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启动“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以来,为培养青少年的慈善观念和行为意识,塑造积极向上、乐观健全的人生态度,全市学校围绕“沐浴爱心、孕育爱心、奉献爱心”这一主题,积极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
一、加强领导,强化管理,建立健全机制
一是市慈善总会成立了以一把手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慈善文化进校园”领导小组。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慈善总会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工作。东坡区、彭山县、青神县教育局及6所试点学校也成立了“慈善文化进校园”领导小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管理格局。二是把慈善教育融入学校德育教育之中,把使用《慈善读本》列入学校德育教育计划,与学校德育工作同部署、同实施、同考核。紧密结合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通過正面引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慈善意识和慈善观念。各地各校在国旗下讲话、班队(班团)活动中,必须有慈善文化宣传教育这一专题。三是将“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作为判定“校风示范学校”合格的重要指标,作为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监督检查和考核机制。
二、“三个”结合,推进慈善文化进校园工作
(一)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一是将校园内的宣传栏、红领巾广播站、校讯通、LED显示屏等作为阵地,做到“栏有慈善名句、墙有慈善人物、播有慈善歌曲、网有慈善文化”,营造了浓郁的慈善文化氛围。二是部分学校开展了“慈善文化宣传教育月”活动,集中对全体师生进行慈善文化的教育和熏陶。三是在全市开展了校园文化十佳学校的创建活动,将“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开展情况纳入考核。
(二)慈善文化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学校充分利用《慈善读本》传授慈善文化,开设感恩教育、爱心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综合课程,寓慈善文化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在教学過程中渗透慈善文化。如语文课开展慈善征文活动。美术课完成《慈善读本》中“爱心图片”内容并开展慈善书画创作活动,音乐课完成《慈善读本》中“爱心之歌”内容并开展慈善歌曲演唱活动,信息技术课开展慈善信息阅读活动等,通過各种渠道及时有效地宣传慈善文化理念,做到了周周有慈善内容、课课有爱心收获。彭山二小师生还编写出版了校本教材《慈善心语》、《慈善心得》、《慈善接力日记》,使师生真切地感觉到慈善其实就在身边。
(三)慈善文化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学校按照就近、方便、安全的原则,将社区、敬老院、烈士陵园等场所作为校外慈善教育基地,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开展慈善爱心传递活动。通過到敬老院帮助孤寡老人、到社区开展慈善志愿者服务、到烈士陵园扫墓、为父母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帮助身边的人等活动,让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学会知恩、感恩,懂得报恩、施恩,学会关爱长辈、老师、同学,关注学校和社会。一年来,全市各地各校共组织各类慈善爱心主题实践活动100余次,参与学生2万余人。
三、围绕主题,营造慈善文化氛围
为了将慈善文化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将慈善活动融入到校园的每一个时空,学校围绕“沐浴爱心、孕育爱心、奉献爱心”这一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
(一)沐浴爱心
2008年“5·12”地震后,各级慈善总会及各类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向各级各类学校捐赠资金2亿多元、音乐教室10间、《慈善读本》1万册,为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给予了有力支持,为播种慈善爱心种子、开展慈善教育活动提供了良好范本。
(二)孕育爱心
学校慈善领导小组面向全体师生每年举办一次“慈善文化专题讲座”,评选一次“慈善模范”;各班每期开展一次以慈善为主题的班队活动;少先队大队部每期在学生中征集一句学生慈善名言;各班每期以慈善为主题举办一期班级文化活动;政教处充分利用“知识栏”,每周向学生传递一些慈善知识等。
(三)奉献爱心
1.爱心活动。积极开展捐款活动,如每年一次教师工资一日捐和学生零花钱一日捐,及时向身患重病的人捐款;精心组织帮扶活动。如行政人员和教师每人对应帮助一名贫困学生,学生之间结成“一帮一”互助组;认真举办雷锋纪念日庆祝活动,如唱雷锋的歌,讲雷锋的故事,学雷锋精神等体验活动。
2.感恩活动。利用妇女节、教师节、重阳节、国庆节等开展三个系列活动:说感恩的话、写感恩的文、做感恩的事。如青神学道街小学在第25届“苗苗艺术节”中,开展了以“童心向党、感恩奋进”为主题的大型文艺汇演。文艺演出分为“童心向党”、“精进和乐”、“感恩永存”、“躬耕奋进”四个篇章,汇演在一年级小朋友表演的舞蹈《我们是鲜花》中拉开帷幕,孩子们用舞蹈、歌伴舞、诗歌朗诵等多种形式展现学校灾后重建新貌、抒发全校师生感恩的心声。
四、注重实效,实现三个目标
(一)播种慈善之心,弘扬民族文化
通過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慈善的种子已经播撒在学生心灵,尊老爱幼、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礼让谦逊、宽容感恩的中华传统美德已经扎根于学生脑海,慈善文化真正做到了入眼、入心、入行。据统计,全市90%以上的学生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90%以上的学生了解了著名民族英雄、爱国人士、革命先驱、历史文化名人;80%以上的学生对国家强盛、民族振兴充满信心,相信家庭生活状况会越来越好,对个人前途充满希望。
(二)促进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
通過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全市中小学生的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明显增强,对民族文化、传统美德的认识明显提高。全市80%以上的学生诚实守信、严于律己,对损害他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的行为感到羞耻,认为身边的同学能够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给予他们的关爱。
(三)化解矛盾纠纷,构建和谐校园
通過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友爱和谐的校园氛围初步形成。学生中存在的任性、冷漠、自私、厌学等心理行为以及校园内师生、同学间的冲突明显减少;80%以上的学生对自己的過失言行感到惭愧,并敢于承认错误:6所“慈善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未发生一起破坏校园安全与和谐稳定的事件。
