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舞台表演进程中服装是舞台造型重要元素,与舞台效果、表演主题相契合,相较于普通服装设计,舞台服装设计具有针对性、特殊性、丰富性,在保障其实用性基础上,更加关注舞台服装设计艺术性,通过色彩、造型、款式、面料工艺等方面的设计,使舞台服装设计更具美学价值。本文通过探析舞台服装设计的美学艺术,以期提高舞台服装设计质量。
关键词:舞台;服装设计;美学艺术
舞台服装(Stage costumes)主要是指演员在舞台表演进程中需要穿的特殊服装,除塑造角色形象外,舞台服装还与表演风格息息相关。舞台服装起源于普通服装,同时与普通服装有一定区别,更加注重设计效果,确保其符合舞台表演切实要求。舞台服装设计在上世纪20年代传入我国,受西方戏剧文化影响,使我国舞台服装设计跳脱程式化发展领域,朝着个性化、生活化方向发展,例如上世纪40年代的《升官图》服装设计体现漫画式处理特点,说明我国舞台服装设计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基于此,为推动我国舞台服装设计事业稳健发展,探析舞台服装设计的美学艺术显得尤为重要。
探析舞台服装设计的美学艺术要求
舞台服装设计美学艺术不仅以满足个人需求为导向,还需兼顾技术性、经济性、社会性及情感与审美,使舞台服装设计之美呈现矛盾性、多样性,这就需要明晰舞台服装设计美学艺术要求,用以调节舞台服装设计对立关系,综合考量各方对美学艺术的要求。
1.形象塑造。舞台服装设计美学艺术需率先为表演者服务,根据表演者需要塑造的形象进行美学艺术设计,以话剧《茶馆》为例,它属于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戏剧代表作,生动刻画三个社会、三个时代的现实生活,即清末社会、民国社会、抗战时期国民党统治国统区,这就需要舞台服装设计既要具有艺术性,又要契合时代背景特殊性,通过舞台服装设计引导人们进入话剧情境,领悟表演内涵,使舞台服装通过美学设计与表演者想要塑造的形象相契合,化解舞台服装设计矛盾,体现舞台服装设计美学艺术。
2.展示活力。舞台服装设计是舞台表演要素之一,通过美学艺术设计可以展示舞台表演活力,使舞台表演更具表现力、艺术性、影响力,例如杨丽萍在2018年12月表演的《孔雀之冬》,属于《孔雀》“四幕”中的“冬篇”,表演者服装多为白色,由纱、羽毛等材料设计而成,渲染孔雀在冬季的气氛,通过服装设计达到美学设计目的,展现生命循环、生生不息的真谛,继而通过美学艺术展示舞台表演活力。
3.风格统一。舞台服装设计需与舞台综合表现需求相契合,主要源于表演者属于舞台上的元素之一,只有表演者与舞台整体基调一致,才能更好融入表演情境,完成表演任务,为此舞台服装设计美学艺术需与其他舞台元素风格统一,体现美学艺术张力,例如在2019年春节晚会上歌舞表演《中国喜事》中,歌唱人员与舞蹈表演者身着红色、粉色、天蓝等颜色艳丽的服装,营造欢愉、喜庆表演气氛,周冬雨、钟汉良、凤凰传奇、张艺兴及迪丽热巴均身穿红色系演出服,旨在与表演主题及舞台风格相统一,演唱者手持糖葫芦、风车等物品,作为服装造型设计装饰元素之一,使舞台服装更具表现力,且紧扣《中国喜事》表演出题,体现舞台服装设计美学艺术风格统一要求。
4.契合大众审美要求。通过分析改革开放40多年我国舞台服装设计历程可知,不同年代人们审美标准存在差异性,以女性审美为例,20世纪80年代主流审美侧重展示女性柔韧、明媚、温润形象,同时女性自我意识被唤醒,舞台服装设计虽然较为保守,但服装设计种类不断丰富,剪裁、造型、色彩、面料等方面的设计均有突破,使美学艺术与舞台服装设计的融合度随之提升,进入21世纪后,在改革开放稳健发展新常态下,受西方文化影响较为深远,女性舞臺服装设计更加趋向生活化、多元化、国际化,更加契合大众审美要求,体现舞台服装设计美学艺术发展性、时代性、人本性[1]。
探寻舞台服装设计的美学艺术表现
舞台服装设计美学设计虽以色彩学为基础,但基于其有别于造型艺术,为此美学艺术色彩与美术色彩不尽相同,彰显舞台服装设计美学艺术色彩特殊性,使其可以为舞台艺术表演服务,科学展现美学艺术表现特征。
