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天游峰的扫路人》是苏教版第十二册第15课,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又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表达了对老人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教学中我让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从对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感悟文本的内容、情感,拓展学生的思维,充分体现新课程背景下全新的语文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整体感知课文,抓住重点语句。通过朗读训练重点感受天游峰的高和险,初步领会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抓住重点语句,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天游峰的高和险,并初步领会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的生活态度。
课前预热:说说你最敬佩的人是谁?为什么敬佩他?
一、谈话导入,质疑探究
1.谈话导人:刚才同学们聊到了自己最敬佩的人,不管是普通人也好,名人也罢,他们身上都有闪光的地方值得我们学习。有一位名叫章武的作家,在游天游峰的途中对一位偶然相遇的普通扫路人产生了深深的敬意。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天游峰的扫路人》。
2.读题质疑。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又产生了哪些疑问?
评析:让学生与课题对话,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产生阅读的期望,从而激发他们自主探究的欲望。
二、初读感知,理解文本
1.带着这些问题。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并且有一定的速度。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看谁能打败书中的“拦路虎”。
武夷山 褪色 扫帚 瘦削 说罢
慈善 黝黑 沏茶 扑棱棱
气喘吁吁炯炯有神颇有节奏
自在悠闲 大汗淋漓 豁达开朗
教师正音,并对难记的字“帚”进行重点指导。
4.打败了“拦路虎”,读起课文来就更顺畅了。下面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过渡:读着读着,天游峰的美是不是已经刻在你的脑海中了呢?让我们同作家一起游赏天游峰。
三、精读探究,感悟天游峰的离和险
1.配乐出示课件,解说天游峰。
2.课文是怎么描写天游峰的?快速浏览课文,用波浪线画出直接描写天游峰的句子,想想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可以在旁边写出感受。
3.交流,出示第2自然段。
品味“九百多级”——作者用具体的数字写出了天游峰的高。
品味“银丝”——见过白色的丝线吗?(课件示图)这是天游峰的一段石梯路,课文中把天游峰的石梯路比作银丝,写出了石梯的窄小和险要。
品味“抛”——文人墨客都很讲究炼字,作家章武初写这段话时除了用“抛”字,还试着用“垂”“挂”“扔”等字来替换,可最终还是选择了“抛”字,为什么呢?
4.是的,天游峰的险让人望而生畏,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这幅险要的画面展示出来。学生练读后配乐。检查学生个人读,教师可范读,学生再齐读。
评析:引导学生与天游峰对话。深入文本。在朗读中感悟天游峰的高和险。
5.还有哪些句子也描写了天游峰?结合相关句子,谈谈感受。
6.一般住宅楼的楼梯一层有20级,而天游峰有900多级,相当于45层楼,可见天游峰的高。
7.看到天游峰,你想到了什么词语?
8.课文用了一个成语来形容天游峰的高大——顶天立地,“顶天立地”是什么意思?它还用来形容人堂堂正正、志向遠大、气概不凡,你能用它写一句话吗?
师小结: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词语的意思会有不同,我们可要好好琢磨。
9.这么高且险的天游峰,游人的表现如何?教师范读句子,并渗透写法:写游人的表现是为了从侧面烘托天游峰的高和险。写作时恰当采用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语言与思维是同构共生的关系。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能力。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的言语积累与感悟。在特定的语境里,学生“潜心会文”,通过换词辨析等方式,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与精妙。
过渡:当作者终于顺着这根“银丝”登上了峰顶时,心里好不得意。那课文又是怎样描写这位七旬老人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的呢?
四、自主探究,感悟描写扫路人外貌的句子
1.请学生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直接描写老人外貌的句子,想想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人?把你的感受写出来。
2.个人读,谈感受。
3.结合出示的句子,品味词语“瘦削”和“精瘦”的意思。
这两段话有两个描写瘦的词语,你能说说它们的意思吗?你积累了哪些描写瘦的词语?为什么用“瘦削”“精瘦”而不用“面黄肌瘦”呢?
师:老人的朴实、勤劳、慈善让人充满敬意,让我们带着崇敬之情读读描写老人外貌的两段话。
4.质疑问难。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我倒有了一个疑问,课文对老人的外貌进行了两次描写,作者为什么分开写呢?请大家联系上下文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和周围的同学讨论。
评析:营造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架设学生深入了解文本的平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细读描写扫路人外貌的语句中感受人物的特点。
五、音乐渲染,总结延伸
师(配班得瑞《追梦人》的钢琴曲):这节课我们不断地学习,在解决了原有问题的同时,又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这就是学习的过程。再读题目,课文仅仅写了扫路人吗?(结合文本深化主题)老师不禁想起了美国作家海明威写的一本名著《老人与海》(课件出示),大海赋予了捕鱼老人坚毅、勇敢的性格,大山又赋予了扫路人什么样的品格和生活态度呢?下节课我们再通过细细品味人物的语言,来了解老人的人生智慧。
评析:在和谐民主、情意浓浓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开出了艳丽的花,结出了丰硕的果。整节课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启发、鼓励、期待的学习中,学生的心灵与文本展开了对话,拓展了思维,擦出了智慧和激情的火花。
(洪美惠执教的《天游峰的扫路人》参加教育部全国首届小学语文素养大赛广西赛区选拔,荣获一等奖。)
(责编 郝 勋)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整体感知课文,抓住重点语句。通过朗读训练重点感受天游峰的高和险,初步领会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抓住重点语句,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天游峰的高和险,并初步领会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的生活态度。
课前预热:说说你最敬佩的人是谁?为什么敬佩他?
