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簡介]
黃偉義先生,現任香港攝影學會副會長,愛好攝影數十年,成就佳作不計其數,最令他喜悅的是在2007年,香港專業攝影師公會舉辦的亞洲攝影年獎2007,他以一輯紀實相片參加比賽,題名“寒夜”獲得非專業組紀實攝影系列組銅獎等殊榮。目前義務擔任攝影興趣班導師,在兼顧愛好的同時也推廣攝影文化。
專注興趣,怡情養性,是很多人獲取快樂的途徑。對於把攝影視為“唯一興趣”的黄偉義先生來說,用手中的相機拍下美麗的畫面,是一個不斷提升自己審美的過程。擅長紀實攝影的他常常從生活中汲取靈感,充分發掘現實中動静相宜的題材,並把那些令人動容的景象凝固成别具美感的作品。一個個關於世間愛與美的故事,透過了畫面,向每一位觀眾訴說。
結緣攝影而收獲快樂
一般而言,人們認識世界通過視覺開始,所以人們會從看到的景象中獲取信息,且以此施行初步的接觸。與視覺有關的藝術,因此具備了非常普遍的受眾基礎,是人們最直接感悟藝術魅力的形式之一,無論是平面的繪畫、刺绣,還是立體的設計、園藝等等,都可以使欣賞者迅速地發現眼前的美麗。可見,攝影這種把立體美景變成平面作品的藝術形式,在發明之初便形成了廣泛的愛好群體,而且發展至今仍經久不衰。
數十年前,儘管攝影器材較之今日昂貴,但吸引着不少年輕人,其中就包括了還是中學生的黄偉義先生:“自從那時發現自己對攝影產生了興趣,之後就一直堅持了下來。他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跟隨攝影大師鄧雪峰老師學習攝影,掌握了不少竅門。自己又一邊創作一邊摸索,靠自己鑽研提升技藝。”多年的愛好,讓黄偉義先生對攝影熱情未减,無論是學習的繁重或是工作後的忙碌,都無法阻止他創作的脚步。有時,從事機電工程的他若是獲得可以拍攝好作品的機會,便顧不上工作的勞累,利用了閒暇的時間去活躍地創作。而他的經驗與水平,因此日趨臻善,更逐年累積出不少佳作。
眾多的題材中,黄偉義先生對自然與人文結合的主題情有獨鍾,就如三十多年前,他到貴州採風,看到當地漫山遍野遍佈梯田,其中一處有一對夫妻正在耕地,男方肩上扛着粗重的木犁,女方在後面使勁地扶着,不過最讓人驚訝的是,兩人身後皆背着一個幼兒,更有兩個孩子立在田邊觀望。此情此景,不由得對這些艱難度日的人們心生欽佩,又有感於當地天人合一的優美環境。當兩種情愫在心中交織,靈光閃現,黄偉義先生舉起手中相機,構圖、調光……用一種百感交集的心情,成就一幅畫面細腻動人、令人回味的作品。
“圖片世界往往能傳遞出很多信息,引發人們不同的思想,有時連語言和文字都未必能表達出來,或是進行或全面或深入的解說。”一次次的攝影,都給黄偉義先生帶來不同的感悟,讓他從不同的題材中獲得成果,享受到快樂。但有一點相同的是,他的作品不僅講究畫面的美感,也沉澱着背後的内涵。所以在日後的創作中,他會更細心留意生活中的點滴,將之發掘、升華,凝固為歲月中永恒的畫面。
攝影除了是一個創作美的過程,也是一個留下回憶的方法。人們在難忘的時刻留影,多年之後再看照片,能回憶當時的情况和心情。而黄偉義先生喜歡為時光和社會留影,把一些即將消失的景象保留下來,這些可能是當時看似再普通不過的事與物,待一段時間後再作欣賞,相信能唤起大家共同的情懷、共同的回憶。
