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西藏高校思政课探析

来源 :大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z880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西藏高校大学生正处于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在面临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下,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是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需要,更是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现实需要。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在育人功能上高度吻合。但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思政课教师更应该挖掘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09-0120-03
  黨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而“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1]因此,对青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作为高校思政课的主干课程,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有着独特的优势。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及培育现状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也就是说,这二十四个字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西藏大学生作为建设新西藏的接班人,更应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但是,随着网络媒体信息碎片化的影响和多元价值观的冲击,部分大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缺失问题,似乎在前进中迷失了方向。一部分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持怀疑态度。为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西藏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现状,笔者抽取了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大学、西藏农牧学院的学生进行调查,46.5%的学生认为学校和家庭教育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着重要的作用,32%的学生认为全社会共同参与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方式。
  分析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笔者认为网络媒体信息的碎片化和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对西藏大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了削弱作用。尤其是新兴网络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致使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都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加上受到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和冲击,导致学生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时候容易出现偏差,这时就需要在多种多样的价值观中,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的主旋律,让青年大学生牢牢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为体现“纲要”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要渠道,就必须深入挖掘课程优势,利用纲要课教学内容,使西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纲要”课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的教学优势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因此,“纲要”课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让学生在历史的学习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红色革命文化,领悟中国精神,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纲要”课的教学内容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西藏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更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还是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必须运用好四门思政课,更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而“纲要”课作为思政课的一门主干课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有着高度的一致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对新时代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练,也是对中国共产党和近代中国人民不断探索的价值观的总结。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理论渊源和历史背景是中国近现代史,所以,要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联系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加以阐述。因为,中国近现代史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史。我们要清楚地知道“纲要”课教学就是围绕着四个选择和两大历史任务展开的,更要明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不断奋斗的历程中概括出来的。教师在讲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具体的史实,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鲜活的案例,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落到实处。正如习近平讲到的“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成为我们生而为中国人的独特精神支柱,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
  (二)“纲要”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育人功能上高度吻合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到“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纲要”课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因为,纲要课既是历史课,更是一门政治课,这种双重属性决定了它的性质,即为政治服务。习总书记在致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中也曾讲道:“今天世界遇到的很多事情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的很多事情也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而“纲要”课恰好承担了对大学生进行相关历史教育的任务,旨在使西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它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从这一层面来看,“纲要”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对学生的教育这一功能上具有高度的契合性。
  (三)“纲要”课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在教学实践上异曲同工
  “纲要”课讲授近代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解放而做出的不懈努力,在努力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一系列的历史人物,通过分析历史人物,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同时,还应该通过让学生参观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及红色革命文化,让学生身临其境,学习英雄人物的事迹及事迹背后的中国精神。这正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求吻合。知行合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首要目标。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不仅体现在学习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如何通过社会实践,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所以说,在实践教学上,“纲要”课的教学方法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方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在“纲要”课教学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在“纲要”课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虽然有着独特的优势,但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却依然存在着以下问题。
  1.在西藏,部分大学生对“纲要”课的认可度不高或者对“纲要”课所传达的价值观不接受。笔者通过对西藏农牧学院学生的调研,发现34.5%的学生认为目前开设的思政课与现实、学生实际脱节,在问到你认为“纲要”课对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有无作用时,12.4%的学生认为基本上没用,而且对大学里无用课程排序时,“纲要”课排序第二。种种数据表明,一些学生对“纲要”课的教学认同度不高。此外,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对自己树立正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没有帮助或者帮助不大。这些都表明“纲要”课教学在西藏高校的实效性并不强。
  2.20世纪90年代以来,历史虚无主义在我国泛起,而且愈演愈烈。部分西藏大学生也受到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对“纲要”课教材中的“四个选择”持怀疑态度。这使得“纲要”课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上也大打折扣。一些人利用道听途说或无中生有的“史料”,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的人甚至利用大学生猎奇心理,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迷惑学生,对历史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提出质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也提出质疑,客观上削弱了纲要课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3.西藏地处边疆地区,加上西藏是藏传佛教的主要传播地,西方敌对势力尤其是宗教势力的渗透,也在客观上削弱了“纲要”课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西方敌对势力利用新型媒体手段向边疆地区大学生提供免费下载的资料,而这些资料中包含着西方国家所谓的“普世价值”,西方敌对势力将高校作为其宗教渗透的主阵地。而大学生又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这些势必都会影响大学生对正确三观的树立。因此,西方敌对势力尤其是宗教势力的渗透,降低了“纲要”课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
  四、深挖“纲要”课教材内容,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虽然“纲要”课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面临着一些困难。在进行“纲要”课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深挖“纲要”课教材内容,把握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纲要”课教学的着力点,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下为四点做法。
  1.深挖“纲要”课两大历史任务,关注大学生的兴趣点,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材料,增强纲要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纲要课教学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一致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楚两大历史任务与国家层面的追求,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当前,一些大学生对“纲要”课教学认同度不高或者有抵触心理,这时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转变教学方法,利用新型的教学手段,把课程教学与微博、视频、微助教、微信等新媒体有机结合起来,吸引学生的眼球,不断提高“纲要”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我们更要深挖“纲要”课两大历史任务的相关资料,查阅相关史料,利用学生不了解的史料或者感兴趣的史料,不断增强“纲要”课程教学的感染力。再次,教师应使用翔实的数据,给学生讲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发生的巨变,如2017年中国的GDP总量占到全世界的14.8%,以增强学生的自豪感,从而唤醒学生的国家和民族意识,不断增强“纲要”课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2.深挖“纲要”课教材中不同阶级都在尝试摆脱中国被剥削的命运,唯有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取得胜利的历史资料。利用这一鲜明的对比,培育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爱党情怀,但在讲授的过程中,应注意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充分发挥“纲要”课程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作用。要讲清楚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就是一些专家打着“还原历史”的旗子,来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历史史料中去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追求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合法性。我们要让学生明白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没有自由、平等可言的。要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到西方国家和当时的晚清政府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条约中领事裁判权是对中国司法主权的破坏,对当时的人民来说更是没有公正、法治可言的。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奋斗历程就是中国人民在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历程。因此,在“纲要”课的教学中,必须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潮,坚持唯物史观,防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无本之木。
  3.深挖“纲要”课教材中仁人志士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做出的伟大壮举,培养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基本道德规范。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更是一部抗争史。在实现初心与使命的过程中,涌现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得淋漓尽致。因此,英雄前辈们的故事,就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很好载体。如在谈到毛泽东“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气概时,都能激发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从而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整合“纲要”课教学内容,让“纲要”课的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联系起来。笔者通过实践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专题教学法、对比教学法等手段,让学生在图、文、声、像的环境中,增强学生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从而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
  总之,将“纲要”课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西藏大学生用正确的历史观看问题,使他们在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中,深刻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体人民在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传承和发展的,“使大学生自觉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
  [ 参 考 文 献 ]
  [1]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4-05-05.
