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物理是一门综合实验和观察的基础性自然科学,它与人们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且以物质的结构以及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性作为研究对象,具有操作性强,实用性强等特点.新课标理念下的物理教学具有很强的优势性,能够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影像结合,立体教学
初中的物理教学应该结合教学材料和教学内容适当地融入影像资料以建立立体的教学模式.例如,我们常常在电学教学过程中将电路图与实物图进行结合,从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到电流表、电压表以及滑动变阻器的介入和连接,贯穿整个电学教学过程.从刚开始连接一个灯到两个灯的关联以及最后根据电学实验要求选择实验器材,在实验室随时随地进行练习,这种教学模式不但有极强的可视性,而且可以让学生了解投影仪的实际使用,增强实验的可操作性,整个过程将教师在黑板上进行作图的时间大大缩短,并借此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层次递进,阶梯式提问
例如,以“灯的故事”为主题,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电学知识的复习,先给学生播放灯火通明的城市灯光夜景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然后引出相关问题:
1.“220V,25W”的含义是什么?正常工作20h,这个灯泡能够消耗多少电能?
2.现在有A、B两个灯泡,A灯标有“220V,25W”字样,B灯标有“220V,25W”字样,将两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进行对此,哪个电阻更大?如果将两灯并联,哪个更亮?为什么?如果是串联呢?
3.到了傍晚的时候,用电高峰期的灯比较暗,原因是什么?到了深夜的时候灯会比高峰期的时候亮,旧灯泡会比新灯泡暗,其原因又是什么?
4.为什么灯丝断了将其重新搭起来又可以正常使用了?搭接处又能够轻易的被烧断,原因又是什么?
5.一般而言,实际功率能够决定灯的亮度,那么灯的实际功率应该如何测得?
一系列问题提问之后,可以让学生思考和探索答案,并且让学生分层次回答问题,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可以试图回答前面的问题,而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以选择回答后面的问题,以巩固基础知识.
三、在实验中制造障碍,让学生接受新知识
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实验教学可以直观地给学生展示其知识原理和教学现象,并且能够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效率以及完善物理教学的课堂效果.与此同时,实验教学又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动手实践能力,教学生利用物理知识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电阻实验教学中,笔者根据“测量常温下白炽灯的电阻”教学问题,“220V,100W”的灯泡在电源连接下正常发光时电阻为484Ω,那么不发光的时候,该灯泡的电阻又是多少呢?有学生认为其电阻会变小,究竟小到多少或者到什么程度才合适呢?有学生说400Ω上下,有学生说300Ω上下,据此,笔者教学生进行实验验证并且设计试验方案,前者进行的很顺利,但在后者进行时,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的时候遇到了一些麻烦:第一,白炽灯接线时候遇到的问题;第二,电流在测量时候遇到的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白炽灯的电阻较大,实验室提供的电源为4节干电池,实验室所用电流表的最小分度值为0.02A,换言之,由于电流太小的缘故,很难测量其电流大小.
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方案:
1.从白炽灯卡口两个锡点处引出两条线;
2.增加电池数量以增加电压,或者更换灯泡以减小电阻,亦或使用更小量程的电流表.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条件,采用“换灯泡”的方案最合适,被测量的灯泡此时更换为“220V,200W”,经过实验测量得到灯泡电阻大约为30Ω,这完全在学生的意料之外,大家都以为灯泡的电阻太小,却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再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又出现几个方面的其他问题:数据错误?读数错误?原理(公式)错误?通过检查这些问题都不是,那么究竟问题出在哪里?实际上原因在于白炽灯在发光时电阻比正常发光时的电阻要小,正常发光时电阻在10Ω以上就可以,而不发光时其电阻在20Ω左右,换言之,温度控制在17度左右时对电阻影响非常显著,这就帮助学生大大加深了印象.
适度的、简洁的、经过加工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际的物理课堂提问中,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能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并以此来检查学生对物理实验的掌握程度以及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通过进一步提问能够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的客观事实以及课堂学习的高质量思考,从而促进学生对批判性强以及错误的问题的深入思考,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回答和思考,从而清晰、深刻的了解自己的思想.