當然,擅於發現歲月之美的藝術家,通常也擁有懷舊、珍惜的特質。所以,黄偉義先生對過去的景象,心中總有一絲眷念。“我喜歡記錄一些有價值的主題,那些事物景象已經在現實中找不到了,只有在照片尋找,所以我的作品能保存同類的景象,我會感到很開心。畢竟有些東西的消失是人們無法阻止的,所以能保存下來,就不會感到那麽可惜,還能從照片中找到回憶。”他曾到過内地沿海多個地方採風,卻看到當地不少美好的景象在商業化的社會中開始漸行漸遠。因此不免惋惜道:“有很多值得我們去拍照的地方,現在應該變得截然不同,其中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因為一個地方要吸引遊客去觀玩,是因為當地具有天然純粹的特點,若是變得商業味道較濃,别人就没有興趣去了。”
不過,黄偉義先生創作的脚步不會因此而止步,因為那是他獲取快樂的途徑,是他沉澱靈魂、感悟生活的方式,也是他在發現生活之中的善與美之時,也提升了心緒的穩與智。所以現在的他正活躍於香港的攝影界之中,抓住任何能創作好作品的機會,力求再出佳作。他希望到自己没有到過的東北、内蒙等地拍攝,把當地濃鬱的風情、優美的自然,盡情拍攝到鏡頭之中。
深入探索攝影之魅力
今日,黄偉義先生已經從工作崗位上退休了,可以把心力進一步投放攝影之中,他希望不僅自己能創作好的作品,還能幫助别人像自己一樣因傾情於攝影而獲得快樂,所以與有關部門合作,義務在地區和教會開辦攝影興趣班課程,為在職及退休的人士教授攝影技巧。
上課時,黄偉義先生希望大家能直接感受到攝影的魅力,因而每做準備,都會引用大量的照片,讓課堂變得圖文並茂。同時,他强調教學工作重在攝影的道德方面,提倡攝影師應注重現實真實的還原,不要為了創作吸引眼球的作品,特意地擺拍,或者去刻意人為改變景物,一切應順其自然,且保持本身的自律,戒驕戒躁,破除功利心。
可見,攝影是黄偉義先生的愛好,也是他在不斷深入的領域,他從中發掘業界和作品的内涵,以自己的言行,保持攝影應該有原則和精神。而且,他將教學視為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能與大家在探討愛好中温習知識、穩固基礎,更能結識眾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帶來更多的快樂。
在今日的教學中,這種感悟來得尤其深刻:“因為現在學習攝影的人大多是長者,所以記憶和反應較之年輕人難免會有所欠缺,所以我教導他們時也鍛煉了自己的耐心,這對自己日後等待拍攝一些主題很有幫助。”而且年長之人不要一直留守家中,能出去走走,拍拍照片,不僅陶冶了性情,還能鍛煉身體,愉快心情,相信不失為一種可行的養生之道。而能相互欣賞各自的佳作,既飽了眼福,也有了交流,大家其樂融融,也有了不一樣的晚晴。
年輕時,黄偉義先生興趣使然之下,加入了創會於1937年的香港攝影學會,在裏面不斷學習、成長,並於今日有所成就,廣結善緣,工作得到眾多同仁的支持,因此被推選為該會副會長,踴躍參與各項有關的活動及赛事中,更屢屢獲得殊榮。不過他表示,對比名譽和獎品,自己更看重比賽帶來其他方面的收穫:“攝影是一種培養人們生活情調與細心程度的愛好,如果作為業餘愛好能給生活帶來許多樂趣。而參與攝影比賽,會因人們的審美不同,而對不同方面的美有所參悟,更知道比賽重在參與,不用過於執著,所以得失心不能過重,只要得到樂趣即可。”
以現實為土壤,埋下愛好的種子,經過辛勤的澆灌、護理,在歲月中成長,想必能在收獲之際享受碩果的甜美。縱然,現在的黄偉義先生已經能在光與影的藝術中,創作了藝術、展現美好、收獲快樂,也從一個個變成永恒的畫面上,發現生活新的亮點。
