、华为等企业的经验,走品牌经营之路,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改进市场营销,加强品牌的广告宣传,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需要指出的是,在IT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中强调品牌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企业始终只能有“母品牌”,也可以通过并购方式,使国际知名品牌为我所有、为我所用。例如联想通过收购IBM的PC业务部,虽然ThinkPad品牌只有5年的使用期,但联想获得了IBM在国际上成熟的团队和销售渠道。
此外,朱春奎认为国内IT企业要走出国门,特别需要注意处理好事关相关国家的安全问题。
3月下旬,又传来有关通用汽车的消息:在困境中挣扎的通用汽车再次打算变卖家产。这次出售的对象很可能就是日本五十铃汽车。近日,五十铃表示,已经接到通用汽车公司提出的出售所持公司股权的提议。目前通用汽车拥有五十铃9000万股份,约占股份总数的7.9%,市值约为380亿日元(约合3.2亿美元)。
与此同时,受到重新申报财报的影响,通用汽车可能将无法动用其56亿美元的信贷额度。由于担心通用汽车流动资金可能下降,穆迪公司将通用汽车的债信等级从B2降至B3,远低于“投资”级别,对通用汽车未来的评级状况也并不乐观。
为了摆脱北美的业务危机,通用汽车频频出售家产。去年10月,通用汽车曾抛售手中富士重工的股份;本月初,通用汽车又减持手中的铃木股票,以换取近20亿美元资金。
随着市场份额的减少,通用汽车正处在一个分水岭。2004年,其市场份额下降了一个百分点,为27.3%,这使得它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首次陷入了这样一种境地:实际支出的现金超过了汽车销售给它带来的现金——这个曾经是全球首屈一指的汽车制造商,其现金流目前已开始呈现负数。如果市场份额继续下跌,它的亏损将迅速扩大。
是什么原因导致“汽车帝国”出现如此大的危机呢?这对处于扩张期的中国企业,尤其是IT企业又有怎样的借鉴意义呢?
沉重的成本枷锁
许多问题看来都超出通用汽车的控制能力。就像当今的钢铁生产商和航空公司一样,通用汽车也要受全球市场的左右。它无法背负着沉重的“遗留成本”,在全球市场进行打拼。受这种因素的影响,它也不可能进行必要的投资,无论是与韩国人在价格方面,或者与日本人在质量方面,还是与欧洲人在性能方面开展竞争。
今天的汽车业与以前相比已大不相同,而通用汽车公司却仍然在按照过去的模式运转。北京邮电大学经管学院首席教授梁雄建评论说:“可以说,通用汽车公司的困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负担过重引起的。”15年前,通用汽车公司管理层与工人联合会达成协议,它不能轻易关闭工厂或解雇工人。通用汽车公司不得不维持这些工厂的运转,结果是,其车型设计大打折扣,太多的车型多年来一直没有得到改进。甚至有人曾经评价,通用汽车公司不知道在干些什么,他们什么事都做,可什么也做不好。
保守的研发战略
反观丰田、日产以及本田这些竞争对手,它们是这样开展经营的。它们都把研究资金集中到有限的几个车型上,采用最新的时尚设计和技术,在不设立工会的工厂里进行低成本生产,并不断加以更新。此外,通用汽车公司去年用于资本支出及研发的费用为70亿美元,而丰田公司这方面的支出却高达153亿美元。通用汽车公司用于北美市场的研发费用广泛分散在8大类89种汽车型号上,而丰田却仅有3大类26种型号。丰田汽车公司的每款汽车在美国的年销售量平均为8万辆,而通用汽车公司只有5.2万辆。此外,丰田汽车每3年就可推出新的车型,通用汽车公司则需要4年。
谈及通用汽车的研发战略,复旦大学MPA教育中心主任助理朱春奎说:“不能光看通用汽车在北美市场的表现怎样,而是要把通用汽车放到整个全球市场中去看。事实上,8大类89种汽车型号对于通用汽车这种公司来说完全是需要的。我们倒是要关心它与员工合同的处理。美国的第三方谈判机制是很厉害的,而这正是目前制约通用汽车的主因。”
有业内人士指出,通用汽车现在应该进行业务收缩,直到它达到某个平衡点。然而,对通用汽车公司来说,业务收缩根本就谈不上是一种选择方案。原因是,根据它与工会达成的协议,无论其销售收入或利润下降多少,通用汽车公司都不得关闭工厂或者解雇工人,否则就要支付非常昂贵的罚金。而且,无论这些工厂赚钱与否,其工厂的开工率至少要达到80%以上。即使关闭组装生产线,通用汽车公司也必须向下岗工人支付工资,并承担其高额的医疗和养老费用。通用汽车公司的计划是维持运转,直至保险金朝着有利于通用汽车公司的方向逐渐减少(即退休工人最终过世的一种婉转说法)。但是,随着销售量及市场份额的减少,这一计划产生了适得其反的结果,使通用汽车公司面对着诸多极为不利的可能性。