一、影像结合,立体教学
初中的物理教学应该结合教学材料和教学内容适当地融入影像资料以建立立体的教学模式.例如,我们常常在电学教学过程中将电路图与实物图进行结合,从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到电流表、电压表以及滑动变阻器的介入和连接,贯穿整个电学教学过程.从刚开始连接一个灯到两个灯的关联以及最后根据电学实验要求选择实验器材,在实验室随时随地进行练习,这种教学模式不但有极强的可视性,而且可以让学生了解投影仪的实际使用,增强实验的可操作性,整个过程将教师在黑板上进行作图的时间大大缩短,并借此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层次递进,阶梯式提问
例如,以“灯的故事”为主题,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电学知识的复习,先给学生播放灯火通明的城市灯光夜景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然后引出相关问题:
1.“220V,25W”的含义是什么?正常工作20h,这个灯泡能够消耗多少电能?
2.现在有A、B两个灯泡,A灯标有“220V,25W”字样,B灯标有“220V,25W”字样,将两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进行对此,哪个电阻更大?如果将两灯并联,哪个更亮?为什么?如果是串联呢?
3.到了傍晚的时候,用电高峰期的灯比较暗,原因是什么?到了深夜的时候灯会比高峰期的时候亮,旧灯泡会比新灯泡暗,其原因又是什么?
4.为什么灯丝断了将其重新搭起来又可以正常使用了?搭接处又能够轻易的被烧断,原因又是什么?
5.一般而言,实际功率能够决定灯的亮度,那么灯的实际功率应该如何测得?
一系列问题提问之后,可以让学生思考和探索答案,并且让学生分层次回答问题,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可以试图回答前面的问题,而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以选择回答后面的问题,以巩固基础知识.
三、在实验中制造障碍,让学生接受新知识
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实验教学可以直观地给学生展示其知识原理和教学现象,并且能够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效率以及完善物理教学的课堂效果.与此同时,实验教学又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动手实践能力,教学生利用物理知识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电阻实验教学中,笔者根据“测量常温下白炽灯的电阻”教学问题,“220V,100W”的灯泡在电源连接下正常发光时电阻为484Ω,那么不发光的时候,该灯泡的电阻又是多少呢?有学生认为其电阻会变小,究竟小到多少或者到什么程度才合适呢?有学生说400Ω上下,有学生说300Ω上下,据此,笔者教学生进行实验验证并且设计试验方案,前者进行的很顺利,但在后者进行时,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的时候遇到了一些麻烦:第一,白炽灯接线时候遇到的问题;第二,电流在测量时候遇到的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白炽灯的电阻较大,实验室提供的电源为4节干电池,实验室所用电流表的最小分度值为0.02A,换言之,由于电流太小的缘故,很难测量其电流大小.
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方案:
1.从白炽灯卡口两个锡点处引出两条线;
2.增加电池数量以增加电压,或者更换灯泡以减小电阻,亦或使用更小量程的电流表.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条件,采用“换灯泡”的方案最合适,被测量的灯泡此时更换为“220V,200W”,经过实验测量得到灯泡电阻大约为30Ω,这完全在学生的意料之外,大家都以为灯泡的电阻太小,却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再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又出现几个方面的其他问题:数据错误?读数错误?原理(公式)错误?通过检查这些问题都不是,那么究竟问题出在哪里?实际上原因在于白炽灯在发光时电阻比正常发光时的电阻要小,正常发光时电阻在10Ω以上就可以,而不发光时其电阻在20Ω左右,换言之,温度控制在17度左右时对电阻影响非常显著,这就帮助学生大大加深了印象.
适度的、简洁的、经过加工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际的物理课堂提问中,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能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并以此来检查学生对物理实验的掌握程度以及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通过进一步提问能够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的客观事实以及课堂学习的高质量思考,从而促进学生对批判性强以及错误的问题的深入思考,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回答和思考,从而清晰、深刻的了解自己的思想.