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家庭教育先于学校教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入学后,学校不是接力家庭教育,而是要实现与家庭共育,同时还要承担起提高家长育子能力的重任,为父母上好专业育子的第一课,但学校教育不能完全取代家庭教育。
关键词:家校共育;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引言
我国教育事业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改革,发展,创新,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就。家校联系和沟通是教育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家庭是学校教育重要的合作伙伴,家校共育强调了学校要与家庭双向互动,既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方法,又要使家长配合学校的教育与管理,家校共育意味着家校建立平等的互相尊重的合作伙伴关系,家校积极沟通、统一思想、密切配合、步调一致,这也将成为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资源。
1家校观念合一
教育过程中,如果学校和家庭的观点存在很大的差异,甚至是看法、想法迥异,都会使双方各自执有不同的观念,这样就不能形成教育合力,教育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家校合作的第一步就是家校观念统一。家校之间只有形成了大体相同的教育观念,后续的合作才会有意义。教育者(家长和教师)在观念趋同后,通过不断学习、研究、实践等方式,形成科学的理念,有科学理念的教育才是趋于高效的教育。观念和理念都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影响教育观念的主观和客观因素很多,思维方式是其中相对重要的因素,面对相同的问题,从不同的思维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想法,产生不同的做法,进而造成不同的结果。一个思想開通、思路开阔、充满爱心、正直无私的教师会让学生受益终生。
2建立开放数字校园平台
数字校园作为教育信息化发展到新阶段的产物,受到各类学校的青睐,可利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等,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开放数字校园平台,组织教师上传微课视频和教育经验文章,从而使家长获取有针对性的各类教育资源,帮助孩子提升综合素质。从而实现家校沟通和资源共享,促进教学与学习方式的变化,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互补和共同发展。
3融合,家校共育的新境界
家长心系学校,必会成为学校及教师的“智囊团”,为学校教育出谋划策,和学校、老师达到真正的融合,为家校共育开创崭新局面。学校和教师应把握好契机,博采众长,发挥家长的优势,使他们为学校教育助力,为学生发展助力。每一位家长就是一个资源库,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行业,有着不一样的知识储备和人格魅力,每一位家长就是一本书。让他们参与到教育教学中,无形中会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此时的家长也已不再是单纯的“参与者”,他们已实现华丽转身,完美蜕变,逐渐成长为一名“教育者”。家校共育活动必将使“家校关系”更融洽、更和谐。家校共育活动为学校课程增添了活力,也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和他们的精神世界。
4聚焦学生发展和核心素养提升
在“互联网+”信息化平台之上,学校可以适时全面了解把握教师教书育人的工作状况,家长可以实施全面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发展状况,学校和教师可适时全面掌握学生离校在家的具体表现,通过信息平台的存储、回放和数据分析功能,以点、线、面和多维空间表现形式,清晰刻画和概述学生的发展状况与成长轨迹,为家校合作共育提供最直接、最现实的平台载体。
5打造团体,适当激励
家校共育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也离不开团队合作。家长学校的组织结构主要包括家长学校的校长、教学主任、后勤保障主任、主讲教师及提供多媒体教学保障的信息员等,虽然这些职务依据各人特长可以兼任,但一个人很难来完成,特别是主讲教师的备课量和授课量一般需要大家合作分工完成。要打造优秀的家教团队并非易事,这需要管理者的高瞻远瞩,也需要具有特长的教师积极参与,更需要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
6搭建多元化评价平台
建立数字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构建注重发展、激励成功为目标的评价体系,激发学生成长动力。应用数字化手段,及时、全面、动态地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不断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尊重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为学生健康成长、主动发展提供持久动力。通过思想道德、智育、体育、美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特长发展。
7唤醒,家校共育的前提
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要想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实现家校共育,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唤醒”是前提。作为学校和老师必须摒弃传统家校关系的认识,充分认识到家长是学校教育的优秀资源,必须让这些资源在学校管理和教育中发光发热,这样才能更好地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教师要破除保守心理,观念上要放下架子,呈现“欢迎家长”的姿态。学校和老师要充分发挥“引领者”和“指导者”的角色,使家长认识到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建立新型的“家校共育”关系。
结语
总之,在培养学生关键时期,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要结合起来。教师要积极探索为提升家庭教育而做的家长教育的有效途径,学校教育中也要加入家长教育、家庭教育的内容;家长要注重提升家庭教育的品质,社会再加以引导,如此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永新.家校合作激活教育磁场--新教育实验“家校合作共育”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研究,2017(11).
[2]李宝玉.家校合作共育课程的栖霞实践[J].江苏教育,2017(47).