无畏但不可无知
梁雄建说:“通用汽车这位老‘帝王’都出现问题了,那么国内企业,特别是那些已经奔出国门或者是即将奔出国门的IT企业,特别需要把问题想清楚,在强调可行性研究的同时也要注重反向思维,进行不可行研究。通用汽车的问题在国内运营商中特别明显。每次开会,电信总会抱怨自己人多,据说现在电信的负担是1∶1,也就是一个员工养一个退休员工。”
2005年,聯想完成了对IBM全球个人计算机业务的收购,标志着全球第三大个人计算机企业诞生。但同时,中国IT企业的海外并购阻力增大,以前并购中的潜在问题也暴露出来。海尔竞购美泰克公司告负、京东方出现“消化不良”、TCL停下国际化步伐,这些都足以引发对我国IT企业跨国并购的思考。
朱春奎说:“我们国内IT企业走出去,很多是无知者无畏的结果。当年出去的时候并没有对海外市场做很好的调查分析,同时也没有很好的、能与国际接轨的管理模式。”
提高管理水平是IT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基础。进行国际化经营的IT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是一种具有高度组织性的大型企业,客观上需要有高度严密的、符合国际规范的管理制度。如果说战略规划从根本上决定了企业国际化的大方向,管理体制则在更广泛的操作层面上左右着企业国际化的兴衰成败。
对于国内IT企业在走出去后怎么才能度过磨合期,梁雄健认为,中国IT企业国际化经营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以适应跨国经营的基本要求。他认为要做好五方面的工作:首先,按照国际规范和国际惯例的要求来运作。这就需要管理者精通国际惯例,熟悉相关国家的有关法律。其次,学习国际跨国公司的先进管理经验,并根据国情加以创造性地运用,切实提高跨国经营水平。第三,加强风险防范控制。国际企业主要面临财产、责任风险以及市场变化等风险。IT企业只有在识别风险的基础上,寻找并掌握有效处理风险的管理方法,才能有效地防范和降低风险。第四,建立一套有效的信息网络系统,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第五,品牌战略是IT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旗帜。品牌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IT企业综合优势的体现。日本从品牌做起,进行了30余年不懈的努力,逐步使欧美发达国家和全世界接受了“日本制造”。
品牌和安全是要点
索尼、松下、东芝等,成为家喻户晓的全球品牌。韩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倾尽国力培育大企业,三星、LG等品牌不断向世界宣传自己,逐步为世人所认知和接受。中国IT企业长期以来缺少品牌并从事无品牌经营,产品只能在国际市场低价销售,很多IT企业成为世界品牌的廉价生产者。因此,IT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要借鉴海尔、华为等企业的经验,走品牌经营之路,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改进市场营销,加强品牌的广告宣传,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需要指出的是,在IT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中强调品牌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企业始终只能有“母品牌”,也可以通过并购方式,使国际知名品牌为我所有、为我所用。例如联想通过收购IBM的PC业务部,虽然ThinkPad品牌只有5年的使用期,但联想获得了IBM在国际上成熟的团队和销售渠道。
此外,朱春奎认为国内IT企业要走出国门,特别需要注意处理好事关相关国家的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