1.以人为本,科学设计。基于舞台艺术表演者角色、个人形象等主观设计因素存在差异性,为此美学艺术表现需以人为本,秉持“因款式而异、因人而异”原则,科学应用艺术表现形式,体现舞台服装设计美学艺术表现特征。
2.充分考虑平面效果、立体效果。基于舞台服装设计以面料为依托,将面料制作成舞台服装后穿在表演者身上,使面料从平面转变为立体状态,这对美学艺术表现形式将造成一定影响,为此在进行美学艺术设计时需充分考虑舞台服装设计平面效果及立体效果,需考虑服装穿着后背部及两侧及细节处理情况,同时需兼顾美学艺术视觉平衡[2]。
3.环境与美学艺术色彩需统一。舞台灯光(自然光源、人造光源)、规模、环境对舞台服装设计美学艺术色彩有一定要求,需保证美学艺术色彩与舞台环境统一,同时需保证服装色彩不宜过多,通常情况下不超过3种颜色,除印花面料外,舞台服装设计美学艺术色彩可以为4—5种,兼具流行性、经济性、社会性,使舞台服装设计以美学艺术色彩为载体与客观环境相统一。
4.通过舞台服装设计的美学艺术表现体现表演者形象。为保障舞台服装设计综合成效,需以表演者想要诠释的形象为依托进行美学艺术表现设计,使表演者形象更为立体,将美学艺术视为舞台表演艺术表现形式构成要素之一,赋予舞台服装设计表现力,例如在《白毛女》中为表现喜儿被迫害逃入森林前后差异,在舞台服装美学艺术色彩应用上极具反差,喜儿被迫害前身着红色上衣,在被迫害后身着白色上衣,与人物形象极为契合,使表演者可更好诠释相关艺术形象[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舞台服装设计的美学艺术可以塑造表演者形象,展示演员活力,以美学艺术为载体保障舞台服装与舞台环境、演出背景风格统一,契合大众审美要求,加之美学艺术色彩诠释,更好展现舞台服装设计艺术性、审美性、社会性、经济性,继而发挥美学艺术设计能效。
参考文献:
[1] 伊旎.舞台服装设计的美学艺术分析[J].北方文学(下旬刊),2017(12):122.
[2] 朱莎莎.服装表演舞台设计的视觉表现形式[J].北方文学(中旬刊),2018(8):104.
[3] 伊旎.舞台服装设计的美学艺术分析[J].北方文学,2017(036).
关键词:舞台;服装设计;美学艺术
舞台服装(Stage costumes)主要是指演员在舞台表演进程中需要穿的特殊服装,除塑造角色形象外,舞台服装还与表演风格息息相关。舞台服装起源于普通服装,同时与普通服装有一定区别,更加注重设计效果,确保其符合舞台表演切实要求。舞台服装设计在上世纪20年代传入我国,受西方戏剧文化影响,使我国舞台服装设计跳脱程式化发展领域,朝着个性化、生活化方向发展,例如上世纪40年代的《升官图》服装设计体现漫画式处理特点,说明我国舞台服装设计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基于此,为推动我国舞台服装设计事业稳健发展,探析舞台服装设计的美学艺术显得尤为重要。
探析舞台服装设计的美学艺术要求
舞台服装设计美学艺术不仅以满足个人需求为导向,还需兼顾技术性、经济性、社会性及情感与审美,使舞台服装设计之美呈现矛盾性、多样性,这就需要明晰舞台服装设计美学艺术要求,用以调节舞台服装设计对立关系,综合考量各方对美学艺术的要求。
1.形象塑造。舞台服装设计美学艺术需率先为表演者服务,根据表演者需要塑造的形象进行美学艺术设计,以话剧《茶馆》为例,它属于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戏剧代表作,生动刻画三个社会、三个时代的现实生活,即清末社会、民国社会、抗战时期国民党统治国统区,这就需要舞台服装设计既要具有艺术性,又要契合时代背景特殊性,通过舞台服装设计引导人们进入话剧情境,领悟表演内涵,使舞台服装通过美学设计与表演者想要塑造的形象相契合,化解舞台服装设计矛盾,体现舞台服装设计美学艺术。