黃偉義先生,現任香港攝影學會副會長,愛好攝影數十年,成就佳作不計其數,最令他喜悅的是在2007年,香港專業攝影師公會舉辦的亞洲攝影年獎2007,他以一輯紀實相片參加比賽,題名“寒夜”獲得非專業組紀實攝影系列組銅獎等殊榮。目前義務擔任攝影興趣班導師,在兼顧愛好的同時也推廣攝影文化。
專注興趣,怡情養性,是很多人獲取快樂的途徑。對於把攝影視為“唯一興趣”的黄偉義先生來說,用手中的相機拍下美麗的畫面,是一個不斷提升自己審美的過程。擅長紀實攝影的他常常從生活中汲取靈感,充分發掘現實中動静相宜的題材,並把那些令人動容的景象凝固成别具美感的作品。一個個關於世間愛與美的故事,透過了畫面,向每一位觀眾訴說。
結緣攝影而收獲快樂
一般而言,人們認識世界通過視覺開始,所以人們會從看到的景象中獲取信息,且以此施行初步的接觸。與視覺有關的藝術,因此具備了非常普遍的受眾基礎,是人們最直接感悟藝術魅力的形式之一,無論是平面的繪畫、刺绣,還是立體的設計、園藝等等,都可以使欣賞者迅速地發現眼前的美麗。可見,攝影這種把立體美景變成平面作品的藝術形式,在發明之初便形成了廣泛的愛好群體,而且發展至今仍經久不衰。
數十年前,儘管攝影器材較之今日昂貴,但吸引着不少年輕人,其中就包括了還是中學生的黄偉義先生:“自從那時發現自己對攝影產生了興趣,之後就一直堅持了下來。他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跟隨攝影大師鄧雪峰老師學習攝影,掌握了不少竅門。自己又一邊創作一邊摸索,靠自己鑽研提升技藝。”多年的愛好,讓黄偉義先生對攝影熱情未减,無論是學習的繁重或是工作後的忙碌,都無法阻止他創作的脚步。有時,從事機電工程的他若是獲得可以拍攝好作品的機會,便顧不上工作的勞累,利用了閒暇的時間去活躍地創作。而他的經驗與水平,因此日趨臻善,更逐年累積出不少佳作。
眾多的題材中,黄偉義先生對自然與人文結合的主題情有獨鍾,就如三十多年前,他到貴州採風,看到當地漫山遍野遍佈梯田,其中一處有一對夫妻正在耕地,男方肩上扛着粗重的木犁,女方在後面使勁地扶着,不過最讓人驚訝的是,兩人身後皆背着一個幼兒,更有兩個孩子立在田邊觀望。此情此景,不由得對這些艱難度日的人們心生欽佩,又有感於當地天人合一的優美環境。當兩種情愫在心中交織,靈光閃現,黄偉義先生舉起手中相機,構圖、調光……用一種百感交集的心情,成就一幅畫面細腻動人、令人回味的作品。
“圖片世界往往能傳遞出很多信息,引發人們不同的思想,有時連語言和文字都未必能表達出來,或是進行或全面或深入的解說。”一次次的攝影,都給黄偉義先生帶來不同的感悟,讓他從不同的題材中獲得成果,享受到快樂。但有一點相同的是,他的作品不僅講究畫面的美感,也沉澱着背後的内涵。所以在日後的創作中,他會更細心留意生活中的點滴,將之發掘、升華,凝固為歲月中永恒的畫面。
攝影除了是一個創作美的過程,也是一個留下回憶的方法。人們在難忘的時刻留影,多年之後再看照片,能回憶當時的情况和心情。而黄偉義先生喜歡為時光和社會留影,把一些即將消失的景象保留下來,這些可能是當時看似再普通不過的事與物,待一段時間後再作欣賞,相信能唤起大家共同的情懷、共同的回憶。