慈善教育是教育的永恒主题之一,我们将继续探索适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学校实际的慈善教育形式,教会学生感恩社会、回馈社会。
一、加强领导,强化管理,建立健全机制
一是市慈善总会成立了以一把手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慈善文化进校园”领导小组。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慈善总会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工作。东坡区、彭山县、青神县教育局及6所试点学校也成立了“慈善文化进校园”领导小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管理格局。二是把慈善教育融入学校德育教育之中,把使用《慈善读本》列入学校德育教育计划,与学校德育工作同部署、同实施、同考核。紧密结合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通過正面引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慈善意识和慈善观念。各地各校在国旗下讲话、班队(班团)活动中,必须有慈善文化宣传教育这一专题。三是将“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作为判定“校风示范学校”合格的重要指标,作为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监督检查和考核机制。
二、“三个”结合,推进慈善文化进校园工作
(一)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一是将校园内的宣传栏、红领巾广播站、校讯通、LED显示屏等作为阵地,做到“栏有慈善名句、墙有慈善人物、播有慈善歌曲、网有慈善文化”,营造了浓郁的慈善文化氛围。二是部分学校开展了“慈善文化宣传教育月”活动,集中对全体师生进行慈善文化的教育和熏陶。三是在全市开展了校园文化十佳学校的创建活动,将“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开展情况纳入考核。
(二)慈善文化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学校充分利用《慈善读本》传授慈善文化,开设感恩教育、爱心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综合课程,寓慈善文化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在教学過程中渗透慈善文化。如语文课开展慈善征文活动。美术课完成《慈善读本》中“爱心图片”内容并开展慈善书画创作活动,音乐课完成《慈善读本》中“爱心之歌”内容并开展慈善歌曲演唱活动,信息技术课开展慈善信息阅读活动等,通過各种渠道及时有效地宣传慈善文化理念,做到了周周有慈善内容、课课有爱心收获。彭山二小师生还编写出版了校本教材《慈善心语》、《慈善心得》、《慈善接力日记》,使师生真切地感觉到慈善其实就在身边。
(三)慈善文化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学校按照就近、方便、安全的原则,将社区、敬老院、烈士陵园等场所作为校外慈善教育基地,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开展慈善爱心传递活动。通過到敬老院帮助孤寡老人、到社区开展慈善志愿者服务、到烈士陵园扫墓、为父母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帮助身边的人等活动,让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学会知恩、感恩,懂得报恩、施恩,学会关爱长辈、老师、同学,关注学校和社会。一年来,全市各地各校共组织各类慈善爱心主题实践活动100余次,参与学生2万余人。
三、围绕主题,营造慈善文化氛围
为了将慈善文化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将慈善活动融入到校园的每一个时空,学校围绕“沐浴爱心、孕育爱心、奉献爱心”这一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
(一)沐浴爱心
2008年“5·12”地震后,各级慈善总会及各类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向各级各类学校捐赠资金2亿多元、音乐教室10间、《慈善读本》1万册,为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给予了有力支持,为播种慈善爱心种子、开展慈善教育活动提供了良好范本。
(二)孕育爱心
学校慈善领导小组面向全体师生每年举办一次“慈善文化专题讲座”,评选一次“慈善模范”;各班每期开展一次以慈善为主题的班队活动;少先队大队部每期在学生中征集一句学生慈善名言;各班每期以慈善为主题举办一期班级文化活动;政教处充分利用“知识栏”,每周向学生传递一些慈善知识等。
(三)奉献爱心
1.爱心活动。积极开展捐款活动,如每年一次教师工资一日捐和学生零花钱一日捐,及时向身患重病的人捐款;精心组织帮扶活动。如行政人员和教师每人对应帮助一名贫困学生,学生之间结成“一帮一”互助组;认真举办雷锋纪念日庆祝活动,如唱雷锋的歌,讲雷锋的故事,学雷锋精神等体验活动。
2.感恩活动。利用妇女节、教师节、重阳节、国庆节等开展三个系列活动:说感恩的话、写感恩的文、做感恩的事。如青神学道街小学在第25届“苗苗艺术节”中,开展了以“童心向党、感恩奋进”为主题的大型文艺汇演。文艺演出分为“童心向党”、“精进和乐”、“感恩永存”、“躬耕奋进”四个篇章,汇演在一年级小朋友表演的舞蹈《我们是鲜花》中拉开帷幕,孩子们用舞蹈、歌伴舞、诗歌朗诵等多种形式展现学校灾后重建新貌、抒发全校师生感恩的心声。
四、注重实效,实现三个目标
(一)播种慈善之心,弘扬民族文化
通過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慈善的种子已经播撒在学生心灵,尊老爱幼、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礼让谦逊、宽容感恩的中华传统美德已经扎根于学生脑海,慈善文化真正做到了入眼、入心、入行。据统计,全市90%以上的学生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90%以上的学生了解了著名民族英雄、爱国人士、革命先驱、历史文化名人;80%以上的学生对国家强盛、民族振兴充满信心,相信家庭生活状况会越来越好,对个人前途充满希望。
(二)促进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
通過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全市中小学生的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明显增强,对民族文化、传统美德的认识明显提高。全市80%以上的学生诚实守信、严于律己,对损害他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的行为感到羞耻,认为身边的同学能够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给予他们的关爱。
(三)化解矛盾纠纷,构建和谐校园
通過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友爱和谐的校园氛围初步形成。学生中存在的任性、冷漠、自私、厌学等心理行为以及校园内师生、同学间的冲突明显减少;80%以上的学生对自己的過失言行感到惭愧,并敢于承认错误:6所“慈善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未发生一起破坏校园安全与和谐稳定的事件。
慈善教育是教育的永恒主题之一,我们将继续探索适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学校实际的慈善教育形式,教会学生感恩社会、回馈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