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索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急诊内科临床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急诊内科入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硕士研究生10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人。两组研究生入科时均参加网络随机测试、入科培训,临床轮转过程参加教学查房、日常小讲座、疑难重症病例讨论、死亡病例讨论等教学活动,轮转结束时参加出科考核。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参与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情景模拟教学、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EX)、临床操作技能评估(DOPS)的测评等混合式教学模式。轮转结束
【基金项目】
: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XJYB1950,XJYB1951),北京市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三优教学团队项目(京中医科字〔2018〕141号)。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急诊内科临床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急诊内科入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硕士研究生10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人。两组研究生入科时均参加网络随机测试、入科培训,临床轮转过程参加教学查房、日常小讲座、疑难重症病例讨论、死亡病例讨论等教学活动,轮转结束时参加出科考核。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参与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情景模拟教学、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EX)、临床操作技能评估(DOPS)的测评等混合式教学模式。轮转结束
其他文献
以胸闷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特点为依据,运用张锡纯“大气理论”和“络病理论”指导胸闷变异性哮喘的辨证论治。胸闷变异性哮喘总的病机为大气下陷、心肺络滞。大气下陷为胸闷变异性哮喘病机的核心,心肺络滞为胸闷变异性哮喘病机的本质。治以升陷通络法,“升陷法”与“通络法”并行不悖,相辅相成。“肺络郁滞”体现出胸闷变异性哮喘与典型支气管哮喘的共性;而“大气下陷”和“心络郁滞”彰显了胸闷变异性哮喘与典型支气管哮喘在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上的区别。升陷通络法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丰富了胸闷变异性哮喘的中医诊治思路。
目的:探讨DWI的ADC值在急性脑梗死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随访时间>90 d的单侧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资料。根据随访90 d改良Rankin(90 d mR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A组)28例和预后较差组(B组)20例。选取病灶及对侧正常脑组织为ROI,测量各ROI的ADC值,并计算病灶/对侧相对ADC(rADC)值。比较2组间病灶与对侧ADC值及rADC值的差异。分析rADC值区分2组的最佳诊断界值和诊断效能。rADC值与患者预后(90 d mRS评分)行相关性
本文通过分析166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病机,认为COVID-19为肺系疫病中湿毒疫范畴。从病机病机而言,发病的主要原因为疫戾毒邪,发病的外在条件为气候伏邪“湿邪”,发病的内在因素为正气不足。初期:湿毒困表,营卫失调;中后期:邪毒壅肺,湿毒困脾,肾不纳气,若遇素有伏邪,正气本虚,则易邪毒内陷,变生厥脱。从疾病临床症状而言,COVID-19发病变得更加隐蔽。发热、咳嗽等症状仍是疾病主要症状。消化道及其他系统症状常常兼有,疾病临床证候变得多样化。合并多系统疾病的患者,特别是合并
目的观察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与痰热证候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共114例,分为痰热组71例、非痰热组43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时程均为2周。入院时采用NIHSS评分量表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出院时应用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并分析两组影像学上责任血管分布,比较两组之间差异。结果痰热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重于非痰热组,日常生活能力较非痰热组差(P<0.05),梗死部以旁正中动脉供血区多见(P<0.05)。结论痰热证候对急性孤立性桥脑梗死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早期
目的观察针灸辅助治疗产后子宫脱垂2度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将44例产后子宫脱垂2度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小腹坠胀、腰酸背痛、白带过多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两组盆底肌力强度分、子宫脱垂盆底障碍生活质量简表评分、肌电压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l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脓毒性患者61例,描述临床特征分布情况,统计病死率。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参附组和常规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7 d初始平均动脉压(MAP)、初始心率(HR)、初始乳酸(Lac)、初始降钙素原(PCT)、初始尿量、初始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初始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病死率等指标,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治疗后7 d,参附组MAP、尿量高于常规组(P<0.05),PCT、Lac、APACHEⅡ评
目的观察改良新九针微创开道引流治疗哺乳期乳腺巨大脓肿(最长径≥5cm)的恢复情况。方法系统回顾性研究本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的哺乳期乳腺巨大脓肿单发患者110例,所有患者在局麻下采用改良粗火针或改良尖峰针刺入脓肿开道,获得直径不大于5 mm微创穿刺口,改良钩针从穿刺口进入脓腔,钝行分离脓腔内间隔、黏连等,脓液排出后根据患者疼痛忍耐程度适当予以温生理盐水冲洗脓腔,放置药捻引流,每日换药1次并更换药捻引流,换药过程使用改良鍉针探测脓腔深度,必要时使用改良鍉针或改良钩针行乳腺瘘管骚爬,当脓液流尽后
随着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治疗的进展,与疗效和预后密切相关的病理反应评估得到广泛应用,但需要进一步规范化。本共识在参考国际肺癌研究协会出版的共识基础上,结合专家组临床实践数据及经验,并经反复讨论,由病理医师与临床医师共同制定,涵盖了临床所需提供的关于新辅助治疗标本的临床信息、标本的规范化取材、病理反应评估、病理分期及病理诊断报告等内容,旨在进一步提高新辅助治疗病理学评估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为临床进一步治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清胰汤灌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予针灸联合清胰汤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胃肠功能及炎性因子表达。结果观察组血尿淀粉酶、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arshall评分、Balthazar CT评分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