一、谈话导入,质疑探究
1.谈话导人:刚才同学们聊到了自己最敬佩的人,不管是普通人也好,名人也罢,他们身上都有闪光的地方值得我们学习。有一位名叫章武的作家,在游天游峰的途中对一位偶然相遇的普通扫路人产生了深深的敬意。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天游峰的扫路人》。
2.读题质疑。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又产生了哪些疑问?
评析:让学生与课题对话,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产生阅读的期望,从而激发他们自主探究的欲望。
二、初读感知,理解文本
1.带着这些问题。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并且有一定的速度。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看谁能打败书中的“拦路虎”。
武夷山 褪色 扫帚 瘦削 说罢
慈善 黝黑 沏茶 扑棱棱
气喘吁吁炯炯有神颇有节奏
自在悠闲 大汗淋漓 豁达开朗
教师正音,并对难记的字“帚”进行重点指导。
4.打败了“拦路虎”,读起课文来就更顺畅了。下面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过渡:读着读着,天游峰的美是不是已经刻在你的脑海中了呢?让我们同作家一起游赏天游峰。
三、精读探究,感悟天游峰的离和险
1.配乐出示课件,解说天游峰。
2.课文是怎么描写天游峰的?快速浏览课文,用波浪线画出直接描写天游峰的句子,想想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可以在旁边写出感受。
3.交流,出示第2自然段。
品味“九百多级”——作者用具体的数字写出了天游峰的高。
品味“银丝”——见过白色的丝线吗?(课件示图)这是天游峰的一段石梯路,课文中把天游峰的石梯路比作银丝,写出了石梯的窄小和险要。
品味“抛”——文人墨客都很讲究炼字,作家章武初写这段话时除了用“抛”字,还试着用“垂”“挂”“扔”等字来替换,可最终还是选择了“抛”字,为什么呢?
4.是的,天游峰的险让人望而生畏,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这幅险要的画面展示出来。学生练读后配乐。检查学生个人读,教师可范读,学生再齐读。
评析:引导学生与天游峰对话。深入文本。在朗读中感悟天游峰的高和险。
5.还有哪些句子也描写了天游峰?结合相关句子,谈谈感受。
6.一般住宅楼的楼梯一层有20级,而天游峰有900多级,相当于45层楼,可见天游峰的高。
7.看到天游峰,你想到了什么词语?
8.课文用了一个成语来形容天游峰的高大——顶天立地,“顶天立地”是什么意思?它还用来形容人堂堂正正、志向遠大、气概不凡,你能用它写一句话吗?
师小结: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词语的意思会有不同,我们可要好好琢磨。
9.这么高且险的天游峰,游人的表现如何?教师范读句子,并渗透写法:写游人的表现是为了从侧面烘托天游峰的高和险。写作时恰当采用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语言与思维是同构共生的关系。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能力。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的言语积累与感悟。在特定的语境里,学生“潜心会文”,通过换词辨析等方式,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与精妙。
过渡:当作者终于顺着这根“银丝”登上了峰顶时,心里好不得意。那课文又是怎样描写这位七旬老人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的呢?
四、自主探究,感悟描写扫路人外貌的句子
1.请学生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直接描写老人外貌的句子,想想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人?把你的感受写出来。
2.个人读,谈感受。
3.结合出示的句子,品味词语“瘦削”和“精瘦”的意思。
这两段话有两个描写瘦的词语,你能说说它们的意思吗?你积累了哪些描写瘦的词语?为什么用“瘦削”“精瘦”而不用“面黄肌瘦”呢?
师:老人的朴实、勤劳、慈善让人充满敬意,让我们带着崇敬之情读读描写老人外貌的两段话。
4.质疑问难。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我倒有了一个疑问,课文对老人的外貌进行了两次描写,作者为什么分开写呢?请大家联系上下文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和周围的同学讨论。
评析:营造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架设学生深入了解文本的平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细读描写扫路人外貌的语句中感受人物的特点。
五、音乐渲染,总结延伸
师(配班得瑞《追梦人》的钢琴曲):这节课我们不断地学习,在解决了原有问题的同时,又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这就是学习的过程。再读题目,课文仅仅写了扫路人吗?(结合文本深化主题)老师不禁想起了美国作家海明威写的一本名著《老人与海》(课件出示),大海赋予了捕鱼老人坚毅、勇敢的性格,大山又赋予了扫路人什么样的品格和生活态度呢?下节课我们再通过细细品味人物的语言,来了解老人的人生智慧。
评析:在和谐民主、情意浓浓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开出了艳丽的花,结出了丰硕的果。整节课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启发、鼓励、期待的学习中,学生的心灵与文本展开了对话,拓展了思维,擦出了智慧和激情的火花。
(洪美惠执教的《天游峰的扫路人》参加教育部全国首届小学语文素养大赛广西赛区选拔,荣获一等奖。)
(责编 郝 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