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市场的扩大,国际会计准则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规模和趋势。“实质重于形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国际会计原则,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经济活动频繁发生的现代会计社会里,这一原则不但成为学者热论的对象,而且对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运用,已成为一项国际惯例。我国要加入国际资本市场,参与国际贸易的竞争,就必须按国际惯例向国际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者真实、公允、可比的会计信息。
【关键词】 会计学 重于形式原则 存在问题 原则应用
一、实质重于形式在会计准则中应用
1.实质重于形式在于强调对经济实质的反映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不仅仅要求企业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而且要求企业应当按照教义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在实际的工作,外在的法律形式并不能完全反映其实质和经济现实。如果企业的会计核算仅仅按照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来进行,而其法律形式或人为形式却又没有反映其经济实质和经济现实,那么,其最终结果不仅不会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反而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的作用。
2.实质重于形式修正了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是财务报表提供信息的四项主要的质量特征。可靠性又包括如实反映、实质重于形式、谨慎、中立性和完整性等次级质量特征。可见,实质重于形式的作为可靠性的修正原则之一,旨在准确反映业务的经济实质,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我国要真正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参与国际贸易竞争,就必须要按照国际惯例向国际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真实、公允、可比的会计信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当代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的形式越来越复杂,许多交易或事项无法在经济实质和法律形式方面达成一致,甚至发生背离。一方面,这使会计人员困惑,对于会计政策的无所适从,因为制度没有对交易或事项赋予绝对的规范;另一方面,这给会计人员带来了一定的独立精神及专业判断空间,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学习更丰富的专业知识来满足这个发展趋势。当交易或事项的的外在形式与其经济实质不一致时,就要求会计人员具备一定的的专业判断能力,从而如实反映企业经济活动,这需要会计人员有更高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2.与其他原则存在协调问题
在会计实务中,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与其它原则存在协调问题。在使用这个原则时,有时会跟权责发生制和一贯性等会计原则矛盾。例如: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按照一贯性的原则,不能随意更改企业原本使用的原则,但是根据会计业务的变化和与时俱进的原则,应当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选择适合企业的方法。
3.过度滥用的现象
由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在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下出台的,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企业的财务报告信息失真的困境,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但是,這个原则存在被滥用的现象。例如:有些企业利用这个原则,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时,操控其财务报表,造成在企业经营效益好时多计提,反之少计提的局面,这就扭曲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本意。
4.会计教育的缺陷
在我国会计教育中,教育体制不完善,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不规范,普及教育很难落实。会计人员对各项会计法规、制度不熟悉,并且缺乏继续教育,违规违纪行为很普遍。会计业务素质不高,很多会计人员不具备和掌握扎实的会计基本专业知识,也不主动吸收一切先进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等会计原则不熟悉,在工作中误用相关会计知识,工作效率低,并且容易犯错。
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上的运用
1.提高监管人员素质平衡原则运用
该原则需要借助个人专业判断,如果过分强调实质而忽略外在法律形式,反而会使经济活动失真,容易被不负责任的会计人员用来为个人主观臆断提供接口。因此要做到平衡该原则的运用,必须不断完善企业监督机制,提高监管人员各方面的素质,加大监督执法力度,适时更新监管对策,根据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对制度存在的漏洞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使得制造虚假会计信息,姑息纵容个人主观臆断等行为无处可行。
2.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关注会计风险
保证会计信息质量、降低会计风险,落脚点在进一步完善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制度。首先,国家应该率先制定有关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专门法规,要有具体的,可操作的和可评价的标准。例如会计从业人员在考取会计上岗证后,每年都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补充学习必要的知识,激发内在学习动力。其次,会计人员应当提高自身素质,在具有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个人道德修养,牢记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不管面对何种诱惑都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热爱本职工作,脚踏实地,认真负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在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素质。
3.加大监管力度杜绝滥用该原则
会计人员的工作必须要遵守相应法律法规,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法规越来越多,内容也越来越完善。但是,会计环境随着经济环境变化而变化,会计准则等相关约束条件不会一成不变。会计法规、原则等需要与时俱进,以使会计信息质量不断提高。另外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在现实生活当中会计人员的工作不得不受到多方面的监管,其中包括社会监督和企业内部监督。社会监管主要是指存在于企业之外的相关部门,如财政、税收和银行事务所等等对会计工作所进行的监管。条分缕析的赏罚举措引导着会计主体处于自身利益和形象的考虑,恪守相关法规,不越雷池。相对于社会监督而言,企业内部监督具有社会监督不具有的能动性和防范性的特点。
【参考文献】
[1] 翟南松.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研究.中国商界.2010年(9).