2.展示活力。舞台服装设计是舞台表演要素之一,通过美学艺术设计可以展示舞台表演活力,使舞台表演更具表现力、艺术性、影响力,例如杨丽萍在2018年12月表演的《孔雀之冬》,属于《孔雀》“四幕”中的“冬篇”,表演者服装多为白色,由纱、羽毛等材料设计而成,渲染孔雀在冬季的气氛,通过服装设计达到美学设计目的,展现生命循环、生生不息的真谛,继而通过美学艺术展示舞台表演活力。
3.风格统一。舞台服装设计需与舞台综合表现需求相契合,主要源于表演者属于舞台上的元素之一,只有表演者与舞台整体基调一致,才能更好融入表演情境,完成表演任务,为此舞台服装设计美学艺术需与其他舞台元素风格统一,体现美学艺术张力,例如在2019年春节晚会上歌舞表演《中国喜事》中,歌唱人员与舞蹈表演者身着红色、粉色、天蓝等颜色艳丽的服装,营造欢愉、喜庆表演气氛,周冬雨、钟汉良、凤凰传奇、张艺兴及迪丽热巴均身穿红色系演出服,旨在与表演主题及舞台风格相统一,演唱者手持糖葫芦、风车等物品,作为服装造型设计装饰元素之一,使舞台服装更具表现力,且紧扣《中国喜事》表演出题,体现舞台服装设计美学艺术风格统一要求。
4.契合大众审美要求。通过分析改革开放40多年我国舞台服装设计历程可知,不同年代人们审美标准存在差异性,以女性审美为例,20世纪80年代主流审美侧重展示女性柔韧、明媚、温润形象,同时女性自我意识被唤醒,舞台服装设计虽然较为保守,但服装设计种类不断丰富,剪裁、造型、色彩、面料等方面的设计均有突破,使美学艺术与舞台服装设计的融合度随之提升,进入21世纪后,在改革开放稳健发展新常态下,受西方文化影响较为深远,女性舞臺服装设计更加趋向生活化、多元化、国际化,更加契合大众审美要求,体现舞台服装设计美学艺术发展性、时代性、人本性[1]。
探寻舞台服装设计的美学艺术表现
舞台服装设计美学设计虽以色彩学为基础,但基于其有别于造型艺术,为此美学艺术色彩与美术色彩不尽相同,彰显舞台服装设计美学艺术色彩特殊性,使其可以为舞台艺术表演服务,科学展现美学艺术表现特征。
1.以人为本,科学设计。基于舞台艺术表演者角色、个人形象等主观设计因素存在差异性,为此美学艺术表现需以人为本,秉持“因款式而异、因人而异”原则,科学应用艺术表现形式,体现舞台服装设计美学艺术表现特征。
2.充分考虑平面效果、立体效果。基于舞台服装设计以面料为依托,将面料制作成舞台服装后穿在表演者身上,使面料从平面转变为立体状态,这对美学艺术表现形式将造成一定影响,为此在进行美学艺术设计时需充分考虑舞台服装设计平面效果及立体效果,需考虑服装穿着后背部及两侧及细节处理情况,同时需兼顾美学艺术视觉平衡[2]。
3.环境与美学艺术色彩需统一。舞台灯光(自然光源、人造光源)、规模、环境对舞台服装设计美学艺术色彩有一定要求,需保证美学艺术色彩与舞台环境统一,同时需保证服装色彩不宜过多,通常情况下不超过3种颜色,除印花面料外,舞台服装设计美学艺术色彩可以为4—5种,兼具流行性、经济性、社会性,使舞台服装设计以美学艺术色彩为载体与客观环境相统一。
4.通过舞台服装设计的美学艺术表现体现表演者形象。为保障舞台服装设计综合成效,需以表演者想要诠释的形象为依托进行美学艺术表现设计,使表演者形象更为立体,将美学艺术视为舞台表演艺术表现形式构成要素之一,赋予舞台服装设计表现力,例如在《白毛女》中为表现喜儿被迫害逃入森林前后差异,在舞台服装美学艺术色彩应用上极具反差,喜儿被迫害前身着红色上衣,在被迫害后身着白色上衣,与人物形象极为契合,使表演者可更好诠释相关艺术形象[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舞台服装设计的美学艺术可以塑造表演者形象,展示演员活力,以美学艺术为载体保障舞台服装与舞台环境、演出背景风格统一,契合大众审美要求,加之美学艺术色彩诠释,更好展现舞台服装设计艺术性、审美性、社会性、经济性,继而发挥美学艺术设计能效。
参考文献:
[1] 伊旎.舞台服装设计的美学艺术分析[J].北方文学(下旬刊),2017(12):122.
[2] 朱莎莎.服装表演舞台设计的视觉表现形式[J].北方文学(中旬刊),2018(8):104.
[3] 伊旎.舞台服装设计的美学艺术分析[J].北方文学,2017(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