[3]刘启蒙.城镇中小学生家校共育问题及其对策[J].许昌学院学报,2014(03).
关键词:家校共育;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引言
我国教育事业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改革,发展,创新,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就。家校联系和沟通是教育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家庭是学校教育重要的合作伙伴,家校共育强调了学校要与家庭双向互动,既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方法,又要使家长配合学校的教育与管理,家校共育意味着家校建立平等的互相尊重的合作伙伴关系,家校积极沟通、统一思想、密切配合、步调一致,这也将成为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资源。
1家校观念合一
教育过程中,如果学校和家庭的观点存在很大的差异,甚至是看法、想法迥异,都会使双方各自执有不同的观念,这样就不能形成教育合力,教育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家校合作的第一步就是家校观念统一。家校之间只有形成了大体相同的教育观念,后续的合作才会有意义。教育者(家长和教师)在观念趋同后,通过不断学习、研究、实践等方式,形成科学的理念,有科学理念的教育才是趋于高效的教育。观念和理念都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影响教育观念的主观和客观因素很多,思维方式是其中相对重要的因素,面对相同的问题,从不同的思维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想法,产生不同的做法,进而造成不同的结果。一个思想開通、思路开阔、充满爱心、正直无私的教师会让学生受益终生。
2建立开放数字校园平台
数字校园作为教育信息化发展到新阶段的产物,受到各类学校的青睐,可利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等,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开放数字校园平台,组织教师上传微课视频和教育经验文章,从而使家长获取有针对性的各类教育资源,帮助孩子提升综合素质。从而实现家校沟通和资源共享,促进教学与学习方式的变化,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互补和共同发展。
3融合,家校共育的新境界
家长心系学校,必会成为学校及教师的“智囊团”,为学校教育出谋划策,和学校、老师达到真正的融合,为家校共育开创崭新局面。学校和教师应把握好契机,博采众长,发挥家长的优势,使他们为学校教育助力,为学生发展助力。每一位家长就是一个资源库,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行业,有着不一样的知识储备和人格魅力,每一位家长就是一本书。让他们参与到教育教学中,无形中会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此时的家长也已不再是单纯的“参与者”,他们已实现华丽转身,完美蜕变,逐渐成长为一名“教育者”。家校共育活动必将使“家校关系”更融洽、更和谐。家校共育活动为学校课程增添了活力,也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和他们的精神世界。
4聚焦学生发展和核心素养提升
在“互联网+”信息化平台之上,学校可以适时全面了解把握教师教书育人的工作状况,家长可以实施全面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发展状况,学校和教师可适时全面掌握学生离校在家的具体表现,通过信息平台的存储、回放和数据分析功能,以点、线、面和多维空间表现形式,清晰刻画和概述学生的发展状况与成长轨迹,为家校合作共育提供最直接、最现实的平台载体。
5打造团体,适当激励
家校共育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也离不开团队合作。家长学校的组织结构主要包括家长学校的校长、教学主任、后勤保障主任、主讲教师及提供多媒体教学保障的信息员等,虽然这些职务依据各人特长可以兼任,但一个人很难来完成,特别是主讲教师的备课量和授课量一般需要大家合作分工完成。要打造优秀的家教团队并非易事,这需要管理者的高瞻远瞩,也需要具有特长的教师积极参与,更需要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
6搭建多元化评价平台
建立数字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构建注重发展、激励成功为目标的评价体系,激发学生成长动力。应用数字化手段,及时、全面、动态地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不断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尊重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为学生健康成长、主动发展提供持久动力。通过思想道德、智育、体育、美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特长发展。
7唤醒,家校共育的前提
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要想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实现家校共育,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唤醒”是前提。作为学校和老师必须摒弃传统家校关系的认识,充分认识到家长是学校教育的优秀资源,必须让这些资源在学校管理和教育中发光发热,这样才能更好地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教师要破除保守心理,观念上要放下架子,呈现“欢迎家长”的姿态。学校和老师要充分发挥“引领者”和“指导者”的角色,使家长认识到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建立新型的“家校共育”关系。
结语
总之,在培养学生关键时期,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要结合起来。教师要积极探索为提升家庭教育而做的家长教育的有效途径,学校教育中也要加入家长教育、家庭教育的内容;家长要注重提升家庭教育的品质,社会再加以引导,如此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永新.家校合作激活教育磁场--新教育实验“家校合作共育”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研究,2017(11).
[2]李宝玉.家校合作共育课程的栖霞实践[J].江苏教育,2017(47).
[3]刘启蒙.城镇中小学生家校共育问题及其对策[J].许昌学院学报,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