  [2] 胡锦涛.十八大报告[R].2012-11-08.
  [3] 黄晓霓,张星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探析[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17(4).
  [责任编辑:钟 岚]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民航大学交通运输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仿真技术基础课程是达成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支撑。该研究首先阐述了该课程的基本情况,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从教学方式、教学资源和考核方式这3个方面提出改革内容:采用PBL教学方式,发挥主观能动性;建设实验教学资源,明确实验设计原则与实验设计过程;课程组集体考核,完善成绩评判方式。最后通过毕业能力指标达成度的分析验证了改革方
期刊
[摘要]文化是社会治理的根和魂,對推动新时代社会治理向更高水平迈进至关重要。该研究提出文化社会治理的概念,指出要以文化引领和推动社会治理,强化三个导向,处理好十个关系,并对文化社会治理的具体实践路径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文化;社会治理;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C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20)02-0001-07  近年来,各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不断涌现,为这个
期刊
[摘 要]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工学院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与理念,从实践类课程设置、授课方法、教学保障机制、实践保障条件等方面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及培养特色水平。我国结合高校现阶段工科人才培养状况,可从把握社会需求的实践类课程设置、营造良好实践环境、加强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改革我国工科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关键词]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工学院;工科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高等水文学课程是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是学好其他专业课程的必要前提,但课程内容相对枯燥,且传统的教书育人的培养模式根深蒂固。目前新疆农业大学人才培养仍以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核心,以“课堂教师口授、板书、PPT、学生记笔记” 为主开展教学工作。针对其教学内容和课程特点,项目组提出多元化授课模式和多样化考核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思路与方法。通过改革与实践,积极引导
期刊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很多的高职院校在充分开发体育的健身和娱乐功能以外,更关注体育的育人功能。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通过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体育课程结构;构建“五位一體”的一体化课外教学体系,丰富体育育人模式;借助信息化手段,搭建“阳光跑”智能管理系统,创新学生自主锻炼新形式;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价值,突出舞龙舞狮特色等实践,探索出了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育人模式的改革
期刊
[摘 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环节。高校要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融入钱学森“大成智慧学”的教育理念,结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与目标,进一步梳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凝练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举措,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这不仅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而且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钱学森;大成智慧学;拔尖创新人才;通才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0 [
期刊
[摘 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掀起“课堂革命”,是当前高等院校追求内涵发展、加快教育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的动力。课堂教学改革是落实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才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推动教师提高职业能力与素养的有效措施。作者根据汽车构造Ⅰ课程的现状及特点,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应用于该课程教学,实施课堂教学改革。该研究主要从教师角色定位、课程教学任务设计、任务具体实施三方面来探讨任务驱动
期刊
[摘 要]文章介绍了高校工程实训教学现状,以内蒙古科技大学电工电子实训教学体系改革为切入点,针对目前学校工程实训课程内容陈旧、形式单一、趣味性差的教学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工程训练中心做了一些尝试:提出了基于CDIO创新理念培养目标,构建CDIO的实训教学项目和教学模式,搭建高校大学生的现代工程实训平台。通过对实践教学内容、方式和考核评价制度的改革, 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和实践
期刊
[摘 要]文章主要介绍作者在书籍设计的教学实践中通过“网格设计的基础与重组”和“阅读声音”这两个训练方法,引导学生认识书籍内页版面“秩序”的构造规律,探究书籍内页版式的设计思路和方法,以使学生逐步建立书籍版面设计的整體性意识,提升实现设计功能需求的能力和审美素养。  [关键词]书籍设计;视觉秩序;网格设计;阅读体验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
期刊
[摘 要]培养具有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分层、分类发展的必然结果。作为地方本科院校,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应将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主要目标。独立学院更应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作为目标定位。课题组以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为例,总结了暨阳学院在培养应用型创业人才的道路上取得的主要成效,剖析存在的主要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