當然,擅於發現歲月之美的藝術家,通常也擁有懷舊、珍惜的特質。所以,黄偉義先生對過去的景象,心中總有一絲眷念。“我喜歡記錄一些有價值的主題,那些事物景象已經在現實中找不到了,只有在照片尋找,所以我的作品能保存同類的景象,我會感到很開心。畢竟有些東西的消失是人們無法阻止的,所以能保存下來,就不會感到那麽可惜,還能從照片中找到回憶。”他曾到過内地沿海多個地方採風,卻看到當地不少美好的景象在商業化的社會中開始漸行漸遠。因此不免惋惜道:“有很多值得我們去拍照的地方,現在應該變得截然不同,其中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因為一個地方要吸引遊客去觀玩,是因為當地具有天然純粹的特點,若是變得商業味道較濃,别人就没有興趣去了。”
不過,黄偉義先生創作的脚步不會因此而止步,因為那是他獲取快樂的途徑,是他沉澱靈魂、感悟生活的方式,也是他在發現生活之中的善與美之時,也提升了心緒的穩與智。所以現在的他正活躍於香港的攝影界之中,抓住任何能創作好作品的機會,力求再出佳作。他希望到自己没有到過的東北、内蒙等地拍攝,把當地濃鬱的風情、優美的自然,盡情拍攝到鏡頭之中。
深入探索攝影之魅力
今日,黄偉義先生已經從工作崗位上退休了,可以把心力進一步投放攝影之中,他希望不僅自己能創作好的作品,還能幫助别人像自己一樣因傾情於攝影而獲得快樂,所以與有關部門合作,義務在地區和教會開辦攝影興趣班課程,為在職及退休的人士教授攝影技巧。
上課時,黄偉義先生希望大家能直接感受到攝影的魅力,因而每做準備,都會引用大量的照片,讓課堂變得圖文並茂。同時,他强調教學工作重在攝影的道德方面,提倡攝影師應注重現實真實的還原,不要為了創作吸引眼球的作品,特意地擺拍,或者去刻意人為改變景物,一切應順其自然,且保持本身的自律,戒驕戒躁,破除功利心。
可見,攝影是黄偉義先生的愛好,也是他在不斷深入的領域,他從中發掘業界和作品的内涵,以自己的言行,保持攝影應該有原則和精神。而且,他將教學視為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能與大家在探討愛好中温習知識、穩固基礎,更能結識眾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帶來更多的快樂。
在今日的教學中,這種感悟來得尤其深刻:“因為現在學習攝影的人大多是長者,所以記憶和反應較之年輕人難免會有所欠缺,所以我教導他們時也鍛煉了自己的耐心,這對自己日後等待拍攝一些主題很有幫助。”而且年長之人不要一直留守家中,能出去走走,拍拍照片,不僅陶冶了性情,還能鍛煉身體,愉快心情,相信不失為一種可行的養生之道。而能相互欣賞各自的佳作,既飽了眼福,也有了交流,大家其樂融融,也有了不一樣的晚晴。
年輕時,黄偉義先生興趣使然之下,加入了創會於1937年的香港攝影學會,在裏面不斷學習、成長,並於今日有所成就,廣結善緣,工作得到眾多同仁的支持,因此被推選為該會副會長,踴躍參與各項有關的活動及赛事中,更屢屢獲得殊榮。不過他表示,對比名譽和獎品,自己更看重比賽帶來其他方面的收穫:“攝影是一種培養人們生活情調與細心程度的愛好,如果作為業餘愛好能給生活帶來許多樂趣。而參與攝影比賽,會因人們的審美不同,而對不同方面的美有所參悟,更知道比賽重在參與,不用過於執著,所以得失心不能過重,只要得到樂趣即可。”
以現實為土壤,埋下愛好的種子,經過辛勤的澆灌、護理,在歲月中成長,想必能在收獲之際享受碩果的甜美。縱然,現在的黄偉義先生已經能在光與影的藝術中,創作了藝術、展現美好、收獲快樂,也從一個個變成永恒的畫面上,發現生活新的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