[2] 杜利民.浅析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与计量.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1).
【关键词】 会计学 重于形式原则 存在问题 原则应用
一、实质重于形式在会计准则中应用
1.实质重于形式在于强调对经济实质的反映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不仅仅要求企业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而且要求企业应当按照教义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在实际的工作,外在的法律形式并不能完全反映其实质和经济现实。如果企业的会计核算仅仅按照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来进行,而其法律形式或人为形式却又没有反映其经济实质和经济现实,那么,其最终结果不仅不会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反而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的作用。
2.实质重于形式修正了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是财务报表提供信息的四项主要的质量特征。可靠性又包括如实反映、实质重于形式、谨慎、中立性和完整性等次级质量特征。可见,实质重于形式的作为可靠性的修正原则之一,旨在准确反映业务的经济实质,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我国要真正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参与国际贸易竞争,就必须要按照国际惯例向国际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真实、公允、可比的会计信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当代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的形式越来越复杂,许多交易或事项无法在经济实质和法律形式方面达成一致,甚至发生背离。一方面,这使会计人员困惑,对于会计政策的无所适从,因为制度没有对交易或事项赋予绝对的规范;另一方面,这给会计人员带来了一定的独立精神及专业判断空间,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学习更丰富的专业知识来满足这个发展趋势。当交易或事项的的外在形式与其经济实质不一致时,就要求会计人员具备一定的的专业判断能力,从而如实反映企业经济活动,这需要会计人员有更高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2.与其他原则存在协调问题
在会计实务中,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与其它原则存在协调问题。在使用这个原则时,有时会跟权责发生制和一贯性等会计原则矛盾。例如: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按照一贯性的原则,不能随意更改企业原本使用的原则,但是根据会计业务的变化和与时俱进的原则,应当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选择适合企业的方法。
3.过度滥用的现象
由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在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下出台的,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企业的财务报告信息失真的困境,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但是,這个原则存在被滥用的现象。例如:有些企业利用这个原则,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时,操控其财务报表,造成在企业经营效益好时多计提,反之少计提的局面,这就扭曲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本意。
4.会计教育的缺陷
在我国会计教育中,教育体制不完善,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不规范,普及教育很难落实。会计人员对各项会计法规、制度不熟悉,并且缺乏继续教育,违规违纪行为很普遍。会计业务素质不高,很多会计人员不具备和掌握扎实的会计基本专业知识,也不主动吸收一切先进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等会计原则不熟悉,在工作中误用相关会计知识,工作效率低,并且容易犯错。
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上的运用
1.提高监管人员素质平衡原则运用
该原则需要借助个人专业判断,如果过分强调实质而忽略外在法律形式,反而会使经济活动失真,容易被不负责任的会计人员用来为个人主观臆断提供接口。因此要做到平衡该原则的运用,必须不断完善企业监督机制,提高监管人员各方面的素质,加大监督执法力度,适时更新监管对策,根据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对制度存在的漏洞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使得制造虚假会计信息,姑息纵容个人主观臆断等行为无处可行。
2.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关注会计风险
保证会计信息质量、降低会计风险,落脚点在进一步完善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制度。首先,国家应该率先制定有关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专门法规,要有具体的,可操作的和可评价的标准。例如会计从业人员在考取会计上岗证后,每年都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补充学习必要的知识,激发内在学习动力。其次,会计人员应当提高自身素质,在具有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个人道德修养,牢记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不管面对何种诱惑都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热爱本职工作,脚踏实地,认真负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在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素质。
3.加大监管力度杜绝滥用该原则
会计人员的工作必须要遵守相应法律法规,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法规越来越多,内容也越来越完善。但是,会计环境随着经济环境变化而变化,会计准则等相关约束条件不会一成不变。会计法规、原则等需要与时俱进,以使会计信息质量不断提高。另外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在现实生活当中会计人员的工作不得不受到多方面的监管,其中包括社会监督和企业内部监督。社会监管主要是指存在于企业之外的相关部门,如财政、税收和银行事务所等等对会计工作所进行的监管。条分缕析的赏罚举措引导着会计主体处于自身利益和形象的考虑,恪守相关法规,不越雷池。相对于社会监督而言,企业内部监督具有社会监督不具有的能动性和防范性的特点。
【参考文献】
[1] 翟南松.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研究.中国商界.2010年(9).
[2] 杜利民.浅析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与计量.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